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猪水肿病的病原尚未完全症实,一般认为是由溶血性大肠杆囷引起的一种毒血症,又称为猪胃肠水肿病或猪大肠杆菌肠毒血症。断奶前后的仔猪容易发病。断奶后突然改变饲料,肠内容物的PH值发生改变时,给某些微生物生长繁殖创造了有利条件,甚至出现病原性。饲料过于单纯也可诱发本病。其临床症状是突然发病,头部水肿,共济失调,惊厥和麻痹。发病率虽低,病死率很高。  相似文献   

2.
猪水肿病是断奶前后仔猪多发的一种肠毒血症,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本病发病率不高,病死率很高。1流行特点本病呈地方性流行。一般只限于个别猪群,多为零星散发,发病率为10%~35%。常与饲料更换和维生素E、硒缺乏有关。常见于哺乳仔猪,突然发病,体格健壮、生长快  相似文献   

3.
猪溶血性大肠杆菌致死小白鼠病理形态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仔猪水肿病又称猪溶血性大肠杆菌病,是由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小猪的一种急性散发性疾病,临床以突然发病、头部水肿、共济失调为特征。有关仔猪水肿病病理学特征的研究,已有很多报道,我们在进行猪源溶血性大肠杆菌对小白鼠毒力试验时发现,腹腔注  相似文献   

4.
1猪水肿病 仔猪开料迟,骤然断奶,饲料质量不稳定,不合理地应用抗菌药物是本病发生、流行的诱因。 1.1症状水肿病暴发初期,病猪突然死亡。发病稍慢的猪,精神沉郁,食欲停止,粪便干燥,体温正常,随后突然兴奋不安,出现出神经症状。常见眼睑水肿,随病情发展水肿逐渐延至颜面、头部、颈部,病程1-2d。  相似文献   

5.
猪水肿病,又称猪大肠杆菌病毒血症,是断乳仔猪的常见多发病。断乳后1~2周龄多发,发病率较低,但致死率高(90%),病程短。本病通常呈散在发生,传染性不明显,多出现在生产快、个体较大、膘情好、表象健康的猪群中。断奶后饲喂大量精料,突然调换饲料和饲喂方式都可促进本病的发生。缺乏硒  相似文献   

6.
李云林 《兽医导刊》2016,(14):160-161
在20世纪50年代后,在欧美一些国家,养猪业开始形成集约化,且发展水平相对比较发达,但是猪水肿病却非常流行.猪水肿病(ED)是一种与营养因素密切相关的传染性疾病,是由一种致病性溶血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以头部水肿、运动共济失调、惊厥、麻痹及剖检时胃壁、肠系膜等水肿为特征.据当时研究得出,猪水肿病的发病率与全价饲料密切相关.1956年我国第一次报道本病发生是在北京地区,之后全国各地开始相继报道.本病呈现地方性流行,发病率约为5~15%,但是个别一些地区甚至达到30%,死亡率可以达到90%以上,给仔猪培育造成较大损失.  相似文献   

7.
猪水肿病是由某些血清型的E coli引起的断奶前后仔猪多发的一种急性肠毒血症,该病以突然发病,患猪头部水肿,共济失调、惊厥和麻痹以及胃壁和肠系膜显著水肿为特征。该病常见于肥胖的断乳后1~2周的仔猪。气候骤变,饲料单一的情况下易诱发本病。  相似文献   

8.
猪水肿病是一种死亡率较高、传染性较强的猪类疾病,刚断奶的仔猪最容易得此疾病。养猪场内如果发生了这种疾病,就会造成猪群的大量死亡,这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此,有效的诊断和科学的防治猪水肿病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对猪水肿病的发病症状做了简要总结,以方便养殖户在猪水肿病发病初期及时察觉,并根据临床症状提出了预防和治疗的方法,为促进养猪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方案。  相似文献   

9.
猪水肿病在断乳仔猪中的发病率最高,是一种急性、致死性的传染病,患病仔猪其临床特征是发病突然、运动失调、接触敏感、惊厥、声音嘶哑、眼睑和头部水肿等。该病多是由病原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引起的。随着我国养猪业发展不断壮大,猪水肿病作为严重危害养猪业利益的疾病,受到了兽医工作者的深度重视。本文将针对猪水肿病进行浅要介绍,并且提出有效的诊断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0.
为了降低猪水肿病对养殖户造成的经济损失,本文对猪水肿病及其防治进行论述,分析了猪水肿病病因、流行病特点、发病症状和引发原因,提出了仔猪管理、加强饲料搭配管理、清洁消毒管理等措施,以期为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