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通过对几种分子标记技术的介绍,总结了分子标记技术在黄鳝(Monopterus albus)的遗传多样性分析、亲缘关系研究、性别鉴定等方面的研究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2.
分子遗传标记及其技术在水产生物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总结了现代生物学所发展出来的各类分子标记,并对分子标记技术在水生生物中的研究和应用进行了一简单综述。  相似文献   

3.
本文综述了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基本原理、技术流程和应注意的问题,并对其在水产动物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坛紫菜(Pyropia haitanensis Chang et Zheng)作为我国广泛养殖的重要经济藻类,其分子生物学研究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关注。尤其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分子标记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检测手段,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坛紫菜研究中,为坛紫菜遗传育种提供高效和有参考价值的信息。本文介绍了主要的分子标记技术以及其在坛紫菜遗传学多样性、种质鉴定、指纹图谱构建、种群和亲缘关系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同时分析了分子标记技术在坛紫菜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TRFLP、RAPD和AFLP分子标记技术的原理及其特点,并论述了三种DNA分子标记技术在水产动物种质资源和遗传育种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DNA分子标记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概述了DNA分子标记技术的特点、种类,以及常用分子标记技术: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RAPD)、扩增长度多态性(AFLP)的原理、特点和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7.
海纳 《现代渔业信息》2006,21(11):31-31
近年来,分子标记技术已在海洋生物研究领域中应用取得了很大进展。随机扩增多态性DNA分子标记技术有哪些特点呢?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赫英俊等先生研究认为,具有三个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8.
对中国鲌鱼杂交研究的现状及其问题进行了介绍.重点阐述了鲌属鱼类杂交育种的研究现状、细胞遗传学、生化遗传特征及分子标记技术的应用和进展.  相似文献   

9.
分子标记技术有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DNA指纹图谱、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随机扩增多态性、序列特异性扩增区、DNA和RNA测序以及SSLP技术。综述了分子标记各种技术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介绍了分子标记技术在物种(品种)鉴定与系统发育研究、辅助育种、监测遗传渐渗等方面的应用成果。  相似文献   

10.
微卫星标记技术是目前在鸡遗传标记研究中运用较广泛的一种分子标记技术。微卫星DNA作为一种分子标记,具有数量大、分布广且均匀、多态信息含量高等特点。本文就微卫星标记的结构特点及其在鸡遗传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刘斌  李海龙  韩英 《鲑鳟渔业》2011,(2):53-56,62
原位杂交技术作为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和免疫组织化学两者相结合的一项技术,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其中地高辛标记物凭借其系统安全、方便、省时,敏感性和质量控制优于生物素标记和放射性物质标记技术,被广大研究者认可。本文重点介绍了地高辛原位杂交的原理,概括了其在水产动物育种与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2.
刘斌  李海龙  韩英 《水产学杂志》2011,24(2):53-56,62
原位杂交技术作为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和免疫组织化学两者相结合的一项技术,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其中地高辛标记物凭借其系统安全、方便、省时,敏感性和质量控制优于生物素标记和放射性物质标记技术,被广大研究者认可。本文重点介绍了地高辛原位杂交的原理,概括了其在水产动物育种与疾病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3.
随着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动物的育种技术也在更新换代,新型的分子育种正在越来越广泛地被应用于各种动植物育种中,但在鱼类中起步较晚,然而发展却迅速,如目前已在遗传图谱构建、QTL定位、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广泛应用.本文综述了分子育种的研究内容并结合当前科研动态介绍了其在鱼类育种中的应用现状.  相似文献   

14.

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是我国重要的水产养殖品种, 由于受到种质资源限制, 养殖中出现生长

速度慢、存活率低以及抗病抗逆差等问题。针对凡纳滨对虾养殖产业存在的问题, 我国研究人员积极开展育种工

作, 并取得了一定进展。近年来, 水产动物遗传改良技术发展迅速, 现代分子育种技术的引入为凡纳滨对虾育种带

来了革命性变革。本文综述了凡纳滨对虾分子育种技术研究概况, 包括种质资源研究、基因组研究、分子标记挖

掘与辅助育种、基因组选择以及基因编辑等研究与应用, 并对凡纳滨对虾分子育种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以期为利用现代分子育种技术培育凡纳滨对虾新品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以采自广东、福建和青岛海域的龙须菜雌配子体、栽培和野生龙须菜为试验材料,比较了它们的形态和适应性差别,并研究了各样品可溶性总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这些样品之间不仅在形态和适应性方面有较大差异,而且至少有16种可溶性蛋白在它们之间差异表达,这为龙须菜遗传育种提供了更可信的分子标识.该方法有望成为比传统的形态鉴定和分子标记更简便、有效的含胶藻鉴定手段.  相似文献   

16.
利用显微介导远缘杂交技术将河蟹总DNA直接导入镜鲤受精卵内,再利用AFLP分子标记技术检测显微介导河蟹基因镜鲤的外源DNA。在30对AFLP引物中,有3对引物扩增出供体基因片段,即在显微介导河蟹基因镜鲤中均有和河蟹基因相同而对照镜鲤没有的条带。对6尾阳性显微介导河蟹基因镜鲤的扩增产物进行回收、克隆和测序验证。结果表明:阳性显微介导河蟹基因在镜鲤中均含有供体基因目的片段。本研究在分子和基因水平上验证了河蟹总DNA可通过显微介导方式整合到镜鲤基因组中,为显微介导外源总DNA转化技术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微卫星标记在海洋经济贝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卫星标记是一种DNA分析手段,是种群遗传学研究中广泛应用的分子遗传标记。本文探讨了海洋贝类微卫星DNA的开发现状,介绍了微卫星的特点。阐述了微卫星标记技术应用于海洋贝类遗传多样性研究、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杂交子代的鉴定及杂种优势和繁殖成功率分析以及物种鉴定等方面的情况,并说明了微卫星标记技术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翘嘴鳜养殖与野生群体及其家系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5个翘嘴鳜(Siniperca chuatsi)的微卫星标记,对收集的湖北、广东翘嘴鳜养殖与长江野生3个群体及其家系的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表明:筛选的5个微卫星位点具有高度可提供信息性,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0.5,三个群体遗传多样性关系为:湖北养殖群体(BF)长江野生群体(WBF)广东养殖群体(DF),不同家系的期望杂合度在0.4~0.7之间,家系间的遗传分化显著。分子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家系群体内的变异(83.33%)是总变异的主要来源。可见,湖北养殖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具备进一步繁育筛选优良群体的潜质,微卫星分子标记技术可用于翘嘴鳜家系育种过程中的亲子鉴定。  相似文献   

19.
采用RAD测序技术对瓦氏黄颡鱼进行简化基因组测序,利用MISA软件对拼接的数据进行SSR搜索。结果共获得2 275 778条contig序列,共检测到466 983个SSR位点,其中二碱基重复位点最多,有335 095个,占总数的71.8%。随机挑选碱基重复次数较多的微卫星引物25对进行合成,有19对引物通过PCR扩增可以获得目的片段。用长江武汉段30个瓦氏黄颡鱼样本进行多态性验证,其中13个SSR验证为高多态性标记。这些高多态性瓦氏黄颡鱼标记可应用于其群体遗传学、亲子鉴定、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等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采用序列相关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la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分子标记技术,结合分群分析法(bulk segregate analysis,BSA)对中国明对虾(Fenneropenaeus chinensis)高氨氮和高pH胁迫敏感组和耐受组进行分析研究,筛选出与高氨氮或高pH耐受性相关的遗传标记.应用110对SRAP引物进行筛选研究,根据在BSA基因池产生的差异,筛选出与高氨氮耐受相关引物77对,与高pH耐受相关引物102对,以用于验证分析.根据片段在群体中出现频率和变化规律,筛选出6个可能与高氨氮耐受性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其中耐受高氨氮负相关标记1个,正相关标记5个;7个可能与高pH耐受性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其中耐受高pH负相关标记2个,正相关标记5个.对获得的13个序列片段进行回收,连接于pMD-18T载体后转化于大肠杆菌TOP10感受态细胞,进行了克隆和测序.将测序结果进行了BLAST分析比对,发现测得片段序列与数据库中序列同源性较低(一般都低于15%),未找到与之同源性较高的功能基因,推论这些特异性序列片段标记可能与高氨氮或高pH耐受性性状密切相关,后续群体验证工作正在进行,以期筛选出与中国明对虾抗逆性状密切相关的序列特征性片段扩增区域(sequence characterized amplified region,SCAR)分子标记,为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