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筛选水肥一体化条件下适合日光温室沙地栽培黄瓜的最优水肥组合。【方法】以"津优1号"黄瓜品种为材料,设灌水和施肥2个因素,每个因素各设3个水平,其中3个灌水水平分别为3 600 m3/hm2(W1)、2 850m3/hm2(W2)、2 100m3/hm2(W3),3个施肥水平分别为N 675kg/hm2+P2O5270kg/hm2+K2O 702kg/hm2(F1)、N 525kg/hm2+P2O5 210kg/hm2+K2O 546kg/hm2(F2)、N 375kg/hm2+P2O5 150kg/hm2+K2O 390kg/hm2(F3),各因素水平随机组合共9个水肥组合处理,以农户常规施肥灌水量为对照(CK),研究水肥一体化条件下不同水肥组合对温室沙地栽培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3个施肥水平下,黄瓜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随着施肥灌水量的增多而增加;当灌水量相同时,随着施肥量的增加,黄瓜单株产量和小区产量的变化有一定差异。灌水和施肥交互作用对黄瓜产量有极显著影响,不同处理黄瓜小区产量由大到小表现为W1F1W1F2W2F1W2F2W3F3W1F3W2F3CKW3F2W3F1。灌水、施肥在结果各个时期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不同,当灌水量相同时,结果初期果实中的硝酸含量随着施肥量的增加而增大,而在结果中期和末期则呈先增后减趋势。低水处理(W3)有利于黄瓜果实可溶性糖和VC含量的提高,可溶性蛋白含量在结果初期以W1F1最高,结果中期和末期以W2F2最高。【结论】综合黄瓜产量和品质2个因素,筛选出温室沙地黄瓜栽培的最优水肥组合为W1F2。  相似文献   

2.
不同施肥处理对大棚西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红小玉西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施肥水平对大棚西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所有施肥处理小区西瓜产量和果实中维生素C、可溶性糖及硝酸盐含量等均明显高于对照,并且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肥水过剩的条件下,西瓜产量和品质又呈下降趋势。综合西瓜品质及产量2个因素,推荐最佳施肥量为施腐熟鸡粪45000.0 kg.hm-2、尿素105.0 kg.hm-2、磷酸二铵210.0 kg.hm-2、硫酸钾375.0 kg.hm-2。  相似文献   

3.
通过黄土高原大棚黄瓜不同施肥水平及采收期试验,研究氮肥施用量对黄瓜产量、品质以及土壤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低氮素水平下,增施氮肥可以提高黄瓜产量,且硝酸盐含量变化不大。但当施氮素超过138 kg/hm时,会使黄瓜产量下降,同时导致黄瓜及土壤中硝态氮含量迅速增高,使黄瓜硝酸盐含量达到高污染水平。施肥后随时间的推移,黄瓜中的硝酸盐含量会逐渐降低,在中等施肥条件下40 d后可达到安全食用水平;过量施肥会促使在50 cm左右土层中形成硝态氮累积量的峰值,随时间的推移,该峰值有逐渐向下移动的趋势,大约1年后在80~100 cm土层处富集。综合产量、安全品质及环境影响因素,黄土高原大棚黄瓜最佳氮肥施用量为115 kg/hm。  相似文献   

4.
不同施肥处理对温室越冬茬嫁接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以黄瓜品种“津绿3号”/黑子南瓜嫁接苗为试材,以农户习惯施肥为对照,研究了不同氮钾水平及有机肥施用比例对温室越冬茬黄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氮钾营养水平下增加有机肥配比有助于黄瓜产量和品质的提高;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果实外观及风味有所改善,产量及果实干物质、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含量均有提高,但硝酸盐含量迅速上升。过量施肥导致总产量、品质降低。  相似文献   

5.
肥料运筹和覆膜对小麦营养特征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以优质小麦贵农18号为材料,设计不同的施肥处理,研究分析了肥料对覆膜小麦生理特性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肥料对覆膜小麦植株氮、磷、钾素和籽粒产量、品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在中等施肥条件下,随着肥料用量的增加,覆膜小麦植株氮、磷、钾素含量都随之增加,处理间产量差异显著;相同施肥用量前提下,前氮后移喷施能提高小麦的籽粒产量高达10.4%,植株氮、磷、钾素含量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在本试验条件下,磷钾肥施用量分别为P2O5 135 kg·hm-2、K2O 135 kg·hm-2,氮肥施肥量为N 270 kg·hm-2,且于前期一次性施肥是实现覆膜小麦超高产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6.
不同氮钾水平对春棚小黄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壮瓜"小黄瓜为试材,研究了氮钾互作对春棚小黄瓜产量及营养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钾肥在提高黄瓜营养品质方面存在一定的互作效应,适量增施氮钾的用量和比例能够明显提高小黄瓜产量和营养品质,单纯增钾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增产效应.在氮0~900 kg/hm2、钾0~450 kg/hm2范围内随施用量的增加,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逐渐升高.氮肥不利于vC、可溶性糖含量的提高,氮水平较低时增施钾肥能明显提高果实中可溶性糖和vC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施钾对中低肥力灌淤土春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宁夏灌淤土中低土壤肥力条件下,采用钾肥施肥梯度法研究施钾对宁夏春小麦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低肥力条件下,施钾对春小麦有显著的增产效果,增产幅度2.1%~9.1%,平均增产5.4%,钾肥用量为75 kg/hm2增产效果最好,较对照增产9.1%,每千克K2O增产春小麦8.2 kg,折合经济效益为930元/hm2;适宜的施钾量下,春小麦叶面积系数、叶绿素含量(SPAD值)、干物质积累以及籽粒、穗颖及茎鞘的含氮量有显著的提高,籽粒蛋白质含量、沉降值和面筋含量等品质性状也有改善。本试验条件下,施钾量(K2O)以45~75 kg/hm2为宜,有利于春小麦产量和品质同步提高,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以蚯蚓粪为主要成分的不同施肥配比对黄瓜生长发育的影响,为缓解黄瓜连作障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连作黄瓜大棚中种植津春5号黄瓜,设6000 kg/ha鸡粪+600 kg/ha化肥+3000 kg/ha蚯蚓粪(T1)、6000 kg/ha鸡粪+600 kg/ha化肥+6000 kg/ha蚯蚓粪(T2)和6000 kg/ha鸡粪+600 kg/ha化肥+24000 kg/ha蚯蚓粪(T3)处理,以6000 kg/ha鸡粪+750 kg/ha化肥处理为对照(CK),分析各蚯蚓粪处理对黄瓜农艺性状、产量和品质的调控效果.[结果]施用不同配比蚯蚓粪对黄瓜的株高、茎粗和叶片数均有一定促进作用;T2和T3处理的产量分别比对应年份的CK提高38.46%~111.88%和50.62%~136.11%,且差异显著(P<0.05,下同),各品质指标均显著高于CK;T2处理的农艺性状、产量及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T3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施用蚯蚓粪黄瓜的株高、茎粗、叶片数均与产量呈正相关;果实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与可溶性蛋白、维生素C(Vc)和可溶性糖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施用蚯蚓粪黄瓜的农艺性状较佳,产量和品质均较高,尤其以施用6000 kg/ha鸡粪+600 kg/ha化肥+24000 kg/ha蚯蚓粪的效果更佳,可在黄瓜大棚连作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不同磷钾肥配比对大棚蔬菜养分吸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在大棚栽培条件下,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磷钾配比对2季蔬菜黄瓜和番茄养分吸收、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磷钾施用量分别为P2O5180 kg/hm2和K2O 180 kg/hm2(黄瓜);P2O5120 kg/hm2和K2O 180 kg/hm2(番茄)时,黄瓜和番茄的果实品质较好,地上部生物量(干重)、养分吸收量及产量均最高.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在隔离深度40 cm条件下采用裂区试验对不同基肥用量处理下施用"顶农"生物肥对温室黄瓜生长发育和根结线虫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初步结论为优化施肥2 000 kg/667 m2干鸡粪显著增加了黄瓜的产量和收益,提高了黄瓜的营养品质,增加了维生素C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但降低了果实的游离氨基酸含量。优化施肥与"顶农"生物肥45 kg/(667 m2.次)互作能够促进植株的营养生长,提高果实的营养品质和商品性状,施用"顶农"生物肥显著降低了根结线虫的数量。  相似文献   

11.
Zn is an essential mineral nutrient for plant growth and development. Its effect on crop yield and quality has not been well documented.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foliar application of zinc fertilizers on yield and quality of millet (Pennisetum glaucum). Six levels of ZnSO4·7H2O (0, 0.75, 1.13, 1.50, 2.25, 3.00 kg/hm2) were applied to two millet cultivars (Jigu 20 and Jiyou 2) to obtain 12 treatments. Zinc fertilization increased millet yield and improved quality when applied at a proper rate in both cultivars. The yield was the highest in Jigu 20 when applied at 1.50 kg/hm2, and in Jiyou 2 when treated with 1.50 kg/hm2. Zn application at 1.5 kg/hm2 increased protein content by 11.13% for Jigu 20 and 10.53% for Jiyou 2. The Zn application at all rates increased lysine acid and soluble sugar content in the grain in both cultivar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foliar Zn application increases yield and also improves grain quality when applied at 1.50 to 2.25 kg/hm2 for soils with low zinc content.  相似文献   

12.
锌锰配施对小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确定合理的锌、锰肥配施方案,提高蔬菜产量和品质,在氮、磷、钾配方施肥的基础上,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了山西省石灰性褐土上锌、锰配施对小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的锌、锰肥配施能显著提高小白菜的产量和品质,且表现出明显的互作效应,与不施锌、锰肥的对照相比,小白菜增产16.5%~64.4%,Vc、还原糖和锌含量分别提高58.8%~116.8%,29.1%~65.3%和120.9%~300%,硝酸盐含量降低2.0%~27.2%。在每hm2土壤施用尿素400 kg、过磷酸钙200 kg、硫酸钾200kg条件下,得出小白菜高产、优质的锌、锰施肥量为硫酸锌75~120 kg/hm2,硫酸锰约75 kg/hm2。  相似文献   

13.
膜下滴灌施肥对樱桃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寻求膜下滴灌施肥条件下果树栽培的最佳水肥调控阈值,以樱桃为试验材料,灌水量和施肥量各设3个水平(即设计灌溉定额的70%、85%和100%及推荐滴灌施肥量的60%、80%和100%),传统畦灌冲施为对照,为寻求膜下滴灌施肥条件下樱桃栽培的最佳水肥调控阈值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灌水量、施肥量和水肥交互作用对樱桃的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含量等指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相比传统畦灌冲施方式,膜下合理滴灌施肥能得到更佳的产量品质和土壤肥力,能有效提高樱桃树的水分利用效率和肥料偏生产力。其中,最佳水肥组合是中水高肥(W_2F_3),其产量(3 174.61kg/hm~2)、纵径(23.15mm)、可溶性总糖含量(17.82%)和水分利用效率(9.69kg/kg)达到最高,可滴定酸较低(0.41%),主要吸水吸肥土层(20~40cm)的全氮含量最高,其他品质、速效养分和有机质等指标也处较高水平。该研究为果园拟定高效高产的滴灌施肥制度提供了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4.
为筛选苹果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佳灌水施肥组合,选取长势一致的11年生岩富10/M26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施肥量:F1(0 kg/hm2)、F2(施肥量1 050 kg/hm2:20-20-20平衡型水溶肥);设置4个灌水量:零灌水W1(0 m3/hm2)、低水W2(74.4 m3/hm2)、中水W3(148.8 m3/hm2)、高水W4(223.2 m3/hm2),共8个处理,灌水施肥方式为条施,在苹果生长发育过程中进行3次灌水施肥。结果表明,F2W4的产量最高,为14 237.71 kg/hm2,较F1W1(对照)的产量增加了26.68%,F2W4处理收益最高,纯收益为8.02万元/hm2,较F1W1(对照)处理纯收益净增1.04万元/hm2。灌水施肥对果实品质有显著的影响,表现为:果实红绿指数a...  相似文献   

15.
不同供钾水平对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宁夏惠农区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供钾水平对芹菜产量、品质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钾肥有显著的增产作用,与对照比较各处理增产率在11.4%~19.1%之间;钾肥利用率随着施钾量的增加而降低,各处理在41.1%~53.9%之间,以施K量75 kg/hm2处理钾肥利用率最高.施钾量在225 kg/hm2范围内,增施钾肥均可以提高芹菜的vC含量;施钾均可降低芹菜硝酸盐的浓度,各处理分别比对照降低了16.2%、45.9%、18.9%、13.5%.扣除肥料投入成本, K150处理增收额和纯收入均为最高,分别是9 700元/hm2和6 800元/hm2.综合考虑芹菜的产量品质因素,当地芹菜合理的施钾量应为150 kg/hm2.  相似文献   

16.
【目的】合理施肥是保证和维持油菜产量的关键。面对目前集约化的种植管理模式,肥料的粗放管理和施用势必造成养分效率的下降,从而影响油菜产量。本研究通过比较长江流域冬油菜种植区域农民习惯施肥与推荐施肥的产量和养分利用效率差异,为冬油菜肥料合理施用、提高肥料利用效率提供策略。【方法】选取2005—2016年长江流域(包括四川、贵州、湖北、湖南、安徽、江苏和浙江7个省份)的535个油菜田间试验,分析不施肥(CK)、农民习惯施肥(FP)和推荐施肥(RF)处理间以及长江流域各区域间的油菜产量和产量分布特征,比较不同施肥处理的增产效果,以及氮、磷、钾肥料用量和偏生产力的差异,计算RF处理与FP处理间施肥量的差值,评估长江流域氮、磷、钾肥的减施潜力。【结果】长江流域CK处理冬油菜产量主要分布在500—1 500 kg·hm~(-2),FP处理主要分布在1 500—3 000 kg·hm~(-2),RF处理最高,集中在2 000—3 000 kg·hm~(-2),土壤基础地力对RF处理油菜产量的贡献率为45.1%—49.7%;3个不同处理在区域间油菜的平均产量均表现为长江下游中游上游。长江上、中、下游FP处理油菜产量均值分别为2 033、2 182和2 542 kg·hm~(-2),RF处理油菜产量较FP分别增产16.7%、16.5%和13.9%,增产点比例达77.5%—94.9%。随着地力水平的提升,各个处理油菜增产率均表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RF处理在不同地力水平下亦呈现出明显的优势。比较RF与FP处理施肥量发现,长江流域FP处理施肥量均值为162.5—239.5 kg N·hm~(-2)、58.6—82.0 kg P_2O_5·hm~(-2)和45.5—60.8 kg K_2O·hm~(-2),而RF处理施肥量均值则为162.2—233.6 kg N·hm~(-2)、67.2—94.1 kg P_2O_5·hm~(-2)和73.6—108.5 kg K_2O·hm~(-2),两种施肥处理氮肥用量未表现出显著的差异,FP处理磷、钾肥用量偏低。与RF处理相比,PF处理氮肥可减施的点位比例最大,长江流域45.6%的点位能够减氮,25.6%的点位可以减磷,钾肥减施点位的比例仅为13.2%。同时,需要增施氮、磷、钾肥的比例分别为37.8%、60.0%和75.9%。区域间肥料用量以长江下游适宜点位比例最大,氮、磷、钾肥适宜用量的点位比例分别为25.0%、22.8%和17.1%。长江流域FP处理的氮、磷、钾肥偏生产力均值分别为11.1—14.2、28.6—45.8和38.3—47.6 kg·kg~(-1)。RF在FP处理的基础上提高了氮肥偏生产力12.9%—15.9%,但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仍处于较低水平;而RF处理的磷、钾偏生产力与FP相比有所下降,平均降低幅度分别为6.9%和19.6%,也表明目前推荐的施肥量仍然存在减肥的空间。【结论】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推荐施肥显著增加了油菜产量,且农民习惯的肥料用量存在较大的调整空间。  相似文献   

17.
华南四省区木薯施用氮磷钾肥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解析华南四省区木薯施用氮磷钾肥效果,指导木薯合理施肥,总结分析2005—2015年华南四省区44组木薯肥料试验数据,计算推荐施肥条件下,氮(N)、磷(P_2O_5)、钾(K_2O)肥的增产量、增产率、肥料产量贡献率、偏生产力。得出木薯施用氮肥的增产量、增产率、产量贡献率、偏生产力均值分别为8.5t/hm~2、39.4%、24.4%、203.5kg/kg,97.7%的试验有增产效果;磷肥的对应指标均值分别为5.5t/hm~2、20.8%、13.6%、639.2kg/kg,93.2%的试验有增产效果;钾肥的对应指标均值分别为5.5t/hm~2、21.9%、16.8%、209.1kg/kg,95.5%的试验有增产效果;氮、磷、钾肥的增产效果YIE表现为YIENYIEKYIEP,偏生产力PFP为PFPPPFPKPFPN。在现有推荐施肥技术水平下,氮、磷、钾肥的平均推荐配比为W(N)∶W(P_2O)_5∶W(K_2O)=2.9∶1∶3,最高推荐施用量分别为257.4、90.0、271.4kg/hm~2。针对现存问题,提出各地区需遵循"大配方,小调整"的施肥原则,并构建木薯推荐施肥网络体系,以促进木薯高产高效施肥。  相似文献   

18.
为优化华南酸性红壤区甜玉米减磷增效措施,分别在福建诏安和琅岐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磷处理(对照,0 kg/hm2;农户常规,化学磷肥135 kg/hm2+有机肥 6 000 kg/hm2,撒施;恒量监控,化学磷肥35 kg/hm2,穴施;有机替代,化学磷肥17.5 kg/hm2+有机肥434 kg/hm2,穴施)对甜玉米产量、磷素累积量、磷肥利用效率和碳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1)恒量监控和有机替代处理的甜玉米产量、生物量和磷素累积量与农户常规处理之间无显著性差异。2)与农户常规处理相比,恒量监控和有机替代处理均可以提高甜玉米的磷肥偏生产力和磷肥回收利用率。3)恒量监控和有机替代处理的平均产投比分别较农户常规处理提高39.8%和36.5%,平均每kg产量的碳排放量较农户常规分别下降14.9%和13.2%。因此,恒量监控和有机替代处理可以满足甜玉米稳产需求,同时可以提高磷肥利用效率、增加收益和减少碳排放,是减磷增效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不同施氮量下春玉米季土壤矿质态氮淋失特征及产量变化,以春玉米为研究对象,设置不同施氮量(0、90、180、270、360 kg·hm-2,分别用N0、N90、N180、N270、N360表示),采用地下淋溶原位监测的方法,测定了玉米生育期间的土壤氮素淋失动态、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结果 表明:硝态氮(NO-3-N)是春玉米季旱地土壤矿质态氮淋失的主要形态,占总淋失量的90%~91%;施用基肥和苗期追肥后1~3周出现氮素淋失高峰,是防控氮素淋失的关键时期;随施氮量增加,矿质态氮淋失量呈指数上升趋势,表现为N360(70.46 kg·hm-2)>N270(39.65 kg·hm-2)>N180(26.33 kg·hm-2)>N90(18.55 kg·hm-2)>N0(6.54 kg·hm-2),各处理间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氮肥表观淋失率随施氮量增加呈先降后升趋势,在N180处理下,淋失率最低,为10.99%,较N270、N360处理分别降低1.27、6.76个百分点;玉米籽粒产量先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提高(P<0.05),施氮超过180 kg·hm-2后进入平台期,N180处理下氮肥表观利用率达到最高,较其他处理增加14.50~27.7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该研究区域春玉米的最佳施氮量为180 kg·hm-2,既能稳产也能保肥,同时土壤的氮素淋失率最低.  相似文献   

20.
为了确定肥西县黄白土田水稻种植的最佳氮、磷、钾施肥配比,实施了水稻“3414”肥料效应田间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按照氮、磷、钾肥料折纯量,即N、P2O5、K2O分别为192.05 kg/hm2、67.5 kg/hm2、52.5 kg/hm2的配方施肥量,水稻产量达10380.59 kg/hm2,较不施用肥料处理产值增幅达87.73%,为水稻生产最佳配方施肥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