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定植3年生(60个家系)和11年生(46个家系)的红皮云杉半同胞子代测定林高生长和径生长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红皮云杉家系间高生长和径生长均有较大差异,并初步选出3年生优良家系48个,其中15个家系为两地均表现优良的家系;选出11年生优良家系20个,其中最优家系9个。  相似文献   

2.
为了解洋白蜡不同家系之间的生长和生理特性差异,进而为洋白蜡优良品种的选育和栽培提供科学理论依据,该文以洋白蜡10个家系为试材,对其1~3a生株高和地径生长,光合参数及叶绿素荧光参数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洋白蜡10个家系间的株高、地径、叶绿素含量、光合速率和最小荧光产量存在显著差异,而光合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无显著差异。运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对10个洋白蜡家系的株高和地径进行生长情况的综合评价排序为:家系7家系1家系2家系9家系3家系10家系5家系4家系6家系8。家系7和家系1综合品质比其他家系的综合品质较好。  相似文献   

3.
为了给油茶的栽培和良种繁育提供科学依据,在福建省福安市优选的12个油茶家系栽培试验的基础上,对试验调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等级划分。在对油茶家系多性状的灰色理论关联度分析和聚类分析的基础上,对油茶家系进行分类,将12个油茶家系分成3个等级。其中优等家系2个,性状好、年产油量高;中等家系3个,性状稳定、年产油量较高;普通家系7个,性状不稳定。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全国不同区域121个杉木优良家系9年生材积生长量进行统计分析表明:家系平均遗传力高,家系间生长差异极显著,家系遗传变异系数大,家系方差分量占总分量13.2%;有76个家系材积生长量超过我场初级种子园后代,63个家系材积生长量超过洋口初级种子园后代,20个家系材积生长量超过我省优良家系6421号,其材积增益比我场种子园后代大25.4%─65.6%。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3个时间节点桉杂种亲本特点和评价子代生长及形质指标的变化,选择不同时间节点的优良家系/单株。【方法】利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家系/单株坐标综合法,分析连山林场测定林112杂种家系和2个对照无性系在3个时间节点的性状变化,评价树种、家系及单株的性状变化及差异。【结果】各个节点不同性状在杂种家系、家系与区组交互效应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以11年生平均单株蓄积加1或2倍标准差为选择指标筛选生长优良家系,分别20个和3个家系入选,入选家系与5年生时不同;不同林龄生长性状存在相关关系,干形与生长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相关,早期耐寒性与3年生生长存在极显著相关;以11年生生长和形质指标进行坐标综合法家系分类,优、中和差各有22、68和22个家系入选,其中22个优良家系中以尾叶桉、邓恩桉和巨桉为母本分别有14、5和3个家系,优良家系以巨桉和赤桉为父本分别8和4个;杂种家系单株选择中小于DH3229最优单株得分值(0.203 2)的共有46株,其中54号尾巨桉家系有3株入选,另有9个家系各有2株入选,入选46株优树分属10个家系,其中7个家系属于巨桉子代。【结论】通过性状选择可以获得不同时间节点下...  相似文献   

6.
巨桉家系试验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建立在广西南宁的巨桉家系试验林(46个家系)连续3年度的测定数据进行了分析,发现巨桉家系间在树高、胸径以及单株材积等性状上有较显著或显著的生长差异;家系的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这3个主要生长性状受中等程度遗传控制,家系生长较稳定;用逐步聚类法对46个巨桉家系进行了分类与选择,初步选择出9405、9409、9410等13个家系为优良家,占参试家系总数的28.26%.  相似文献   

7.
乡土用材棕榈藤种半同胞家系的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61个单叶省藤家系、31个版纳省藤家系和83个黄藤家系5年生试验林的生长表现,以10%的入选率、不低于1.96的选择强度,初步筛选折算单位面积产量高的单叶省藤家系6个、版纳省藤家系3个和黄藤家系8个,产量比参试家系群体总体平均值分别高111m/667m2、124m/667m2和598m/667m2。研究结果为高产棕榈藤家系早期选择提供依据,有助于高产棕榈藤品系的早日育成。  相似文献   

8.
对造林17个月后巨桉的12个种源、80个家系的树高和地径生长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巨桉家系幼林种源间、家系间树高和地径生长差异显著;树高和地径生长相关密切;5号和33号家系树高生长最优,其次是9,63和75号家系;地径生长以5,33和75号家系最优,其次是6,9,14,25,36,41,45,63,64,70,77和80号家系.该研究为巨桉种源和家系的早期选择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油松半同胞家系育苗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桥山种子园半同胞家系和双龙子代测定林中的113个家系进行苗期试验,结果表明苗高生长方差分析差异呈极显著水平。遗传分析表明,油松家系苗期遗传力较大,呈强度遗传。以20%的入选率进行选择,桥山入选优良家系16个,黄龙入选优良家系4个,双龙子代林入选家系3个,遗传增益分别达到22.77%、21.16%和22.48%,选择效果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0.
樟子松优良家系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大、小兴安岭及呼伦贝尔沙地4个产地的樟子松优树在4个地点进行了多年多点重复的半同胞子代测定。根据子代林定植后28年的观测结果,按着家系综合评定标准,对237个樟子松优树子代进行测定评选,评选出罕达盖优良家系11个,卡伦山产地优良家系14个,古莲产地优良家系4个,塔尔根优良家系3个,为建立高世代种子园提供优良物质材料,并为樟子松优良家系生产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1.
利用樟子松优树半同胞子代 2 8个家系 3个试点的生长性状 ,进行多点分析 ,结果表明 :家系差异及家系与地点交互作用显著。采用生产力等参数对半同胞家系进行生产力、遗传稳定性和适应性的综合评定 ,为不同地点选出优良家系 13个 ,其中普遍优良的有 4个 ,材积平均增益 37%。分析表明 ,家系生产力、遗传稳定性和适应性三者的关系是多变的 ,选择家系时应慎重 ,既要有面上选择 ,也要有点上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选择思茅松优良家系,对半年生9个家系和1个对照的造林苗木进行树高、地径观测。结果表明,所有家系的树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均大于对照。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树高生长量和地径生长量均存在极显著差异。树高生长量与对照相比,有7个家系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地径生长量与对照相比,有8个家系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在山毛榉优良家系超级苗圃采用强化培育技术对山毛榉家系苗培育2年后,调查观测了各个家系苗高、地径、新梢长、顶轮分枝数及保存率。利用标准差法,从该批山毛榉家系中选择出5个优良家系进行了下一步家系评价,通过多阶段选择,达到选出优良家系的目的。2013年3月营造山毛榉5个家系试验林,根据5年(苗龄2年)保存率和生长量发现:其中山毛榉家系4号不适宜该处生长,自然陶汰了;初步选择出山毛榉1个优良家系现实增益5年生平均树高比其它3个平均树高增高10.9%,新梢增长36.6%,地径增粗27.3%,顶轮分枝数增多50%。  相似文献   

14.
厚荚相思抗寒性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相对电导率对厚荚相思9个种源共30个家系进行了抗寒性测定。种源、家系、单株3个水平上的方差分析和多重比较结果表明:种源和家系间均存在极显著差异,家系内单株个体间依家系不同而表现各异。从中筛选出优良抗寒材料17562号种源和16598号种源。  相似文献   

15.
以吉林省三岔子林业局国家红松良种基地的红松29a生子代测定林为材料,对树高和胸径生长性状进行测定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在41个参试家系中,家系间树高和胸径生长均值在0.05水平上差异显著。树高均值超过对照的家系有31个,占家系总数75.6%,胸径均值超过对照的家系有29个,占70.7%;树高均值超过对照10%的家系有1个,占家系总数2.4%,超过对照5%的家系有8个,占19.6%;胸径均值超过对照10%的家系有4个,占9.8%;超过对照5%的家系有8个,占19.6%;42#和75#家系的树高与胸径生长均大于对照5%以上。以树高和胸径生长超过对照5%为入选标准,入选率为19.6%。树高和胸径生长最优家系分别为57#与75#,一般配合力分别为1.788与6.902。树高和胸径遗传力分别为0.393与0.363;遗传增益分别为2.9%与4.5%。  相似文献   

16.
3个毒豆半同胞家系的种子长、种子宽、种子表面积和种子长宽比4个表型性状在家系间和家系内均有丰富变异,其中家系3变异最大(12.2%),家系1次之(9.69%),家系2最小(8.68%);性状间,以种子表面积变异最大(14.47%),宽度变异次之(10.74%),种子长(6.97%)和种子长宽比(8.57%)变异相对较小。3个半同胞家系的种子长、种子长宽比两指标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家系2的种子表面积与家系1、家系3种子表面积之间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但是4个种子表型性状之间均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除种子表面积与种子长宽比之间的相关性水平未达到显著水平外,其余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以组内联接、Euclidean距离对3个毒豆半同胞家系种子表型数据进行系统聚类,在距离2处可将其分为2组。其中第1组为家系3;第2组为包括家系1和家系2,此两个家系的种子表型性状具有较大相似性。  相似文献   

17.
对细叶桉3个种源50个自由授粉家系的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进行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分析和家系遗传变异及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细叶桉主要性状种源间和家系间差异都极显著,种源间的差异大于家系间的差异,来自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Laura种源优于其它种源。细叶桉家系生长性状和形质性状呈中度至强度遗传;枝下高、干形和冠幅与生长性状遗传相关极显著。运用指数选择法对50个家系进行多性状综合选择,初步选出5个优良家系,可望获得22.23%的综合遗传增益。  相似文献   

18.
对西南桦25个种源380个家系5个月生的苗木进行了苗期生长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间苗期生长差异极显著,其中云南元阳、广西凌云、云南凤庆和广西靖西4个种源极显著地优于其它20个种源,为最优组;云南双江、云南瑞丽、云南勐腊、广西田林和云南澜沧5个种源为次优组;云南西畴、广西大青山、云南腾冲、云南景洪、广西天峨和广西凌云6个种源的平均苗高生长最低,显著地低于其他种源为最劣组;其余10个种源为中等组。家系间苗木生长表现达极显著差异水平,以1/5入选率筛选获得76个优良家系苗木,其苗木平均高均大于30cm,而苗木平均高低于15cm的48个家系定为劣等家系,占全部家系的12.6%。通过对76个优良家系及48个劣等家系在种源中分布情况看出,除少数种源中没有同时存在优良和劣等家系外,其它大多数种源中都同时含有优良和劣等家系,说明在苗期开展西南桦家系比较选择试验比开展种源选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9.
接种菌根菌的木麻黄种源/家系苗的变异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苗圃和温室中分别研究了菌根菌接种对23个短枝木麻黄种源和10个山地木麻黄家系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优良菌根菌—木麻黄基因型组合体。试验表明,苗圃中接种菌根菌对短枝木麻黄种源苗高和地径的改善程度不同,效果与种源有密切关系,筛选出了一些优良"菌根菌—木麻黄种源"组合体,23个种源中18357种源的接种效果最好,其次为18143,18122和18121种源;在温室中,参试家系所有性状在接种处理间、家系间、家系×菌种互作间均有极显著差异。接种菌根菌明显改善了木麻黄苗对磷(P)的吸收量,幼苗枝叶的P吸收量都为相应对照值的1 3~2 7倍,且菌根菌 家系组合体对土壤中P的吸收能力不同,有利于P吸收的组合有C9216 家系7和家系8、E4100 家系6、7和8。用苗高、地径、地上生物量和P吸收量等因素对30个参试菌根菌 家系组合进行综合评价,选出13个优良组合:C9216 家系8、E4100 家系6、C9216 家系3、C9216 家系7、E4100 家系8、E4100 家系1、E4100 家系5、E9216 家系7、C9216 家系5、E4100 家系4、E4100 家系2、C9216 家系6和C9216 家系10,这些组合均好于未接种处理的家系3的综合评价值,其中家系5、6、7、8对2种菌根菌组合效果都比较理想,而家系3、1、2、10只与2种菌根菌中的一种构成良好的组合。试验证明外生菌根菌接种在木麻  相似文献   

20.
对思茅松12个种源、27个家系的造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种源、家系思茅松林木的生长差异显著,由此初步评选出思茅松的2个种源及其相关的6个优良家系。所评选出的思茅松6个优良家系其幼林3.5年生时林木的生长量与最差家系相比,平均树高增加11.7%~23.3%,平均胸径增加19.9%~32.6%,平均单株材积增加50%~101.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