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多年滚动区试中冬小麦新品种产量的秩次分析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秩次分析法,对六个年度参加河北省冬麦区中北部区域试验中的冬小麦新品系产量性状的稳定性进行评价。通过对各品种表现秩次值H2,环境区分指数YM,秩次均方值S2等统计数的计算,进行品种间产量的高低及稳定性比较。对22个可评价参试品种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  相似文献   

2.
作物区试中品种产量性状评价的秩次分析法   总被引:53,自引:3,他引:50  
金文林  白琼岩 《作物学报》1999,25(5):632-638
根据生物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出作物区试中品种产量等性状评价的秩次分析法,介绍了评价品种表现的平均数分级值H1、秩次值H2及环境区分指数Ym等3个统计数、以及品种间秩次平均数显著性差异的多重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适合安徽省种植的花生品种,利用秩次分析法对9个环境点、22个参试品种的产量表现进行数据分析,在方差分析基础上,对各品种的秩次值(H2)、环境区分指数(YM)、秩次均方(S2)等统计数进行计算,从品种的高产性和稳产性2个方面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参试的22个品种(系)中4个品种(系)具有较好的高产性和稳产性,秩次分析法能够较为客观准确地评价参试品种的产量表现,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长期滚动式品种比较试验非平衡数据的秩次分析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金文林  白琼岩 《作物学报》2001,27(6):946-952
本文探讨了农作物品种和承试地点变换频繁的中长期滚动式品种比较试验非平衡数据资料的秩次分析法,并利用北京市1989~1999年夏播大豆区域试验产量性状资料的实例,介绍其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为了应对突发自然灾害,特筛选山西大豆救灾补种品种,选择国内Ⅰ~Ⅳ期不同熟期的大豆品种,通过分期播种试验,探讨不同来源品种的生育期性状、综合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等动态表现,以便确立不同灾害出现时期对应的生育期组及大豆品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明显;第Ⅳ播种期(6月3日)参试大豆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整体表现均最好,为山西地区的最适播种期;冀豆17和中黄47在6个播种期内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均较其他品种(系)表现良好,可作为山西地区不同播种时期救灾补种的最适品种。  相似文献   

6.
不同播种期对大豆产量及相关农艺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了筛选适合陕西省延安市不同播种时期救灾补种的品种及探索大豆最适播种时期,试验选用10个大豆品种(系),分4期播种,调查相关农艺和产量性状。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对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明显,随着播种期的延迟各大豆品种(系)的株高、主茎节数、单株结芙数、单株拉数、百拉重均呈递减趋势,且总生育日数也随播种期的延迟而呈现缩短的趋势。其中,第I播种期(5月21日)参试大豆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和产量性状整体表现均最好,为陕西省延安市的最适播种期;晋豆42和汾豆78的4个播种期生育期、农艺性状及产量均较其他品种(系)表现良好,可作为陕西省延安市不同播种时期救灾补种的最适品种。  相似文献   

7.
《种子》2018,(12)
以2017年国家糜子区域试验9个糜子(糯性)品种(系)的试验结果为数据材料,运用Duncan’s新复极差法及回归分析对在参加试验的品种(系)在内蒙古3个主要糜子产区的经济性状、产量表现以及适应性进行综合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同一试验品种(系)在不同试验点间适应性不同,同一试验点各参试品种(系)适应性亦不相同;试验点、参试品种(系)及二者互作效应对产量均有影响;综合比较,NM 12-02在内蒙古糜子主产区具有较高的丰产潜力及较好的稳产能力与适应性,适宜在内蒙古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8.
为了给综合评价玉米新品种(系)提供依据和方法,本试验采用方差分析法、灰色关联度法、DTOPSIS法和同异分析法对2019年黑龙江省玉米联合体试验的15个品种(系)进行综合分析评价、优劣排序,并对4种分析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方差分析法与灰色关联度法和同异分析法的秩相关系数分别为0.829和0.661,相关达极显著水平,与DTOPSIS法显著相关(0.557),说明4种分析方法都能反映玉米品种的优劣表现;方差分析法较其他3种综合分析方法,分析产量单一性状,综合能力差;在离散程度越大说明分析方法越准确的区分度检验中,区分度由大到小依次为DTOPSIS法(0.6371)、灰色关联度法(0.2838)、同异分析法(0.2152)、方差分析法(0.0579),由此可以看出本试验条件下DTOPSIS法综合评价效果更适合用来评价玉米新品种。  相似文献   

9.
不同鲜食大豆品种(系)在赤峰地区的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内蒙古赤峰地区,对引进的11个鲜食大豆品种(系)的农艺性状、鲜荚相关性状、产量性状、生育期和外观品质、口感品质等指标进行调查测定和评价。结果表明:供试的11个品种(系)中,有2个品系在赤峰地区无法成熟,其余9个品种(系)的农艺性状对当地的适应性较好。对9个品种(系)的14个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累计贡献率88.7%的4个主成分因子。对各品种的主成分得分和综合得分分析表明,毛豆6号综合得分最高。综合评价筛选出适宜赤峰地区种植的品种(系)有毛豆6号、浙鲜8号、毛豆8号和H0992。  相似文献   

10.
解析黄淮区试各试验点油菜主要农艺性状的基因与环境互作关系,并对各试验点进行评价。本研究用GGE双标图方法对2010—2015 年油菜黄淮区试农艺性状数据进行分析,用油菜产量三因素的基因与环境互作结果对试验点进行分类,并按照区分能力和代表性对各试验点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富平试点的产量、单株角果数、株高和分枝部位表现最好。淮安试点的千粒重、单株产量、分枝数和主花序角果数表现最好,成县试点的每果粒数和主花序结角密度表现最好。按单株角果数和千粒重分析,宿州试点都单独聚为1 类;杨凌试点的区分能力和代表性最高。宿州试点被划分为另外一个品种生态区,杨凌试点是最理想的试验点  相似文献   

11.
Among the common agricultural crops winter-rapeseed ( Brassica napus L.) is considered to be especially susceptible to vary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commonly used stability statistics, which measure these fluctuations, are based on the yields of genotypes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An improvement of stability analysis may be obtained by an additional estimation of stability using yield components rather than absolute yield values. Relationships between stability of seed yield (SY) and stabilities of plant densities (PD) and of single plant yield (SPY) were examined for four winter-rapeseed varieties, their six F1's and their six F2's. Environmental variance was applied to estimate phenotypic stabilities. Furthermore, generations were compared for their stability in SY, PD and SPY. Regarding all genotypes and generations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did not show any relation between stability of SY and stabilities of PD and of SPY (r = -0.04 and r = -0.17). Comparing generations the F2 showed a higher stability of SY than varieties and F1, But no consistent results were obtained regarding PD and SPY. The pattern of the heterotic effects of stability of yield components PD and SPY were different from the respective pattern of SY. Eg although possessing desired heterotic effects in stability of PD and SPY some crosses showed undesired heterotic effects in stability of SY. Therefore, a theory of multiplicative heterosis of stability should be developed in analogy to the corresponding theory for yield.  相似文献   

12.
灰色系统理论在油葵品种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文明  姚大年  王昌初 《种子》2001,(3):11-12,15
应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关联度分析原理与方法,以油葵引种试验的资料,对8个油葵品种的产量、花盘直径、千粒重、含油量、抗病性等8项主要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LG8894S是综合性状最优的品种。  相似文献   

13.
为对野果资源的食用开发提供评价和筛选依据,应用层次分析法构建野果资源食用开发价值综合评价模型,并对浙江大盘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见的40种可食用野果进行评价和筛选。结果表明,野果资源食用开发价值的标准层指标的综合权重值为风味口感(0.2674)>营养保健(0.1245)>贮藏难度(0.0884)>结果产量(0.0733)>适应能力(0.0658)>驯化技术(0.0658)>观赏价值(0.0590)>资源储量(0.0442)=新颖程度(0.0442)>产品卖相(0.0368)=食用风险(0.0368)>繁育特性(0.0329)>采食时间(0.0314)>药用价值(0.0295)。经筛选,三叶木通(Akebia trifoliata)、南五味子(Kadsura japonica)、蓬蘽(Rubus hirsutus)等5种野果被评为I级开发利用对象;插田泡(Rubus coreanus)、木通(Akebia quinata)、中华猕猴桃(Actinidia chinensis)等14种野果被评为II级开发利用对象;北枳椇(Hovenia dulcis)、君迁子(Diospyros lotus)、珍珠栗(Castanea henryi)等9种野果被评为III级开发利用对象;高梁泡(Rubus lambertianus)、野山楂(Crataegus cuneata)、山樱花(Cerasus serrulata)等12种野果被评为IV级开发利用对象。  相似文献   

14.
用GGE双标图分析燕麦区域试验品系产量稳定性及试点代表性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为准确评价燕麦品系的稳产性和适应性,采用GGE双标图对2006—2008年国家燕麦区域试验10个试点的12个裸燕麦品系及6个参试地点的6个皮燕麦品系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坝莜8号、坝莜3号和张燕2号属于高产、稳产性较好的品系;科燕1号和保罗具有特殊适应性,在局部地区有推广价值。在10个裸燕麦试点中,河北张北最具有代表性,吉林白城、新疆乌鲁木齐、河北崇礼、宁夏固原和内蒙古武川的鉴别力较好,而甘肃会宁和山西右玉的鉴别力较差。在6个皮燕麦试点中,内蒙古武川最具有代表性,青海西宁的鉴别力最好,河北张北的鉴别力较差。本研究为客观评价燕麦参试品系的高产性及稳产性提供了简便、有效的分析手段,也为国家燕麦品种鉴定与推广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质外体蛋白在低温胁迫下白菜型冬油菜抗寒的作用机理,以陇油7号五叶期叶片为试材,采用2种不同提取液(提取液A:0.1 mol/L p H值=7.6 Tris-HCl、0.2 mol/L KCl、1 mmol/L PMSF,提取液B:0.05 mol/L p H值=7.6 Tris-HCl、0.01 mol/L EDTA-Na2、0.02 mol/L Vc、1 mmol/L PMSF)进行质外体蛋白提取效果比较。结果表明:提取液A的蛋白提取率达到了(0.073±0.004 6)mg/g,比提取液B提高了42.88%;经六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H)活性检测,提取液A提取的蛋白质污染率较提取液B低0.91%;双向电泳第一向等电聚焦IEF中,提取液A提取的蛋白质不仅除盐时间较提取液B短4.5 h,且获得的凝胶图谱清晰;通过丰度计算,得到陇油7号低温胁迫(4℃,48 h)后具有显著差异的蛋白点339个,其中表达量变化在2倍以上的蛋白点为46个,包括上调表达蛋白点18个,下调表达蛋白点21个,特异性表达蛋白点7个,推测这些差异蛋白点可能与低温胁迫有关。对特异表达的7个蛋白点进行质谱分析鉴定,得到与低温胁迫相关的蛋白,为白菜型冬油菜超强抗寒品种陇油7号抗寒相关分子机理的研究奠定了基础理论。  相似文献   

16.
以贵州省不同年代酒用糯高粱品种(系)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对其干物质积累总量、产量构成以及花后叶面积指数(LAI)、SPAD值动态、光能截获量(Li)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年代更替,贵州省酒用糯高粱生产性能逐步提高,新品种(红缨子、黔高8号)较老品系(黑壳糯、红壳糯)产量和干物质积累总量平均分别增加25.5%和23.4%;穗粒数、穗粒重平均分别显著增加44.6%和58.9%;花后LAI平均分别为3.41和2.14,新品种较老品系增加59.3%;花后37d,SPAD值降幅分别为23.8%和81.2%;新品种的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较老品系分别增加16.1%和34.3%,胞间CO2浓度降低23.5%;新品种的花期Li较老品系增加8.3%,差异显著。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产量、干物质积累总量与Pn、LAI、SPAD值、光能截获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n、Li与SPAD值、LAI呈极显著正相关。上述结果表明花后叶片失绿变缓、光化学效率的提高以及Li的增加可能是糯高粱单产随年代更替稳步提升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糖料蔗新品种农艺性状及产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糖料蔗绿色高产、高糖、高效为目标,以桂糖49号、桂糖42号、福农41号、桂糖43号、桂柳05136等5个优良新品种与新台糖22号(对照)为参试品种,采取小区试验与大田示范(表证试验)相结合的评价方法。小区试验结果表明,在广西来宾地区具有推广价值的糖料蔗优良新品种为桂柳05136、福农41号和桂糖49号,其理论产蔗量分别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9.07、7.40和5.99t/hm 2,分别提高10.31%、8.41%和6.81%;理论产糖量分别比对照新台糖22号增产1.34、1.28和0.88t/hm 2,分别提高11.02%、10.53%和7.24%。大田示范(表证试验)结果表明,桂柳05136、福农41号和桂糖49号的理论产蔗量和理论产糖量均显著高于对照新台糖22号,桂柳05136、福农41号的蔗糖分显著高于对照新台糖22号,这与小区试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