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探究超微气泡技术在水产养殖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在小型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生态系统中,以常规鼓风充气作为对照组,应用超微气泡发生装置,研究对比其在对虾养殖过程中的增氧效果、水体相关理化和生物因子的响应及对虾生长情况。结果显示:超微气泡能有效地提高水体中溶氧质量浓度,并使之维持更长的时间;与常规充气相比,在超微气泡技术条件下,养殖水体溶氧质量浓度平均高出7.66%,差异显著(P0.05);超微气泡能加快养殖水体颗粒物的降解,并对浮游植物的优势种结构产生影响;对虾在两种充气方式下,生长率和存活率都没有明显差异。研究表明:超微气泡技术对提高养殖水体溶氧的效果显著,在对虾养殖中应用是可行的;超微气泡技术为水产养殖新装备的研究应用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蒋国春 《水产养殖》2013,(12):17-18
底层管道充气是工业环保处理中的一道常用工序,目的是曝气和氧化分解污水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充气增氧在水产上过去主要用于苗种繁育和少量特种养殖.前几年通过改革工艺,缩小出气孔直径,增加气泡数量,扩大气泡与水体的接触面积,提高溶氧量,在河蟹生态养殖方面得到大量推广,目前成为技术应用上的一个热点.但目前大面积应用历史不长,对它的增氧原理和使用效果在认识上存在误区,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管理,不利于增产增效.  相似文献   

3.
浅谈增氧机的增氧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增氧机在我国水产养殖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不但能解决池塘养殖中因为缺氧而产生的鱼浮头的问题 ,而且可以增加池水溶氧 ,改善水质 ,提高鱼池活性和初级生产率 ,从而可提高放养密度 ,增加养殖对象的摄食强度 ,促进生长 ,使亩产大幅度提高。1增氧方式的比较增氧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充气式增氧、机械表面增氧、射流式增氧、化学增氧、生物增氧等。目前在水产养殖中比较常用的是鼓风充气增氧、机械表面增氧、射流式增氧这三种方式。1 .1 充气式增氧它的操作过程是使压缩空气或纯氧通过扩散器将氧传递到水中。当压缩空气或纯氧加压后通过水底安…  相似文献   

4.
微孔管增氧装置是利用三叶罗茨鼓风机通过微孔管将新鲜空气从水深1.5~2m的池塘底部均匀地在整个微孔管上以微气泡形式溢出,微气泡与水充分接触产生气液交换,氧气溶入水中,达到高效增氧目的,现已广泛应用于水产养殖上。  相似文献   

5.
为促进鱼的发育、生长,日本采用了充气增氧、水车及水泵并搅拌装置,使池水产生流动,但是这些办法有它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发明了一种锥式增氧装置,在一密闭容器内向水体增氧,有较高的溶解度,没有气体逸出,并且不需要耗能。  相似文献   

7.
蒋宏斌 《科学养鱼》2012,(10):83-84
底层微孔增氧又称底充式增氧、底部微孔增氧、底层微孔曝气增氧等,这里我们统一称"底层微孔增氧"。底层微孔增氧装置已列入《国家支持推广的农业机械产品目录》,获得了国家农机补贴,在全国得到了大面积推广应用。底层微孔增氧是一种新型水体立体增氧技术,其利用管道将空气输送到池塘底层增氧装置,通过曝气增加水体的上下、左右流动,达到池塘底层水体温度与中上层水体相近,同时通过调整气泡的大小和运动,提高了空气与水接触面,增加了水体溶氧量,达  相似文献   

8.
扩散增氧系统是向水体喷射气泡或氧气,普通泵和“气石”就是一例。在池底上面安装空气扩散装置有许多缺点,如妨碍捕鱼操作、不增氧时气孔容易堵塞等,故在鱼类养殖中不如表层型增氧机使用广泛。在扩散增氧系统中特别有效的是U管型增氧装置,如图6所示。U管一般深15~20米,所以,气泡与水的接触时间长,适用于在水中溶氧量相对高时增加氧的饱和值。一般的扩散增氧装置是泵。  相似文献   

9.
太阳能移动式水体增氧装置的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传统增氧设备依靠常规电力、不能移动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差速转向控制的太阳能移动式水体增氧装置.该装置采用单片机设计开发,利用电机差速转向控制以及模糊协同控制策略,实现了装置移动轨迹的灵活性.通过清水试验中多点多次采集的试验数据,计算出该装置在清水中的增氧能力、动力效率.结果表明,该增氧装置对于水体中层具有良好的增氧效果;同时,移动式增氧装置扩大了增氧范围,水下—水面双重增氧方式提高了水体增氧效率,为封闭水域的水质处理提供了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
池塘养殖增氧方式效果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微孔增氧对池塘水体能量流动、水质及养殖效益的影响,对2种不同增氧方式下3个河蟹养殖池塘的养殖周期(4—9月份)进行了水质测定,获得了池塘不同水层的水温、溶氧、氨氮、亚硝酸盐及高锰酸钾盐指数数据。结果表明,夏季高温时采用微孔管道增氧能有效降低表层、底层的温差,一定程度上降低底层水温。微孔管道增氧能有效增加水体溶氧,开机90min水体底层溶氧增加速率是普通增氧机的5倍;6—9月份采用微孔增氧的池塘水体较普通增氧,NO2-N低70﹪以上,NH3-N低22.9﹪以上,高锰酸钾盐指数低20﹪以上,取得了较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高效纯氧增氧石的试验与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长期以来存在于人工高密度养鱼中的缺氧问题 ,最近已有所突破。一种高效增氧器———超微米级纯氧增氧石已经试制成功 ,它的应用为促进人工高密度水产养殖的发展提供了帮助。1概述该增氧石采用了 2 0余种矿物质 ,经精细粉碎加工成型 ,并经高温合成。它质地坚硬 ,结构细密 ,因孔径微细且气泡被最大限度雾化而增氧效果颇佳。新型增氧石仅需 0 .1~ 0 .3MPa氧压 ,氧流量控制在 2~ 2 0L/h之间 ,就会在水中均匀发生大量雾化气泡。根据雾化气泡在水中的上升速度计算 ,气泡直径在 5 0~ 1 0 0 μm之间 ,在海水养殖条件下甚至更小。气泡随水体流…  相似文献   

12.
为明确刺参养殖池塘中微孔增氧的效果以及增氧管的布设间距、增氧时间对水体溶氧的影响,研究测定了在夏季刺参养殖池塘一个增氧周期内(每天23:00—7:00增氧8 h,7 d一个周期)水体中溶氧(DO)、亚硝酸盐氮(NO_2~--N)、COD的变化。结果显示:连续充气增氧的8 h内DO持续增加,增氧2 h上升速率缓慢,增氧2~6 h上升速率迅速提高,增氧6~8 h上升速率下降,连续充气8 h能够显著改变夜间溶氧降低现象;增氧7 d时间内,NO_2~--N和COD持续下降,分别由0.025 mg/L下降到0.014 mg/L、18.46 mg/L下降到14.15 mg/L。对充氧管道不同距离处DO的测定结果表明,距离增氧管1~2 m处DO较高,3~4 m处缓慢下降,与1~2 m处差异不显著(P0.05),DO保持在5.22 mg/L左右,距离5 m以上时DO下降速度较快,与1~2 m处差异显著(P0.05)。研究表明:微孔增氧可以明显增加水体DO,减少COD、NO_2~--N;微孔增氧机充氧时间6~8 h效果较好;微孔增氧管之间的布设距离在6~8 m可以实现高效增氧。  相似文献   

13.
转柱式散气增氧装置是针对海,淡水育苗生产所设计的一种新型增氧装置。所述的装置应用流体力和空气动力学等知识对影响进气量,功率消耗以及气泡雾化等因素,进行了一系列分析,试验研究,确定了该机扩散帽装置的最佳技术参数。  相似文献   

14.
微孔曝气式增氧机的性能及应用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微孔曝气增氧机的增氧性能和池塘应用效果,按照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了增氧性能的试验和不同水深对增氧性能影响的试验,并在池塘中进行应用效果的试验。结果显示:微孔曝气式增氧机具有比叶轮式增氧机等增氧机更强的增氧能力,但不同配置的机型,增氧能力随配套功率和曝气管长度的增加而增强,动力效率则呈明显下降趋势;增加曝气管布置深度可以提高增氧性能,安装深度从2 m增加到4 m,增氧能力增加285%,动力效率增加207%,与其它养殖池塘机械增氧设备相比,池塘水体越深,微孔曝气式增气机的增氧优势越明显。目前,池塘采用微孔曝气式增氧机的配置方式不具优势,需要改进提升。  相似文献   

15.
液态氧在对虾工厂化养殖中的增氧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结果表明,液态氧能使养殖水体持续维持较高的溶解氧(DO)含量(充气压力0.15 MPa,DO≥7.0 mg/L),且分布均匀,无DO分层现象.成本分析表明,液态氧增氧的成本略低于动力增氧.  相似文献   

16.
试验旨在分析新型微米纯氧气泡增氧养殖大菱鲆的效果。试验采用微米纯氧气泡增氧和机械增氧2种方式,设置机械增氧组(溶解氧6~9 mg/L)、微米纯氧增氧Ⅰ组(溶解氧6~9 mg/L)和微米纯氧增氧Ⅱ组(溶解氧15~20 mg/L)3个试验组。结果表明,微米纯氧Ⅰ组大菱鲆的体重增长、成活率、肥满度及饵料转化率高于机械增氧组;微米纯氧Ⅱ组各指标低于机械增氧组。7个月的大规模生产试验(800 m2水面,溶解氧6~9 mg/L)表明,采用微米纯氧气泡增氧养殖大菱鲆,各测定指标均显著高于机械增氧,可以加快大菱鲆生长,提高成活率和饵料转化率。  相似文献   

17.
增氧技术是工业化养鱼中的重要措施.本文介绍的装置主要是在中科院煤化所1982年的科研成果—变压吸附制氧机以及增氧塔、水泵和多孔喷射管等技术的基础上研制而成的.这一装置制出的富氧空气的氧纯度可达80%以上,利用强化溶解方法还可使增氧塔出日的水体溶氧达到20毫克/升以上.在养鱼试验中能保证鱼池水体溶氧在8毫克/升以上.  相似文献   

18.
一、弥散增氧机械的工作原理 弥散型增氧机械的工作原理是将富含氧气的空气用鼓风机或其他设备送入输气管道,输气管道将空气送入微孔管,微孔管将空气以微气泡的形式喷射到水中,从而达到向水体中增氧的目的。微孔管是一种由橡塑材料制成,  相似文献   

19.
增氧与投饵对海蜇足囊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久置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 Kishinouye)螅状体足囊在不同培养条件下的萌发状况进行了为期1个星期的连续观察.结果表明,海蜇进行横裂生殖苗种生产后的附着基,弃置3个月后其上的足囊仍然具有萌发能力.这些足囊在投饵并充气增氧、仅充气增氧不投饵、仅投饵不充气增氧3种情况下的萌发率分别为69.08%、48.83%、34.90%,充气增氧情况下的足囊萌发率显著高于不充气增氧的情况(P<0.01),投饵情况下的足囊萌发率高于不投饵的情况.结果说明,足囊作为海蜇度过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有效策略,其萌发与否在海蜇足囊繁殖过程中更为重要.在溶解氧含量并不成为限制因素的情况下,充气增氧所带来的涡旋水流刺激是促进海蜇足囊萌发更主要的因素,可能和所投喂饵料的体外分泌物一样成为食物丰歉程度的一种信号,进而促进或诱发海蜇足囊的萌发.本研究旨在探讨提高海蜇足囊前发率的有效手段,为提高海蜇苗种培育效率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20.
向水中增氧的方法很多,但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法:通过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向水提供氧;用药物或化学物质在水中经过化学反应产生氧(称之谓化学增氧);也有通过某种机械向水体强制增氧,这种机械增氧广泛地用于水产养殖;近年来,在渔业上采用了一种新的增氧方法——磁化增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