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中国是世界蚕丝生产大国,养蚕缫丝织绸的历史悠久,随着现代纺织科技的发展,对生丝品位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是,作为缫丝原料的蚕茧,其品质对生丝品位具有决定性的作用,绵茧就是影响生丝品位提高的重要因素之一. 绵茧是指茧层浮松缩皱,手触绵软无弹性的蚕茧,分为重绵茧和轻绵茧2种.重绵茧用肉眼可以识别,选茧时容易选除,但轻绵茧却不易识别,常混进上茧进入缫丝生产,如果比例过大,会产生掉绪,解舒下降,生丝成品类节较多等后果,严重影响生丝生产及生丝品位的提高.因此,要从养蚕生产过程中加以控制,提高蚕茧质量,从而减少绵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农村新技术》2001,(9):22-22
应用方格蔟上茧具有茧色白、上茧率高、烘折好等优点,可显著提高出丝率和丝的品位。据调查表明,比草笼上茧率提高17%~19%,茧丝长增加1191.8米,台时产量增加20克,生丝吨价高出统茧5000元。收购每千克高出统茧2元。农户当季投入1次可收回投资,蔟还可用4次以上。对显著提高蚕桑整体效益和生丝业在市场的竞争能力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前言养蚕很費劳力,近年为进一步发展蚕桑生产,全国各地着手研究以节省劳力为主的經济养蚕法。上簇是养蚕工序之一,所需劳力約占条桑育总劳力的25%左右,而且劳力的使用相当集中,因此不解决土簇問題,就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經济养蚕法。研究上簇法,不仅要研究如何提高工效,还需提高茧质。茧质包括上茧率、解舒性能、色澤等洗靥跫?就会降低固有的茧质,给制絲工业带来加工上的困难,影响成品生丝质量,因而提高工效和提高茧质是我們研究上簇法的必要內容。  相似文献   

4.
优质茧是生产优质生丝的原料,同时也是蚕桑基地生存、发展和壮大的保障。根据这一理念,从冷泉基地养蚕生产的实际出发,阐述了"优质茧工程"的主要建设内容,并对该地实施此工程能产生的效益作了定量的分析,提出了在本地区建设"优质茧工程"的技术、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上簇是养蚕的最后一关,搞好搞坏直接关系到蚕茧价格的高低。四川省铜梁县周龙镇双井村周有全坚持科学上簇,连续5年蚕茧上车率在95%以上。全年四季养蚕4.7张,产茧179.5公斤,收入茧款1544元,平均每公斤茧价为8.60元,比大面积提高9.2%。他的主要经验是:1.备好簇室选择空气流通,光线易控制的房屋作簇室。上簇前将簇室打扫干净,每张蚕种备足塑料折簇70个。  相似文献   

6.
蚕茧是栽桑养蚕的最终产物.蚕茧质量的优劣是蚕桑生产质量与效益的综合体现,也是后续丝绸质量好坏的主要决定因素.因此,优质蚕茧的生产,将对蚕桑行业、丝绸行业的稳定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优质蚕茧是指上茧率在90%以上,茧层率在50%以上,茧丝长在1 000m以上,解舒率达70%左右的蚕茧.在蚕茧生产中,只要搞好选种工作,提高饲育技术,加强上蔟管理,做好鲜茧的干燥工作,才能产出优质蚕茧.  相似文献   

7.
正将蚕茧抽出蚕丝的技艺概称缫丝。《说文解字》释义"缫"为"绎茧出丝",传统缫丝技艺把若干粒煮熟茧的茧丝离解,合并成一股制成生丝。这一技术是将桑、蚕这一农业原始资料转化为丝绸手工业生产原料的关键环节。含茧得丝——缫丝起源的美丽传说据《史记》记载,嫘祖为轩辕黄帝的正妃,她发明了植桑养蚕、缫丝织绢之术,结束了人类以兽皮和植物为衣的历史,被后人称为人文先祖。嫘祖"教民养蚕"与仓颉"初造书契"(规律造字)、"服牛"(驯牛耕地)、"作衣裳"(麻葛制衣)等一样凝结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智慧。  相似文献   

8.
广西桂蚕一号蚕茧质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广西桑蚕品种质量情况,找出制约广西桑蚕产业发展的瓶颈,为做大做强广西桑蚕产业提出建设性意见.研究方法:采用对比法研究广西桑蚕质量,主要对比对象为浙江桑蚕品种.研究数据为缫丝企业全年的生产测试数据,采取干壳量检验法和缫丝检验法确定.测试过程依据桑蚕干茧国家检验标准(GB/T 9176-2006)、生丝国家检验标准(GB 1797-2001).研究结果:广西桂蚕一号桑蚕品种茧丝长、生丝品质等技术指标低于浙江蚕茧;上车茧率、解舒率等技术指标优于浙江蚕茧;清洁、洁净等技术指标接近浙江蚕茧;生丝质量低1~2个等级.研究结论:推广优质高产"桂蚕系列"品种,加大标准化小蚕共育技术的推广力度,推进"三高"蚕业示范基地建设,用发展工业的思路谋划广西蚕业和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是提高广西桑蚕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一日一回育和一日二回育2种少回育方式以及少回育下蚕头密度和5龄给桑量对全茧量和茧层率的影响,分析家蚕少回育省力化养蚕的可行性.[方法]分别调查了不同蚕头密度、5龄给桑量、日给桑频次条件下的全茧量和茧层率.[结果]在一日二回给桑片叶育条件下,蚕头密度为630~880头/m2时各给桑量的全茧量和茧层率均无显著差异,但蚕头密度为1 100 头/m2时的全茧量和茧层率显著低于其他蚕头密度.在适度蚕头密度条件下,除75%给桑量的全茧量显著低于其他给桑量外,各给桑量的全茧量和茧层率均无显著差异,但全茧量、茧层率均与给桑量呈正相关;当蚕头密度过大时,全茧量、茧层率与给桑量呈负相关.一日一回育的全茧量极显著低于一日二回育,但2种少回育方式在茧层率上的差异不显著.[结论]在片叶育方式下,一日二回育优于一日一回育,一日二回育中5龄给桑量和蚕头密度分别以85%的给桑量和880头/m2的蚕头密度为最佳.  相似文献   

10.
我国栽桑养蚕历史悠久 ,源远流长。我国的生丝产量占世界产量的70% ,生丝出口量占世界贸易量的80 %以上 ,在国际茧丝绸行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 ,随着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 ,栽桑养蚕逐步向西部省区转移 ,“东桑西移”使我省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转移地区。我省在栽桑养蚕方  相似文献   

11.
<正>根据国家标准并结合宁洱县生产实际,要求农户在采茧过程中先进行挑选,分清上茧、次茧和下茧三大类。培训指导养蚕农户先采摘下茧,再采上茧。各类茧分开堆放,摊放3~5粒茧厚度。1鲜茧分类1.1下茧双宫茧、口茧、黄斑茧、柴印茧、油茧、薄皮茧、畸形茧、绵茧、特小茧、霉茧、烂茧等。1.2次茧茧形小且整齐,茧层较厚,好蛹率95%以上,上茧率96%以下或有污柒的茧或含水率超过30%。  相似文献   

12.
柞蚕种茧质量下降因素分析与应对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柞蚕种茧是生产商品茧的种源,种茧质量的优劣程度,对养蚕农户丰产丰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养蚕农户的经济效益。通过分析目前柞蚕种茧质量下降因素,提出了加强蚕种场对种茧生产的技术指导和监管力度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3.
<正>普洱市位于东经99°09′~102°19′,北纬22°02′~24°50′之间,年平均温度15.3~20.6℃,年无霜期315d,年≥10℃的有效积温6000~7400℃,气候温和,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桑树生长快,发芽早、落叶晚,是生产优质蚕茧的理想之地。全年都可饲养春用多丝量品种,生产的蚕茧质量上乘,茧层厚,平均茧丝长1100m以上,上茧率92%,解舒率70%以上,净度94分以上,平均质量等级达到5A,70%以上可缫制4A以上高等级生丝。2009年全市养殖蚕种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阿克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发挥偏远地县优势,蚕业生产逐年扩大,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但本区蚕业生产也面临新问题,制种量,发种量逐年增大,而蚕茧产量却总是徘徊不前,且蚕茧”三多一小”,黄斑茧、烂茧、畸形双宫茧多,茧形小,茧层薄,单粒重轻,上茧率低,茧质差,造成生丝品质差,仅为ZA级左右,国际市场疲软,价格低,甚至有时秋茧无人收购。出现这种现象有多方面的原因,首先广大蚕农科学养蚕技术水平低,没受到良好培训,粗放饲养,广种薄收,其次消毒防病意识差,人蚕共居,蚕前蚕中蚕后没实施有效的消毒防病措施,致…  相似文献   

15.
解舒是指蚕茧在缫丝时茧层丝缕离解难易及剥离抵抗的程度.它是衡量蚕茧质量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对缫丝生产效率极为重要.解舒差的茧不仅缫丝时落绪多,废丝量加大,使茧层缫丝率和出丝率低,且生丝质量下降,再缫索绪时要增加索绪的汤温与时间,增加能源消耗与丝胶溶失率、屑丝等,导致制丝成本提高.另据调查,解舒丝长相差约50m,生丝品位就相差一个等级.在影响茧质好坏的因素中,除解舒外都与遗传相关程度高.只要饲养经过严格审定的品种,都能符合缫丝工艺的要求.但解舒受遗传因素影响小,它与茧丝量、出丝率有负相关性,是品种选育上最难选拔的性状之一,很受上蔟环境与条件的影响.加强蔟中管理是改善解舒最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16.
为改良二化地区一化性柞蚕品种并取代现有的二化一放品种,辽宁省蚕业科学研究所以883中选留千粒茧质量高的蛾区中的较大雌雄个体,对号交留根,历时11年育成了二化地区一化性柞蚕新品种辽8。新品种属青黄蚕血统,一化性,4眠,春养辽8的平均单蛾产卵量、收蚁结茧率、千粒茧质量、克卵收茧量分别比对照高12.39%、20.32%、9.15%和33.11%,孵化率略高于对照种,龄期经过比对照种长2 d,一化率与对照种相当。早秋养辽8的平均单蛾产卵量、孵化率、收蚁结茧率、千粒茧质量、克卵收茧量分别比对照高16.17%、4.77%、21.62%、9.93%和41.53%,龄期经过比对照种长2d21h,一化率与对照种相当。在缫丝试验中,辽8茧丝长比对照883长113.63 m,解舒率比对照高8.33%,解舒丝长比对照长86.48 m,生丝公量比对照高4.08 g,回收率比对照高4.22个百分点,出丝率比对照高1.44个百分点。在新品种繁育试验中,辽8单蛾收茧数3年平均增产19.02%,千粒茧质量比对照高10.83%。综上所述,辽8具有化性稳定、强健性好、高产、稳产等优点,是适合于二化地区放养的一化性柞蚕品种。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不同微气候条件对天然彩色茧品种"蜀黄1号"蚕茧质量和茧丝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湿度加大和通风不良,普通茧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茧质指标均下降;鲜茧出丝率、纤度和净度受簇中微环境影响较小;高湿、高热叠加使粒茧丝长急剧变短;解舒率随温度升高、湿度加大和通风不良而明显降低。适合于"蜀黄1号"的最佳簇中环境为温度24℃、相对湿度70%、自然通风。在此条件下重要质量指标均达到最佳:普茧率95.12%,茧层量0.432 g,茧层率22.62%,粒茧丝长1154 m,解舒率79.24%,鲜茧出丝率18.46%。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不同微气候条件对天然彩色茧品种"蜀黄1号"蚕茧质量和茧丝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湿度加大和通风不良,普通茧率、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等茧质指标均下降;鲜茧出丝率、纤度和净度受簇中微环境影响较小;高湿、高热叠加使粒茧丝长急剧变短;解舒率随温度升高、湿度加大和通风不良而明显降低。适合于"蜀黄1号"的最佳簇中环境为温度24℃、相对湿度70%、自然通风。在此条件下重要质量指标均达到最佳:普茧率95.12%,茧层量0.432 g,茧层率22.62%,粒茧丝长1154 m,解舒率79.24%,鲜茧出丝率18.46%。  相似文献   

19.
罗田县东冲畈大队是我省养蚕数量较多蚕茧单产最高的一个大队。从1955年开始饲养改良蚕十年以来,前后养蚕共达30多次,次次都获得了丰收。历年蚕茧平均单产,春蚕一直稳定在60斤以上,秋蚕稳定在40斤以上,比一般生产队茧量高出50%到一倍。全年养蚕数量,1957年为108张,到1964年则增至228张;蚕茧总产,1964年比1957年增加67.8%。  相似文献   

20.
<正>一、决定蚕茧价格的因素1.上车率。能正常上车(缫丝机械)缫制正品生丝的蚕茧称为上车茧,上车茧在销售的蚕茧中所占有的百分率称为上车率(抽样检查再按比例核算,下同),上车率严格要求是要100%。上车茧包括上茧和次茧,上茧是指茧形、茧色、茧层厚薄及缩皱正常无疵点的蚕茧;次茧是指有轻微疵点、茧形稍小但不属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