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观察研究了福建 5种主要造林树种整地不同穴规格对苗木生长、经济投入和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 ,不同整地穴规格对苗木生长的影响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穴规格越大 ,经济投入以及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也越大  相似文献   

2.
杉木无性系不同规格苗木造林对幼林生长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将1年生杉木无性系扦插苗分为5种规格进行造林试验,研究不同规格苗木对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量的影响。经8a观测表明:苗木生长对造林成活率影响不显著,对幼林生长量则有显著影响。采用苗高34根径0.61cm以上的苗木造林,可显著促进幼林生长,有利于发挥无性系造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3.
不同规格苦楝苗造林初期生长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寿宁县 1999年以来不同立地条件、不同苗木规格、苦楝造林方式早期生长效果进行了调查分析 ,结果表明 ,不同立地条件生长效果差异较大 ,在相同的立地条件下影响生长效果的主要因素是苗木规格。不同规格苗木造林 ,对造林成活率、保存率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
将 1年生杉木无性系扦插苗分为 5种规格进行造林试验 ,研究不同规格苗木对造林成活率和幼林生长量的影响。经 8a观测表明 :苗木大小对造林成活率影响不显著 ,对幼林生长量则有显著影响。采用苗高 34cm ,根径 0 .6 1cm以上的苗木造林 ,可显著促进幼林生长 ,有利于发挥无性系造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索干旱半干旱地区影响文冠果育苗的主导因素,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就播种期、种子等级、覆土厚度、基质类型、营养杯规格等因子对文冠果育苗的影响情况分别进行了大田育苗和容器育苗试验,并通过指标测定和数理统计分析优选出了影响文冠果育苗的主导因子及其处理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影响文冠果育苗的主导因子分别是播种期、种子等级、覆土厚度、基质类型、营养杯规格;5月中旬播种、种子等级为Ⅰ级、覆土厚度为5 cm、基质为牛羊粪+本地土、营养杯规格越大的苗木其长势越好;土壤理化性质对文冠果育苗也有一定的影响,土层厚度与苗高、地径间均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均在0.95以上,土壤养分是苗木生长所需养分的重要来源,适于其苗木生长的土壤p H值在6.5~8.0之间。  相似文献   

6.
在惠安地区引种一年、二年、三年等3种苗龄的不同规格容器苗木银叶金合欢,研究了不同施肥量对各类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引种二年苗龄规格的容器苗、有机肥施肥量3kg,银叶金合欢生长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红椆苗木质量和造林成活率,对红椆2年生直播苗和2年生撒播苗移栽容器苗苗木质量进行对比试验,同时采用不同规格容器和遮荫处理对1年生撒播苗移栽到容器后苗木的成活率和生长量进行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容器育苗可显著提高红椆苗苗高、地径、主根长、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容器规格对移栽后苗木成活率影响不显著,但对苗木生长有显著影响;采用80%遮阳网遮荫,容器苗成活率较高,苗木高生长也显著增加,但苗木地径生长与60%遮阳网遮荫处理的苗木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8.
为探究不同容器规格对薄壳山核桃(Carya illinoinensis)苗木生长的影响,采用不同规格的无纺布容器袋和黑色塑料容器袋培育容器苗,测定苗高、地径、地上鲜重、地下鲜重、地上干重、地下干重、根冠比、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直径等生长指标,筛选出适宜薄壳山核桃苗木生长的容器规格.结果表明,不同容器规格对苗高、地...  相似文献   

9.
刨花楠容器育苗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不同基质、容器规格、遮阳率以及不同肥料配方对刨花楠容器苗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基质、容器规格、肥料配方对苗木生长影响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遮阳率对苗木生长无显著影响;刨花楠容器育苗的最佳组合为:容器规格(上口直径×高)10 cm×12 cm,基质为泥炭土∶黄泥土∶珍珠岩为8∶1∶1,遮阳率75%,肥料N、P、K配比为3∶2∶1。  相似文献   

10.
常规的国外松育苗,其造林成活率难以提高。对火炬松的容器育苗进行了一些试验研究,试验表明用容器育苗可加快苗木高生长,土壤接菌及营养袋规格的选择对苗木高生长具有极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不同因素对单叶蔓荆无性繁殖育苗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单叶蔓荆无性繁殖育苗进行生长影响因素试验的结果表明,繁殖方式、育苗时间、材料规格对苗木生长指标具有显著影响。扦插苗的苗高、地径最大,根数最多;春季育苗的苗高、地径、根数最大;材料规格≥5.0 mm(<8.0 mm)时,苗高、地径、分枝数、根数皆最大;选用≥5.0 mm(<8.0 mm)规格材料,在春季进行扦插繁殖,苗木质量最佳。  相似文献   

12.
通过规模化大田扦插育苗试验,采用SPSS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扦插方式对樟树扦插成活和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扦插方式对樟树扦插成苗率及苗木竖向生长的影响极为显著,对苗木的地径生长也有明显影响,但对侧根数量的影响不明显。5月扦插樟树,成苗率在75%以上,当年生苗高在20cm以上,地径在0.3cm以上。研究表明,苗床直接扦插育苗有利于苗木的后期生长,采用营养杯扦插育苗宜选择规格较大的容器。  相似文献   

13.
针对干热河谷地区特殊地理环境,采用无纺布容器,以塑料容器为对照,研究不同材质及规格的容器对大叶相思苗木生长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无纺布容器及规格对大叶相思苗木的高、地径生长量,Ⅰ级侧根条数,苗木总生物量,根生物量有显著的影响;对大叶相思苗木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大叶相思苗木培育的最佳容器为无纺布8 cm直径容器,其次是无纺布6 cm直径容器.  相似文献   

14.
乔和爱 《防护林科技》2017,(12):33-34,110
通过采用不同类型和规格的容器进行油松育苗试验,测定了1年生长期后油松容器苗的苗高、地径、主根长和总根长等生长指标,分析不同容器类型和规格对油松容器苗生长的影响。结果有明:苗高和地径以硬塑料容器处理最大,分别达到了15.5cm和2.66mm;苗木主根长以小规格黑色塑料容器处理最大,达到29.8cm;苗木根系总长以大规格黑色塑料容器最大,达到740.4cm。可见,硬塑料容器有利于油松容器苗地上部分生长,黑色塑料容器对容器苗根系生长促进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柳栎树形优美,且抗高温和寒冷气候,是目前国内最具前景的多用途树种。考察了立地类型、栽植方式和苗木地径规格对柳栎造林成活率及苗高、地径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选择地径2.0 cm裸根苗,通过宽窄行栽植能有效提高柳栎造林成活率,最大造林成活率高达91.86%。在出圃幼苗地径规格相同的情况下,柳栎造林成活率宽窄行栽植行植均匀栽植。栽植方式和出圃苗木地径规格均对造林后柳栎苗高及地径生长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了筛选最适宜的无纺布育苗容器规格,优化纳塔栎容器育苗技术,采用5种容器口径、4种容器深度进行裂区试验,研究不同无纺布容器规格对纳塔栎1—2年生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容器规格之间1—2年生苗高和地径生长差异达极显著水平,苗高和地径生长量总体上随容器口径和深度的加大而增加;对于2年生苗,容器深度对苗木生长影响的贡献率显著大于口径;不同容器规格对1年生和2年生苗木高径比的影响均未达显著水平.经对苗木生长量和容器基质用量、单位面积育苗量等生产成本因子的综合评价,认为培育纳塔栎1年生容器苗宜选用10 cm×24 cm或10 cm×20 cm规格的无纺布容器,培育2年生容器苗宜选用15 cm×24 cm规格的无纺布容器.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在昭通市昭阳区北闸镇对华山松、刺槐、麻栎3个树种采用不同整地规格进行了造林试验。2012年5月对调查所得苗高、地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认为,整地规格对4 a生苗木高生长有显著影响,但对其地径生长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国槐树形美观,适应能力强,遮阴效果好,是城市绿化、园林造景的重要树种。但在自然生长中,部分国槐植株树干会出现弯曲现象,影响树形美观,降低苗木品质。该研究通过对国槐苗木合理修剪及人工干预,延长中心干顶端优势保持时间,修正弯曲树干,达到国槐中心干上下通直,从而增加观赏和绿化效果,增加大规格国槐苗木出圃率,提高苗木的商品价值,为育苗企业提高经济收益。  相似文献   

19.
育苗密度是影响苗木规格质量和产苗量的主要因素。为了研究不同育苗密度对杨树苗木高、径生长的影响,着重从光能 利用的角度探讨苗木的合理群体结构,确定合理的育苗密度。1981年我们在山东省长清县西仓村进行了健杨插条育苗密度试  相似文献   

20.
闽楠轻基质育苗容器规格与分级培育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闽楠优质轻基质容器苗培育方案,开展轻基质育苗容器规格和苗期分级培育对闽楠1 a生容器苗生长和苗木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基质配比和缓释肥加载量相同的情况下,闽楠容器苗的地径和苗高生长随着容器规格的增大显著加快,采用4.5 cm×10.0 cm规格的轻基质容器可满足1 a生闽楠容器苗生长需求,既提高优质苗出圃率,又利于降低育苗成本;苗期分级分隔培育试验则发现,分级分隔与否虽对平均苗高影响不明显,但分级分隔培育使苗高生长更加均匀整齐,显著促进苗木侧须根和地径生长,提高了1 a生闽楠苗木质量,大幅度提高合格苗出圃率和Ⅰ级苗率,分别达79.01%和50.6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