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8年至1999年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进行了梭鱼引种养殖试验,试验池面积均为1.6亩,共3个池,计4.8亩,分别进行了池塘套养梭鱼养殖试验(亩投放梭鱼夏花623尾,当年长至88克左右),梭鱼成鱼池塘养殖试验(亩放梭鱼鱼种400尾,当年长至500克以上),梭鱼鱼种池塘养殖试验(亩放梭鱼夏花6000尾,当年长至50克以上),均取得良好的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
梭鱼又称肉棍子、红眼鱼、赤眼梭。吻短,体前部亚圆筒形,后部侧扁,体呈青灰色,腹部白色。梭鱼在我国沿海均有分布,栖息于河口及港湾内,可在淡水生长、生活。梭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它生长快,适应性强,养殖投资小,市场走俏,是调整养殖品种结构的优良品种。利用池塘、水库等水域发展梭鱼养殖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3.
梭鱼、缢蛏、脊尾白虾无公害综合养殖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对梭鱼、缢蛏、脊尾白虾的综合养殖进行了的研究.结果表明:利用梭鱼、缢蛏、脊尾白虾的生物互补性进行无公害的综合养殖,不仅能有效的利用水体空间、减少病害的发生,而且能够显著的提高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4.
《水产科技情报》1977,(5):36-39
梭鱼是一种生长快、肉味美的咸淡水鱼类。我省沿海资源丰富,滨海地区群众早有捞取天然鱼种进行养殖生产的习惯。经过驯化,梭鱼亦能在淡水水域养殖,且生长良好。但是,仅仅依靠天然苗种发展梭鱼养殖,生产受到限制。因此,解决梭鱼人工繁殖已成为发展梭鱼养殖的重要关键。  相似文献   

5.
梭鱼因其肉质鲜美、养殖效益高,近几年在江苏省北部沿海地区得到了蓬勃发展,但许多养殖户因对梭鱼认识不足,在管理和病害防治上出现失误,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经济损失。本中心通过对养殖户的长期跟踪服务,对梭鱼重大病害防治有一定经验,特介绍如下。一、症状在梭鱼养殖过程中,尤  相似文献   

6.
罗刚  时冬晴 《河北渔业》2011,(11):15-16
<正>近些年,海区休渔期间,池塘养殖的梭鱼价格一路上扬,而养殖所需的大规格苗种,日趋走俏(见表1)。作者通过几年的养殖实践,把梭鱼夏花混养在南美白对虾养殖池中,在不影响南美白对虾产量的基础上,培育了大量大规格梭鱼苗种,为次年淡水梭鱼商品鱼的快速养成提供帮助,实现养殖的高效益,现将养殖技术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7.
为了调整德州市德城区渔业产业结构,德城区水产局引进了梭鱼这一新品种.经多年探索试验,总结出了一套梭鱼人工养殖技术.现将梭鱼一龄鱼种静水养殖要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梭鱼又名肉棍子、红眼鱼,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鲻科、梭鱼属。梭鱼对盐度和温度有较强的适应性,在海水、咸淡水及淡水中均能生活。多年的养殖实践证明,梭鱼是一个具有适应性强、生长速度较快、养殖投资小、经济效益较高的优良水产养殖品种。近年来,不仅在沿海地区大力进行梭鱼养殖,而且在内陆淡水区域也逐步开始养殖。梭鱼既可主养,也可与淡水鱼类、蟹、虾混养,在池塘混养中能有效利用池塘饵料,在不增加投饵量的情况下,  相似文献   

9.
梭鱼是重要经济鱼类,适盐、适温性广,食性要求低,生产快,疾病少,养殖管理容易,经济价值较高,是沿海地区低盐度池塘和海水养殖的主要鱼类之一。近几年浙江沿海养殖梭鱼除通常的混养外,还出现了许多专养梭鱼的池塘,现将养殖情况及技术要点介绍如下。1 基本情况1.1 池塘条件及配套设施 面积11.5亩,呈长方形,最高水位1.8m,底质淤泥厚30cm,水质盐度3‰左右,pH值为7.5,水源充足无污染,配备2.2千瓦潜水泵一台,3千瓦增氧机一台及其它网具等。1.2 鱼种来源 由海边捕捞所得的天然梭鱼苗经7个月培育过…  相似文献   

10.
中国对虾与梭鱼混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1993年以来,单一养殖中国对虾由于受虾病的困扰,其产量和效益锐减,不得不改变原有的养殖模式。由于沧州沿海梭鱼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部分虾农利用原来的养虾池,进行了中国对虾与梭鱼混养。经过几年的实践,产量和规格都趋于稳定,混养面积也在逐年增加,作为一种新的养殖模式已被当地虾农接受。1997年,混养面积60.3hm~2,平均单产对虾40.3kg/0.067hm~2,平均体长11.4cm;梭鱼单产36kg/0.067hm~2,平均体  相似文献   

11.
梭鱼又名肉棍子、红眼鱼,属硬骨鱼纲、鲈形目、鲻科、梭鱼属。梭鱼对盐度和温度有较强的适应性,适应盐度围0~38。在海水、咸淡水及淡水中均能生活,适应水温3~35℃,最适水温12~25℃,当水温低于-0.7℃时停食。野生梭鱼分布在我国沿海河口港湾的咸淡水交汇处,随着人工繁殖育苗的成功,沿海地区规模开展人工养殖已经多年,多年的养殖实践证明,梭鱼是一种生长较快、适应性较强、抗病性好、养殖投资小、市场走俏的养殖品种。  相似文献   

12.
黄河口地区有着悠久的池塘海水养殖历史,其中,刺参、日本对虾和梭鱼是目前最常见的养殖品种。将三者进行混养,不仅解决了单养时出现的不少问题,而且遵循了生态健康的原则。一是能充分利用池塘空间。刺参为底栖动物,日本对虾和梭鱼在中下层水体活动。二是节约成本。  相似文献   

13.
读者来信     
《科学养鱼》2006,(2):73-73
日前,有读者打电话到编辑部,询问有关梭鱼的生物学及养殖技术方面的问题,现解答如下。同时,也欢迎广大读者将养殖中遇到的问题及想要了解的养殖品种告诉我们,我们将尽量予以解答。[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梭鱼(见彩中插2)属鲻形目梭属,外部形态与鲻鱼相似,但脂眼睑不发达,生活于沿海和河口,也能生活在淡水中,是广温、广盐性鱼类。自然状况下刮食硅藻类及腐败有机质,也食底栖生物。池塘养殖中可利用人工配合饵料。在养殖品种中有“南鲻北梭”的说法。在江苏及以北地区主要以梭鱼养  相似文献   

15.
<正>梭鱼是一种优质经济鱼类,具有生长快、海、淡水适应性强、肌间刺少、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有良好的市场需求,是江苏省滨海县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主导品种之一。为进一步提高梭鱼池塘养殖效益,滨海县渔业生产服务站2012—2013年在江苏省滨海县滨淮镇玉华村建立了450×667 m2梭鱼与日本品系中华鳖高效混养示范基地,取得了较高的养殖效益,产成鱼1 130 kg/667 m2(梭鱼480 kg、银鲫  相似文献   

16.
梭鱼的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技术介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梭鱼又称为“鲻鱼”。它在沿海一带半咸水池塘养殖较多。目前,天然捕获量很少,主要依靠人工养殖供应市场,但人工养殖多处于粗放或混养搭配类型,单产低而不稳定。本人根据三年来的养殖实践,对其养殖生物学特性及集约化养殖进行了认真观察与总结,现介绍如下。一、生物学特性1郾生  相似文献   

17.
梭鱼又称棍子鱼、红眼鱼、红眼鲻等,是近年来我国沿海地区发展起来的一个水产养殖新品种。2009年7月-2011年6月,南通名濠水产有限公司承担了江苏水产三项更新工程项目"梭鱼高效生态规模化繁养技术开发",结合项目的实施,介绍梭鱼繁育、养殖的相关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8.
邢泰 《河北渔业》2004,(5):46-46,51
为加快养殖新品种开发步伐,充分利用我市半咸水资源,我市于1991-1993年在张北县黄盖淖水库实施了梭鱼增殖技术研究项目,试验采用网箱快速培育梭鱼夏花至大规格鱼种放养和直接调运大规格梭鱼种放养两种方式,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正>梭鱼是一种优质经济鱼类,具有生长快、海、淡水适应性强、肌间刺少、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有良好的市场需求,是滨海县渔业科技入户工程主导品种之一。为进一步提高梭鱼池塘养殖效益,滨海县渔业生产服务站2012-2013年在滨淮镇玉华村建立了30hm2梭鱼与日本中华鳖高效混养示范基地,取得了较高的养殖效益,单产成鱼16 950kg/hm2(梭鱼7 200kg、银鲫2 700kg,鲢、鳙1 800kg,草鱼5 250kg),日本中华鳖1 200  相似文献   

20.
对连云港市几个主要养殖品种——鲤鱼、草鱼、鲫鱼、梭鱼、泥鳅及凡纳滨对虾等的养殖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对现有的3种养殖模式(粗养、精养及高密度精养)的优劣进行了比较,并且对连云港市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