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粮食价格波动历来受到国内外专家的高度重视,吉林省作为玉米生产大省和加工业大省,对其玉米价格波动进行研究显得很有必要。本文先就吉林省玉米价格波动的历史背景做一简单回顾,然后就玉米价格波动的总体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首先,将其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其他玉米主产省进行比较,得出吉林省玉米价格波动的特,最;其次,测算价格波动的主要指标,并对波动指数进行细致分析,从而得出吉林省玉米价格波动的特征。最后,通过线性回归模型,就吉林省价格波动的长期和短期趋势展开研究,并给予展望。  相似文献   

2.
普通玉米和特用玉米的SSR标记聚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SSR标记研究了64份玉米自交系(包括普通玉米和特用玉米自交系)的亲缘关系。用30对扩增带型稳定的SSR引物,从供试材料中检测出116个等位基因变异,每对引物检测出等位基因2~10个,平均3.87个。SSR引物的PIC介于0.306~0.893之间,平均多态性信息量为0.717。按UPGMA方法对供试自交系进行聚类,以遗传距离0.586为基准,可将材料划分为11类。64份自交系的SSR标记聚类分析表明,普通玉米与特用玉米糯玉米、甜玉米、爆裂玉米等并不能严格地各自划为一类,只有亲缘关系较近的特用玉米自交系聚在一起,有些特用玉米与普通玉米聚在一起,部分特用玉米具有丰富的普通玉米种质资源遗传背景。特用玉米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与普通玉米自交系间的遗传距离差异达到0.01的极显著水平。此外,不同类型特用玉米间、特用玉米与普通玉米间的遗传差异较大,特用玉米在进化和选育过程中积累并保存了丰富的遗传变异。  相似文献   

3.
研究以玉米生产信息化为对象,针对目前我国玉米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玉米生产过程进行研究。在吉林省的玉米种植区,将计算机技术与3S技术、专家系统、数据挖掘、模式识别等技术相结合,融合农业和专家知识,研究用以土壤、作物空间变异规律,建立玉米精准施肥和病虫草害防治模型,研制出具有特色的专家系统,指导玉米的生产。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吉林省25个商品粮基地县为研究对象,在测算全要素生产率的基础上,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收敛问题,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商品粮基地县粮食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在2005-2010年间呈现出绝对β收敛,并对原因进行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5.
阿荣旗是内蒙古乃至全国的玉米生产基地县(旗),玉米播种面积每年在7.4万hm^2左右。2007年以来,内蒙古九丰种业公司利用当地资源优势,用订单发展玉米、实行优质优价收购的优惠政策,对农户进行产前、产中、产后一条龙服务,闯出了一条企业带农业、公司带农户的路子,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企业发展增效的“双赢”目标。  相似文献   

6.
吉林省西部风蚀耕地侵蚀特征初探张利,修竹奇,刘艳军,刘明义(吉林省水土保持科学研究所,辽源136200)吉林省西部风蚀耕地面积较大,目前约有5910.9km2。风蚀耕地是吉林省重要的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基地,长期的不断加剧的风蚀,导致作物产量逐年降低,...  相似文献   

7.
吉林省是我国重要的玉米黄金带,玉米产量高、质量好,农户种粮积极性高,收益可观。尽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影响到了玉米的种植面积,但并没有影响到玉米作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地位,因此如何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下继续保持玉米的粮食产量,保证玉米质量,是当前玉米生产的关键。基于此,从地块选择、品种选择、种子处理、田间管理以及适时收获总结了玉米要想稳产、高产应把握的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玉米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是通化市主要农作物之一。2019年,在种植结构调整等政策指引下,通化市玉米种植面积达13.87万公顷,且喜获丰收,为保障吉林省粮食生产及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基于此,针对通化市玉米高产栽培技术要点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由于受国际国内生产生活的影响,耐密玉米品种选育工作已越来越受到玉米育种家的重视,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该文简要分析了吉林省耐密玉米品种选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白城市是国家重点商品粮基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始终把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摆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和"三农"工作的首要位置,在国家和省的大力支持下,粮食生产得到了极大地发展,  相似文献   

11.
耕作措施对黑龙江省风沙土区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黑龙江省西部风沙土区干旱频繁发生,土壤风蚀严重的特点,采取打茬播种、旋耕播种、免耕三种不同的耕作措施,与当地传统耕作方式破垄种进行了对比试验,研究了耕作措施对玉米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耕作方式对玉米生育前期影响较小,主要影响玉米中后期的生长发育。旋耕处理前期土壤水分储存较多,为后期玉米的生长发育提供了充足的水分供应。旋耕处理的玉米产量最高,与对照相比产量增加了31.2%。打茬播种处理的产量相比对照增加了13%。免耕处理的玉米产量最低,与对照相比产量降低了20.4%。  相似文献   

12.
华北高产粮区基于种植制度调整和水氮优化的节水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是华北平原粮食作物主要的种植方式。冬小麦生育期降水少,春季灌溉是保证其高产的必要措施。基于上述问题,在华北平原高产粮区设置田间试验,研究了调整种植制度和水氮优化等措施下的节水效应。结果表明,将一年两熟的冬小麦套种夏玉米调整为冬小麦直播夏玉米,并结合水氮优化等措施,能降低作物耗水15%,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52%~54%,而产量并没有下降;而将一年两熟调整为两年三熟和一年一熟,尽管能降低作物耗水24%~31%,且能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58%~172%,但产量却下降16%~27%。综上所述,该区将现行的一年两熟制中的套种调整为直播,并加以水氮优化等措施,是目前较为适宜的种植方式。考虑到该区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现实,两年三熟制可能是未来的种植趋势,但需要挖掘其产量潜力。  相似文献   

13.
于2014年5-9月在辽河平原棕壤地区春玉米地设置不施氮肥(对照,CK)、常规施肥(F)、吡啶尿素包衣(FP)、常规施肥加生物黑炭(FC)以及常规施肥加秸秆半量还田(FS)5个试验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在玉米整个生育期观测N2O的排放情况,对比分析5种农作措施对农田土壤N2O排放及玉米生产过程中碳足迹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1)施肥对N2O排放有明显影响,其排放通量主要受施肥时间和施肥量的影响,施肥后排放通量较高,其中基肥和追肥阶段排放的N2O分别占全生育期N2O累积排放量的24.3%~27.3%和32.0%~38.2%;(2)各施肥处理中 N2O 的排放量均高于 CK 处理,但与 F 处理(常规施肥)相比较,FP、FC和 FS处理N2O累积排放量分别降低了30.2%、22.7%和9.4%,其中FP的减排效果最好;(3)各施肥处理碳足迹均显著大于CK。除CK外,FP和FC处理的碳足迹较低,分别较F处理降低了19.5%和14.8%;FP 处理的碳强度最低、碳效率最高,与其它农作措施相比,是高产低排效果最优的措施;(4)施用氮肥的直接 N2O排放占玉米生产全周期中碳排放的最大份额,其占比为74.9%~89.0%,其次是化肥生产过程的碳排放,其占比为13.4%~17.8%。因此,适当减少氮肥用量,提高氮肥利用率是降低玉米生产过程碳足迹的关键,本研究中,吡啶尿素包衣处理(FP)是棕壤区春玉米生产过程碳足迹管理的最优措施。  相似文献   

14.
广东大部分地区丰富的光、热资源为冬种玉米生产提供了一定的气候保证,但低温冷害仍是影响各种玉米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本文利用1996~1998年冬种玉米地理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对冬种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广东省冬种玉米高产稳产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5.
玉米倒伏胁迫影响因子的空间回归分析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为指导玉米新品种的推广,采用回归模型分析玉米主产区倒伏胁迫空间分布成因。该文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法筛选黄淮海夏播玉米区的倒伏胁迫的决定因素,比较普通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的结果,以确定倒伏胁迫及其决定因素是否存在空间非平稳性和空间依赖性。结果表明:在探索倒伏的空间异质性时,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显著优于普通最小二乘法线性回归模型;日降水量是玉米倒伏胁迫的主要环境成因,且倒伏程度随日降水量增加而加重;土壤含氮量、留苗密度和日平均风速与倒伏的关系随空间位置而发生正负向变化,因地制宜的分析倒伏成因才能客观有效的指导农民种植生产。  相似文献   

16.
张北县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模式与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张北县特殊的自然气候、地理位置、水土资源利用现状以及在沙漠化形成和防治过程中的重要地位,针对该县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的矛盾以及首都圈生态环境建设的整体需求,总结并提出了不同区域水土资源高效利用的优化模式与主要优化模式配套的技术体系和农业节水技术。其宗旨是缩减耕地面积,调整农业结构布局,推广旱作节水技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杜绝过垦过牧现象。提高该区水土资源的生产效率,建设稳产高效农业和高效畜牧业,增加当地群众的经济收入,恢复该县及周边地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形成保护京津地区的绿色北大门和防护线。  相似文献   

17.
甜、糯玉米育种研究概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甜、糯玉米是有较大开发利用价值的特用型玉米。近年来甜、糯玉米的育种越来越受到玉米育种家的高度重视。本文简述了甜、糯玉米的育种研究进展,为甜、糯玉米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不同氮肥运筹对玉米产量、效益及土壤硝态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提高氮肥的增产效益,减少氮肥对环境的污染,在山东省桓台县小麦-玉米轮作区,研究了不同氮肥运筹对玉米产量、氮肥利用率、土壤硝态氮累积量、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农民习惯(FP)相比,优化氮肥(OPT)、两种控释氮肥(CRF1和CRF2)措施通过改善产量构成要素均可使夏玉米的经济产量得到提高,并提高了氮肥利用率和农学效率,显著减少0~120 cm土体中硝态氮的残留,从而降低对地下水的硝酸盐污染。经济效益分析表明,OPT及CRF2两种措施,分别比农民习惯施肥增收1475.42元hm-2和1102.28元hm-2。综合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施氮量减少30%的优化施肥和施氮量减少53%的控释氮肥措施均比农民习惯施肥更合理,是值得推荐的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19.
2002—2003年在渭北旱塬(陕西省铜川市)进行了不同农艺措施和施肥条件下玉米地土壤墒情、玉米生长和产量试验。结果显示,覆盖、垄沟等措施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土壤水分含量,但降水量和降水时间分布特点对土壤墒情的影响更大。同常规种植的玉米相比,覆盖、垄沟和施抗旱专用肥等技术措施有利于玉米生长。渭北旱塬区玉米产量一般在7000kg·hm^-2左右,但不同处理间玉米产量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以有地膜覆盖的处理增产效果最为明显,一般较常规种植增加35%~43%。比较2a的试验结果还发现农艺措施的效果与降水年型有关,在较干旱年份,地膜覆盖、垄沟和施抗旱专用肥等技术措施的增产效果更明显,玉米产量能够提高10%-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