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柴达木水系格尔木河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1年秋季(9月)对格尔木河的浮游植物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格尔木河浮游植物共计4门28种(属)。其中硅藻最多(14种属),占50.0%;绿藻次之(8种属),占28.6%;蓝藻(3种属),占10.7%;甲藻(2种属),占7.1%;隐藻(1种属),占3.6%。浮游植物优势种以硅藻为主,占61.5%,种类有小环藻(Cyclotella sp.)、普通等片藻(Diatoma vulgare)、针杆藻(Synedra sp.)、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曲壳藻(Ach-nanthes sp.)、舟形藻(Navicula sp.)、桥弯藻(Cymbella sp.)、菱形硅藻(Nitzschia sp.)、颤藻(Oscillatoria sp.)、席藻(Phormidium sp.)和栅藻(Scenedemus sp.)。格尔木河浮游植物数量变化在4.43×104~60.66×104cells/L之间,平均数量23.35×104 cells/L;生物量变化在0.0260~0.0476mg/L之间,平均0.0363mg/L。浮游植物平均数量以蓝藻最高,占86.0%;生物量以硅藻最高,占52.1%。分析显示各采样点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均不高,平均值分别为1.80、0.43和1.49。上述结果表明该河段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较为简单,体现了格尔木河贫营养类型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扬中夹江浮游植物种群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17年对扬中夹江4个季度浮游植物进行周年采样调查,研究了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变化趋势。共鉴定出6门93种,其中蓝藻门15种,隐藻门3种,甲藻门3种,硅藻门36种,裸藻门5种,绿藻门31种。浮游植物全年优势种共有8种,其中蓝藻门3种,分别为微囊藻(Microcystis sp.)、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和卷曲鱼腥藻(Anabaena circinalis);隐藻门1种为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硅藻门4种,分别为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小环藻(Cyclotella sp.)、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和针杆藻(Synedra sp.)。浮游植物年平均生物密度为35.34×10~4个/L,硅藻门和蓝藻门最多(分别占47.45%和42.87%);年平均生物量为0.183 5 mg/L,硅藻门(占比78.42%)是生物量主体。4个季度浮游植物生物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秋季最高,春季最低;各断面则无显著性差异(P0.05)。RDA冗余分析显示浮游植物生物密度与水温、TDP等有正相关关系,与Chl.a有负相关关系。应用渔产潜力进行估算表明夹江足够供给8头以上的江豚食物。  相似文献   

3.
安庆新洲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为了解安庆新洲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于2017年2—11月对新洲水域9个断面的浮游植物现状进行季节性调查。结果表明,共检测出浮游植物8门143种:以绿藻门种类最多,占总种数的46.15%;其次是硅藻门,占29.37%;蓝藻门、裸藻门、金藻门、隐藻门、甲藻门和黄藻门分别占12.59%、3.50%、3.50%、2.10%、1.40%和1.40%。浮游植物优势种共6种,分别为蓝藻门的假鱼腥藻(Pseudoanabaena sp.),硅藻门的尖针杆藻(Synedra acus)、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隐藻门的尖尾蓝隐藻(Chroomonas acuta)、啮蚀隐藻(Cryptomonas erosa)和绿藻门的丝藻(Ulothrix sp.)。浮游植物生物密度变化在14.09×10~4~487.98×10~4个/L之间,平均为63.05×10~4个/L;生物量变化在0.07~1.41 mg/L之间,平均为0.28 mg/L。密度最高值出现在夏季的黄湓闸(断面5)水域,最低值出现在春季的新洲尾(断面7)水域;生物量最高值出现在夏季的董家窑(断面6)水域,最低值出现在夏季的皖河口(断面1)水域。利用多样性指数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Shannon-Weiner指数(H')变化范围为1.93~3.10,均值为2.70;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1.12~3.00,均值为2.21;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52~0.93,均值为0.79。Shannon-Weiner指数(H′)、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季节变化上无显著性差异。多样性指数评价水质为轻-中度污染状态,表明新洲水域水质状况良好。  相似文献   

4.
2009年4-5月对西藏那曲地区12个盐湖进行浮游植物采样调查,共检出浮游植物58种,隶属于6门39属,其中硅藻门种数最多(34种),占浮游植物总种数的58.62%,其次为绿藻门(11种)和蓝藻门(8种)。主要优势种为舟形藻属未定种1种、菱形藻属未定种1种、湖泊鞘丝藻和小形卵囊藻。平均生物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70×104cells/L和0.162 8 mg/L。分析了西藏盐湖浮游植物区系组成特点,及其与环境因子尤其是含盐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物种数、生物密度与生物量均与含盐量存在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P>0.05),在盐湖生态系统中,盐度是决定浮游植物多样性及个体数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受众多生态因子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5.
于2010年1、3、5、7、9、11月6次对紧水滩水库采样调查,并对浮游植物种类鉴定与数量统计,分析了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季节变化特征.其结果为:共鉴定浮游植物284种,隶属7门105属.绿藻门最多,共51属139种,其次是硅藻门19属67种,蓝藻门22属52种,金藻门4属9种,甲藻门5属8种,裸藻门2属5种,隐藻门2属4种.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在1.04× 105-3.70×106个/L之间,平均丰度9.63×105个/L.多样性指数H''值为1.76-4.64,平均值3.09,丰富度指数D为0.48-2.80,平均值1.62,均匀度指数.J为0.51-1.26,平均值0.91.根据TSI(∑)并结合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水质评价,紧水滩水库水质属于中-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6.
2008年6月对蕉岭石窟河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的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水环境状况进行初步调查,结果发现浮游植物(包括变种、变型)5门30属63种。其中,绿藻18属43种,占总种数的68.25%;硅藻5属10种,占总种数的15.87%;蓝藻4属6种;甲藻2属3种;隐藻1种。绝对优势种为扎卡四棘藻(Attheya zachariasi),隐藻(Cryptomonas sp.)、细小隐球藻(Aphanocapsa elachista)和双对栅藻(Scenedesmus bijuga)的优势程度次之。从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和多样性指数水平来看,该保护区的水体存在一定程度的富营养化,属中度污染。  相似文献   

7.
对养殖梭鱼的一种高位池塘循环水养鱼系统的夏季浮游植物进行了采样分析,发现样品中浮游植物密度很大,总密度高达5.5×105 cell/mL;浮游植物总湿重高达66.333 mg/L.湿重的优势群落是硅藻门的针杆藻属和小环藻属,二者分别占总湿重的29.48%、54.55%,其中针杆藻属的优势种为两头针杆藻.研究结果与夏季易出现蓝藻门和绿藻门的传统养殖池塘情况不同,表明养鱼池塘中浮游植物群落在高温的夏季也能调节为硅藻门占优势,为养鱼池藻相调控提供了一定的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8.
扎龙湿地夏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9年6—9月份对扎龙湿地具有代表性的典型区域进行了浮游植物调查,共发现浮游植物243个分类单位,分别隶属于8门、12纲、22目、38科、82属、243种。初步分析了扎龙湿地夏秋两季典型区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果表明:种类组成最多的为硅藻门,共90个分类单位,占37.04%,其次为绿藻门88个分类单位,占36.21%;数量组成也以硅藻门最多,为14.51×104个.L-1,占总数量的50.33%,绿藻门次之,为6.54×104个.L-1,占22.69%。根据种类组成及分布初步推断,扎龙湿地浮游植物夏季为硅藻—绿藻优势型;秋季为硅藻—绿藻—裸藻优势型。夏季优势种为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 Kutz.)和华丽星杆藻(Asterionella formosaHass.);秋季优势种为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Ehr.)Ralfs)和梅尼小环藻(Cyclotella meneghiniana Kutz.)。扎龙湿地总体处于贫中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9.
于2014年冬季(1月)、春季(3月)、夏季(8月)、秋季(10月)对龙羊峡水库网箱养殖区浮游植物进行了调查。浮游植物共7门58种(属),以硅藻门最多,23种(属),占39.6%,其次是绿藻门20种(属),占34.5%,蓝藻门8种(属),占13.8%,甲藻门3种(属),占种类数的5.2%;金藻门2种(属),占种类数的3.5%;隐藻门和裸藻门各1种(属),分别占种类数的1.7%。浮游植物年平均数量20.36×104cells/L,年平均生物量0.1931mg/L,综合水质、浮游植物生物量评价结果显示,龙羊峡水库网箱养殖区处于贫营养水平,水域生态环境良好。  相似文献   

10.
运用PRIMER v6分析海南岛南部黎安湾内浮游植物群落短期变化特征,通过Brag-Curits相似性测定,建立等级相似性矩阵,分别用CLUSTER,BEST分析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黎安湾内共有浮游植物48属98种,丰度范围为7.92×10~5~7.5×10~6cells·L~(-1),其中,硅藻门占总量的93%~99%,甲藻门占0~5%。优势种有小环藻(Cyclotella sp.)、柔弱根管藻(Rhizosolenia delicatula)、海链藻(Tharassiosira sp.)、菱形海线藻(Tharassionema nitzschioides)、丹麦细柱藻(Leptocylindrus danicus)、尖刺菱形藻(Nitzschia pungens)、刚毛根管藻(Rhizosolenia setiger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圆筛藻(Coscinodiscus sp.)、脆根管藻(Rhizosolenia fragilissima)、盒形藻(Biddulphia sp.)等。浮游植物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出现明显变化,2014-11-03—2014-11-15,黎安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相似度较高,但养殖区和非养殖区之间未呈现显著差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主要与透明度、盐度以及叶绿素a相关;此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短期变化受到热带潟湖独特的环境及当地即时的气候变化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0月至2011年6月对南昌青山湖浮游植物进行调查研究。调查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10种及变种,隶属于8门61属,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有20属39种,占全部种类的35.5%;其次为蓝藻门和硅藻门,分别为12属25种(22.73%)和10属20种(18.18%)。浮游植物种类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种类以夏季最多(82种)),其次为秋季(42种),冬季最少(29种)。春季的优势种群为绿藻门的栅藻等;夏季(6月份)的优势种群有绿藻门的栅藻和蓝藻门的平列藻属;秋季(10月份)的优势种群主要为蓝藻门的平列藻属;冬季(12月份和1月份)的优势种群主要为绿藻门的盘星藻属。浮游植物细胞年平均丰度为2.41万个/L,10月份的密度最高,达到了5.81万个/L,1月份的数量最少,仅为0.58万个/L。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于桥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时间与空间变化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本研究于2020年5—12月,对于桥水库5个采样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水体理化因子进行调查分析,运用浮游植物种类多样性指数及综合营养状态指数(TLI)对水体营养状态进行评价,同时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究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于桥水库浮游植物共隶属于7门86属194种,以绿藻门、蓝藻门及硅藻门为主,7月种类数最多,12月最少。优势种共有17种,蓝藻门最多。于桥水库全年浮游植物平均丰度为1.35×108cells·L-1,年均生物量为67.73 mg·L-1,从浮游植物群落组成时间差异来看,蓝藻门丰度始终最高,占比为78.75%~95.17%。甲藻门、金藻门及裸藻门占比均较小,合计占比在0.10%~1.48%之间。空间分布上,库中心浮游植物丰度最高,水库入口三岔口最低。TLI评价结果表明,于桥水库2020年处于轻度富营养状态,且夏季评价结果较好。在空间上,库区北部东马坊评价结果较差,水库入口三岔口较好。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长江口南、北支浮游植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共采集到浮游植物157种,隶属8门71属,平均细胞密度3.31×10~5个/L。其中硅藻门为主要优势类群,共25属61种,占浮游植物总种类数的39%。主要优势种为蓝藻门的湖泊鞘丝藻,常见种为蓝藻门的阿氏颤藻、两栖颤藻、小颤藻、绿藻门的小球藻,以及硅藻门的中肋骨条藻。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在3.27×10~4~1.50×10~6个/L,南北支水域以及主河道水域没有差别。各样点的均匀度指数变化比较平稳;多样性指数变化和丰富度指数变化一致,南支水域显著高于北支和主河道水域。统计分析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显示:物种数和总细胞丰富度分别与温度、叶绿素a显著正相关,与盐度显著负相关;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分别与温度、叶绿素a显著正相关,与电导率显著负相关;蓝藻细胞密度与温度显著正相关,与溶氧量、盐度显著负相关;硅藻细胞密度与电导率显著正相关,与温度显著负相关。对调查水域浮游植物种类和密度的分布影响较为显著的环境因子为盐度、电导率、溶氧量、温度和叶绿素a。因此,长江口环境因子的不同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时空变化。  相似文献   

14.
2009年4月27日至5月6日对西藏多格错仁盐湖进行了58个站点的采样调查,对比分析了表、底层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生物密度、生物量、多样性和不同经纬度浮游植物种类分布等的差异。结果显示:表层浮游植物121种,优势种为菱形藻未定种(Nitzschia sp.)和舟形藻未定种(Navicula sp.);底层189种,优势种为菱形藻未定种、舟形藻未定种、菱板藻未定种(Hantzschia sp.)和两尖菱板藻(H. amphioxys),均属硅藻门且该门的物种数占比均超过60%;表、底层物种为中等不相似。底层水体的浮游植物平均生物密度(68. 43×104个/L)和生物量(0. 819 8 mg/L)远远高于表层的生物密度(8. 44×104个/L)和生物量(0. 102 1 mg/L),但表层的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值显著高于底层(P 0. 05)。聚类分析可知盐湖底层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比表层相对单一。  相似文献   

15.
2013年对元荡湖的浮游植物群落和物种多样性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共发现浮游植物111种,隶属7门,72属,其中绿藻门为主要类群,35属48种,占浮游植物总物种的43.24%。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密度分别为2.13 mg/L和842.80×104cells/L,主要优势种有微小平列藻(Merismopedia tenuissima)、两栖颤藻(Oscillatoria amphbia)、灿烂颤藻(Oscillatoria splendida)、小空心藻(Coelastrum microporum)、小型黄丝藻(Tribonema minus)等。蓝藻门的优势种出现在春、夏、秋季,绿藻门的优势种出现在冬季,黄藻门的优势种出现在秋冬季。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全年均值为1.70,Margalef丰富度指数全年均值为1.13,藻类综合指数全年均值为6.00,元荡湖水体呈富营养型。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养殖池塘秋季浮游植物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1年10月对位于珠江口的广州市南沙区的南美白对虾、锯缘青蟹、金鼓鱼、黄鳍鲷、草鱼和刀额新对虾6种咸淡水养殖生物的养殖池塘内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6种养殖池塘内浮游植物6门45属60种;其中绿藻门浮游植物种类最多(19属30种),其次是蓝藻门和硅藻门,分别为10属13种和10属10种;此外裸藻门3属3种;隐藻门和甲藻门最少,分别为2属2种和1属2种。养殖池塘内的浮游植物优势种有19种,主要为绿藻门和蓝藻门藻类。鱼类养殖池塘内浮游植物多样性和均匀度以及优势种数量要高于虾、蟹类养殖池塘,但浮游植物密度低于虾、蟹养殖池塘。  相似文献   

17.
长湖海子湖夏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环境影响因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12年7月对长湖海子湖进行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主要环境因子的调查分析,并运用典范对应分析(CCA)方法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1种(含变种和变型),以绿藻最多(45.10%),其次为蓝藻(29.41%)和硅藻(13.73%),裸藻、甲藻和隐藻所占比例均低于2%。共鉴定出8种浮游植物优势种,其中两栖颤藻(Oscillatoria amphibia)优势度最高。浮游植物细胞丰度变化范围为239.01×105~575.20×105 cells/L,平均值为385.86×105 cells/L。根据海子湖浮游植物种类组成、细胞丰度水平、多样性指数以及均匀度指数等指标综合评价,海子湖水域处于重度富营养化状态。典范对应分析表明,各站点与TN、NH3-N、DO及TP关系较紧密,主要浮游植物中多数蓝藻与TN呈明显正相关。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点与海子湖狭长形地形、进水口产生的水动力学特征以及沿岸较多人为因素干扰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8.
2022年7月和10月分别调查了安徽花亭湖的浮游生物状况,并利用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s均匀度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对其水质进行评价,研究花亭湖现阶段浮游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状态。结果表明,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35属51种(包括变种和变型),其中蓝藻门最多(47.06%),其次是绿藻门(27.45%)和硅藻门(11.77%)。浮游植物的平均密度和生物量分别为9.57×106 cell/L、5.24 mg/L。浮游植物的优势种共6种,分别为蓝藻门的放射微囊藻(Microcystisbotrys)、挪氏微囊藻(Microcystis novacekii)、多变鱼腥藻(Anabaena variabilis)、崎岖鱼腥藻(Anabaena inaequalis)和硅藻门的颗粒直链藻(Melosira granulata)、颗粒直链藻极狭变种螺旋变型(Melosira granulata var.angustissima f.spiralis),其优势度分别为0.476、0.043、0.035、0.023、0.054和0.071。浮...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挠力河自然保护区内不同作物类型退耕还湿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差异,于2020年7月选取了大豆、玉米、水稻3种作物类型的退耕还湿地共8个样点进行浮游植物调查,并分析浮游植物同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样地共鉴定出浮游植物137种,其中绿藻门种类最多(40.15%),其次为硅藻门(22.63%)、裸藻门(16.06%)、蓝藻门(13.14%)。3种作物类型的退耕还湿地之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种类数、丰度、生物量、多样性指数)差异不显著。水质指标、浮游植物优势种及丰度说明退耕湿地水质处于重度污染状态和富营养化状态。RDA分析显示,退耕湿地浮游植物主要受化学需氧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太湖竺山湖生物控藻围隔内生态系统的结构以及放养鲢鳙对富营养化水质改善的效果,于2013年6 ~ 10月对该水域进行5次采样调查,并对浮游植物进行种类鉴定与数量统计,分析了浮游植物的群落结构、优势种和多样性特征.结果表明,共鉴定浮游植物8门71种,绿藻门最多,共26种,其次是硅藻门18种,蓝藻门14种,裸藻门5种,隐藻门3种,甲藻门和金藻门均为2种,黄藻门1种.浮游植物数量为5.83×106~ 1.57×107 ind/L,平均数量为1.05×107 ind/L;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0.66 ~2.74 mg/L,平均生物量为1.63 mg/L.多样性指数H为1.40~2.55,平均值为1.82;均匀度指数的变化范围为0.39 ~0.47,平均值为0.43.根据TLI(∑)并结合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对水质评价,太湖竺山湖生物控藻围隔内水质属于轻富营养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