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1 毫秒
1.
利用湖南省油菜种植区1991—2020年10个农业气象观测代表站的油菜生育期观测资料、1991—2020年逐日的气象资料以及油菜的产量资料,构建连阴雨类型并统计发生情况,采用拉格朗日插值法,通过期望产量提取油菜连阴雨灾损率,建立连阴雨日数与油菜产量损失评估模型.结果表明,油菜因连阴雨导致的产量灾损率在1.4%~18.1%之间,平均灾损率为8.0%;油菜花期—绿角形成期持续无日照(S1)和有/无降水日,日照不足2 h的组合最长持续日数(R3)2种类型的连阴雨同时出现时,油菜将显著性减产;绿角形成期—成熟期单独出现持续降水(R1),有/无降水和日照不足2 h组合(R3)的连阴雨类型时,一般减产率小于15%,而同时出现S 1和R3将导致油菜明显减产;以最长连续无日照(S1)、最长连续降水日数(R1)和最长连续降水和无降水且日照小于2 h的组合日数(R3)为主,划分为轻、中、重3个等级的连阴雨气象灾害指标;最后构建了不同等级连阴雨与灾损率的评估模型,通过计算得到油菜花期—绿角形成期、绿角形成期—成熟期遇轻度连阴雨时的平均灾损率分别为6.34%和8.11%;油菜花期—绿角形成期、绿角形成期—成熟期遇中度连阴雨时的平均灾损率分别为12.72%和11.10%.该研究结果可为农业决策和生产部门进行品种规划、灾害风险管理和种植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油菜生长期连阴雨气象灾害发生强度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湖南省96个气象站1961~2010年地面气象资料,以及湖南省农气站1991~2010年油菜观测生育期、产量结构等农业气象资料,结合低温连阴雨指标,分析湖南省油菜生长期连阴雨气象灾害发生的灾害强度时空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湖南省油菜出苗期连阴雨发生强度呈下降趋势,开花期、成熟期连阴雨发生强度变化较小,区域分布规律以出苗期集中在湘西北,开花期集中在湘中、湘东北地区,成熟期集中在湘南地区。  相似文献   

3.
花期是油菜生长的关键时期,为定量评估油菜花期低温连阴雨灾害的影响,本文通过分析1970—2019年高淳油菜产量和灾情数据,构建了油菜气候产量与油菜花期低温连阴雨指数的回归模型。研究表明,1970—2019年高淳油菜产量和年极端最低气温均呈升高趋势,油菜花期低温天数呈下降趋势,≤10 ℃的低温天数下降趋势更为明显;油菜花期低温天数与产量有一定的相关性,花期最低气温及油菜花期低温天数的变化趋势,可能与全球气候变暖背景有关,油菜花期平均气温的升高和低温天数的减少有助于提高油菜产量;近50 a中有1/5的年份未出现连阴雨,这些年份油菜生长较好;油菜花期连阴雨日数和低温连阴雨指数均呈下降趋势,油菜花期低温连阴雨指数与气候产量存在明显的反比关系。油菜花期低温连阴雨对油菜品质等特征的影响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泸州是我国最重要的北缘龙眼种植区,泸州龙眼以晚熟闻名于世,但其产量受气象灾害的影响波动大。对泸州1976~2013年多年气象资料和受灾害资料进行了统计,并对气象因子与龙眼产量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发生频率最高,高温灾害发生频率最低,低温冻害和风雹灾发生频率较低,但成灾率最高,龙眼产量损失最大。气象灾害对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低温冻害风雹灾害连阴雨害高温日灼洪涝灾害倒春寒害高温冲梢干旱灾害。因此,在龙眼生产上要重点预防低温冻害。  相似文献   

5.
泸州是我国最重要的北缘龙眼种植区,泸州龙眼以晚熟闻名于世,但其产量受气象灾害的影响波动大。对泸州1976~2013年多年气象资料和受灾害资料进行了统计,并对气象因子与龙眼产量进行了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干旱发生频率最高,高温灾害发生频率最低,低温冻害和风雹灾发生频率较低,但成灾率最高,龙眼产量损失最大。气象灾害对产量的影响大小顺序为:低温冻害>风雹灾害>连阴雨害>高温日灼>洪涝灾害>倒春寒害>高温冲梢>干旱灾害。因此,在龙眼生产上要重点预防低温冻害。  相似文献   

6.
利用江苏省徐州市1960~2006的气象资料和夏粮产量资料,采用通径分析方法,分析了春季连阴雨的累计雨日、累计雨量以及连阴雨发生的次数对夏粮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累计雨日、雨量以及连阴雨发生次数均与夏粮产量呈显著负相关。其中累计雨日对夏粮相对气象产量的影响以直接效应为主,累计雨量与连阴雨发生次数对夏粮相对气象产量的影响以间接效应为主。最后,通过总决定系数的计算,得出春季连阴雨对夏粮相对气象产量的影响程度达到40.59%。  相似文献   

7.
通过寻找油菜产量构成的主要影响因子,并在此基础上构建油菜产量构成的估算方法。以油菜单株子粒重、单株荚果数及千粒重为研究对象,利用1995—2018年江苏省油菜农业气象观测资料及对应时段的气象资料、观测品种审定资料,结合油菜生理特性,确定油菜主要生育阶段内的关键气象因子、生育期特征、品种特性、种植密度是影响油菜产量构成的4类重要因素,整理出43个油菜生长影响因子,基于相关分析采用逐步回归法构建油菜产量构成估算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1)油菜主要生育阶段内的关键气象因子、生育期特征、品种特性、种植密度4类要素中有多个因子与产量构成呈显著或极显著相关;(2)构建的3个油菜产量构成估算模型均通过了0.01水平的显著性检验,拟合优度好;(3)3个产量构成估算模型的组内、组间预测准确率达80%以上,其中千粒重估算模型的准确度达88.31%。油菜产量构成的估算模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为油菜精确测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建模思路。  相似文献   

8.
油菜生育期的气象灾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油菜生育期内影响其生长发育的气象灾害系统分析,找出影响龙游县油菜生长和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分析认为,油菜花期至成熟期间的大风和冰雹是影响油菜产量的重要气象灾害,油菜收割晾晒期的连阴雨是影响油菜品质的主要气象灾害。气象灾害频繁是造成近几年油菜管理难度和生产成本加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2013年春季低温霜冻对苏南茶树影响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江苏南部9个茶区气象站观测资料及部份茶场实况气象和灾情资料,分析2013年春季低温霜冻过程,应用由主要气象因子构建的评估指标,对茶树低温霜冻灾害进行定量评估。结果表明,2013年苏南茶区低温霜冻灾害总体达中度到重度等级,对茶叶产量和品质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四川盆区冬小麦灌浆结实期阴雨寡照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80—2017年四川盆区113个气象站点资料和盆区24个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农业气象观测站生育期资料,将四川盆区小麦种植区分为5个片区,在分析冬小麦产量构成要素与灌浆结实期气象因子之间相关性的基础上,确定冬小麦灌浆结实期间的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照时间、连阴雨时间为指标因子,根据主成分分析法,构建低温阴雨寡照致灾综合指数(F)。选取代表站点,划分等级阈值,确定小麦灌浆结实期连阴雨灾情为轻、中、重3个等级,且各个致灾等级的阈值分别为0.45F0.70、0.70≤F0.87、F≥0.87。通过计算各站点不同等级连阴雨发生的频率,统计分析冬小麦灌浆结实期阴雨寡照轻、中、重度灾害发生频率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四川盆区大部分地区发生连阴雨的概率在30%左右,东南地区的概率较高,西北地区的概率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1.
选用娄底市1990-2018年国家气象观测站的相关数据,采用线性回归及数理统计等方法,分析了娄底市连阴雨天气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并针对连阴雨对农业的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关的防御措施。结果表明,娄底市连阴雨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上升速率为0.22 d/10年;连阴雨在冬季发生的几率最大,为45.2%,发生在春季的几率次之,为31.0%;其中轻度连阴雨出现的几率最多,为66.7%,中度连阴雨次之,为26.2%。针对连阴雨的不利影响,提出了及时开沟排水,增加土壤透气性,防止渍害发生,做好查苗补苗工作,及时加固温室大棚棚架和畜禽舍等措施。该研究为娄底预防和定量评估连阴雨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浅析枫桥香榧(细榧)产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231-7232
[目的]合理利用气象条件,提高香榧产量。[方法]通过了解枫桥香榧(细榧)产量的年际变化及其生物学特性,分析气象因子与香榧产量的关系。[结果]枫桥香榧(细榧)产量年际波动大,关键是主要生育物候期的气象因子,本真阶段:2~3月寒潮及临界低温-7℃,盛夏临界高温天数20d和临界雨日12d;假真阶段:临界日平均气温15℃,中下旬低温和连阴雨临界累计日数8d,中旬低温和连阴雨临界累计日数5d;实真阶段:5~6月临界日照时数300h和临界降水日30d。[结论]开花前(本真阶段)雨水调匀、温度适宜,花期(假真阶段)和落花落果期(实真阶段)少雨多照和多雨凉夏的气候有利于香榧丰产。  相似文献   

13.
张玉兰  戴小笠  管景德  陈虹  毛万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3):12592-12594,12597
[目的]探讨影响灵武长枣生长的主要气象灾害。[方法]通过对历年灵武长枣产量与气象因子的统计分析,研究灵武长枣不同生长阶段气温、降水、相对湿度等因子对产量的影响。[结果]影响灵武长枣产量的主要气象灾害是盛花期出现连续9d以上≥30℃的高温天气、成熟期连续10d以上阴雨天气,盛花期连续7d以上阴雨天气以及越冬期出现4d以上≤-22℃的持续低温天气,同时极端最低气温达到-24℃。[结论]灵武长枣不同生长时段主要气象灾害不同。出现最多的主要气象灾害是盛花期连续9d以上≥30℃的高温天气。  相似文献   

14.
伍智文  蔡海朝  解娜  刘久国  邓见英 《安徽农业科学》2012,(31):15368-15369,15384
利用2011~2012年娄底市开展的育苗移栽油菜分期播种试验资料和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采用线性相关分析法,对不同播期各主要生育阶段的生物学特性及各生育阶段的主要气象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播种期是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原因,在可播期内,油菜产量随着播种期的推迟而降低。播种期推迟导致全生育期缩短,主要体现在苗期,苗期过短不能形成旺苗越冬,影响冬后产量性状形成。气象条件是影响油菜产量的次要原因,从不同播种期试验资料与气象因子分析可知,不同播种期影响油菜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日平均气温、日照时数与降水。苗期日平均气温高,日照足且有适当的降水,可使苗期苗势好,长势旺。因此,从气象条件考虑最佳播种期应选择9月中旬中期。  相似文献   

15.
夏季连阴雨对信阳农业生产的影响及防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2007年夏季6~8月份信阳市出现的罕见连阴雨天气及其背景下的其它气象要素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夏季连阴雨对水稻分蘖、幼穗分化、灌浆乳熟等关键生育期以及水稻的产量构成因素、其它秋作物造成的不利影响,提出了有针对性的防御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为减少春季低温连阴雨天气对农作物及经济作物的危害,提前采取效应防护措施,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陇南市1980—2010年气候评价资料,对2015年3月31日至4月6日春季连阴雨天气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次连阴雨具有降水时间长、累计降水量大特点,500hPa上阻塞形势建立与崩溃,乌拉尔山高压脊发展及横槽转竖偏北风带下强冷空气是主要成因之一,500hPa高原槽、700hPa上低涡切变线持续也是重要因素,而地面上冷锋和冷高压前冷空气与四川盆地热低压长时间对峙是此次春季连阴雨形成的最主要因素;另外低层持续良好的水汽条件及水汽输送通道和长时间维持的上升运动保证了连阴雨天气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江淮平原油菜渍害预报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建立油菜生长模型(RAMOD)的基础上,根据江淮地区15个气象台(站)40年(1961~2000)的逐日气候资料与同期同地油菜面上产量资料,分析了降水量、降水日数和日照时数等气象因子与油菜产量的关系,构建了油菜渍害影响模块,以之与RAMOD嵌套,对江淮地区油菜渍害进行了试预报。结果表明,预报准确率达到23/30,尤其是渍害严重发生年没有漏报,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8月29日、9月5日、9月12日移栽的大棚草莓生育期跟踪观测,分析草莓各生育期叶面积、器官干物质含量、单棵产量、总产量和气象条件的关系,研究移栽期气象条件对大棚草莓生长发育的影响。第1批移栽的草莓受连阴雨天气影响时间短,生长状况最好,叶面积指数高,各时期干物质积累均多于第2、3批;第2批受连阴雨影响时间较长,植株生长发育一般,产量也一般;而第3批受连阴雨天气影响时间最长,植株生长受严重影响,株高明显矮于前2批,生长状况也较差,前期营养积累少,果实相对较小。移栽期气象条件对大棚草莓后期生长发育和产量及品质影响较大,尤其是连阴雨天气的影响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刘杰  陈翔  龚庆  许波  杨霈  顾冬玫 《现代农业科技》2009,(22):283-283,285
介绍了2009年洪泽县小麦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利因素,包括播种期明显偏晚,越冬和拔节期气温低,阴雨寡照,降水偏少等,为克服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提出一系列应对措施,实现了产量、质量、效益的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