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5 毫秒
1.
近年来,中国古镇因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幽静的环境氛围与淳朴的生活气息等特点,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但许多古镇旅游的发展经历了"先开发后治理"的弯路,使得古镇旅游发展陷入了瓶颈期,阻碍了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该文以南靖县云水谣古镇为例,对其古镇旅游现状进行了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社会、经济、环境三个角度提出促进南靖云水谣古镇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2.
古镇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以其丰富的历史资源及文化内涵吸引了大批旅游爱好者。结合磁器口古镇旅游发展实际情况,对现阶段该地区旅游发展现状及其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旅游发展的措施及建议,以期为促进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从上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古镇旅游已出现了雷同化的情况,以吴江同里古镇为例,提出了跳出古镇旅游雷同化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寇萌  黄德娇 《湖北农业科学》2021,60(4):49-51,60
古镇旅游的发展为旅游业经济快速增长注入新的源泉,成为旅游业发展新的方向标.双河口古镇历史悠久,拥有深厚的古道驿站文化、丰富的自然环境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为其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优势,但因其旅游业发展起步晚,地处偏僻,基础设施薄弱,面临很多问题和挑战.分析了古镇旅游发展现状,为未来双河口古镇旅游发展提出可行性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5.
郭贵祥 《安徽农业科学》2014,(12):3610-3611
在当今古镇旅游市场互动性不足的发展背景下,分析了互动性不足对于古镇旅游的不利影响.以国家百强景区苏州同里古镇为例,分析了古镇旅游互动性不足的原因.着眼于同里古镇的人文优势,认为人文资源是古镇旅游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同里古镇旅游决胜的关键所在.有鉴于此,从古镇人文特点出发,就同里古镇人文项目的升级建设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自习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包括乡村古镇游在内的乡村旅游成为各方重点关注对象。如何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处理好古镇与周边现代化的环境、建筑、街区等产生的不可避免的冲突,促进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这是目前我国乡村古镇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以乐山市犍为县罗城古镇为例,初步探索乡村古镇与周边环境和谐融合的道路,为古镇保护开发中出现的这类问题提供建设性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古镇旅游作为一种独特的旅游形式日益成为旅游业的热点。笔者通过SWOT分析方法,对静升古镇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进行了综合分析,探讨了静升古镇旅游发展定位及深度开发的策略,以期为静升古镇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伴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不断推进,生态、交通、环境等一系列问题也日益凸显,使乡村生活逐渐得到人们的喜爱。以成都市西来古镇为例,深入挖掘其休闲农业旅游资源,发展创意农业,将古镇开发与乡村旅游相结合,探讨了西来古镇的旅游开发路径,以期为今后古镇休闲农业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于萍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19270-19271,19274
在探讨古镇社区参与相关概念的基础上,对古镇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社区参与古镇旅游发展中存在社区参与意识淡薄、商业化现象严重、社区参与层次低、古镇"空心化"等问题,指出从经济参与、政治参与、环境参与、文化参与4个方面全面提高社区参与古镇旅游发展有效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陈琴  李俊  张述林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518-15520
针对空心古镇现象,指出其是城市化发展及欲望驱使演变的结果,分析了古镇空心化存在的使古镇自然、经济、社会功能整体退化,严重阻碍古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弊端。基于文化再生的内涵及理念,在文化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的应用上,构建了古镇实心化的旅游开发模式,并从古镇场景再现、文化感悟、文化推广的角度具体阐述了这一模式。以重庆市主城区西部的走马古镇为例探讨了古镇旅游开发的实践,强调从格局保护和生态环境恢复整治、古镇保护与文化设施建设方面再现走马场景,感悟并推广走马文化,并注重以历史文化遗产为素材构思旅游产品主题,提出古镇实心化开发的模式,实现文化遗产再生。  相似文献   

11.
旅游环境容量是旅游发展过程中的焦点问题。通过测算生态环境容量、资源空间容量、旅游经济容量、社会心理容量4个指标,对青木川古镇旅游环境容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青木川古镇旅游环境容量为3 000人/d。  相似文献   

12.
古镇旅游开发研究——以成都周边古镇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成都周边古镇的特色,指出了目前古镇开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古镇旅游开发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3.
基于网络游记视角下古镇周庄旅游者消费偏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亮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2):7188-7190,7192
以网络游记为研究样本,通过古镇旅游者特征,旅游时间分布,旅游动机多样性,旅游饮食、交通、住宿、购物内容及偏好,旅游评价和旅游满意度,分析古镇旅游者消费新动向。  相似文献   

14.
龚克  邓春凤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558-10560
强调历史文化古镇是我国地方文化与特色传承的重要基地,在总结我国历史文化名镇保护与开发的特点与模式的基础上,以大圩古镇的保护与开发为例,介绍了大圩的保护现状,并揭示出其缺乏社区居民“原真性”行为景观、商业行为取代了“原真性”民俗、旅游设施不完善、传统聚落面临破败风险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古镇保护与开发的策略,主张做好古镇保护、建设、旅游规划,切实做好功能转换定位,实行有机的旧城整治并加强旅游设施的规划建设,促进古镇可持续发展;拓展旅游产业链,强化区域联合;积极推进原住民参与古镇保护与开发;实施政府主导、企业经营管理和原住民参与的运行模式。  相似文献   

15.
以武功古镇民俗文化体验区建筑与景观方案设计和农耕大地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在挖掘古镇人文历史底蕴的基础上,着眼于五位一体宏观思考,立足于人类最佳居住模式,紧扣“农耕文化”主题,从“风水、文化、景观、业态和大地”五方面构筑古镇旅游景观,探索古镇旅游开发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靖港古镇消费空间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实地调查法、创造性破坏模型、POI数据分析等方法获取靖港古镇旅游开发前后的信息并加以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旅游发展,靖港古镇消费空间的商业业态发生演变,用地功能与空间发展特征呈消费性变迁,逐渐呈现赢利型的空间生产,远离遗产保护主题,迫使商业街呈现旅游消费空间商业化;消费空间呈条状...  相似文献   

17.
大地景观是天、地、人、神、物相互交融的景观,对古镇旅游开发具有重要意义。以武功古镇农耕大地景观规划设计为例,在挖掘古镇人文历史底蕴的基础上,着眼于黄土高原上的视角分析,立足于人类最佳居住模式,紧扣"农耕文化"主题,从软质绿化生态和硬质人文景观两方面构筑古镇大地景观,力求从文化景观与生态绿化两方面自然融合,以充分认识大地景观规划对古镇旅游开发建设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两山"理论辩证地剖析了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之间的关系,为古镇旅游绿色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方针.文中以漫川关古镇为案例,采取问卷调查、实地访谈等方式,在肯定了绿色旅游建设成效的基础上,从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开发、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传承、旅游产品创新状况、古镇基础设施状况、居民收益提升状况,分析了漫川关古镇旅游绿色发展上存...  相似文献   

19.
我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使得特色旅游小镇在市场上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提升特色小镇核心竞争力是当前特色小镇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广西黄姚古镇为例,运用波特钻石模型分析了黄姚古镇旅游核心竞争力的要素,提出开发精品旅游项目、科学整合旅游资源、转变古镇发展理念、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对策,为广西黄姚古镇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及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发展乡村旅游是落实乡村振兴的有效力量、必要支撑和重要驱动,本文将聚焦古镇这一独特的乡村旅游形式,比较研究不同的旅游运营模式。通过以往文献可知,古镇旅游运营模式主要分为政府主导模式、经营权转让模式和合资合作模式,通过对上垟镇、锦溪镇、千灯镇和周庄镇的调研,本文从投资决策主体、收入来源等方面将政府主导模式和经营权转让模式进行对比,并分析了不同旅游运营模式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最后得出结论,政府主导型模式与经营权转让模式主要的区别在于政府在旅游开发中的决策比重。虽然古镇运营根据古镇具体特点的不同而适应于不同的模式,但对于任何古镇的良好发展来说,初期开发和规划过程中的四个关键因素是必不可少且具有普适性的:优越的生态环境、便捷的地理区位、文化优势以及先发优势与差异化的开发规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