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不同小麦品种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差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明确不同氮肥水平下不同小麦品种产量、氮素吸收和利用的差异,在大田条件下,以山东省主推的21个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0、120、180、240和300kg·hm~(-2)共5个氮肥水平下不同小麦品种的产量、氮素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等指标。结果表明,氮肥、品种及两者的互作效应显著影响冬小麦籽粒产量、氮素利用率、氮素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氮肥水平不同则品种间的氮效率差异程度不同。大部分供试品种的氮效率类型在不同氮肥水平下的聚类结果不一致,仅临麦4号、鲁原502、泰山28和山农25在各氮肥水平下的产量、氮素利用率均较高,可划为氮高效品种。氮高效品种达到高氮效率的途径不同,临麦4号通过高氮素吸收效率、泰山28通过高氮素利用效率、鲁原502和山农25通过氮素吸收效率和利用效率共同作用实现氮高效。由此可知,应在不同氮肥水平下对冬小麦品种进行产量和氮素利用率的综合评价,以筛选出适应不同地力环境的品种和与品种特性相适应的施肥技术;在氮高效品种的选育和推广中,应针对不同小麦品种的氮素吸收和利用特性进行鉴别和调控,才能最大程度挖掘和利用其高产、高效潜力,实现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2.
玉米氮素利用效率的提高途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徐燕 《杂粮作物》2004,24(4):233-235
如何提高氮素利用效率是目前国内外玉米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重点综述了从育种和栽培方面提高氮素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及该研究对我国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为给江苏淮北麦区小麦高产栽培中氮素高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以淮麦19和烟农19为材料,在高、中、低三种肥力土壤上研究了施氮量对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小麦品种各生育时期植株的吸氮量在各土壤肥力水平下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且与施氮量存在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氮肥利用率和产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随土壤肥力的提高表现为上升趋势;氮素的吸收效率和氮肥的农学利用率在不同土壤肥力条件下均以不施氮处理最高。在高、中、低土壤肥力条件下,施氮量分别为202.5、270和337.5 kg·hm-2时,两个小麦品种氮肥利用率和籽粒产量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4.
小麦水分高效利用分子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缺水是引起全球作物减产的主要自然灾害。小麦水分高效利用遗传改良是一个重大课题。本文对小麦水分高效利用分子标记、功能基因克隆鉴定、转基因、分子设计育种等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在小麦中已经鉴定出A组染色体上存在控制水分利用效率的QTL;开发出与TaSAP1等基因紧密连锁的功能标记;克隆了转录因子基因TaWRKY并对其抗旱抗逆功能进行了鉴定;转HVA1和DREB等基因的小麦可以明显提高水分高效利用能力;利用水旱地品种进行轮回杂交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技术进行了小麦水分高效利用分子设计育种初探。以上研究进展为小麦水分高效利用遗传改良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5.
小麦氮肥高效利用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为了给氮肥利用率的提高和小麦生产成本的降低提供参考,依据植物群体和叶绿素的光谱特性,探讨了利用手持式植物冠层光谱测定仪指导合理施用氮肥的技术可行性.试验结果表明,该技术不仅可以减少氮肥施用量,而且可以明显增加小麦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率,提高小麦生产的经济效益.该技术简便实用,可以用于小麦生产中的氮素化肥管理.  相似文献   

6.
不同基因型小麦产量和氮利用效率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氮高效利用小麦品种的选育提供科学依据,通过土培盆栽试验,以河南省大面积种植的20个小麦品种为材料,比较分析了不施氮(N0)、施纯氮180 kg·hm-2 (N180)、360 kg·hm-2 (N360)三种施氮水平下不同基因型小麦产量、氮素积累量、氮利用效率和氮响应度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在同一施氮水平下,不同基因型间、相同基因型不同施氮水平间小麦产量、氮积累总量、氮利用效率和氮响应度存在显著差异.与N0相比,施氮处理的籽粒产量、生物学产量、籽粒氮素积累量、氮素积累总量均显著提高,大多数品种的收获指数表现为施氮处理大于不施氮处理,但多数小麦品种的氮素收获指数却随施氮水平增加而降低.相关分析表明,籽粒产量与氮素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rN0=0.944**,rN180=0.919**,rNs60=0.981**),氮利用效率与氮素积累量之间亦呈极显著正相关(rN0=0.944*,rN180 =0.919*,rN360=0.982*).以氮利用效率和氮响应度为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分析,将供试基因型划分为高效弱响应、高效强响应、低效弱响应和低效强响应4种类型.由此说明,在现代高产小麦的育种过程中,高肥育种兼顾低肥水平下的表现,在一定范围内可同时对小麦氮高效利用和氮强响应型进行遗传选择.  相似文献   

7.
小麦含氮百分数和植株对氮素的吸收,与由于增施氮肥致使小麦对氮索的利用有所差异是一致的。已经明确,茎和籽粒的含氮量及吸收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有人提出,为了提高氮素的利用率,应使更多的氮素由秸秆转移到正在发育的籽粒中。所以,以二对矮秆基因小麦Kalyan Sona为对照种,对高产的三对矮秆基因小麦H.D.1941和U.P.301进行氮素利用方面的研究,是完全必要的。材料和方法试验用3个小麦品种(Kalyan Sona,  相似文献   

8.
氮素利用率低是我国目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而应用高效氮肥品种,则是从根本上提高氮素利用率的最有效的方法。采用缓释技术的涂层尿素兼有效高,长效,多效的特点,在提高氮素利用率上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
氮素精准管理对小麦产量和氮素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氮素高效利用与小麦籽粒产量协同提高的目标,于2017-2018和2018-2019年在山东省泰安市和德州市两地进行了基于小麦氮肥需求特征的氮肥精准管理试验,设传统农户施肥(FN)和氮肥精准管理(PN)2个处理。结果表明,与传统农户施肥相比,氮肥精准管理可以在氮肥用量减少30.2%~44.8%的情况下,使小麦籽粒产量增加7.9%~11.6%,使氮素吸收效率提高43.4%~63.3%,使氮素表观利用率增加30.7%~68.7%,使氮素农学效率提高50.6%~81.3%,使氮肥偏生产力增加84.0%~103.2%。这说明,基于小麦需肥特征的氮肥精准管理能在显著降低氮肥投入量的同时取得较高产量,这为减氮增效协同目标的实现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概述了氮素高效利用水稻选育工作研究进展,阐述了水稻根系活力与根系吸氮速率关系,水稻品种在不同生育时期氮素吸收量的差异以及不同施氮水平在各生育时期和不同生育时期硝酸还原酶活性等有关应用基础研究,提出了在氮素高效利用水稻新品种育种中可以把较高的稻谷产量、多穗、高结实率和高收获指数作为其选育的主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1.
为了筛选大麦氮高效种质资源,以花30和8份不同诱变来源的DH株系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试验方法,设置高氮(160 kg·hm~(-2))和低氮(45 kg·hm~(-2))两个氮肥水平,研究不同DH株系对两个氮肥水平的响应,同时对不同氮效率类型DH株系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转运以及氮素吸收利用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两个氮肥水平下,根据平均产量可将花30和8份突变体材料划分为双高效型、低氮高效型、高氮高效型和双低效型四种类型。双高效型株系在两个氮肥水平下均具有较高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而低氮高效型株系在低氮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量,这为籽粒产量的提高奠定了生理基础,也可以作为氮高效种质材料筛选的基础指标。本研究还分别获得了氮素吸收效率和氮素利用效率提高的DH株系,其中双高效型株系A9-47和低氮高效型株系A5-24在两个氮肥水平下氮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氮素吸收效率提高所致,双高效型株系A1-184在高氮水平下氮效率的提高主要是由于氮素利用效率提高所致,而低氮高效型株系A4-17在低氮水平下氮素利用效率也略高于亲本花30。这些种质材料的获得为氮高效育种及相关分子机理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不同氮效率小麦品种对减氮的响应特点,以前期筛选出的氮高效品种扬麦25、宁麦21和氮低效品种扬麦22、扬麦20为材料,研究减氮模式对产量、氮肥利用效率、光合生产能力和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高效品种扬麦25和宁麦21的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显著高于氮低效品种扬麦22和扬麦20,氮高效品种的平均籽粒产量和平均氮肥利用效率较氮低效品种分别高10.9%和23.9%。与常规施氮处理(CK)模式相比,减氮20%并采用基肥和拔节肥各施氮90 kg·hm~(-2)(M4)模式下,氮高效品种开花期LAI、旗叶SPAD值、净光合速率及乳熟期旗叶SPAD值和净光合速率均未显著降低,且乳熟期平均LAI提高16.0%,进而使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增加,从而实现产量稳定和氮肥利用效率的提高;而氮低效品种花后光合生产能力、籽粒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随施氮量降低而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这说明,氮高效品种较氮低效品种有着更多的减氮潜力,前者在适量减氮和合理施肥方式下,可通过延缓花后叶面积衰减、保持较强的花后光合能力和增加花后物质生产力,实现产量稳定和氮肥利用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13.
玉米氮效率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进军  黄瑞冬 《玉米科学》2005,13(1):089-092
玉米氮效率的基因型差异决定了不同氮肥供应条件下氮素吸收能力的差异,选用氮高效品种可以在低氮条件下获得高产,减少氮肥的浪费.近年来国内外对玉米氮效率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植株性状与氮效率的关系、氮效率的生理生化基础、氮效率的遗传改良等.对玉米氮效率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讨论了如何继续开展对玉米氮效率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4.
为给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冬小麦的水氮运筹提供依据,以小麦品种临优2069为材料,研究了山西省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玉米秸秆还田条件下冬灌时间和施氮方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冬前灌水时间的推迟,小麦总茎数、单株分蘖数、成穗数、产量、籽粒水分生产率、氮肥表观利用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以11月25日冬灌的最高。在施氮量相同条件下,氮肥一次性底施(N10∶0)的拔节期总茎数、成穗数、产量、籽粒水分生产率和氮素吸收量、表观利用率高于氮肥70%底施+30%拔节期追施(N7∶3)处理,冬前总茎数、单株分蘖数则相反。冬前灌水时间提前和氮肥一次性底施有利于提高小麦前期单株干重;冬前灌水时间推迟和后期追氮则有利于灌浆期穗部和总干物质的积累。因此,山西省小麦-玉米一年两熟区,秸秆还田条件下氮肥采取一次性底施,并于11月25日冬灌,可实现冬小麦的高产高效栽培。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生产的氮肥管理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氮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多年来中国马铃薯生产过程中氮肥管理始终缺乏科学的指导,导致许多优质马铃薯品种的产量优势和品质优势难以得到充分的发挥。通过合理施用氮肥,协调马铃薯茎叶生长与块茎生长,促进块茎的形成和膨大,减少氮肥损失,提高氮肥利用率,是马铃薯氮肥管策略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针对氮肥施用量和施用时期对马铃薯生长与块茎产量的影响及马铃薯氮素营养诊断措施,综述国内外马铃薯氮肥管理的研究结果,以期为中国马铃薯养分管理提供研究思路,同时也为马铃薯生产的氮肥施用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了解水分、氮素及其互作对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的影响,对协同提高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了水稻节水灌溉技术、氮肥利用效率与氮肥施用技术、水分与氮素对水稻产量及水氮利用效率的耦合效应、作物-土壤关系及水氮调控机制等方面取得的进展;讨论了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高产水稻作物与土壤的水氮互作效应尚不明确;高产水稻水氮耦合与高效利用的分子机理不清楚;协同提高水稻产量与水氮利用效率的调控途径尚未掌握。针对这些问题,建议今后重点研究:高产水稻作物与土壤的水氮互作效应及其机制;水氮互作调控水稻吸收利用水分和氮素的生理与分子机理;协同提高水稻产量和水氮利用效率的调控途径与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7.
Nitrogen fertilizer represents a significant cost of production for the grower and may also have environmental impacts through nitrate leaching, use of fossil fuels for manufacture and application, and N2O emissions associated with denitrific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N-efficient cultivars will be of economic benefit to farmers and will help to reduce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associated with excessive inputs of N fertilizers. The physiological, metabolic and physio-chemico processes that may contribute to high N-use efficiency (NUE) and reduced N fertilizer inputs while maintaining an acceptable yield are reviewed and the prospects for application in breeding programs discussed. Promising N management strategies for high NUE are also considered. Traits operating from the cellular to the whole-crop scale, including root traits, nitrate assimilation, N partitioning, leaf and canopy photosynthesis, senescence, grain N remobilization and grain protein content and composition, are discussed in relation to their optimization in both feed and bread-making cultivars. Promising traits for selection by breeders to increase NUE are identified, and approaches for their integration at the whole plant level discussed. It is concluded that: (i) increased root length density (RLD) at depth, (ii) a high capacity for N accumulation in the stem, potentially associated with a high maximum N-uptake rate, (iii) low leaf lamina N concentration, (iv) more efficient post-anthesis remobilization of N from stems to grain, but less efficient remobilization of N from leaves to grain, both potentially associated with delayed senescence, and (v) a reduced grain N concentration may be of particular value for increasing NUE in feed wheat cultivars; and (vi) for bread-making cultivars, high NUE may be associated with high capacities for uptake and assimilation of N, with high post-anthesis N remobilization efficiency and/or specific grain protein 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18.
不同玉米自交系氮效率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试验在4个氮处理水平上对8个玉米自交系的氮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自交系在产量、生物量和氮累积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据氮效率分析,黄C属低氮、高氮处理下产量均较高的双高效型,340属低氮高效型自交系,00冬属高氮高效型自交系,C8605属低氮、高氮处理下产量均较低的双低效型自交系。通径分析表明,在3个施氮处理中氮吸收效率对氮效率的作用均大于氮利用效率对氮效率的作用,且低氮下吸收效率对氮效率的作用大,高氮下利用效率对氮效率的作用大。  相似文献   

19.
河北平原冬小麦增产增效潜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给提高冬小麦产量及氮肥增产效应提供依据,采用大量农户调查数据和田间试验数据,依据产量差、效率差等指标,对河北平原冬小麦增产增效潜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河北平原区冬小麦农户平均产量为6.16t.hm-2,氮肥农学效率为4.0kg.kg-1,氮肥用量为272.7Nkg.hm-2。相对于光温生产值、高产纪录、高产农户和施肥区产量,农户的增产空间分别为214.8%、55.4%、21.3%和11.2%;如果以氮肥农学效率10和30kg.kg-1为目标值,农户的氮肥增效空间分别为150%和650%。河北平原不同生态类型区之间差异不明显。如果能够实现高产高效(产量为高产农户产量,氮肥农学效率为10kg.kg-1),则河北平原区冬小麦可以增产约298.7×104 t,少施氮肥约7.2×104 t(折纯)。建议降低或维持现有氮肥投入水平,通过综合措施增加冬小麦产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