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宗连  孙养学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6):8399-8400
通过对陕西省杨凌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调查,分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影响因素,并结合当地情况,提出了县域地区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新方法为"一村一品"。  相似文献   

2.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高社会生产力。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农牧业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有经营方式粗放、产业规模小、科技含量不高和从业人员素质低等。本文基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分析林芝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特点,提出近几年林芝市通过政策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来建设四大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3.
针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以部分影响因素为自变量构建多元回归模型,基于大庆市2000-2013年鉴统计数据,运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预先选定影响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得出:各影响因素间存在线性相关,且农村男女比例、地区生产总值、农村人均纯收入、城乡消费水平对比、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程度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呈正相关,城镇失业率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数量呈负相关,并结合分析结果提出促进大庆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平稳有序转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背景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是民生之本"。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是事关新农村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的一个大问题。由于受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城镇大量工人下岗,已经转移的农业剩余劳动力(农民工)也纷纷失业,但是我国还有上亿农业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在这种情况下,农业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内部转移已经成为其转移就业的根本途径。通过提高农业剩余劳动力的素质、实施"创业工程"、"户籍与土地的联动机制"等配套工作可以为农业剩余劳动力在农村内部转移提供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AHP方法对影响四川遂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评估排序,经分析得出:GDP规模及其增长率、人均GDP和二三产业的比重及其规模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人口的增长及外来人口的流动,陕西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变得更加突出,而曾经潜在的矛盾也渐渐浮出水面,给陕西的城市化也带来了很多负面的影响。本文对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的现状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通过调查和分析,提出了改善陕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市化状况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7.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现象,也是脱贫攻坚决战阶段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根据东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十三五"期间转移趋势的分析,提出"十四五"期间促进东北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和具体措施。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关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问题。  相似文献   

8.
为化解国家大力推动农业现代化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产生的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厘清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各种因素.本文采用文献归纳法,梳理国内外农村剩余劳动力如何影响现代农业的相关文献,以富民县农村剩余劳动力为研究对象,分析当地农业发展现状与现代农业之间的差距.结果表明,我国对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出"如何影...  相似文献   

9.
张璐  邵志雯 《乡村科技》2019,(5):26-26,29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近年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被频繁提出,这也是解决好"三农"问题、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问题。基于此,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入手,从拉力、推力、摩擦力3个方面分析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并为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转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定义、现状及特点,总结了其对农村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并就其影响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为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跨河桥梁工程建成后,会对河道的防洪能力造成一定影响,西藏地区年代久远的部分桥梁未进行相应的防洪影响评价分析.为保障下游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以林芝市八一大桥作为研究对象,选用MIKE11模型模拟计算了林芝市八一大桥建桥前后壅水的高度、长度以及阻水比,并对目前林芝市八一大桥的行洪安全进行重点分析.结果表明:林芝市八一大桥在...  相似文献   

12.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我国"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直接现实意义。通过统计资料和典型地区的调查材料对宜昌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其转移动因进行回归分析,表明产业结构调整和城乡收入差异是主要动因。  相似文献   

13.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197-198
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多种多样,基于四川省2000~2014年的统计数据,从经济因素、农村状况、农民自身素质、城市吸引力四方面出发,选取了四川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多个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构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模型,通过相关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得出农业机械总动力和农村居民家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劳动力比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显著影响,并结合四川省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4.
论安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东辉  程淑琴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1):165-166,182
随着安徽社会经济的发展 ,农村剩余劳动力亟需大量转移。笔者对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社会意义进行了论述 ,对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的因素作了分析 ,并对如何快速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对策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以新疆吉木乃县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调查数据为依据,分析了吉木乃县劳动力转移状况。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偏远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以寻找适应偏远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策,最终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  相似文献   

16.
刘伟超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279-17282
在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及地域选择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劳动力转移选择决策的因素以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地域选择的社会效应,对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合理有效的转移提出了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乡村旅游在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借鉴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研究成果,结合乡村旅游发展的特点,定义了乡村旅游发展中,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层次,并通过问卷调查和因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农村劳动力向乡村旅游转移的总体状况,分析了影响劳动力向乡村旅游转移的因素,提出了坚持政府主导原则、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构建社区参与模式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乡村旅游转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柯珍堂 《湖北农业科学》2011,(20):4314-4317
"十二五"时期,旅游业已经成为黄冈市支柱产业之一。通过对黄冈市发展生态旅游、乡村旅游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调研统计,分析旅游业在解决大别山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中的价值体现,为振兴黄冈市旅游业,发展大别山乡村旅游提供实践支持。  相似文献   

19.
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农民收入整体水平低,且增长缓慢。在诸多影响因素中,农业剩余劳动力过多、剩余劳动力转移受阻则是关键。因此,本文着重从几方面对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民收入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我国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20.
王周火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7):3006-3008
以欠发达地区湖南省邵阳市为例,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状况,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中存在的问题,旨在从政策上提供促进欠发达地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