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我国黄瓜栽培历史悠久,种质资源丰富,品质优良,抗病性强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中国黄瓜资源的特点,对我国及世界黄瓜资源的研究及开发利用的作用,从有代表性的资源简述中反映出我国黄瓜种质资源的丰富多彩,强调指出种质资源是培育黄瓜新品种和进行有关理论研究的珍贵原始资源材料.应注意收集、整理、保存、和合理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
黄瓜是人们喜食的蔬菜作物之一,在周年供应中占有重要地位。黄瓜资源的利用曾在黄瓜生产与育种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人们对黄瓜品种的更高需求亦将依赖于黄瓜遗传资源的深入研究、创新利用。目前,我国黄瓜育种材料的亲缘关系过分单一,因而育种效率较低。综述了黄瓜种质资源的起源、分类和部分资源的创新利用,展望了黄瓜种质资源在育种工作中的地位和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黄瓜经济性状,为黄瓜大批量生产和育种提供依据。[方法]在对山东、安徽、天津、北京、黑龙江、吉林等省市的黄瓜种质资源进行调查收集的基础上,对其中表现较好的13份优良种质进行主要经济性状的初步评价。[结果]我国黄瓜种质遗传多样性丰富、抗逆性和适应性强。[结论]品种"荷兰M16"、"欧克斯"、"锦绿三号"的综合性状优异,可作为重点选育或推广的对象。  相似文献   

4.
我国黄瓜育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黄瓜生产现状、种质资源、抗病育种、抗逆育种、生物技术等方面综述了我国黄瓜育种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相关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黄瓜资源筛选与育种研究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分析了我国黄瓜遗传育种研究现状和存在不足,强调了黄瓜种质资源对现代科学育种的重要作用,并指出该领域今后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在室内苗期人工接种诱导发病的条件下,对288份黄瓜种质资源进行了抗黄瓜黑星病抗性鉴定,从中鉴定筛选出4份高抗黄瓜黑星病的种质资源,9个抗黑星病黄瓜种质资源,与SSR分子标记检测结果相一致.结果表明,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先用分子标记进行大量材料的抗性检测,在此基础上根据需要对部分材料再有针对性的做人工苗期接种鉴定,可以大大提高种质资源抗性筛选的效率,获得抗病资源.  相似文献   

7.
黄瓜种质资源对黑星病的抗病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国内外280份黄瓜材料进行人工接种抗病性鉴定,结果表明,黄瓜对黑星病的抗性在症状上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抗病和感病;根据抗性表现将黄瓜材料分为高抗、高感、中抗和中感4种类型。基本明确了我国种质资源材料对黑星病的抗病性的总体情况;鉴定筛选出部分高抗黑星病的抗病材料,为资源的利用和抗病品种的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本课题组收集的黄瓜种质资源,为黄瓜种质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考。【方法】以本课题组收集的197份黄瓜种质资源为研究材料,对黄瓜10个农艺性状进行调查和观测,并进行多样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多样性调查分析结果表明,197份黄瓜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平均变异系数为22.59%,其中变异系数最大的性状是第一雌花节位(48.35%),变异系数最小的性状是子叶宽(10.0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有3个,其中第1主成分包含叶片和枝条因子,第2主成分包含下胚轴和子叶的幼苗期因子,第3主成分包含第一雌花节位和叶色;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97份黄瓜种质资源可以划分为4大类群,其中第Ⅰ类群可用于选育下胚轴长的品种,第Ⅱ类群可用于选育叶片较小的品种,第Ⅲ类群可用于选育子叶较大的品种;第Ⅳ类群可用于选育子叶和叶片较小的品种。【结论】本课题组保存的黄瓜种质资源多样性较丰富,且不同农艺性状之间存在一定相关性,不同类群的种质资源可用于相对应的育种工作。  相似文献   

9.
黄瓜种质资源耐热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筛选出耐热性强的黄瓜种质资源用于耐热黄瓜新品种的选育,本研究以来源不同的38份黄瓜种质为材料,分别在种子萌发期和苗期进行40℃以上的高温处理,通过测定种子发芽率和幼苗耐热指数,并用隶属函数法对38份材料的耐热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显示:黄瓜的耐热性在种子萌发期与苗期的鉴定结果基本一致,获得了强耐热黄瓜材料3份,热敏黄瓜材料11份。以上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期和幼苗期均可用作黄瓜耐热性的鉴定,所得耐热材料将为黄瓜耐热育种打下种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 50 份来自全国各地的黄瓜核心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黄瓜育种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对 50 份黄瓜核心种质资源的重要外观农艺性状进行统计,并利用全基因组设计 66 对 SSR 引物对其进行分子标记筛选及遗传多样性聚类分析。【结果】供试 50 份黄瓜核心种质材料的瓜皮颜色、刺瘤、瓜皮斑纹具有多样性。66 对引物中有 32 对引物能够在不同黄瓜种质间扩增出清晰而稳定的多态性标记,这 32 对 SSR 引物共扩增出 280 个等位基因片段,其中多态性片段 216 个、占片段总数的 77.1%,表明本研究筛选出的 32 对 SSR 引物遗传多态性较高,适用于黄瓜种质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分析。聚类结果与所调查的种质资源性状表现结果较为一致。50 份黄瓜核心种质遗传相似系数最低为 0.62、最高达 1.00。在遗传相似系数 0.754 处,50 份黄瓜种质材料聚为 7 类,即 9 份华南型材料聚为 6 类:I 类、III 类、IV 类、V 类、VI 类、VII 类,其中 IV 类包含 1 份中间材料与 9 号华南型材料;40 份华北型黄瓜材料聚为 1 类:II 类。表明华北型黄瓜材料和华南型黄瓜材料间相似系数低、亲缘关系远;华北型黄瓜材料间相似系数高、亲缘关系近、遗传背景窄、遗传多样性差;而华南型黄瓜材料间相似系数较低、亲缘关系较远、遗传背景宽、遗传多样性丰富。【结论】筛选出 32 对 SSR 引物可有效对 50 份黄瓜核心种质材料进行聚类分析,遗传相似系数为 0.754 处 50 份黄瓜材料聚为 7 类,其结果与性状调查结果相吻合;华北型黄瓜遗传背景窄、遗传多样性差,华南型黄瓜遗传背景相对较宽,遗传多样性丰富。  相似文献   

11.
利用18个SSR标记和3个SCAR共显性标记,分析了177份不同生态类型的黄瓜种质资源,旨在阐明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为遗传和育种的利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在所有种质中共得到等位基因51个,平均每个位点为2.42个。177份种质资源的相似系数变化范围0.24~1。聚类分析的结果将资源划分为5大类,大部分旱黄瓜被划分在第1类中;多数的华南类型和加工型黄瓜被划分在第2类中;Concombre vert long和西双版纳本地山黄瓜被单独划为第3类;另外,1个收集于韩国和2个收集于美国的种质,分别为韩3,Burpless Hybrid,Muncher为第4类;大部分华北类型种质为第5类。欧洲温室型没有单独被划出来。在育种上,有利于鉴定有价值的优良亲本的亲缘关系,为现阶段黄瓜育种实践中减少杂交组合选配盲目性,提高品种质量及育种效率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开展四川黄瓜地方品种种质资源农艺性状分析,有利于对本地优势资源的保存和开发利用.[方法]对收集的77份四川省黄瓜地方品种种质资源进行植物学特征特性鉴定,并对其21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77个种质资源的各个农艺性状存在明显差异,10个数量性状变异系数为9.52%~29.83...  相似文献   

13.
以分离自沈阳自然发病株的黄瓜黑星病菌为供试菌源,采用苗期人工喷雾接种抗病性鉴定方法及SSR分子标记检测方法对451份黄瓜育种材料进行了黑星病抗性评价。苗期人工接种筛选出高抗材料4份,占0.89%,感病材料447份,占99.11%。SSR分子检测的结果与苗期人工接种基本一致,有2份材料与人工接种鉴定结果不符,符合率达99.56%。说明该分子标记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黄瓜抗黑星病辅助育种。同时还说明我国黄瓜种质资源中蕴藏着改良黑星病抗性的有价值基因资源,但抗源较少,而华北型黄瓜中无抗黑星病资源,该研究为华北型黄瓜种质抗黑星病遗传改良提供了材料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不同来源黄瓜的亲缘关系,筛选适宜作杂交亲本的种质资源,基于黄瓜重测序开发的InDel标记,应用UPGMA进化树聚类、主成分分析和群体遗传结构分析3种方法分析了23份黄瓜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23份黄瓜种质的遗传相似性系数为0. 23—0. 95,平均值为0. 56,相似性系数低于0. 6的有137对组合,占全部组合的54%,说明这些材料的遗传多样性较好。3种分析方法均将23份黄瓜种质分为三大类群:P1来源于亚洲,都属于华南类型黄瓜; P2来源于欧洲和美国,包含欧洲类型长黄瓜、欧洲类型短黄瓜和2个美国加工型黄瓜; P3仅包含1个来源于广东的品种,从表型上看属于华南类型。P3亲缘关系更接近P1,P1和P2之间遗传差异明显。利用InDel标记分析的结果,对核心种质最佳样本量进行了预测,应用M策略将9份黄瓜种质确定为核心种质,包含了群体中几乎所有的黄瓜类型,外形上有白刺、褐刺以及光滑型,这9份核心种质能够很大范围地覆盖表型的变异。  相似文献   

15.
瓠瓜作为重要的葫芦科作物之一,在我国已有悠久的栽培历史。瓠瓜分子标记研究大大落后于黄瓜、白菜等作物,应用分子标记技术开展瓠瓜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研究,对促进瓠瓜重要种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择96份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我国瓠瓜种质材料,利用插入/缺失分子标记技术,研究分析了其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探讨我国瓠瓜品种间的基因差异和瓠瓜亚种间及亚种内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瓠瓜种质遗传相似系数0.30~1.00,在遗传相似系数0.68处可将96份瓠瓜种质材料分为8类,各种质材料分布较平均;相同瓜型的材料有聚集在一起的趋势,根据瓜型可将这96份瓠瓜种质大致分为3类。  相似文献   

16.
水果型黄瓜乃以鲜食为其主要特征。要求育成品种具有外观美、风味佳、果面光亮、易于洗刷、口感脆嫩、清爽甘甜等综合优良品质。中国农业大学朱其杰教授选用果面光滑的欧洲温室型黄瓜材料以及我国华北系统黄瓜的优良种质资源,采取复合杂交,基因重组和生态育种等方法,最新育成兼  相似文献   

17.
分子标记技术在黄瓜遗传育种中应用广泛,一是黄瓜遗传图谱的构建;二是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三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四是品种纯度鉴定.并对分子技术在黄瓜育种上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以33份黄瓜核心种质为试材,通过苗期接种和成株期自然发病,调查黄瓜种质的生态类型、性型、瓜皮色、瓜形、瓜刺色、瓜瘤大小、瓜刺瘤稀密及枯萎病病情指数,分析了不同黄瓜种质对枯萎病的抗性及抗性分布频率。结果表明,在供试的33份黄瓜种质中,高抗种质3份,占9.09%;抗病种质占33.33%,中抗种质占21.21%;感病种质占30.30%,高感种质占6.06%。具有欧洲温室型亲缘关系的种质较华南型种质抗枯萎病,强雌黄瓜较雌雄黄瓜抗枯萎病,皮色较绿的黄瓜对枯萎病抗性较强,无瘤黄瓜较中瘤和大瘤黄瓜抗枯萎病,瓜刺瘤密种质较刺瘤稀的抗枯萎病。利用其中6份黄瓜自交系配制6份杂交1代,通过苗期和成株期抗性鉴定,表明黄瓜枯萎病抗性为数量性状遗传,抗性为显性基因控制,抗病与感病亲本的杂交1代抗病性介于双亲抗性均值与强抗病亲本之间,抗病性表现出中亲优势,没有发现超亲优势。  相似文献   

19.
胶东地区主要白皮黄瓜种植品种资源的搜集、鉴定及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胶东地区主要白皮黄瓜种植品种资源的搜集,搜集到14份白皮黄瓜品种资源,并进行了系统的性状鉴定和种质保存。通过自交、杂交、回交转育等技术,以海阳白皮黄瓜典型性状为目标,经过4~6代选育,育成雌性强、综合性状优良自交系14个,为下一步海阳白皮黄瓜新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利用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s)分子标记技术对99份来源不同的中国刺瘤型黄瓜(Cucumis sativus L.)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亲缘关系进行了分析,以确定中国黄瓜的遗传基础,指导育种实践.从77对引物组合中选出7对多态性较高的组合进行扩增,共扩增出382条条带,多态性带179条,多态性带比率为46%,总体平均期望杂合度为0.314.聚类分析显示,可将99份黄瓜种质资源划分为短瓜类群和长瓜类群,长瓜类群又可以分为3个亚群,3个亚群的黄瓜具有各自类群的表型特点.中国刺瘤型黄瓜种质资源表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是黄瓜育种优良的基因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