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稻细菌性褐条病往年很少发生,今年4月下旬至5月初在我县联圩、昌邑、大塘、观咀、象山等乡秧田大面积发生,发生面积达1,500多亩。受害重的田块病株率达100%,有的秧田成片死秧。一般发病田块病株率达20—25%;受害秧苗一般二叶一心或三叶一心期。秧苗发病先在叶鞘上出现褐色小点,逐渐向上下蔓延成褐色条斑。有的秧苗没有任  相似文献   

2.
2001年5月中旬至6月中旬,南郑县植保站在城关镇五丰村3块0.12hm2水稻秧田发现长腿水叶甲(DonaciaprovostiFairmaire)严重为害水稻秧苗,被害株率高达80%以上,平均百株有虫430头,最高达776头。幼虫集中在土层中为害稻苗嫩根,成虫取食稻苗叶片。秧苗被害后严重矮小黄瘦,须根腐烂,黑根多,分蘖极少,拔出稻根有恶臭味,2002年受害面积超过70hm2,严重影响水稻生产。防治方法:3)成虫盛发期用眼子菜诱集成虫产卵,然后集中烧毁或深埋。4)在为害初期进行根土层施药。每667m2撒茶子饼粉20kg,也可…  相似文献   

3.
1988年7月下旬至9月上旬,我市郊区社埠港,有200多亩双季晚稻铁甲虫暴发,二晚秧田先出现。8月中旬在双季晚稻田大量发生,180余亩被害蔸率达10—70%,有的田块每蔸有成虫13—27头,幼虫(蛹)7—22头,卵5—35粒,受害秧苗先呈灰白,后黄褐而枯死,至9月上旬发生面积扩大到250余亩。  相似文献   

4.
水稻秧苗疫病是垫江县新发生的水稻真菌性病害.主要发生在地膜保温育秧(特别是地膜保温干育秧)的秧田,常造成秧苗叶片核糊叶枯死.  相似文献   

5.
荔枝叶瘿蚊(Mayetiolasp.)是国内近几年发现的一种荔枝新梢害虫,在广州地区一年发生6代,以幼虫在被害叶片的虫瘿内越冬,每年2月中下旬,在虫瘿内发育至高龄的越冬幼虫离瘿坠入土中化蛹,3月中下旬羽化出土并交尾产卵,成虫产卵于嫩叶背面,孵化后幼虫侵入叶肉并发育形成疱状突起的虫瘿。被害叶片虫瘿累累,影响光合作用,最终引致叶片干枯,提早脱落,树势衰退。严重时新梢受害率达80%以上。果园荫蔽,通风透光性差的受害重。同一植株靠近地面或内膛荫枝的叶片受害率高;同一年份中,春梢比秋梢受害重,而夏梢、冬梢受害轻;偏施氮肥,荔枝叶片组织柔软,…  相似文献   

6.
徐善忠 《江西植保》2000,23(3):90-90,73
泰和县位于赣中地区 ,是一个以粮食作物为主的农业大县。近几年 ,随着气候条件的改变及耕作制度的改革 ,稻象甲逐渐上升为该县水稻的一种重要害虫 ,给农业生产造成很大威胁。本文就稻象甲在该县的发生作一介绍 ,并提出防治对策。1 发生概况稻象甲在该县一年发生二代。越冬代成虫4月上旬开始活动。4月上、中旬 ,大量迁入早稻秧田 ,危害早稻苗并产卵繁殖。成虫咬食心叶 ,折断秧苗 ,造成断垄少秧。以旱床育秧秧苗受害最重 ,抛秧秧苗次之 ,水育秧苗受害最轻。 5月中下旬 ,一代幼虫咬食水稻新根 ,造成禾叶枯黄、卷缩 ,严重的成块矮缩、枯死。一…  相似文献   

7.
农得时防除秧田牛毛毡牛毛毡是三台县浅冬水田和下湿田秧田中的主要杂草。它发生早(秧苗寄栽秧田7~10d开始大发生),占地夺肥危害重。秧苗在移栽本田时期比无牛毛毡发生的秧田的秧苗矮,植株弱,每篼比正常秧苗少分蘖3~4个,而且牛毛毡人工极难拔除。过去秧田化...  相似文献   

8.
熊谱成 《植物保护》1980,6(4):19-20
黑尾叶蝉及其传播的黄矮病、普通矮缩病是我省水稻上的重要病虫,对水稻生产威胁甚大。早、晚稻秧田和早插田是黑尾叶蝉集中为害和传毒的主要场所,尤以晚稻秧田和早插晚稻田受害最重。晚稻秧苗现青后,正是二、三代成虫羽化盛期,成虫连续大量迁入晚稻秧田和早插晚稻田。为预防病害暴发,秧田一般需4—5天打药一次,迁飞高峰期时间还要缩短打药天数,整个秧苗期需打药10次左右。为此,我们使用呋喃丹进行了  相似文献   

9.
柑桔锈螨 Pnyvzocoptruta ozeiuora(Asnmead)是柑桔的重要害虫。在广东整年均可发生为害,年发生24代以上。受害果树叶片发黄脱落,树势弱,花芽分化差,座果率低。受害重者减产40~80%,甚至失收。柑果受害成僵皮黑果。据广州、佛山市病虫测报站调查,常年柑园被害黑皮果率5~10%,严重的达20~75%。受害果质量差、价值低,佛山市每年  相似文献   

10.
正矢尖蚧(unaspis yanonesis kuwana)属同翅目,盾蚧科,又名矢根介売虫、箭头介壳虫。矢尖蚧虫害在国内柑橘产区普遍发生,贵州省内分布亦很普遍,主要为害柑橘类植物,成虫、若虫均栖于嫩枝、叶片及果实上为害,受害严重的树梢可能全枯死;叶片受害有退绿的斑点并卷缩萎焉,易黄化脱落;被害果的果皮上出现黄绿色斑点。据剑河县柳川镇关口、廉刀弯、巫会溪等橘园调查,被害株率一般为74.5%,最高达96.8%。矢尖蚧对柑  相似文献   

11.
稻瘿蚊的寄生蜂常见有黄柄黑蜂Platygaster oryzae Camerson、斑腹金小蜂Obtusiclava oryzae Subba Rao、稻长距旋小蜂及黄斑长距旋小蜂,此外,还有少量发生的单胚黑蜂Platygaster sp.。在晚造秧苗及晚稻上,稻瘿蚊被寄生率常达70~80%。广东农民有说“标秧不标禾”,意思是说晚造秧田发生标葱,本田不一定受害,这是由  相似文献   

12.
稻象(虫甲)是桂林地区早稻秧田的主要害虫。60年代前曾普遍发生,尔后,由于耕作制度及品种的改变,发生量极少,为害轻。但1988年后开始回升,尤以近二年来,早稻秧田又发生普遍,局部为害较烈。此虫以成虫为害叶片,严重的秧苗叶片全部被咬断,使成为光杆秧,严重影响早稻生产。1991年,我们用江苏南通化工厂生产的40%甲基异柳磷乳剂进行防治试验: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杂交水稻南优2号、南优3号近年来在湖南普遍发生枯心凋萎现象。病株除在秧苗后期至分蘖盛期呈现枯心、凋萎死亡和茎基有大量菌脓的突出症状外,拔节期后继续发病的稻株逐渐转为叶片受害,甚至在壮苞期引起死穗现象。此外,在调查中还发现少数常规品种偶有发生,但受害轻微。  相似文献   

14.
梨木虱又名梨虱子,以成虫和若虫吸食梨芽、叶片及嫩梢汁液。叶片受害后.发生褐色枯斑.严重时全叶变褐.引起早期落叶。若虫分泌大量黏液,诱发煤污病。新梢被害后.发育不良。果实受害后,果面呈烟污状,影响外观品质。梨木虱为害后,树势削弱,当年产量受损,花芽分化受阻.给来年产量造成极大的损失。  相似文献   

15.
菜蛾别名小菜蛾,属菜蛾科。历年在都昌县发生为害很轻,而1999年早春(2月中旬至3月上旬)发生猖獗。分布广泛,遍布全县30个乡(镇)。本县主要十字花科蔬菜(青菜、萝卜、甘蓝、花椰菜等)均不同程度遭受其害,并严重威胁全县16万hm2油菜,属历史罕见。据调查,青菜、萝卜等叶片被啃成千窗百孔,有的整片叶被吃光,大沙较为突出,一棵青菜上竟查到75条幼虫。油菜也大面积受害,被害株率10%~90%,百株幼虫一般130~1200条,高的达3500条左右。被害叶片呈缺刻或网状,花蕾被啃成孔洞,受害轻的不能正常…  相似文献   

16.
福寿螺又称"美国螺"、"黄螺丝",被我国环保局列为16种外来有害生物之一.三都县主要发生在都柳江沿河两岸稻田和河沟内.2003年传入三都县,仅零星发现,2005年水稻秧田受害面积2.7 hm2,大田发生280 hm2,涉及丰乐、三合、都江、坝街等沿河一带7个乡镇.主要以成虫咀食稻苗,4月下旬至5月初调查秧苗受害株率一般为15%,重则整块秧苗都被食海,仅剩近土面的茎秆,造成缺苗少苗现象,致使有效穗减少而造成减产或绝收.此外其坚硬的外壳常割伤人畜,影响农事操作.由于福寿螺繁殖力强,肉质粗糙,利用率低,因此农户面对田间大量繁殖福寿螺感到束手无策.针对其发生危害情况,我们进行了调查研讨.  相似文献   

17.
水稻缺铁是一种偶发于水稻秧田的生理性病害,2003年旌德县单季稻个别秧田发生较重。由于该病害的发生症状与缺锌有许多相似之处,有时容易把缺铁误当成缺锌。为了很好地区别这两种病害,我们将两种病害的症状进行比较,找出了两种症状的不同之处。1症状识别水稻缺铁和缺锌都表现为新叶变白,但各自的症状表现存在差异,具体表现有3个方面:1)两种病害在水稻上的发生时间存在差异。水稻缺铁症状一般发生在秧田的幼苗期;而水稻缺锌主要发生在水稻移栽返青后,发病高峰在水稻移栽后2~3周,即水稻分蘖期。2)水稻缺铁,除叶片褪绿变白外,秧苗生长比较正常…  相似文献   

18.
红腹缢管蚜RhopalosiphumrufiabdominalisSasaki是川西平原水稻旱育秧上的一种根际蚜虫,近年来发生为害愈来愈严重。如果防治不及时,会导致秧苗枯黄,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水稻生产。据调查,红腹缢管蚜一般在4月下旬至5月上旬水稻旱育秧秧苗长到三、四片叶以后发生。蚜虫潜伏在地下1~5cm根系周围为害。发生较轻的田块,每株含分蘖秧苗根部周围有蚜虫10头左右,较重的田块每株达20~30头,甚至更多。蚜虫在地下吸食秧苗根系汁液,受害秧苗根系逐渐变黄,根系活力下降,地上叶片颜色褪淡,从…  相似文献   

19.
茶翅蝽又名臭木蝽象 ,俗称臭鳖子 ,属半翅目蝽科。该虫以成虫、若虫吸食植物的叶、嫩梢及果实的汁液。尤以梨及桃受害较重 ,生长的梨果被害后 ,被刺部位即停止生长 ,果肉下陷 ,木栓化 ,果面凸凹不平 ,成为疙瘩梨 ,又称“猴梨”。近成熟果实被害后 ,受害处果内变“空心” ,木栓化。桃果被害后 ,被害处流胶 ,果肉下陷成僵斑硬化 ,幼果受害严重时常脱落 ,在发生重的年份 ,被害果所占比例可高达20 %~40 % ,严重影响了果农的经济收入和积极性。经过2年观察和研究 ,初步掌握了该虫的发生规律和有效的防治方法。1发生规律茶翅蝽在淮北地区1…  相似文献   

20.
中文名 :糠梆子 ;拉丁学名 :Ditylenchusdipsaci;为害作物 :甘薯。为害症状 :薯块 ,薯秧、薯蔓也可受害。受害薯块 ,如为病秧传染 ,一般外皮无明显症状 ,而内部变成褐色、白色相间的糠腐。如为土壤传染 ,线虫从薯块表皮侵入 ,受害处薯皮先褪色 ,后坐青 ,稍凹陷或有小裂口 皮下组织变褐干棘 ,以后渐生小龟裂 ;随着块根长大 ,线虫由四周向中心为害 ,内部形成糠腐 ,外皮形成大龟裂和暗褐色晕片或呈水渍状。茎蔓被害 ,多发生在主蔓地面上 8~ 10cm ,侧蔓 5cm部分 ,内部先白色发糠 ,后变褐色干腐。秧苗受害 ,多发生在茎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