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鼠攻鼠     
孟加拉国每年都要消灭数十万只老鼠,过去他们用的是猫、捕鼠器或老鼠药,1993年孟加拉农民们想出了一个绝招,先捉一批老鼠,将它们的肛门缝得密不透风,再放回野外,据说,这些从此排泄和交尾都“不便”的老鼠会变得极为疯狂,咬死同类,但自己最后也难逃一死。  相似文献   

2.
我县是流行性出血热高发地区,近十年来,年发病专率在100/十万左右,最高年发病专率达241/十万。既往,连年反复使用磷化锌进行野外灭鼠预防出血热。近年发现,鼠类有明显拒食现象。为了提高灭鼠效果,克服使用单一药效的缺陷,我们于1983年1月上旬在灰埠公社对五万余亩的耕地面积投用敌鼠钠盐毒杀野栖鼠,取得一定灭效。现将观察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经 1996~1999年4年对黄毛鼠鼠情监测 ,明确黄毛鼠在广东阳春各月的捕获量差异很大。全年以 12月捕获率最高 ,1、2、9、11月次之 ,5~7月捕获率最低。雌雄比为1∶1.34 ,平均每只雌鼠胎仔数4.61只 ,最高为8只。在阳春灭鼠最适时机为12月~翌年2月和早、晚稻水稻抛插后排水露晒田前。鼠药宜选氯敌鼠钠盐、敌鼠钠盐和溴敌隆等高效、低毒安全的慢性杀鼠剂 ,饵料以稻谷为好  相似文献   

4.
伊犁鼠兔的一些生物学资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伊犁鼠兔的一些生物学资料马跃新,张国强,朱马哈孜(乌鲁木齐县卫生防疫站,830011)伊犁鼠兔隶属免形目鼠兔科,李维东等(1986年)记载为新种。其分布区极其局限,数量甚少。作者1991年以来在调查动物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同时,对该鼠在乌鲁木齐南山分布状...  相似文献   

5.
小家鼠、灰仓鼠为伴人鼠种,广泛分布于温泉县的农作区和城乡建筑物内,是农区重要的害鼠。据2003~2004年监测数据表明,在农舍内以小家鼠、灰仓鼠为优势种,平均鼠密度为19.3%,高峰时达40%~50%,可造成每个储粮户损失110kg以上。害鼠打洞破坏墙体、咬坏人类生活用品,  相似文献   

6.
据江苏省植保站沈兆昌、韩立昌报道,1989~1990年该省植保站在淮安、泗阳、泰兴、东台、如皋、句容等县试验用江苏省泗阳县鼠药厂生产的75%甘氟原药和75%甘氟钠盐防治黑线姬鼠、黑线仑鼠、褐家鼠和家栖鼠等。供试浓度和毒饵用量为1%甘氟小麦毒饵每亩30g;1.5%甘氟小麦毒饵每亩20g;室内灭鼠用大米作毒饵,每房间(20m~2左右)  相似文献   

7.
杨振宇 《植物保护》1988,14(5):48-48
甘肃省玛曲县于1981至1986年,在85万8千多公顷的天然草场上,用弓箭法重点控制地下鼠(主要为鼢鼠)面积28000公顷,在综合治理草场中虽收到了较好效果,但破坏植被多、费工、投资大(11.73元/公顷)。1987年初,试验了新型毒饵“鼢鼠灵”的灭  相似文献   

8.
对1984—2015年贵州省岑巩县、息烽县、关岭县农田大足鼠种群生态特征资料分析表明,雌、雄鼠体重、体长等形态特征均无显著性差异。大足鼠在稻田区、旱地耕作区占总鼠数的1.19%,为农田常见鼠种之一。种群数量较低,平均捕获率为0.035%,每年在6—7月和10—11月出现两个种群数量高峰。夏季和秋季种群数量明显高于春季和冬季。种群总性比为0.92,平均怀孕率10.53%,平均胎仔数7.17只,平均睾丸下降率41.94%,平均繁殖指数0.36。主要繁殖期在4—9月。春季和夏季是农田大足鼠种群繁殖力较强的季节。平均肥满度为3.27 g/cm3,不同性别、生境、年龄、季节之间肥满度差异均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我县在未开展大规模灭鼠运动的1986年以前,鼠密度高达15.3—18.9%夹次。黑线姬鼠是农田中的优势种,占当地鼠总数的75.0%;褐家鼠和麝鼩为常见种,各占当地鼠总数的11.6%和7.0%。 经4次全生境灭鼠,共用敌鼠钠盐537.5  相似文献   

10.
耿马县黄胸鼠发生规律与防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2-2008年,在云南省耿马县城区海拔1 100 m地区农田设置系统监测点,研究害鼠种类及发生消长规律。结果表明,农田害鼠以黄胸鼠为绝对优势种群,占17年所捕获害鼠总数的83%,近4年所捕害鼠全为黄胸鼠。年内捕获率和繁殖力出现双峰,与田间为害高峰相吻合。雌雄性比为1∶1.8,雄性多于雌性。以成体组捕获率最高,占总捕鼠数的50%;幼体组和亚成体组次之,分别占21%和20%。根据年内消长规律,确定化学统一灭鼠时间为4月中旬和10月底的干季。宜选用敌鼠、溴敌隆、氯鼠酮、氟鼠灵等,以稻谷作饵料为好。  相似文献   

11.
农田害鼠的数量、种类和分布的调查,是防治前的基础工作,而冬季害鼠数量状况既是夏秋繁殖的结果,又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来年春天害鼠数量的发展动态.为此,我们1991年12月至1992年1月,在鹿寨县龙江乡的农业区进行害鼠的调查,可以作为冬季或春季灭鼠的依据.调查报告如下.1 自然概况和工作方法龙江乡位于鹿寨县的东面稍偏北,属洛清江支流,地形以山地为主,耕作区大部分集中在山间谷地.土壤有红壤、黄壤和水稻土等,气候属亚热带季风地区,年均温23.3℃,1月最冷,平均温度为10.1℃;  相似文献   

12.
藏北草原高原鼠兔密度调查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6年对藏北高寒草原牧场的高原鼠兔种群密度进行了抽样堵洞调查,以夹捕法调查作为补充,同时通过捕尽法确定洞口系数约为0.11,在此基础上以有效洞口数推算调查点高原鼠兔绝对密度约为53.72只/hm2。通过相关分析,建立高原鼠兔种群-洞口密度增长模型,可根据洞口密度估算高原鼠兔种群密度,为西藏草原鼠类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1989年8月,从新疆和丰县蒿属草原景观捕获3只野生草原兔尾鼠,在室内饲养驯化,现已繁殖5—6代200余只。该鼠具有体型小、性情温和、性成熟早、繁殖力强等特点。此鼠大多数在出生后53—70天可参加繁殖,妊娠期为21—25天,哺乳期约20天左右,每窝平均产仔3.39只,雌性幼鼠一般比雄性幼鼠性成熟早20—30天。在室内用本所研制的小白鼠全价颗粒饲料喂养,隔天加喂一次卷心菜或胡萝卜等蔬菜。  相似文献   

14.
同德牧场位于青海省同德县东北部巴滩地区,面积约为26万亩,其中耕地6万余亩。该区草场植被属高山草甸化草原类型,土壤以暗栗钙土为主。天然草场以针茅、苔草及早熟禾为健群种。唯牧场东北隅巴水以北地区牧场为半荒漠类型草原草场,植被健群种为芨芨草、狼毒等。此区历来鼠害严重,1964年曾使用飞机投散磷化锌毒饵法,对大规模灭杀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rica)(以下简称鼠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后七、八年间鼠兔的数量一直较低,1973年以后逐渐回升,在不少地块已接近或恢复  相似文献   

15.
黄毛鼠Rattus losea 是分布在中国长江以南地区以及东南亚地区的重要农田害鼠。该鼠栖息地广, 食性杂, 盗食各种农作物, 还是某些疾病的宿主和传播者。本文从形态特征、种群遗传学、生物学特性、种群生态学、抗药性、防治技术等方面详细介绍了黄毛鼠的研究进展。并根据目前的研究现状和存在问题, 提出建立基于精准预测预报, 研发生态优先、环境友好的防控新技术、新产品为核心的综合防控技术体系, 以期为黄毛鼠的可持续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杀鼠迷灭鼠效果好赖真如(广东省农业厅植保总站,510500)近年来,由于农田鼠害猖獗,为筛选能与敌鼠钠盐交替轮换使用的杀鼠剂,延缓害鼠抗药性,广东省从1992年开始引进河北省张家口市鼠药厂生产的慢性抗凝血杀鼠剂7.5%杀鼠迷水剂,先后在本省花都、潮州...  相似文献   

17.
广西是我国主要稻米产区之一,境内地跨北回归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炎热、湿润、雨量充沛,夏长冬短,无霜期长,农田冬闲期短,农田作物一年多熟,自然食物条件丰富多样。地形地貌复杂。因此,农田害鼠种类繁多,对农业生产历年危害严重,所以积极开展农田害鼠防制作为常规任务是极为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为探索设施保护地害鼠监测及持续控制方法,于2014—2018年在北京市平谷区开展设施蔬菜园区TBS控鼠试验。结果表明,应用线形TBS和封闭式TBS对害鼠均有防控效果,且在鼠密度较低的情况下,可用于鼠害监测。2015年应用封闭式TBS后,试验园区鼠密度得到很好控制。鼠害明显减轻,2016—2018年夹捕法调查显示园区内灭鼠效果达到100%。受周边环境影响,封闭式TBS不同方位捕鼠情况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近几年来,害鼠发生严重。为了有效地控制鼠害,为大面积灭鼠提供科学依据。我们从1984年7月至1985年10月,在西村镇西村,淇田,国桥等村进行了以黑线姬鼠为主的害鼠主要生物学特性观察,并进行了不同投药方式灭鼠及综合治理农田害鼠的试验。制  相似文献   

20.
为确定稻田不同鼠密度下每666.7hm~2最佳投饵量,以达到经济有效的灭鼠目的。1992年9~10月在中赤乡进行了该项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