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灌区投入产出角度评价灌区现代化改造的有效性,为灌区现代化改造提供了理论指导。采用SE-DEA和Malmquist复合模型,选取基于灌区投入-产出的现代化改造有效性评价指标,分析18个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效率并进行改造有效性排序,测算灌区现代化改造前后的生产率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8个灌区中11个灌区的现代化改造相对有效,且均为大型灌区,表明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效率高于中型灌区;18个灌区的平均TFP指数为1.057,现代化改造使得灌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了5.7%。利用SE-DEA和Malmquist复合模型对灌区现代化改造有效性进行评价是可行的,计算结果表明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整体上合理有效,可以通过优化调整灌区用水总量和有效灌溉面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与利用效率,进而提升灌区现代化改造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兴凯湖灌区位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牡丹江分局东南部的穆兴平原。灌区分为8个分区,即八五六农场的松河灌区、小黑河灌区;八五七农场的小湖北灌区;八五八农场的清河灌区;庆丰农场的平原灌区;兴凯湖农场的兴丹灌区、龙王庙灌区和嘎拉通灌区。灌区总面积12.21万hm2,设计灌溉面积7.67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玛纳斯灌区和石河子灌区土壤采样分析,获得了采样点3层土壤的总盐现状数据。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绘制灌区不同土壤层次的盐分分布图,定量评价了灌区内土壤盐渍化程度的分布状况。研究表明,石河子灌区和玛纳斯灌区土壤盐分表层大于下层,说明研究区土壤还未脱离积盐趋势,而且玛纳斯灌区各层土壤总盐含量的平均值明显大于石河子灌区;盐分分布图显示两个灌区土壤总盐含量沿着玛纳斯河呈现出规律性分布,流域下游灌区土壤的总盐含量相对较高。两个灌区轻度盐渍化土地所占比例较大,石河子灌区为753.3 km2(73.2%),玛纳斯灌区为1 249.5 km2(91.2%),表明研究区还普遍存在盐渍化的威胁。  相似文献   

4.
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是保障粮食安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以湖南省大型灌区大圳灌区为例,分析了大圳灌区进行现代化改造的现状条件,论证了灌区现代化改造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全省推进大型灌区现代化改造工作的思路措施,对科学谋划全省大型灌区未来的建设与发展,推进灌区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正>一、太康县万亩以上灌区现状太康县位于东南部,现有万亩以上灌区11处,其中涡河下游所控万亩灌区7处,马厂灌区4处,涉及灌溉面积15314.32万平方米。太康县11处万亩灌区运行时间最长的涡河灌区已达50年,最短的李贯河灌区也达到38年。二、目前万亩以上灌区运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工程不配套,老化失修,效益低下太康县11处万亩灌区,已经运行30~50年,由于历史原因,大多数灌区渠系不配套,水的利  相似文献   

6.
何晓科  乔鹏  赵德远  王竹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9):14547-14549,14604
在论述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灌区节水改造存在或将面临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架构及目标,对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建设与管理的技术体系进行了初步探讨,指出节水改造灌区应是能保持或促进灌区环境良性发展的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  相似文献   

7.
钱桂花 《甘肃农业》2014,(22):103-104
加强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保证灌区水利基础设施正常运行,是灌区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文章通过分析研究黄羊河灌区水利工程管理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灌区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做法和对策,对其它灌区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申村灌区是山西省117处一般中型灌区中面积较大的中型灌区,其设计灌溉面积2666.7hm2。由于灌区建成近60年未进行配套改造,实灌面积不足334hm2,各级渠道及建筑物损毁极为严重。针对申村灌区实际情况,本文依据“以水定地”原则重新复核灌区规模,并重点提出灌区渠改管工程布局及方案,为申村灌区的配套改造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针对互助县灌区现状,提出了利用大通河及结合湟水北干渠建设,做大做强互助县南门峡及沙塘川灌区、哈拉直沟灌区、红崖子沟灌区、高寨和平渠灌区、北山灌区五大灌区建设目标,以期为互助县农业生产发展增强后劲。  相似文献   

10.
兰州市3县5区的农作物套种蔬菜栽培模式多种多样,特别是榆中县的宛川河流域,永登县的庄浪河流域、引大灌区和大通河灌区,皋兰县的西电灌区、大沙沟、引大灌区、沿黄灌区,红古区湟水河流域,七里河区、西固区、城关区、安宁区的沿黄灌区,榆中县、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农户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以内蒙古灌区农户为例,利用内蒙古5个旗县区的353户农户样本数据,分析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对农户生计资本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参与式灌溉管理对农户的生计总资本、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随着灌溉管理改革的深入,农户的生计资本水平不断提高,与传统的村集体管理方式相比,参与式灌溉管理不但在满足农户用水需求、化解用水矛盾以及节约用水方面起到积极作用,而且在提升农户生计资本水平方面也产生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随着智慧灌区的不断发展,针对大型灌区运维管理存在信息化程度低、信息无法互融互通、技术管理水平落后等问题,构建了基于BIM+GIS大型智慧灌区运维管理总体框架,应用BIM、GIS、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从数据来源、数据储存、应用服务三方面阐述了大型智慧灌区运维管理系统的建设要点,对灌区进行网络化建设并构建数据库,通过无线网络实现数据的共享,提高灌区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以某灌区为例,通过不同阶段的应用建设构建了灌区内设备及建筑物的BIM模型,与GIS数据相融合,最终实现灌区“一张图”的可视化管理以及灾害应急管理、设备系统运行状态评估、运维检修决策、安全运行管理等多方位服务,促进了大型灌区运维管理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对提高智慧灌区的运维管理能力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根据灌区管理运行机制改革对灌区末级渠系管理的要求,以及构建灌区末级渠系管理模式的目标及应具有的功能,结合对末级渠系管理现状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灌区末级渠系管理改革的政策环境与发展趋向要求末级渠系管理应以农民用水自治的管理体制为核心、以配套完好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为基础、以科学合理的水价制度保障、以建立健全工程长效运行机制为目标。灌区末级渠系管理创新模式有效地促进了灌区末级渠系发展。  相似文献   

14.
以沈阳市浑北灌区基本资料为基础,利用GIS技术,采用相关传感器、多功能数据采集卡,利用相关软件建立了用水智能数据采集系统,并与GIS二次开发技术相结合,形成灌区用水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党中央的重要举措,加强水利灌溉管理对于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分析了列举了我国农村水利灌溉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新农村建设水利灌溉的基本要求以及管理的重要意义,并提出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水利灌溉管理的建议,从而促进新农村的建设。  相似文献   

16.
根据蔬菜根层土壤对水分的需求特点分析蔬菜精准自动灌溉技术模型和灌溉指标,提出蔬菜精准自动灌溉技术的关键措施。针对蔬菜自动灌溉技术及设施装备在生产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了蔬菜精准灌溉技术的理论基础,提出蔬菜灌溉应该在遵循 SPAC 系统模型的水分传输理论基础上,结合蔬菜根层分布特点系统确定菜田土壤墒情监测调控的精准指标,参照蔬菜生长需求及其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形态特征或生理指标,构建与菜田土壤水分管理相适应的自动灌溉管理决策;指出蔬菜灌溉需要根据蔬菜种类及其生长发育时期建立确保蔬菜优质高效生产的灌溉管理技术方案,结合根层土壤墒情和具体气候环境条件,以及蔬菜产量和品质要求等确定具体的灌溉管理指标。蔬菜自动灌溉控制技术需要建立完善的土壤墒情管理系统装置,制定精准调控土壤墒情管理的指标,建立完善的自动灌溉管理关键措施。应用蔬菜自动灌溉控制技术能适时适量满足蔬菜生长发育对水分的需求,对促进蔬菜优质高效生产、提高水分利用效率、防止水肥流失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李辉 《北京农业》2011,(18):186-187
结合泾阳县实际情况,分析了农村水利灌溉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探讨了水利灌溉管理出现的对策,并总结了多种实际工作经验,对相关的水利灌溉管理问题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工控MCGS组态商用软件在宁夏平吉堡示范区自助式灌溉管理工程中应用的基本原理及实践过程,旨在研究在地面灌溉条件下灌溉水的自动量测.通过实际运行表明,该系统运行状况良好,基本实现了加强系统供水、计划和管理的目标,达到了为改进供水和管理系统进行示范和培训的自助式灌溉管理目标.  相似文献   

19.
GIS技术在灌区用水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沈阳市浑北灌区为例,通过建立灌区用水管理信息系统,探求灌区用水管理的新模式,以促进灌区管理的现代化进程,简要介绍了灌区的系统设计,功能及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20.
本文针对大通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现状进行了调研,总结已建项目建设与管理经验,分析目前大通高效节水灌溉存在的问题,探讨大通县高效节水灌溉工程管理体制及可运行机制,从而促进大通高效节水灌溉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