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从甜叶菊中提取甜菊苷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用水提取,醇沉淀和离子交换树脂精制等工艺从甜中菊中提取甜菊苷的方法,并着重用水的用量,浸提最佳时间,加叶先后顺序,精制方法等影响甜菊苷提取率的重要因素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甜叶菊中甜菊苷和瑞鲍迪苷A含量,研究测定方法的精密度、线性关系、重复性、稳定性、准确度。研究结果显示,甜菊苷和瑞鲍迪苷A在0.25~2.50 mg/m L范围内与峰面积呈较好的线性相关关系;甜菊苷和瑞鲍迪苷A的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7.3%和98.6%,RSD分别为2.4%和2.6%。本测定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靠,可用于甜叶菊中甜菊苷和瑞鲍迪苷A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3.
采用HPLC法测定14份不同产地的甜叶菊样品中甜菊糖苷含量.利用大孔树脂吸附法提取甜叶菊中甜菊糖苷,HPLC采用Zorbax-NH2(250.0 mm x4.6 mm,5 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水(78:22,体积比),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柱温30℃,测定波长210 nm;进样量15 μL.结果表明,HPLC法操作简便、高效快速、稳定性好;14份样品中甜菊糖苷总含量为4.78%~15.52%,其中瑞鲍迪苷A含量为0.84% ~ 11.21%,瑞鲍迪苷C含量为0.26%~1.55%,斯替维苷含量为0.80% ~6.66%,甜菊双糖苷含量为0.01%~1.22%,杜尔可苷含量为0~0.28%.  相似文献   

4.
张玉涛  赵荣飞  刘和  张玲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33):16371-16372
[目的]探讨黔产竹节参黄酮苷的提取与检测方法。[方法]以80%乙醇为溶剂,研究了黔竹节参黄酮苷的提取方法,并建立了竹节参黄酮苷的测定方法。[结果]黔产竹节参黄酮苷的提取率为0.981 8%,精制黄酮苷的含量为96.2%;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黔产竹节参黄酮苷浓度,对照样品回归方程y=-0.003 00+0.011 01x,r=0.999 30,对照样品的加标回收率为100.36%。[结论]该方法操作简便快速准确,能满足黔产竹节参中总黄酮苷的提取和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了提高叶黄素在功能食品及饮料应用中的稳定性,利用鹰嘴豆分离蛋白和甜菊苷为材料制备载叶黄素的复合体系,研究pH值、盐离子浓度、冻融处理、人工模拟胃肠液对鹰嘴豆分离蛋白-甜菊苷-叶黄素复合体系和鹰嘴豆分离蛋白-叶黄素复合体系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复合体系在不同贮藏条件中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载叶黄素的鹰嘴豆分离蛋白-甜菊苷三元...  相似文献   

6.
甜菊甙的提取纯化问题,国外有大量报道并有多项专利”。近年来,国内也有关于工艺方面的报道”。但对最佳提取条件报道甚少。本试验就浸提剂、浸提时间、浸提温度、浸提剂用量、分次提取等对甜菊甙提取效率的影响作了研究,以期获得最佳浸提条件。1.浸提剂  相似文献   

7.
目前白首乌的加工产品局限干食品(精制首乌淀粉),而其活性成分甾体酯苷、磷脂和多糖在加工的过程中流失于废渣和废水中.提出了综合利用制作白首乌淀粉后的废渣废水中的活性物质的工艺,利用本工艺可以生产出具有乌须发等保健作用的磷脂类产品及增强免疫力的多糖类产品,还可以提取出具有医疗保健作用的白首乌总苷类成分,为资源的再利用提供了...  相似文献   

8.
甜菊苷应用在凝固型酸奶中对乳酸菌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甜菊苷替代一定比例的蔗糖应用在凝固型酸奶中,测定其对乳酸菌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甜菊甙用于凝固型酸奶中对乳酸菌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对酸奶的形状和味道具有改良作用。  相似文献   

9.
甜叶菊及其糖苷的研究与发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甜叶菊(Stiewia rebaudiana),又名“甜菊”、“甜草”。原产巴拉圭,属菊属菊科草本植物。其叶含有甜叶菊苷,是一种天然甜味剂,具有高甜度、低热量、无毒、无副作用等特点,同时具有一定的药理作用,对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症、冠心病、小儿龋齿等病症有很好疗效。甜菊糖苷的甜度约为蔗糖的300倍。因此甜叶菊成为继蔗糖、甜菜糖之后的第3种天然糖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不同提取方法对黄芩苷提取率的影响。[方法]采用超高压处理,通过不同的提取压力、料液比、压力作用时间和乙醇浓度测定超高压条件下黄芩苷提取率,并与浸提法、煎煮法、回流法和微波法等传统的黄芩苷提取工艺进行比较。[结果]当提取压力为450 MPa、乙醇浓度为40%、压力作用时间为25 min、料液比为1∶10时,黄芩苷提取效果达到最佳。[结论]超高压条件下,黄芩苷的提取率明显高于其他几种传统提取方法,这为利用超高压研究黄芩苷的提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紫茎泽兰水提液对4种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紫茎泽兰水提液对大豆、小白菜、水稻、玉米4种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紫茎泽兰叶水提液对4种供试作物的种子萌发率、胚根和胚芽生长等均有抑制作用,随着浓度的增加呈递增趋势;当提取液浓度增至2.50%时,明显抑制作物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  相似文献   

12.
用水溶剂低温流动循环法浸提甜菊甙,简便易行,成本低廉。其白色针状晶型产品,提取率为干叶的5%,甜度为蔗糖的200倍以上;淡黄色粉末状晶型产品提取率为10%,甜度为蔗糖的120倍左右。两种产品甜味纯正,无异杂味,生产成本比相同甜度的蔗糖分别低46.0%和59.3%。  相似文献   

13.
甜菊优良品种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概述了甜菊育种的研究现状、育种特点。通过对主要经济性状的变异、相关及通径分析,从理论上阐述了甜菊的育种目标,应当是丰产、高糖、抗病、抗逆性强及适应性广。宜选择植株高大、茎叶繁茂、叶片肥大的株型。在此基础上对全国甜菊品种资源进行了筛选鉴定,选出了“云日”、“云宾”二个优良品种,再进一步提纯选择培育出“中品1号”新品种。该品种经全国优良品种评比试验,含糖及优质糖R-A的含量均居首位,是全国含糖量最高的优育品种,产量居第二位。  相似文献   

14.
莱鲍迪A甙制备及其安全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声波提取甜菊糖甙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利用甜叶菊制取莱鲍迪A甙产品,并对该制备过程中的主要工序提取和重结晶工艺条件进行研究。[结果]结果表明,甜菊糖甙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8℃,超声功率60w,提取时间32min。从甜菊糖甙混合物中利用重结晶法提纯获得莱鲍迪A甙,HPLC测定其纯度为94.7%。毒性试验可知莱鲍迪A甙是无毒的。[结论]该试验为莱鲍迪A甙的工业化生产提供了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5.
银杏叶总黄酮水浸提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提取银杏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条件。[方法]采用水浸提的方法,结合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影响黄酮提取的主要因素。[结果]结果表明,温度对黄酮提取影响最大,固液比1∶60,在90℃下,每次1 h,重复提取3次,黄酮提取率最高。[结论]该研究确立了采用水作为浸提剂从银杏叶中提取总黄酮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6.
喜树叶总黄酮优化提取方案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组合设计方法,用pH=10的水作为溶剂,在不同的提取温度、溶剂体和提取时间的条件下对喜树叶总黄酮的含量进行提取试验,建立三元二次回归议程并进行分析。对三因素的不同水平搭配组合。应用计算机进行模拟试验得到9^3=729个数据。由此推求最优提取方案。结果表明,以pH=10的水为溶剂,提取温度91-100℃,溶剂体积50-60mL,提取时间25-37min,可最大限度地提取喜树叶中的黄酮,表3参7。  相似文献   

17.
艾叶最佳采收时间及水法提取总黄酮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海荣  田建林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997-10998
[目的]确定艾叶的最佳采收时间,探讨水法提取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采自河南省洛宁县的艾叶为材料,用水为提取剂对艾叶中的黄酮进行提取,采用三氯化铝比色法测定样品水提液的总黄酮含量,研究料液比、样品粒度、浸提温度及浸提时间对总黄酮浸出率的影响,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艾叶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并采用该工艺对不同时间采收的艾叶进行总黄酮提取量的测定。[结果]提取艾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是:料液比为1:25,浸提温度为90℃,浸提时间为30min;样品粒度为80目。经对不同时间采收的艾叶中总黄酮提取量的测定,确定艾叶的最佳采收时间为每年的8月份。[结论]用水提取艾叶总黄酮,操作简单,方便快速,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8.
邱贺媛  章宋洁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335-19337,19340
[目的]优化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并研究其抗氧化活性,为薄荷叶总黄酮的提取利用提供依据。[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黄酮提取率为指标,采用L9(34)正交试验,对超声波辅助提取,薄荷叶中的黄酮类物质的工艺进行优选。并研究薄荷叶水提液和乙醇提取液对.OH的清除作用。[结果]薄荷叶中总黄酮的最佳工艺为:以体积分数40%乙醇为溶剂,料液比1∶30(W/V),超声波功率400 W,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40 min,此优化条件下,薄荷叶总黄酮得率达6.58%。薄荷叶水提液对.OH有较强的清除作用,且随着总黄酮含量的增加逐渐增大,最高消除率达到44.23%;薄荷叶乙醇提液对.OH的清除作用随着黄酮含量的增加先缓慢上升后持续快速下降,总体上低于薄荷叶水提液对.OH的清除作用。[结论]利用超声波协同乙醇提取薄荷叶中黄酮类物质的方法简单,可操作性强。薄荷叶中黄酮类物质对.OH有较强的清除作用,可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9.
桑叶多糖提取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桑叶多糖是从桑叶中提取得到的一种活性物质,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氧化、抗衰老、增强免疫等多种药理作用,在保健品、医药等行业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文章从提取原理、方法、优化工艺条件等方面综述了桑叶多糖的5种提取方法,比较了各自的优缺点,认为目前桑叶多糖的提取方法过于单一,粗多糖的纯化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桑叶多糖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指出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提取技术的不断完善,桑叶多糖的提取及利用将会更加便捷、高效、安全。  相似文献   

20.
以初冬银杏叶为试验材料,考察超声浸提时间、乙醇浓度、水浴温度、浸提次数对银杏叶总内酯浸提的影响,并对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初冬银杏叶总内酯超声提取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20,55℃水浴中45%的乙醇超声浸提20 min,浸提1次,浸提液中总内酯含量达10.86 mg/g.验证性试验结果表明,此工艺稳定,仪器精密度良好、回收率高、省时、节能,可以为工厂化浸提初冬银杏叶总内酯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