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结构·功能及基因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ase)属于生物素包含酶类型Ⅰ,在生物体内催化乙酰辅酶A形成丙二酰辅酶A。在植物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主要有异质型和同质型2种;在动物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属同质型,分为ACC1和ACC2 2种类型。主要介绍了分布于双子叶植物以及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的质体中的异质型ACCase的亚基组成、结构、功能及其编码基因。ACCase由生物素羧化酶(Biotincarboxylase,BC)亚基、生物素羧基载体蛋白亚基(Biotincarboxyl Camer Protein,BCCP)、羧基转移酶的α-CT亚基和β-CT亚基4种亚基构成,有3个功能结构域,即BC功能结构域、BCCP功能结构域以及CT功能结构域。除β-CT亚基由质体基因编码外,其他亚基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中合成后转运到质体中组成功能蛋白,参与脂肪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2.
乙酰辅酶A羧化酶基因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植物中的乙酰辅酶A援化酶(ACCase)催化脂肪酸合成的第一步,是脂肪酸合成的限速酶.ACCase有两种类型:异质型的ACCase位于质体中.是脂肪酸合成途径中的关键酶;同质型的ACCase位于胞质溶胶中.催化形成的产物主要用于长链脂肪酸及类黄酮等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综述了植物中ACCase的生理功能、分子生物学特征.并对其基因工程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催化乙酰辅酶A形成丙二酸单酰辅酶A的羧化作用,是在脂肪酸合成和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的中间代谢物。ACC包括ACCα和ACCβ两种形式,被不同的基因编码。ACC(α265 kDa)主要在脂肪生成活跃的肝脏、脂肪组织和乳腺中表达。ACC(β275 kDa)主要在β-氧化作为主要能量来源的骨骼肌和心脏中表达。对ACC的结构特点和基本功能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辛酸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脂肪酸合成相关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辛酸钠对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脂肪酸合成关键酶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脂肪酸合成酶(FAS)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表达的影响,采用0.5、1.0、2.0mmol/L的辛酸钠处理体外培养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ACC、FAS、SCD基因相对表达丰度,Western blot检测ACC、FAS、SCD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显示:与不添加辛酸钠组相比,辛酸钠以浓度依赖的方式显著抑制ACC、FAS、SCD的表达。辛酸钠能抑制奶牛乳腺上皮细胞脂肪酸合成关键酶和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在哺乳动物脂肪酸合成和分解代谢中发挥着重要作用.ACC包括ACCα和ACCβ2种形式,由不同基因编码,其中ACCα主要在脂肪酸合成过程中起作用.哺乳动物ACCα基因的启动子主要包括3个:PⅠ、PⅡ和PⅢ,而反刍动物和啮齿动物还包括第4个启动子PIa,各启动子具有不同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6.
脂肪酸合成酶基因(FASN)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哺乳动物中,脂肪酸合成酶在脂肪酸合成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含有7个活性位点,在还原型辅酶Ⅱ的存在下,FASN负责乙酰辅酶A(acetyl-CoA)和丙二酰辅酶A(malonyl-CoA)从头合成一种长链软脂酸(棕榈酸酯)的所有催化步骤。脂肪酸合成酶是脂肪合成的关键酶,并且在腹脂肪组织重变异及相关性状变异中起着重要作用。综述了FASN及其基因在生命活动中的地位、作用、定位、结构及FASN基因的遗传变异与生产性状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油莎豆叶片中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Acetyl-CoA carboxylase,ACC)的活性变化以及游离脂肪酸含量变化,以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对来自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油莎豆进行种植,利用植物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酶联免疫分析(ELISA)试剂盒和植物(Plant)游离脂肪酸(FFA) ELISA检测试剂盒测定其五个生育阶段(苗期、分蘖前期、分蘖期、分蘖后期、成熟期)叶片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性以及油莎豆叶片中游离脂肪酸含量,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不同品种油莎豆叶片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性的变化趋势未见一致规律性,不同品种油莎豆叶片中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变化也未见一致的规律性;乙酰辅酶A羧化酶活性与游离脂肪酸含量却呈现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关系.[结论]不同品种油莎豆叶片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活性无确定范围,无一致的规律性,油莎豆叶片中乙酰辅酶A羧化酶的活性大小对游离脂肪酸合成的含量高低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明确与性信息素合成相关基因的组织分布及其在性腺中的发育表达。[方法]利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柞蚕乙酰辅酶A羧化酶、超长链脂肪酸、醇脱氢酶、酯酶、脂肪酶基因在不同组织分布及性腺中的发育表达进行分析。[结果]乙酰辅酶A羧化酶、超长链脂肪酸2个基因在性腺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醇脱氢酶、酯酶和脂肪酶3个基因在中肠或脂肪体等组织中表达量高于性腺。乙酰辅酶A羧化酶、超长链脂肪酸、醇脱氢酶、脂肪酶4个基因在羽化后2 d性腺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羽化前2 d。酯酶基因在羽化后2 d性腺中的表达量显著低于于羽化前2 d。[结论]明确了柞蚕性信息素合成相关的5个基因的组织分布和发育表达,为进一步研究这些性信息素合成相关基因的功能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SCD)的活性促进剂(罗格列酮)和抑制剂(梧桐子油)对绵羊背最长肌及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脂肪酸合成酶(FAS)、脂蛋白脂酶(LPL)、乙酰辅酶A羧化酶(ACC)以及SCD酶活性的影响,选18只体重为27.71±2.64kg、生理状态相似的杂交公羊(美利奴♂×小尾寒羊♀),将其随机分为3组,每组6只,单栏饲养。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梧桐子油组饲喂基础日粮+15g/d梧桐子油,罗格列酮组(L组)饲喂基础日粮+8mg/d罗格列酮。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罗格列酮可以显著提高绵羊背最长肌中LPL、SCD和皮下脂肪中FAS酶的活性(P0.05),然而,对背最长肌和皮下脂肪中ACC酶的活性没有影响。2)与对照组相比,梧桐子油抑制了绵羊背最长肌中ACC和SCD酶的活性,但对皮下脂肪中的ACC、FAS、LPL和SCD酶活性没有影响。本试验表明罗格列酮可以通过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提高SCD和FAS的活性,另外罗格列酮还可以通过激活PPAR-γ,进而提高组织中LPL的活性;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梧桐子油可以通过抑制ACC的基因表达而影响组织中其酶活性的变化,SCD的活性受到梧桐子油中苹婆酸和其他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抑制作用而表现出活性降低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崔燕  祝建波  张煜星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3):5255-5257
综述了乙酰辅酶A羧化酶及其催化域羧基转移酶(Carboxyltransferase,CT)的β亚基(β-CT)的分布和生理功能、β-CT编码基因accD的分子生物学特征及乙酰辅酶A羧化酶在脂肪酸代谢工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小麦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主要的食物来源,农业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 文围绕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小麦上的应用与研究展开了深入探讨,阐述了小麦病虫害种类, 并提出了可行性应用对策。  相似文献   

12.
暖冬气候对新疆北疆冬小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新疆北疆地区塔城、乌苏、车排子三地(1981~2001年)冬小麦生长发育资料和相应的气象资料为依据,分析了北疆地区气候变暖的状况和年型.根据冬季气候变暖对冬小麦越冬死亡率、产量和病虫害的影响,并依据大气环流模式(GCMs)输出结果,对北疆地区冬小麦生产潜力进行模拟计算,提出了适应性对策.  相似文献   

13.
针对山东省菏泽市当前小麦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麦田春季管理应按照"因苗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落实各项管理措施,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相似文献   

14.
针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分析,首先从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现 状和优势入手,然后对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进行有效评价,主要内容有:农业技术、 物理防控技术、生物技术、化学技术、综合防控技术。  相似文献   

15.
高波 《农业灾害研究》2020,10(2):3-4,12
采用试验示范,通过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科学用药等多种途径控制稻、麦病虫害,集成稻、麦化学农药减量控害技术,实现病虫综合治理、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6.
厦门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现状及防控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总结了厦门市园林植物病虫害现状,并从做好园林植物配置规划、加强对病虫害的检疫、建立园林植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提高园林管理人员专业知识水平、采取生物防治措施等方面提出了可持续控制对策,以提高园林植物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柑橘作为水果产业的主要出口性质果品之一,一定程度上满足的消费者对水果的需 求。农民生产柑橘,在增加自身收入的同时,也丰富了我国的果品市场。但是,在柑橘实际的生产种 植中,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病虫灾害问题,降低了柑橘的产量。因此,为了有效的提升柑橘的产量,减 少生产成本,一定程度上提高柑橘果品的质量,需采取一系列绿色防控技术,有效控制柑橘病虫害,整 体提高柑橘产业的效益。本文从柑橘主要病虫害和绿色防控技术概述的角度分析,探讨了利用绿色 防控技术应对柑橘病虫害的优势,阐述了有效解决柑橘病虫害的实际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8.
小麦是我国广泛种植的农作物之一,在全国范围内受地形、气候等多方面影响,不同地 区的每年收获的次数也有很大差异。在小麦生长到成熟期的过程中,产生的很多病虫害会影响 小麦的产量,为此,本文针对目前小麦高产种植技术进行分析,并探究其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枇杷病虫害绿色防控主要是指利用生态管控、生物防治等保护生态环境的手段控制农 作物病虫危害的保护方式。健康栽培,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利用有益生物控制病虫,综合运用 农业防治技术以及科学使用农药杀虫是常用的枇杷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能够起到理想的病虫 害预防与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山西省杂粮中的谷子、糜子、荞麦、莜麦、大豆、绿豆、马铃薯、甘薯传统生产过程中的害虫防治现状调查,得出这8种杂粮中常见害虫34种。害虫防治以化学防治为主,同时辅以物理防治与农业防治,极少数的害虫防治中用到生物防治措施。化学防治中使用有机磷杀虫剂24种,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6种,氨基甲酸脂类杀虫剂2种,有机氯杀虫剂4种。以上调查结果与《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对比,得出山西省杂粮传统生产过程中,害虫防治违反《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的主要为有机磷杀虫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