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太阳辐射减弱是气候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研究太阳辐射减弱对水稻生产的影响,探讨通过施肥能否减缓太阳辐射减弱对水稻生长及生理代谢影响,具有重要的生产实际意义。采用田间模拟试验探讨了不同生育期遮阴条件下施用复合肥和施用硅肥对水稻生长和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遮阴设3水平,即不遮阴(S0,遮阴率为0)、开花-成熟期遮阴(S1,遮阴率为64%)和分蘖-成熟期遮阴(S2,遮阴率为64%);施用复合肥(N-P2O5-K2O)设3水平,即100(F1)、200 kg·hm-2(F2)和300 kg·hm-2(F3);施用硅肥设3水平,即不施硅(R0)、钢渣200 kg·hm-2(R1)和钢渣400 kg·hm-2(R2)。结果表明,遮阴降低水稻株高、叶面积指数(LAI)和胞间CO2浓度(Ci),降低产量。与S0对比,S1、S2分别降低产量43.99%和54.24%。S1增加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降低叶绿素含量(SPAD值),S2则增加SAPD值和Tr,降低分蘖数、Pn和Gs;施用复合肥可提高水稻株高、分蘖数、SPAD值、Pn和Tr,降低Ci和Gs。与F1相比,F2处理下LAI降低10.13%,F3则增加12.13%。与F2相比,F3处理下株高、分蘖数、SPAD值、Pn增加1.28%、8.21%、4.16%、7.64%,Tr则降低0.64%;施用硅肥可提高LAI、Pn、Gs和Tr,降低SPAD值和Ci。与R0相比,R1处理下株高和分蘖数减少1.27%和5.00%,R2处理下则增加0.50%和13.77%。研究认为,模拟太阳辐射减弱条件下,施用复合肥300 kg·hm-2和硅肥400 kg·hm-2,可有效减缓遮阴对水稻植株生长和光合作用的不利影响,保持较高产量。  相似文献   

2.
遮阴与氮肥对冬小麦群体发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不同程度的遮阴条件下,研究氮肥及其互作对冬小麦群体发育动态及产量的影响,为南疆果树-小麦间作模式下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氮高效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人工模拟遮阴方法,设不遮阴(S0)、拔节期遮阴10%-抽穗期遮阴25%(S1)、拔节期遮阴20%-抽穗期遮阴50%(S2)和拔节期遮阴30%-抽穗期遮阴75%(S3)四个遮阴水平,设整个生育期不施肥(F0)、拔节期(遮阴后)追施纯氮103.5 kg/hm~2(F1)、138 kg/hm~2(F2)和172.5 kg/hm~2(F3)四个施肥水平,研究不同遮阴、氮肥及其互作对小麦群体发育动态和产量的调控效应。【结果】遮阴强度与氮肥用量的增加均推迟了小麦的生育进程。遮阴对成穗数、分蘖成穗率有显著影响(P0.05),对最高茎数、分蘖穗比重和主茎穗比重影响不显著。同一遮阴条件下,施肥比不施肥显著提高了成穗数、最高茎数、分蘖成穗率和分蘖穗比重(P0.05);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穗粒数先增加后降低、收获穗数增加、千粒重下降。同一施肥条件下,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加收获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显著下降,进而导致产量显著降低(P0.05)。在不遮阴(S0)条件下,产量以F2处理较高;在遮阴(S1、S2、S3)条件下,施肥处理间差异不明显。【结论】遮阴和氮肥处理对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互作效应;氮肥对产量表现为正效应,遮阴对产量表现为负效应,并且遮阴效应大于氮肥效应,是影响产量的主导因子。遮阴与氮肥互作对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有显著影响。在不施肥条件下,适度遮阴对小麦产量形成有利,随着遮阴强度的增加,氮肥的调控效应减弱。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半夏在内江地区种植的最佳光照条件,为半夏在内江地区大田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完善提供数据支撑。以半夏的块茎为试验对象,设置不同遮阴处理(0%、50%、65%、80%),测定叶绿素含量、产量、总酸含量、蛋白含量等指标,观察其对半夏倒苗期、田间农艺性状、产量、繁殖系数的影响。测定结果表明,当遮阴率为50 %时,平均珠芽数、叶宽与株高,叶片数和分株数,叶绿素含量,半夏块茎的产量均达到最大,产量为3629 kg/hm~2;遮阴率65%时可获得较高的繁殖率,繁殖系数为9.50;所有处理下琥珀酸含量均高于药典,65%和80%的遮阴条件下,所得块茎的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为4.44和4.49,远高于未遮阴,说明遮阴能有效改善半夏细胞的保水能力,从而延缓半夏倒苗现象的出现。因此,内江地区种植半夏在50%的遮阴条件下田间农艺性状、叶绿素含量、产量达到最佳,为内江地区大面积推广大田种植半夏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旱秧抛栽不同秧龄分蘖发生及其产量的比较,结果为:(1)对分蘖的发生。单株分蘖总量以秧龄40d为多,有效分蘖数以秧龄35d为多,无效分蘖数以秧龄50d为多。(2)产量比较。秧龄35d的产量最高,秧龄40d的产量次之。综合上述结论可初步认为,旱秧秧龄在35~40d时是大田抛栽适期。  相似文献   

5.
将多花黄精按6个不同种植密度与玉米进行间作,在遮阴条件下,对比分析不同种植密度对多花黄精株高、地径、产量、保存率、倒伏率、总多糖含量、总皂苷含量等参数的影响。试验表明,株距35 cm下,多花黄精各参数表现优势明显。由此得出,株行距35 cm×30 cm为本地区多花黄精套种的最佳种植密度。  相似文献   

6.
遮阴对夏玉米茎秆形态结构和倒伏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在太阳辐射不断减少的气候条件下,探讨遮阴(弱光胁迫)对夏玉米茎秆形态及其显微结构的影响。【方法】以登海605(DH605)和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大田条件下设置花粒期遮阴(S1)、穗期遮阴(S2)、全生育期遮阴(S3)3个处理,遮光度为60%,以自然光为对照(CK),研究弱光胁迫对夏玉米茎秆性状及其倒伏的影响。【结果】遮阴后夏玉米株高、穗位高和叶面积指数,地上第3茎节长、茎节横截面积、茎秆穿刺强度均显著降低,且遮阴时期对其影响表现为S1<S2<S3;DH605和ZD958的茎秆穿刺强度分别较对照降低22.23%和24.41%。茎秆硬皮组织厚度和维管束数目及中央大维管束面积、木质部面积、韧皮部面积较对照也显著降低,田间倒伏率显著升高,全生育期遮阴两品种倒伏率分别高达36.5%和24.7%。遮阴后空秆率增加,收获穗数、穗粒数显著降低,产量下降,减产幅度表现为S3>S1>S2。【结论】夏玉米生长期内光照不足影响产量形成,改变植株形态,通过降低基部节间长度、粗度、穿刺强度和茎秆硬皮组织厚度,减少维管束数目,降低茎秆抗倒伏性能,且花前遮阴对田间倒伏率的影响大于花后遮阴。  相似文献   

7.
遮阴条件下密度对滴灌冬小麦灌浆期光合日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研究遮阴条件下滴灌冬小麦灌浆期旗叶光合日变化特征。【方法】在大田滴灌条件下,以新冬40号为试验材料,在自然光和遮阴50%两个光照处理下分别设置450×10~4(M1)、525×10~4(M2)、600×10~4(M3)、675×10~4(M4)和750×10~4株/hm~2(M5)5个种植密度,研究不同处理对滴灌冬小麦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SPAD值)、灌浆期光合日变化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遮阴明显降低了滴灌冬小麦的LAI,但与自然光相比,遮阴处理下SPAD值略有提高。遮阴导致各密度处理冬小麦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下降,但胞间CO2浓度(Ci)升高;冬小麦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及产量明显降低,其降幅依次为4.14%~11.44%、5.76%~9.05%、7.15~22.47%和16.12%~33.54%。【结论】在50%遮阴条件下,M2处理(525×10~4株/hm~2)各项生理指标表现较好,产量最高,为5250.26 kg/hm~2,可供大田生产参考。  相似文献   

8.
对8个品种高羊茅草坪草在4个不同光照条件下(100%,70%,40%,10%)的成坪质量以及形态指标进行研究观察,结果表明:随着光照强度的降低,叶宽、分蘖数、比叶重、叶绿素含量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易凯(Easycare)叶宽变化趋势较小;比叶重在遮阴条件下比其他品种高,不同处理下变化趋势缓慢;叶绿素含量相对较高,chla/chlb较低。初步认为,易凯遮阴性较其他品种强,是遮阴和林地播种建植高羊茅草坪时比较有希望的草种。  相似文献   

9.
2010年宜宾市烤烟育苗方式改进及基质配比验证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不同基质配比在漂浮育苗和湿润育苗条件下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锯末35%+黄砂65%和玉米秸秆粉碎粒35%+黄砂65%为基质时,与对照常规草炭基质相比,锯末35%+黄砂65%处理无杂草,出苗率、成活率提高;锯末35%+黄砂65%、玉米秸秆粉碎粒35%+黄砂65%均能明显地促进烟苗根系的发育,提高了烟苗根系发达程度,烟株在大田的生长明显地比常规草炭基质烟株的生长表现要好;锯末35%+黄砂65%、玉米秸秆粉碎粒35%+黄砂65%促进烟株前期早生快长,缩短烟株大田生育期5 d左右,提高了MSK326田间农艺性状各个指标和中部叶干鲜比,以锯末35%+黄砂65%效果最明显;锯末35%+黄砂65%对MSK326各经济性状呈现出明显的增幅作用,在产量、产值和上中等烟上增幅分别为3.54%、6.18%、9.44%。锯末35%+黄砂65%在漂湿育苗的前提下有利于MSK326烟苗生长,烟株生长、生育期、农艺性状、中部叶干鲜比、经济性状表现最好,生产上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设置不同遮阴度0(CK)、30%、50%和70%处理,考察其对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esne)生长状况、光合特性和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遮阴度处理对草莓的光合特性和产量品质有明显影响,遮阴度30%处理下草莓光合特性和产量品质达到最佳。在0(CK)和遮阴度30%处理下草莓光合日变化曲线为双峰型,出现了"午休"现象;50%和70%遮阴度处理下为单峰型。草莓的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气孔导度和胞间CO_2浓度均随着遮阴度的增大呈递减趋势;草莓的光饱和点、光补偿点和暗呼吸均随着遮阴度的增大明显下降。草莓在弱光环境下对光能利用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11.
周庆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177-6178
[目的]探讨遮光率对八角(Illicium verum Hook.f.)幼苗生长的影响,为其高产栽培提供参考.[方法]遮光率分别为0%、50%、75%、90%.[结果]种子播种后7d和展开第1对子叶以前,遮光率对八角幼苗生长没有明显的影响.在子叶展开(开始光合作用)后,不同遮光率对八角幼苗生长有明显的影响;随着遮光率的提高,八角幼苗株高、茎粗、叶长和叶宽明显升高,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也大幅提升,叶片呈现较深的墨绿色;植株的木质化程度则因光照减少而相对变弱.在无遮光条件下,因为光照度较高,八角幼苗株高、茎粗与不同遮光率进行遮光的植株有明显差距.[结论]在八角幼苗期,遮光率对其生长明显的影响,因此应根据需要进行遮光.  相似文献   

12.
【目的】耐荫性是影响间套作大豆产量的重要因素,影响大豆间套作模式的应用与推广。建立高效、通用、稳定的耐荫性鉴定体系,以利于发掘耐荫种质,开展耐荫性育种。【方法】以60份不同耐荫性类型的大豆品种为材料,首先对15%、30%和60%3个遮光度下倒伏品种比例等进行比较,确定遮光处理条件;其次对遮光后的株高、平均节间长、叶柄长和茎叶鲜重等17个性状进行筛选,选定耐荫鉴定指标;再比较播种后第40、50和60天3个时期耐荫指标的误差变异系数和表型变异系数等,明确鉴定时期,最后建立由遮光度、耐荫鉴定指标和鉴定时期构成的耐荫性评价体系;利用该体系对中国南方十二省区453份材料进行耐荫性鉴定和资源筛选。【结果】30%遮光度相对其他遮光梯度较优,表现为倒伏品种有而不太多(22%)、表型变异系数较高(25%)、品种间区分度较好。株高和平均节间长构成的耐荫指标相对其他指标具有以下优点:(1)较准确,误差变异系数低(9.36%),遗传率高(95.43%);(2)较稳定,环境间相关系数高(0.92);(3)品种间区分度较好,表型变异系数(31.25%)和遗传变异系数(30.52%)较大;(4)与田间目测耐荫级别相关性较高(0.73),较能反映田间实际情况。播种后50 d时相对其他时期耐荫指标各参数均最优,如环境间相关系数最大(0.87),误差变异系数最小(7.75%)。据此将30%遮光度条件下,播种后50 d株高和平均节间长相对值的平均数定为耐荫指数,指数越小则越耐荫。中国南方453份大豆耐荫指数的变幅为1.11—2.61,平均1.55,材料个体间差异极显著,且遗传率较高(91.13%),说明表型选择具有较高的准确性。Ⅲ、Ⅳ、Ⅴ和Ⅵ生态区内耐荫指数变幅分别为1.19—2.08、1.17—2.61、1.27—2.37和1.11—2.54,均存在大量的耐荫性变异,各生态区均有耐荫性材料。地方品种和育成品种耐荫指数变幅分别为1.11—2.61和1.17—2.54,都存在较丰富的耐荫性变异,在筛选出的11份耐荫资源中,有8份是育成品种,说明大豆育种过程中耐荫性已得到改良。【结论】由30%遮光度、播种后50 d的株高和平均节间长构成的耐荫指数是相对准确、稳定、灵敏、实用的耐荫性评价体系。中国南方大豆耐荫性存在较为丰富的变异,从453份南方材料中筛选到11份耐荫性强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择10种常见野生地被植物,分别进行5种不同程度遮荫处理,并对其进行形态与生理指标测量研究。[方法]设全光照(CK)、遮荫率55%(A)、遮荫率65%(B)、遮荫率75%(C)和遮荫率85%(D)共5个处理,以城市园林绿化常见的耐荫能力强的红花酢酱草作为对照植物。[结果]在不同程度遮荫处理下,多数植物表现出较强的耐荫性,但部分植物在强度遮荫下生长受到抑制;随着遮荫程度的增加,不同植物的不同指标变化情况各异。[结论]活血丹、红纹过路黄表现出最强的耐荫性,而梓木草、三叶萎陵菜耐荫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14.
研究遮荫对胖大海(Sterculia lychnophora Hance)幼苗生长特点的影响,为其育苗、人工栽培提供理论依据。以平均直径为51~60 cm的胖大海母树的种子为材料,于2015年设全光照(对照)、25%遮荫、50%遮荫、75%遮荫和95%遮荫共5个光照梯度处理,研究遮荫对胖大海幼苗生长量、高径比、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并建立遮荫与各生长指标的拟合方程。结果表明:遮荫对胖大海幼苗的生长量、高径比、生物量及叶绿素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50%~75%遮荫处理时幼苗地径和苗高生长较好,高径比合适,且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50%遮荫处理时鲜、干物质积累较高;叶绿素总含量和叶绿素b随光照的减弱而增加,叶绿素a/b值变小,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研究结果进一步表明胖大海幼苗具有耐荫性,适度的遮荫处理对胖大海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光照过强或过弱均会抑制胖大海幼苗的生长。在胖大海人工栽培时,应对幼苗进行50%~75%强度的遮荫处理,以期提高胖大海幼苗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黄淮海地区夏玉米生长季多雨寡照频发,同时生产上种植密度的增加影响了群体光照,研究植酶Q9对大田遮阴夏玉米生长发育和产量的调控作用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2013—2018年,在大田条件下选用夏玉米品种登海605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67 500株/hm 2。试验设置3个遮阴处理,分别为开花至收获期遮阴(S1)、拔节至开花期遮阴(S2)和出苗至收获期遮阴(S3),以自然光照为对照(CK),大田遮光率为60%;另外,选用化控试剂植酶Q9对遮阴和正常光照处理进行外源调控,即开花至收获期遮阴-植酶Q9(Z-S1)、拔节至开花期遮阴-植酶Q9(Z-S2)、出苗至收获期遮阴-植酶Q9(Z-S3)和正常光照-植酶Q9(Z-CK),以同时期喷施清水为对照,探讨植酶Q9对大田遮阴夏玉米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 遮阴延缓夏玉米的生长发育进程,雌雄间隔延长,抽雄和吐丝期较对照延迟6 d左右,叶面积指数、功能叶片SPAD值、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降低,穗长、穗粗减小,秃顶变长,株高、穗位高降低,倒伏率和空秆率增加,进而产量显著降低。喷施植酶Q9后,S3和S2的生育进程较其对照提前1—2 d,雌雄间隔缩短1 d,叶面积指数、SPAD值、穗位高、株高显著增加;干物质积累及其向籽粒的分配比例增加,倒伏率和空秆率降低;S3穗部性状得到改善。喷施植酶Q9增加了夏玉米的公顷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进而显著提高产量,S3、S2、S1喷施植酶Q9后分别平均增产21%、9%、14%。【结论】 喷施植酶Q9可以有效缓解夏玉米弱光胁迫导致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为明确喷施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弱光条件下番茄生长发育的影响,以“金丰盛冠”番茄为材料,研究了叶面喷施ALA(0.06g/m2)对遮阴条件下番茄植株形态、叶绿索含量、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处理使番茄植株高度增加,茎粗减小,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羧化效率(CE)、表观量子效率(AQY)、光补偿点(LCP)和产量降低,胞间二氧化碳浓度(Ci)、CO2补偿点(CCP)和叶绿素含量升高。遮阴环境下,叶面喷施ALA使番茄叶片Pn、Gs、CE、AQY、LCP和产量的降低幅度及Ci、CCP的升高幅度减小,并提高了叶绿素的含量,但对植株形态的影响不显著。叶面喷施ALA对80%遮阴下番茄生长、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较小。表明在遮阴导致的弱光环境下,叶面喷施ALA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番茄叶片的光合能力,提高产量,并在一定范围内缓解遮阴对番茄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7.
土壤水分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L402”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土壤水分对番茄生长发育及产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80%土壤水分 可显著提高番茄株高、茎粗及各器官鲜物重,但座果率较50%土壤水分处理番茄为低,而番茄灵处理可显著提 高80%与65%土壤水分处理的番茄座果率,并显著提高其产量,但对50%土壤水分处理的番茄没有显著影响。 本试验自然坐果条件下,80%、65%水分处理的番茄产量分别比50%处理高35.31%、27.73%,而采用番茄灵 处理后,则前者的产量分别比后者增加70.76%和38.98%。  相似文献   

18.
为了明确上海地区弱光对大棚黄瓜生育及产量的影响,根据2012年5~7月黄瓜4个遮光处理的田间试验资料,应用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得到如下结果:(1)遮光处理黄瓜单株绿叶数较对照明显减少;遮光14d处理黄瓜单株叶面积明显减少,28d处理的叶面积,在遮光开始日起的第50天反小于遮光处理前;遮光使黄瓜的叶长和叶宽变小、植株变矮。(2)7、14、21d和28d遮光处理的黄瓜单株开花数比对照分别减14%、19.9%、30.1%和39.7%,黄瓜落花落果率较对照分别上升7.2%、22.9%、29.8%和31.6%,黄瓜单株采果数较对照分别减少21.6%、42.3%、55.9%和63.1%,遮光影响果实增长,延长座果到采收时间。(3)黄瓜单株产量随遮光日数增加明显下降,7、14、21d和28d遮光处理的单株产量分别比对照低21.6%、45.9%、67.6%和67.6%。研究结果为上海地区大棚黄瓜的连阴雨灾害预警、预估和评估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不同遮阴水平(0%、50%、70%、90%)对鼠尾草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遮阴程度的加重,鼠尾草现蕾、开花的日期延后,开花持续的时间缩短。在开花期,随着遮阴度的增加,植株高度、花序长度、花梗长度降低,叶片长度、叶片宽增加,而整个植株、植株的地上部分及根系的鲜质量和干质量减少。遮阴处理的叶片数与对照处理的没有显著差异。不遮阴有利于鼠尾草的生长和花期的延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