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体验式经济来临,文化旅游成为了体验经济下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的汾酒集团是中国最早进行传统民族文化型旅游开发的工业企业之一,是国内白酒业清香的鼻祖。其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内涵深厚,旅游开发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是,体验经济视角下的旅游产品相对欠缺。文章通过研究汾酒景区发展文化旅游的现状,分析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体验经济下景区开发的原则、步骤、思路,并提出开发策略,以其对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茶文化旅游是近年来贵州省民族地区旅游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其旅游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贵州南部民族地区旅游景观多样,民族文化底蕴丰富,具有发展茶文化旅游的优势。在 “旅游+”和“文化+” 背景下,基于荔波茶文化和旅游资源发展现状,从休闲度假和文化体验等角度出发探索其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对提升荔波乃至黔南州的茶产业战略地位、旅游文化层次、社会经济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同江市是我国赫哲族聚居区,拥有潜在的民族文化旅游资源可供开发,在国家民委拟建设"中国同江赫哲族文化旅游体验示范区"的背景下,高质量的规划开发尤其重要。本文在阐述发展赫哲族民族文化旅游的意义的基础上,认为同江赫哲族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是可以并行不悖的,可以在多方主体的参与下,实现深度系统的开发,为此,需要以"示范""体验""营销"为关键词进行高水平规划。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滨海旅游发展的现状和研究的概况,介绍了川岛镇滨海旅游资源的基本情况,并指出其开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引入体验经济的相关理论,将其与滨海旅游经济开发相结合,阐述了体验经济视角下滨海旅游开发的基本趋势,提出体验经济视角下川岛镇滨海旅游开发的基本策略,为促进川岛旅游发展提供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随着人们外出旅游观念的转变以及旅游消费需求的升级,传统式的景点旅游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下日益增加的文化精神内涵提升的需求,以体验经济为视角针对乡村旅游进行开发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广西上林鼓鸣寨旅游资源丰富,本文将对体验经济与乡村旅游相关性进行阐述,以及对鼓鸣寨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梳理,进而提出鼓鸣寨旅游转型升级的相关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罗永常 《安徽农业科学》2011,(13):7976-7978
基于黔东南少数民族村寨的资源特点和游客的体验需求,指出在体验经济背景下,民族村寨日益成为文化体验旅游的理想目的地,而围绕体验需求进行产品设计是目前民族村寨旅游开发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具体分析民族村寨自然生态与田园风光,有形民族文化,过程性、事件性民族文化以及无形民族文化4方面旅游资源内容的基础上,提出民族村寨旅游产品设计的一般方法,指出民族村寨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应该通过"主题提炼—形象塑造—场景设计—氛围营造—项目安排—意象设计—宣传营销"等步骤来进行,建立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的品牌形象,从而帮助游客实现"意象建立—购买冲动—参与互动—深刻体验—达到预期"的过程,不断提高民族村寨旅游产品的市场吸引力和旅游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少数民族文化对旅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它可以提高旅游的文化品味,增加旅游的情趣。通过旅游可以了解各个民族,体验不同的民族文化和民族风情,增进对少数民族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近些年来,旅游与少数民族文化的结合,已经取得了显著成绩,既弘扬了少数民族的文化,也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本文以云南临沧翁丁佤族村寨为研究对象,对少数民族文化体验旅游的开发策划进行分析探讨,以期通过此研究,对少数民族文化的旅游开发起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随着人们外出旅游观念的转变以及旅游消费需求的升级,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当下人们日益增加的文化精神内涵提升的需求。以体验经济为视角,针对乡村旅游进行开发是未来乡村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对体验经济与乡村旅游的相关性进行了阐述,对上林县鼓鸣寨旅游资源开发现状进行了梳理,进而提出鼓鸣寨旅游转型升级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作为创作了众多具有深远意义作品的文学大师,使得贾平凹文学成为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在体验经济视角下,运用RMP方法对贾平凹文学旅游的开发现状展开分析:通过贾平凹文学旅游资源的R性分析确定其具开发潜力,通过M性市场分析得出棣花古镇开发贾平凹文学旅游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最后结合资源和市场的分析结果,对贾平凹文学旅游产品进行P分析,找出现有文学旅游产品存在的问题,提出文学作品实境体验、文学创作体验培训、作者故居旅游、文学旅游纪念馆等体验旅游产品的开发方向,以扩大贾平凹文学旅游消费。  相似文献   

10.
体验经济是继农业、工业和服务经济后出现的一种新经济模式,将体验经济与文化旅游相结合是当前旅游资源开发的新方向。该文从体验经济视角出发,分析出当前武夷山茶文化旅游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文化内涵不足、旅游项目单一等问题,并提出强化景区主题、挖掘景点内涵等相关的对策建议,以期为促进武夷山茶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1.
在体验经济转向和旅游消费升级背景下,乡村旅游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创新乡村旅游体验方式、拓增体验维度、优化体验流程、提升体验效果成为实现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立足乡村丰富的自然与人文资源,以游客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等多感官维度为视角,结合典型案例,重构乡村旅游资源的多感官体验价值体系,构建乡村旅游体验的多感官路径模型。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体验的多感官路径为依托乡村的自然风光、建筑风格和乡土人文等视觉资源,自然音律和人文音律构成的听觉资源,清新空气和乡村气息的嗅觉资源,绿色食品和多样饮食的味觉资源,自然、农事和工艺体验等触觉资源,遵循市场的乡村休闲、乡村研学、深度体验和健康养生等诉求,开发旅游六要素多感官体验产品支撑体系和载体,鼓励利益相关者的体验价值共创行为,推动乡村旅游体验情境创新设计,满足旅游市场多元化、品质化和深度化消费体验需求。因此,提出乡村旅游多感官体验的游览、娱乐、餐饮、住宿、购物和交通等产品开发,以及管理者、开发者和体验者三方利益相关者体验价值共创等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2.
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发展,要从"特"和"实"入手,大力发展特色经济。以贵州为例,县域经济发展要以农村、农业、农民问题为基本出发点,依托和发挥民族地区地理区位、人文资源和自然资源独特优势,走生态农业、新型工业和特色旅游业之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实地调查与访谈相结合对西江苗寨的旅游开发给民族村寨带来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其旅游开发层次较浅,未构建起民旅文化旅游商品产业体系,利益分配体制存不合理性;其民族文化形式与内涵等方面已经受严重负面影响。据研究结果提出:加强苗族文化保护,促进村寨观光旅游向文化体验休闲旅游转变;打造村寨民族文化旅游产品产业体系,构建苗族文化传承平台;加强物质文化景观保护措施,深入自然景观与民族文化融合的农耕文化开发;完善村寨景区利益分配与激励制度,积极拓展村民参与形式与途径,以及协同发展措施与建议。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和彝区健康新生活运动使凉山旅游经济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推广彝、汉两族餐饮技艺互补的成功经验,传承创新凉山旅游餐饮产品结构,与时俱进地适应客源市场需求,培育彝、汉新村经济增长点,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建设和彝区健康新生活运动使四川省西昌市凉山旅游经济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研究推广彝、汉两族餐饮技艺互补的成功经验,传承创新凉山旅游餐饮产品结构,与时俱进地适应客源市场需求,培育彝、汉新村经济增长点,促进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李偲  韩璞景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8):3501-3504
运用变异系数、旅游经济区位熵、旅游资源丰度等方法探讨新疆15个地州市2001~2010年的旅游资源禀赋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新疆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波动较大,各地州市旅游资源禀赋存在明显空间差异;伊犁州直属县市、吐鲁番地区、克拉玛依、和田地区等地旅游资源丰度指数和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保持正相关,昌吉州、阿克苏地区、乌鲁木齐等地出现错位。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的旅游形式已经从过去单纯的观光游览向休闲度假和体验旅游转变.生态旅游体现出的高度自然倾向性和社会适应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和关注.伴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区域的进一步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乌鲁木齐生态旅游发展迅速.重视生态旅游发展是构建乌鲁木齐和谐旅游的需要,也是建设乌鲁木齐生态和谐的要求,而加快与乌鲁木齐周边县市的生态旅游合作与开发,才能确保乌鲁木齐自然、经济与文化的和谐发展,保证乌鲁木齐生态旅游业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18.
徐燕  殷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8):4744-4746
乡村旅游扶贫是旅游资源较好的贫困地区有效的扶贫方式。为进一步发展贵州省贫困地区农村经济,使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依托贵州美丽的自然风光、浓郁的民族风情、红色旅游资源、宜人的气候条件,从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出发,对贵州省贫困地区进行乡村旅游村寨建设模式研究。共建设6种典型旅游村寨建设模式,包括典型民族文化村、乡村观光休闲度假村、特色产业村、旅游商品专业村、户外运动服务村和红色旅游村。贵州省可以以典型乡村旅游村寨发展来推进乡村旅游与各产业的联动,进而推进贫困地区乡村旅游产业化扶贫建设及城乡统筹进程。  相似文献   

19.
文旅融合发展是新时期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方式之一,粤港澳大湾区以区域内独特的荔枝文化资源进行旅游开发,在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上形成许多地方经验和典型模式。总结梳理了粤港澳大湾区荔枝文化资源的发展内涵;在已有荔枝文旅融合研究的基础上,从产业经济的视角将大湾区荔枝文旅融合发展的经验划分为科普研学融合发展模式、文化节庆融合发展模式、采摘体验融合发展模式、产旅联营融合发展模式 4 种典型模式,通过深入剖析不同模式的主要特征、典型案例实践,明晰大湾区荔枝文旅融合发展的具体路径和产业动态;最后从问题的角度提出大湾区接下来可以在政府角色、平台建设以及公众参与等方面进行机制创新,推动荔枝文旅融合向实现社会效益、文化效益和经济效益三者统一的方向发展。首次对荔枝文旅这种依托地方果品文化资源进行乡村振兴道路设计的发展方式进行综合解读,研究成果可以为其他地区实施文旅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提供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