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食品物理加工技术前沿课程为江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的核心课程。在本文中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课程中开设食品物理加工技术前沿课程教学进行总结,分析了食品物理加工技术前沿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及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探讨食品+物理型复合型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2.
食品物理加工技术前沿课程为江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的核心课程。该文对食品科学与工程硕士课程中开设食品物理加工技术前沿课程教学进行总结,分析了食品物理加工技术前沿课程特点、教学内容及教学中的重点及难点,探讨"物理+食品"复合型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的培养方式。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农业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课程《工程测试技术》讲授重点偏理论,应用导向不足的问题,对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提高教学质量的教改方案:优化教学方法,围绕具体应用案例,精炼理论讲授;提炼课程知识点在农业工程领域的具体应用,探索课程知识点对农业工程实际应用和学术论文写作的积极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授课过程;创新课程考核方式。该教学改革方案的实施显著改善了研究生的学习效果,使教学与科研有机结合,提高了研究生的科研水平,有助于农业工程领域的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4.
针对食品加工技术概论课程传统教学方式现状,结合食品高级人才培养及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的特点,深入探讨该课程教学改革问题。提出丰富课堂理论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手段、强调思考独立与激发创新思维等建议,旨在为食品加工技术概论课程建设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以农业机械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为研究对象,采取纸质问卷调查、网络调查、座谈会和个别访谈等相结合的方法对其培养质量保障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从人才培养单位、人才使用单位、人事部门和学员自身4个方面分析了影响推广硕士培养质量的因素,从而得到推广硕士培养质量保障问题的一些结论,以期促进推广硕士培养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探讨了如何提高高职食品加工专业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学习效果,在总结高职食品加工专业学生学习现状的基础上,运用举例、归纳等方法阐述了理论与实践结合、引入信息化教学、突出专业应用等提高本课程学习效果的措施,基于以上措施,高职食品机械与设备课学习效果得到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7.
《农业机械学报》2006,37(7):211-212,F0002,F0003
合肥工业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211”重点大学,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是学校13个主体学院之一。 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组建于1995年,现设有食品工程系、生物工程系、生物科学系,以及农产品分离工程研究所、食品与生物工程实验室、基础生物学实验室。学院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工程、生物技术3个本科专业,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科学、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植物学5个硕士点,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食品科学、粮食油脂与植物蛋白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4个博士点。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具有硕士、博士和工程硕士授予权。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学科为安徽省重点学科、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建有农产品生物化工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8.
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硕士是能够综合运用专业理论与方法分析并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专业人才.目前,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硕士教学存在过于注重实践、课程内容庞大、知识点间难以融会贯通等问题,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学团队在以往教学模式基础上,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通过建设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硕士教学案例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促进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9.
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农业领域食品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从当前我国食品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出发,在肉制品加工方面开展了调理肉制品加工保鲜和品质控制、工业化生产工艺、安全控制技术与标准化等方面研究,开发了生鲜肉制品非热杀菌技术.取得了工业化“生产-配送-销售”冷链控制技术的突破并实现工业化示范开发。  相似文献   

10.
分析食品加工实验设计课程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从教学内容调整、教学模式创新和综合素质培养3个方面进行深入探索,结合教学实践,梳理出该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以期为改善教学效果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农业机械学报》2007,38(11):211-212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是江苏大学近年来重点建设的学院之一,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生物技术系、食品与生物工程中心实验室(实验室6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1600多万元),以及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研究中心、功能食品研究中心、食品营养与安全研究中心、生物工程研究所、超高压食品技术研究所和创造学研究所。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学院设有江苏省农产品生物加工与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有在校本科生400多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70多人。  相似文献   

12.
《农业机械学报》2007,38(12):F0003-F0003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是江苏大学近年来重点建设的学院之一,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系、生物技术系、食品与生物工程中心实验室(实验室6000多平方米,仪器设备1600多万元),以及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研究中心、功能食品研究中心、食品营养与安全研究中心、生物工程研究所、超高压食品技术研究所和创造学研究所。设有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两个本科专业,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是江苏省特色专业。学院设有江苏省农产品生物加工与分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有在校本科生400多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70多人。  相似文献   

13.
农业硕士研究生作为农业领域的高层次技术人才,如何将农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紧密结合起来,发挥农业硕士研究生在助力脱贫攻坚和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对于提升农业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课题组结合塔里木大学在南疆地区开展的相关扶贫工作进行分析探讨,提出了导师+农业硕士研究生+团队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模式。该模式将农业硕士研究内容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衔接乡村振兴,聚焦南疆地区特色产业发展,使农业硕士的研究成果能够真正用于解决当地的生产技术问题,将农业硕士实践教学基地建立在乡村振兴的第一线,进一步体现和落实教育部对农业硕士的培养要求。  相似文献   

14.
以食品检验检测技术专业的“食品质量与安全管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为例,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的教学设计中,并探索了课程教学与考核方式中渗透思政元素的方式与手段,将专业知识传授与理想信念层面的精神指引融为一体,提高课程思政改革教学效果,实现培养具有优秀道德品质和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5.
作为食品类专业核心课程,开展“食品理化检验技术”课程思政,对培育食品安全领域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课程建设基础、课程教学目标、课程教学内容与思政融入点厘清课程思政的建设思路;通过着力提升教师思政素养、全面加强课堂思政渗透、科学建立思政考核模式进行课程思政的实践。   相似文献   

16.
从基于行动导向课程开发基础流程、相关概念及行动领域分析-情境设计-课程实施等几个方面介绍了《数控加工工艺与手工编程》课程的开发,对《数控加工工艺与手工编程》课程教学如何实现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改革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浅谈“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的教学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品机械与设备”是食品类的专业基础课 ,无论是教还是学 ,都是一门难度较大的课程。笔者从事该课程教学10多年 ,通过不断总结经验教训 ,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改革 ,取得了一些效果 ,冒昧提出请大家批评指正。1“食品机械与设备”课程特点“食品机械与设备”不仅与“化学工程原理”课程密切相关 ,而且还与“食品工艺学”、“食品工厂设计”等专业课有一定的联系 ,也是为培养学生在以后从事实际工作中选用各种先进的食品加工机械和进行技术革新打下必要的基础。“食品机械与设备”作为食品类的专业基础课教学 ,既有和公共基础课、专业…  相似文献   

18.
雷琼 《农业工程》2022,12(9):120-123
针对高职院校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检测专业的“食品微生物及检测”课程,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梳理设置课程思政目标、精心设计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内容衔接点。经过两年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总结创新多种教学方法,建立融合课程思政的专业课程评价与考核体系。实践证明,学生的思政意识显著增强,成绩明显提高,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为更好地推进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的教育改革和创新,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开展了精准农业与技术装备教学案例库建设研究。探讨了案例库建设背景与目的、案例的基本结构、案例库建设与案例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践知识相结合,提高学生对现代高新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了解,激发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信息化、农机智能化、农机无人化、智慧农业等认识和思考,在案例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提升教学效果和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姜丽 《农业工程》2019,9(3):56-58
以在日本食品加工领域具有领先优势的真空冷冻干燥技术为例,论述了日本食品加工领域新技术的技术特点、产品优势和具体加工过程及原理,并提出了部分新技术对我国食品加工产业发展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