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使气象为"三农"服务,掌握大气降水资源程度,采用建平气象站1960-2012年各月降水量和降水日数资料,运用气候诊断分析方法,研究建平老哈河流域大气降水资源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历年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其中,年降水量气候倾向率为-4.872mm/10a,年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1.412d/10a,≥5.0mm降水日数气候倾向率为-0.031d/10a。降水量和降水日数的年变化则是以7月份为最高值的正态分布。夏季降水减少明显,气候倾向率为-12.094mm/10a。分析大气降水资源的特征变化可为"三农"气象使用技术服务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一、水资源概况1.水资源现状太康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8785毫米,折合总降水量为21717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4911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为32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相当于世界人均占有量的3%。2.水资源特点地区分布不均即周口市地表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因此,年径流量的地域分布总趋势和降水基本一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年际年内变化大在1956~2000年系列中,最大年径流量为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河流众多,有着丰富的水资源,但是由于我国的人口较多,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较低。通过对目前我国的农作物生长发育情况进行研究可知,灌溉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大气降水量直接影响我国农作物的生产。因此,土壤水分指标成为影响农作物高产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吉林省白城地区的镇赉县为例,对玉米的高产适宜土壤水分指标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水资源现状山东省是北方严重缺水的地区之一,多年平均降水量684.3毫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27.5亿立方米,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为153.5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与地下水重复计算量,全省多年平均淡水资源总量为310.2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57立方米,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6,远低于国际公认的维持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人均占有1000立方米的临界值,属于人均占有量小于500立方米的水资源危机区。山东省水资源的来源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大气降水,二是客水。大气降水的一部分形成河川径流,即地表水资源,一部分渗入…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0~2013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实际降水量资料,分析了山西地区14年来整层大气可降水量以及实际降水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该地区全年大气可降水量月平均数值较低,其中,夏秋季节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且秋季与春季基本呈反向变化趋势;实际降水量季节变化明显,春夏季节降水最多,秋季次之,冬季最少,实际降水量总体要多于大气可降水量;降水量年际变化明显,呈总体减少趋势,大气可降水量年变化与实际降水量年变化并不一致,但总体也为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6.
水是生命之本,水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当今社会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等问题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做好水资源保护工作,优化水资源利用效率是当务之急。本文以西北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了水资源利用和水环境保护若干问题。本文以甘肃省为例,分析了该地区水资源的现状和特征。然后分析了西北地区水资源利用以及水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分别探讨了水资源利用对策以及水环境保护对策,旨在进一步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促进水资源保护水平的提升。  相似文献   

7.
王华  班显秀  张玉书  张淑杰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175-15177
分析了辽宁主要生态系统的可能蒸散量及其与同时期降水量的关系,说明降水量不能满足主要生态系统对水的需要,影响生态系统建设。利用辽宁省水利厅和辽宁省气象档案管的资料,分析了辽宁的来水量及其各分量的特点,笔者认为改善辽宁主要生态系统水供需矛盾的主要手段是开发空中云水资源,增加大气降水量。  相似文献   

8.
大别山水库蓄水型人工增雨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建国  江斌  张中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5):8061-8062,8090
根据大别山地区六安地面站1979~1998年的水气压和降水量资料,运用整层大气可降水量的经验公式,计算了大别山区的大气可降水量。分析得出大别山区可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和各天气系统的降水效率,结果表明,大别山区具有很大的增雨潜力。介绍了大别山水库蓄水型人工增雨业务流程和作业实施。  相似文献   

9.
2013年湟水河流域的基本生态环境是较理想的,但是局部流域的生态环境还是十分严峻。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高速发展经济的同时要对当地的水资源进行保护与治理。本文从政府、企业、民众三个方面阐述湟水河流域西宁段水资源现状和污染程度,并对湟水河流域西宁段水污染治理提出建议,希望能丰富湟水河流域西宁段水污染治理研究经验。  相似文献   

10.
王丽  张大为  王莹  王海洋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7):4302-4303,4311
利用1948~2007年格点资料对亚洲和非洲地区夏季风与相应地区的降水量进行处理分析,研究了强弱亚非夏季风时期的降水及对应的大气环流形势(高度场、气压场、温度场、风场)。结果表明,亚非夏季风的强弱与亚非夏季降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亚非夏季风逐年减弱时,亚非地区降水量也逐年递减。  相似文献   

11.
青海省西宁地区地形因子复杂,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建立数字高程模型(DEM)是提取地形因子的先进方法。本研究利用Arcview3.3软件,建立了西宁地区DEM,完成了对西宁地区坡度、坡向、高程差3个地形因子的提取分析,并对西宁地区地形进行了三维效果显示,这对于提高西宁城区规划管理水平,促进西宁地区管理的现代化进程,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直接关系到社会经济的建设发展,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加之在一些地区水资源被不合理利用,存在较为严重的水污染问题,对生态环境也造成了很大影响。基于此,本文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研究,探讨了生态环境保护视阈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相似文献   

13.
四川丘陵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水资源紧缺已成为该地经济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笔者围绕实现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从降水量、水资源量和水质3个方面分析论述了四川盆地丘陵区水资源现状,并从水利工程现状、可供水量、水资源供需状况等方面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指出了当前该区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从积极开源、节约用水、水环境保护、加强水资源管理等方面,提出了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对安徽省滁州地区和大别山区的44个雨量站资料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森林能增加大气降水,森林覆盖率增加1%,丘陵地区年平均降水量增加7.99 mm,山区年平均降水量增加约16.59 mm.森林对局地降水量影响大,对过程降水影响小.  相似文献   

15.
我国北方大面积干旱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鹏  张升堂 《安徽农业科学》2011,(19):11464-11466
2010~2011年冬季我国北方地区发生大面积持续干旱,部分地区干旱程度达到了特大干旱。资料显示,至今旱情仍来得到有效缓解。根据相关资料,分析了干旱发生过程中气温的异常、降水量的明显变化以及大气环流等原因。结果表明,2010—2011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温度偏低、降水量明显减少、大气环流场异常等自然因素以及人为因素是造成干旱灾害的主要原因,并揭示了温度、降水量、大气环流等原因与“拉尼娜”现象的关系,说明“拉尼娜”现象间接地造成此次旱灾。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七星河湿地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芳  高永刚  姜春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1):11563-11565
利用黑龙江省81个气象站1961~2007年逐日气温、降水量资料,采用气候学统计方法,对比分析了黑龙江省、双鸭山地区、宝清县、七星河湿地的气温、降水量气候变化趋势特征。结果表明,七星河湿地气温变化趋势与黑龙江省、双鸭山地区气温变暖趋势总体一致;气温升高趋势以年平均最低气温最显著、年平均气温次之、再次是年平均最高气温;七星河湿地对当地(宝清县)气候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宝清县、七星河湿地近50年来年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黑龙江省、双鸭山地区降水量总体上呈增加趋势;在七星河湿地气温显著升高、降水量总体下降趋势下,七星河湿地的保护在水资源方面可能面临着缺水条件的制约,加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并充分利用云水资源可能是解决七星河湿地将面临缺水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我省中部地区降水量少 ,而土地资源丰富 ,光照充足 ,是全省最干旱的地区。本文对该地区的水资源进行了分析评价 ,深入研究了水资源短缺给当地农业生产、生活和社会发展造成的影响 ,分析了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引导存在的具体问题 ,提出了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中 ,坚持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比较分析研究区域多年月平均降水量数据,得出中国西北与中亚干旱区绿洲的降水特点差异较大,中亚地区年均降水量313.2mm,6-9月降水24.3mm,降水系数平均8.07%,水热配合强不同期,冬春季相反;河西走廊等年均降水量110.6mm,6-9月降水79.8mm,降水系数平均72.14%,水热配合强同期,冬春季相反;新疆处于之间。另外,研究区域"山地-绿洲-荒漠系统"各子系统降水量差异很大,但同一季节的降水系数却很近似。上述特点深刻影响着各地的水资源利用决策及农业生产。对于新疆南疆地区而言,更需要根据当地水资源特点选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大投入,兴建绿洲农业现代节水型水利工程,结合农业节水技术体系,从"内涵"节水入手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增加灌溉面积,提高人均耕地,发展农业生产,实现大范围的科技扶贫,将有利于社会发展、稳定。  相似文献   

19.
巴彦淖尔市建设有国家特大型灌区,可为内蒙古自治区各经济产业生产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该市因水而繁荣,因水而发展。但由于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巴彦淖尔市生态环境极为脆弱,水资源严重匮乏,特别是河套平原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仅为130~285mm,多年平均年蒸发量为2030~3180mm,水资源结构的不断恶化,严重制约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布局。鉴于此,文章通过对巴彦淖尔市水资源现状更深层次的研究与分析,在掌握其现阶段水资源利用所产生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多项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和水资源管理质量的措施,以有效缓解巴彦淖尔市水资源紧缺矛盾。  相似文献   

20.
利用禹城市1960—2010年逐月降水量资料,通过气候统计诊断方法对禹城市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及年降水量的年际、年代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禹城市年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总体呈明显下降趋势。季节降水量、年际变化都呈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明显不同。其中夏季降水量年际变化最大,下降趋势最明显,对全年大气降水的变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春季变化次之,呈减少趋势,秋季和冬季降水量年际变化幅度较大,但总体下降趋势不明显。降水年代分布特征也较明显,20世纪60—70年代降水丰富,80年代最少,90年代开始降水量略有增多趋势。降水量对水资源多少的影响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