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沧州地区的混凝土管道经历了从平口振捣混凝土管到薄壁粉煤灰混凝土立式挤压管的发展过程。文中对发展过程中的几种混凝土管道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认为利用混凝土地下管道进行灌溉,有节水、节能、省地、省工和扩大灌溉面积、适应农业生产责任制等效果。最后,对混凝土地下管道的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搞好优化设计;重点推广肥城滑模现浇混凝土管道新技术;加快对管件的研制工作;加强对地下管道的管理工作;搞好技术培训。  相似文献   

2.
平原河网地区河道干支流概念模糊,水文关系复杂,水流流向随机,目前仍没有成熟的产流计算方法和模型。针对浙江省东部沿海平原河网地区的水文特征,按照不同的下垫面分别采用不同的产流计算方法,以蓄满产流理论和作物灌溉制度为基础,建立适用于该地区的平原河网产流模型。该模型不仅可以估算平原河网地区水资源量,满足水资源评价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嵌入了灌区灌溉过程模拟子模型,能同时反映平原逐日产流过程和灌区逐日灌溉用水过程,从而为精确模拟流域或区域水资源的配置过程并与实时调度实现无缝连接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随着水资源的日趋紧缺,在农业生产上广泛开展了科学用水和节约用水研究。利用地下管道输水灌溉,是提高水的利用率,从根本上改变农业生产条件的有效措施之一。目前,在地下输水管道灌溉中,采用的配水阀,一般一个闸只控制一个管口,价格较贵.使用又不方便,迫切需要研制出一种结构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推广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简介地下管道灌溉具有节水、节能、省地、省工等优点,是一种先进的农田灌溉方式,正为人们日益重视。70年代我省曾发展了一些地下灰土管道,由于管材质量、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等问题,不少地方出现管道坍塌、漏水、淤塞的现象,于是"弃暗投...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灌溉模式下水稻的节水及减污效应,探寻适合平原河网区的水稻节水灌溉模式。【方法】在浙江平湖灌溉试验站设定常规灌溉、薄露灌溉和适雨灌溉3种模式,测定了灌溉量以及排水和渗漏水样中的TN、TP、NH_4~+-N、NO_3~--N和COD等。【结果】适雨灌溉灌水量相较于常规灌溉和薄露灌溉分别减少了67.4%和43.4%,节水效果最好;适雨灌溉排水量最少,相较于常规灌溉和薄露灌溉,适雨灌溉TN排放量分别减少了86.9%和90.7%,NH_4~+-N排放量减少了96.7%和98.3%,COD排放量减少了61.5%和62.5%,TP和NO_3~--N的减排效果不明显。【结论】在本研究条件下,适雨灌溉的节水减污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稻田节水工程技术中,明渠输水、管道输水是目前比较主要的节水工程技术措施,较土渠输水速度快,防渗效果好,能够较有效地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水量损失,提高水利用效率。通过选择杭嘉湖平原河网区典型水稻灌区,利用静水法和首尾法,分别针对灌区内明渠和暗管进行输水效率对比试验,基于试验成果,分析评价平原河网区不同节水工程技术对灌区输水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农田地下管道输水灌溉中,管径的确定关系到管道的投资和运行费用的大小,也影响到地下管道灌溉的效益,是地下管道设计中比较重要的环节。年费用最小法虽具有直观、易懂、条理清楚、符合实际运行情况、所求经济管径合理等优点;但由于管道规格较少在取标准管径时有时二者相差较大,其合理性受到影响。故本文提出了经验估算法,并给出了各种规格硬塑料管道适宜的流量范围。通过与年费用最小法比较,它具有简便易行的优点,在已知管道通过流量时,很容易地就能确定管道直径。  相似文献   

8.
管道灌溉,是行之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之一。它具有节水增产少占地的优点,且适合于目前农村家庭联产责任制,因此发展迅速。但由于管理措施不当,造成机井出水量减少;不适当的埋设长度加大了投资;机井首部不设安全装置,致使地下管道爆裂;特别是引用黄河水管灌,不设排冲沙闸,致使管道淤积,无法使用。本文通过试验研究:提高了装机效率;防止了管道爆裂的发生及单井埋设地下管道最优长度和防淤措施  相似文献   

9.
平原河网地区灌溉泵站群优化布局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平原河网地区,为保证河道生态用水量,需要解决河道的引水能力与二岸农田灌溉泵站提水流量不匹配的现象。为此,提出了灌溉泵站改造布局优化的动态规划模型,可在满足农田灌溉、河道最小生态流量等条件下,确定泵站群的最优开机组合,该成果可对平原河网地区的灌溉泵站布局优化调整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此类耦合约束带有明确可行域的动态规划模型,提出了简单、方便的递推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国际、国内水资源紧缺这一严竣形势下,为适应我国势在必行的农业种植经济结构调整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满足"十五"规划关于采取退耕还林、还草进行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策略的要求,针对牧草典型品种紫花苜蓿,通过对其灌溉定额与种植效益关系的试验研究,最终确定以紫花苜蓿为典型代表的牧草节水灌溉制度模式,为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与节水灌溉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从而具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并势必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为了适应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获取单季稻节水灌溉模式灌溉定额与水分利用率,按不同地理特征,结合农业灌溉分区,在浙江省杭嘉湖平原地区、金衢盆地区、沿海平原区建立灌溉试验站,全面开展单季水稻节水灌溉试验研究。获得了节水灌溉定额及需水量、水分利用率等成果,为浙江省水资源供需平衡分析及优化配置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问卷调研、入户调研和文献调研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认为浙江省生态循环农业可划分为立体复合模式、闭式循环模式、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和乡村旅游观光模式4种模式。发展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包括农户对生态循环农业的认知程度低、农户文化程度低和农户抗风险能力差。结合模式特征、技术范式和盈利方式,提出了生态循环农业发展模式的区域选择建议。   相似文献   

13.
基于数字高程模型(DEM)的区域水系提取应用较为广泛,当提取对象为平原灌区时存在突出问题,如河道断裂、平行河道的出现以及末端支流的提取未果等造成的子流域划分结果与实际轨迹不符等现象,数字化河网的精确程度直接影响后续的区域水文分析,故该问题值得关注。【目的】优化DEM河网提取结果。【方法】基于Agree算法和Burn-in算法下的提取河网,并从浅表、DEM因子与河网提取的相关关系等方面进行原因分析,进一步提出解决方法。【结果】2种算法下平原灌区河网提取问题的主要原因是DEM离散误差、栅格像元值的真实程度、栅格像元的精度以及地表的无渗漏假设;提出的解决方法为栅格像元水平分辨率的提高与主河道断裂部分的栅格重计算。对于坡度范围为0°~10°的平原灌区,坡度对地表水流方向的形成影响较小,不具备影响河网提取问题的能力;栅格像元水平分辨率提高10 m×10 m时,平原灌区2种算法下数字河道提取首要问题成功解决;主河道断裂部分的栅格重计算虽成功提取原断裂部分河道,但有新的断裂部分生成,未从根本解决。【结论】Agree算法和Burn-in算法下的基于DEM的平原灌区河网提取问题,经一系列原因剖析和解决方法的提出与应用,提取结果较为满意,提倡学者能够结合2种方法思路作为解决类似平原灌区的提取数字河网出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为了使灌区建设上等级标准确立严格地依据现有条件和科学、实用、可行的原则,通过分析讨论浙江省灌区的特点,对灌区的配套老化失修程度给出了定量描述,结合具体实情建立了浙江省灌区的物理模型:平原河网型和丘陵山区型,并分别提出了各类灌区建设上等级的衡量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5.
宁夏引黄灌区暗管排水工程外包料应用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宁夏引黄灌区暗管排水工程建设中外包料应用效果实地调查基础上,系统分析了灌区不同形式外包料透水、淤堵情况,结合室内透水试验,对暗管排水外包料透水性与防淤堵的效果进行综合评价,提出适合灌区特定自然条件的暗管排水适宜的透水、保土、防淤堵的外包料形式。为灌区暗管排水工程建设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不同灌溉形式下玉米全生产期投入产出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内蒙古通辽玉米典型种植区现有的4种灌溉形式全生产期投入、产出和灌溉水量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按照投入指标分析(仅考虑一个生产期内投资),由高到低分别为覆膜滴灌、浅埋不覆膜滴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机喷灌;按照产出指标分析,由高到低分别为覆膜滴灌、浅埋不覆膜滴灌、喷灌机喷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按照灌溉水量指标分析,由高到低分别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喷灌机喷灌、浅埋不覆膜滴灌、覆膜滴灌。综合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总体分析,建议内蒙古赤峰市、通辽市和兴安盟部分地区降水量为250~400mm的玉米种植区可适度推广浅埋不覆膜滴灌。  相似文献   

17.
孙曦恋  郑文钟 《农业工程》2014,4(3):159-162
为增加浙江省粮食总产量,依据浙江省1995—2012年有关粮食总产量的统计数据,选择粮食种植面积、化肥、农药、有效灌溉面积、农机总动力和种植业劳动力6个指标作为影响粮食总产量的因素,并利用灰色关联法对影响浙江省粮食总产量的因素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这6个影响因素与粮食总产量关联度的顺序依次为种植业劳动力(0.862 9)、粮食种植面积(0.858 8)、化肥(0.796)、农药(0.680 7)、有效灌溉面积(0.597 3)和农业机械总动力(0.553),因而扩大种植面积和增加农业机械投入替代种植业劳动力等是当前实现浙江省粮食总产量增加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农田灌溉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具有重要作用,灌溉管网漏损实时在线监测对提升农田用水效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设计基于嵌入式的农田灌溉管网漏损智能监测系统,通过压电加速度传感器、压力变送器和超声波流量计等传感器信号采集,获取农田灌溉管网的振动噪声、水压和流量等数据,通过嵌入式单片机自适应滤波处理后,应用4G无线数据通信模块,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传输到云平台,云平台应用管理软件系统对灌溉管网监测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和分析,从而准确确定灌溉管网漏损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在非灌溉时间测试管网漏损状态,系统能够有效采集噪声、水压和流量等传感器数据,噪声数值超过预警值80 dB并进行报警。数据在无线网络中传输稳定高效,数据无线传输延时小于1.8 s。云平台应用管理软件系统功能正常,数据查询平均响应时间小于1.2 s。系统部署实施快捷,可广泛应用于农田灌溉管网运行状态实时监测,有效提高农田灌溉用水效率进而实现用水精细化管理。  相似文献   

19.
在介绍江川灌区流域概况的基础上,提出了该灌区所面临的地下水灌溉水稻米质差、产量低、大米销路不好等问题的解决办法,即发展地表水灌溉水稻,通过引松花江水来解决灌溉水源;分别对地下水、地表水(松花江水)的水量和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灌区的地下水严重超采、水质中总铁量超标(超6mg/L),pH值偏碱,不适合用于农业灌溉;地表水(松花江水)除铁离子略高外,其余各项指标均满足灌溉要求,为该灌区引松花江水灌溉水稻提供了较为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刘嘉豪  崔茂森 《农业工程》2022,12(7):145-152
研究了2013-2019年山东省内16个地级市的农业竞争力,为山东省整体农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升提出建议。建立了山东省区域农业竞争力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综合分析和评价各地级市农业竞争力;采用空间插值图,分析山东省农业竞争力的时空演变状况。结果表明,2013-2019年山东省区域农业竞争力整体呈上升趋势;省内各个区域的农业竞争力水平发展极度不平衡;各个区域农业竞争力的核心要素相似性很高;区域农业竞争力空间演变由分散逐渐向集聚格局变化,而且各区域之间有明显的梯度差异,逐渐形成了以区域为代表的优势农业产业带;区域农业竞争力数值与各个城市的空间拓展能力呈高度正相关,农业竞争力数值变化与路径变化保持一致;区域空间拓展能力由东向西逐渐降低。建议制定科学合理的农业政策体系,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注重农业可持续发展;因地制宜、立足本土优势发展特色农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