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原种蚕熟蚕时采用花蔟、方格蔟、塑料折蔟等不同蔟具上蔟,以观察熟蚕吐丝结茧化蛹后种茧质量变化.结果:无论是千克茧粒数、茧层率还是死笼率、双宫茧率,方格蔟均优于花蔟和塑料折蔟.  相似文献   

2.
原蚕蔟中管理易出现的失误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蚕上蔟管理对熟蚕结茧率和良蛹率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就原蚕上蔟及蔟中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失误和如何加强蔟中管理,提高结茧率和良蛹率等谈一点看法,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浅谈原蚕蔟中管理易出现的失误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姜春蓉 《广西蚕业》2008,45(4):32-33
原蚕上蔟管理得当与否对熟蚕结茧率和化蛹后的良蛹率的高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笔者就原蚕上蔟及蔟中管理过程中容易出现失误的地方和如何加强蔟中管理,提高结茧率和良蛹率谈一点看法,仅供同仁们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不同摊放种茧试验表明,缩尾蛹、驼背蛹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种茧未能粒粒横摊造成。对缩尾蛹、驼背蛹、正常蛹进行制种试验,结果表明:三种蛹的造卵数基本一致,羽化率、产卵量、产卵率均以正常蛹高,不受精卵低。  相似文献   

5.
<正>种茧育养蚕通常数量多、规模大,易受气象、蚕具等因素的影响,上蔟阶段处理不当容易产生大量不结茧蚕,造成损失。因此,了解影响熟蚕结茧的各种因素及相互间的制约关系,熟练掌握上蔟技术要点,对种茧育生产非常重要。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体会。1塑料折蔟特点塑料折蔟是由聚丙烯加热融解后注模制成,具有成本低,使用寿命长,易于消毒等优点,适用于蚕种生产,是种场首选上蔟工具。但是由于塑料折蔟易变形、不吸水,高度固定,悬挂困难  相似文献   

6.
凌建标 《蚕桑通报》1999,30(4):55-55,
在蚕种生产上,日系品种较易发生不结茧蚕,特别是遇多湿等不良的上蔟环境更易大量发生,对生产成绩影响较大。我场历来对这个问题比较重视,生产上能针对日系品种的特性,在几个关键环节上给予相应的适当技术处理,故而多年来不结茧蚕发生一直较少。这对保证我场生产的长期稳定起到了较大的作用。现将我场减少日系原种不结茧蚕的初浅体会简介于后,供参考。一、使用方格蔟我场自1974年以来,日系品种一直使用方格蔟上山,主要表现为不结茧蚕少,健蛹率高,单产经常超过中系品种,由于日系品种自身抗湿能力弱而又喜结下层茧,并且营茧缓…  相似文献   

7.
张定  丰培 《蚕桑通报》2006,37(2):68-68
蚕茧优质高产的标准是:结茧率高、茧形大、茧质好.但在实际生产中往往出现:(1)结茧率低,一般张种虽有卵25000粒,但从蚕卵孵化、蚕的饲养到上蔟结茧,由于在饲养过程中病害、鼠害及人为等因素,最后收获蚕茧不足20000粒,损失率高达25%左右.(2)蚕茧小:由于营养不良,环境不适或技术操作不当而造成1000粒/kg以上的特小茧.(3)茧质差:蔟具落后,上蔟方法不当及蔟室环境不适宜等因素对茧层率、上茧率及解舒率等都有影响,从而使茧质变差.因此,要获得优质高产蚕茧,必须做到以下"三好".  相似文献   

8.
王琴 《江苏蚕业》2005,27(2):51-54
桑叶的质量直接影响蚕的体质、茧质、造卵数、产卵量和卵质。针对江苏省生物学性状表现较好,桑叶产量高,质量优的3个主要桑品种湖桑32、育151、育71-1对原蚕的种茧育成绩进行了试验探讨,试验结果表明,春季种茧育用桑品种湖桑32与育151较好,其茧质、幼虫生命率、虫蛹率都较好,优于育71-1。秋季种茧育用桑品种育71-1较好,其茧质、造卵数、产卵量等高于湖桑32与育151。  相似文献   

9.
南丹白裤瑶族人有饲养地方家蚕品种南丹白裤瑶蚕制作平板丝的习俗。对南丹白裤瑶蚕使用平板上蔟和使用折蔟上蔟的平板丝吐出率、化蛹率、化蛾率等进行试验调查,并以普通家蚕品种两广二号为对照,结果表明:将瑶蚕用平板上蔟吐平板丝时,吐丝量和蛹、蛾期的生命率指标均优于用折蔟上蔟营茧,而两广二号的表现与瑶蚕相反;相同上蔟条件下,瑶蚕相对于结茧吐丝的平板丝吐出率为140.25%,极显著高于两广二号;瑶蚕在折蔟中营茧时,双宫(多宫)茧率显著高于对照品种两广二号。试验证实瑶蚕是一个适宜吐平板丝的家蚕地方品种,且好结双宫(多宫)茧。  相似文献   

10.
桑树不同养成型式对种茧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泽林 《蚕桑通报》2009,40(1):18-20
本试验就桑树不同养成型式对桑叶质量的影响进行了调查,结果是中干拳式树形能极显著的提高产卵量、良卵率、孵化率,适当提高4龄起蚕结茧率、虫蛹统一生命率及茧质。  相似文献   

11.
为了满足现代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利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家蚕基因资源库引进的丝胶茧品系,采用杂交及系统选育的方法,成功育成5龄熟蚕上蔟只结丝胶茧的家蚕品种桂蚕6号.该品种在省级实验室联合鉴定的成绩是:结茧率92.40%,裸蛹率4.20%,虫蛹生命率94.73%,强健性与对照品种两广二号相仿,营丝胶茧率10...  相似文献   

12.
桑园不同栽植密度对种茧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结果表明: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栽植密度为600株/667m^2,能极显著地提高种划的全茧量、茧层量、产卵量和良卵率,适当提高原蚕的四龄结茧率和虫蛹统一生命率,显著提高蚕卵的孵化率。  相似文献   

13.
做好蓖麻蚕原蚕捉熟蚕上蔟工作,是提高种茧质量、发蛾率和产卵量的关键。本文对三类蓖麻蚕熟蚕进行调查,发现在上蔟室内温湿度相同的条件下,A类比B类和C类24h上蔟后未结茧蚕率降低6.25%~7.5%,6d上蔟后调查茧层率、死笼率差异不明显,但B类迟化蛹蚕占3.33%,B类全茧量比A类重20g、比C类重16g。A类出蛾比B类快6~10h,比B类和C类出蛾率提高达11.67%。A类总产卵量比B、C两类分别重3.16g和1.6g。三类熟蚕中卵孵化率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不同采茧时间对蚕茧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蚕茧是丝绸工业的基础,针对目前蚕茧收购流通市场秩序混乱,农民采摘销售毛脚茧盛行的情况,对不同采茧时间的蚕茧质量和缫丝成绩进行了试验、测定和比对,结果表明:上蔟后48 h采茧,当日无化蛹茧;上蔟后72 h采茧,当日化蛹率26%.上蔟后120 h(5 d)调查上蔟后48、72 h所采蚕茧的情况,上蔟后48 h所采蚕茧有出血蛹8%,内印茧6%,死笼茧3%;上蔟后72 h所采蚕茧有出血蛹3%,内印茧1%.上蔟后48 h所采蚕茧的解舒率、解舒丝长、茧丝长、茧丝量最低,光折最高,随着采茧时间的延迟,各项指标逐步提高,以上蔟后120 h所采蚕茧的丝质成绩最好;因此,采茧时间至少要在蚕上蔟后120 h.如过早采茧特别是采毛脚茧,会导致蚕茧茧质受损、蚕丝品位大幅下降,造成优质茧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15.
比较纸板方格蔟、塑料折蔟、蜈蚣蔟三种不同蔟具上蔟对蚕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以方格蔟上蔟的茧层含水率最低,蚕茧匀净度最高,解舒丝长最长,解舒率最高,光折最低。500g茧粒数、上车茧率、好蛹率、干壳量、结茧率、茧丝长和粒茧丝量纤度等指标均以方格蔟上蔟的为优,但差异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6.
王泽林  陈继久  袁雄  宋有权 《北方蚕业》2012,33(1):35-36,54
设计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改变种茧育桑园N、P2O5、K2O肥的施肥比例,观察并调查对桑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N:P2O5:K2O为10:5:5的施肥比例,可适当提高4龄起蚕结茧率、虫蛹统一生命率及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能显著提高产卵量、良卵率和实用孵化率。  相似文献   

17.
纸板方格蔟作为一种比较先进的上蔟工具,具有结构合理,上茧率高,茧质好,解舒好等优点,深受蚕农欢迎,近年来在蚕区得到大力推广,有效地提高了蚕茧质量。原蚕区种茧育使用方格蔟作为上蔟工具避免了以前用草笼等作为上蔟工具不结茧蚕多,死笼高等问题。1方格蔟的扎制目前使用的方格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桑褐斑病被害叶桑叶质量的变化,分别就该病叶片对4龄结茧率、虫蛹统一生命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产卵量、良卵率及实用孵化率的影响进行了试验.结果是全龄使用桑褐斑病被害叶(病情指数34.67%)相比全龄使用正常叶其4龄结茧率、虫蛹统一生命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分别下降4.88、6.95、35.04、42.58、16.93个百分点,而产卵量、良卵率和实用孵化率却分别降低16.55、12.07和8.08个百分点.应重视和加强桑褐斑病的预测预报及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9.
桑园不同留条数对种茧育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结果初步表明,以栽植密度600株/667m2为前提,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肥培管理水平中等的条件下,667m2桑园面积留7 500~8 000条,能适当提高原蚕的4龄结茧率、虫蛹统一生命率及产卵量,显著提高种茧的全茧量、茧层量、良卵率及下代孵化率。  相似文献   

20.
蚕桑生产中常常发生有些熟蚕上蔟后不能吐丝结茧,或者吐少量浮丝或平板丝,大多数不结茧的蚕数天后死亡,极少数变态或裸蛹,造成极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