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K-B纸片扩散法研究分离自湛江东海岛6个对虾育苗场(分别编号为YF,JD,DC,HM,SD,XR)水体中的217株细菌菌株对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12种抗生素之间的细菌耐药性差异显著(ANOVA,P0.05),6个育苗场内细菌对多粘菌素B、左氟沙星和环丙沙星高度敏感,对氨苄西林、甲氧苄胺嘧啶、复方新诺明和四环素则高度耐药;多重耐药菌株在每个育苗场中均有发现,52.07%的菌株呈现多重耐药性,未发现对参试的12种抗生素100%耐药的菌株。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尽管HM和XR育苗场的细菌耐药性比其他育苗场高,但6个对虾育苗场之间水体细菌的抗生素耐药性无显著差异(ANOVA,P0.05)。  相似文献   

2.
刘年锋 《北京农业》2013,(15):161-163
从养殖场金鱼肝脏分离到1株优势菌株,其形态特征和生理生化测试结果表明,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无动力,氧化酶阴性、接触酶阳性,44℃生长。结合16SrRNA基因序列和系统发育树的分析结果,确定该菌为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ereziniae。药敏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对新生霉素、强力霉素、亚胺培南、美满霉素、利福平中度敏感;对氨苄西林、左氟沙星、链霉素、庆大霉素、四环素、甲氧苄胺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恩诺沙星等24种药物不敏感。  相似文献   

3.
采用生理生化检测、Rep-PCR指纹图谱分析、16S rDNA及gyrB基因序列分析技术,对在青海尕海盐泽地植物根际土壤中分离得到的几株菌落形态较为特殊的芽孢杆菌菌株进行鉴定。生理生化分析结果表明:分离的芽孢杆菌菌株革兰氏染色为阳性。Rep-PCR指纹图谱表明,不同分离菌株间的指纹图谱完全相同,为同种芽孢杆菌。16S rDNA及gyrB基因序列鉴定结果显示,菌株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的亲缘关系最近。综合几种鉴定结果,最终将分离自盐泽地的芽孢杆菌菌株鉴定为B.licheniformis。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海水养殖斜带石斑鱼弧菌病的病原,为生产中有效防治石斑鱼弧菌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患病斜带石斑鱼病原菌分离,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其致病性,以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试结合16SrRNA和gyrB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进行菌株鉴定,并以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从广东省湛江市某养殖场患病斜带石斑鱼中分离获得l株优势菌株(M1),经人工感染试验证实其对斜带石斑鱼具有较强的致病性.M1菌株的16S rRNA序列和gyrB基因序列与GenBank数据库中的鳗弧菌具有较高相似性,其同源性均在95.7%以上.根据M1菌株的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分子特征,可鉴定其属于弧菌属的鳗弧菌(Vibrio anguillarum).药敏试验结果显示,M1菌株对庆大霉素、新生霉素、阿奇霉素、氟苯尼考、利福平、诺氟沙星和左氟沙星等7种药物高度敏感,对阿洛西林、强力霉素、链霉素、复方新诺明和甲氧苄啶等14种药物敏感.[结论]引起广东省湛江市某养殖场海水养殖患病斜带石斑鱼弧菌病的病原菌为弧菌属鳗弧菌,生产中可适度选用氟苯尼考、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和甲氧苄啶等抗菌药物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5.
6.
对南昌周边地区养殖池塘草鱼随机采样,采用细菌分离、纯化、16S rDNA基因序列测序方法分析分离菌,并对分离菌进行ERIC-PCR分型,分析该地区分离菌的主要遗传型特征,随机挑选不同地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实验,分析菌株的耐药性。结果表明:从南昌周边9个乡(村)镇养殖区域共分离到56株优势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细菌(主要为抗辐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占81%,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veronii)占12%,其余为戴尔福特菌(Delftia tsuruhatensis) 2株,芽孢杆菌属细菌(Bacillus)及葡萄球菌属细菌(Staphylococcus)各1株。ERIC-PCR分型结果显示抗辐射不动杆菌为同一遗传型,维氏气单胞菌遗传型各不相同。药敏分析表明:不动杆菌属细菌主要对青霉素类、氨苄西林、氯霉素、氟苯尼考、多粘菌素b耐药,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恩诺沙星、头孢曲松、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敏感;维氏气单胞菌主要对青霉素类耐药,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恩诺沙星、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b、氟苯尼考、四环素、氯霉素类药物敏感。结论:从菌株分离及药敏实验结果看,南昌周边地区养殖草鱼品质较好,菌株耐药性较低。  相似文献   

7.
对南昌周边地区养殖池塘草鱼随机采样,采用细菌分离、纯化、16S rDNA基因序列测序方法分析分离菌,并对分离菌进行ERIC-PCR分型,分析该地区分离菌的主要遗传型特征,随机挑选不同地方分离的菌株进行药敏实验,分析菌株的耐药性。结果表明:从南昌周边9个乡(村)镇养殖区域共分离到56株优势菌,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细菌(主要为抗辐射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占81%,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veronii)占12%,其余为戴尔福特菌(Delftia tsuruhatensis) 2株,芽孢杆菌属细菌(Bacillus)及葡萄球菌属细菌(Staphylococcus)各1株。ERIC-PCR分型结果显示抗辐射不动杆菌为同一遗传型,维氏气单胞菌遗传型各不相同。药敏分析表明:不动杆菌属细菌主要对青霉素类、氨苄西林、氯霉素、氟苯尼考、多粘菌素b耐药,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恩诺沙星、头孢曲松、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敏感;维氏气单胞菌主要对青霉素类耐药,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恩诺沙星、头孢曲松、复方新诺明、多粘菌素b、氟苯尼考、四环素、氯霉素类药物敏感。结论:从菌株分离及药敏实验结果看,南昌周边地区养殖草鱼品质较好,菌株耐药性较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离鉴定高效氯氰菊酯降解菌。[方法]从拟除虫菊酯农药污水淤泥中,分离得到15株芽孢杆菌,通过降解HPLC测定降解活性,其中1株对高效氯氰菊酯具有较高活性,对其进行形态、生理生化16S rDNA聚类分析鉴定其种属。[结果]该菌株命名为BCC01,鉴定为蜡样芽孢杆菌,能够以高效氯氰菊酯为唯一碳源生长,4 d内对50 mg/L的高效氯氰菊酯降解率为86.8%。[结论]BCC01是对高效氯氰菊酯具有高降解活性的蜡样芽孢杆菌。  相似文献   

9.
产芽孢木质素降解菌MN-8的筛选及其对木质素的降解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离、筛选产芽孢的高效木质素降解细菌,并进一步研究其对木质素的降解作用,为木质素微生物降解规模化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苯胺蓝(Azure-B)变色圈法,结合木质素降解酶活力测定从牛粪中分离筛选出产芽孢的木质素降解菌。通过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16S rDNA以及gyrB序列分析对其中活性最强的菌株进行种属鉴定。利用菌株进行玉米秸秆堆积发酵,监测发酵过程中木质素过氧化物酶(LiP)酶活力、锰过氧化酶(MnP)酶活力以及玉米秸秆中木质素含量的变化,考察菌株对玉米秸秆木质素的降解作用。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对菌株发酵后玉米秸秆中的木质素降解产物进行分析,推测菌株对木质素的降解机制。【结果】分离筛选到一株活性较高的产芽孢的木质素降解细菌MN-8,经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试验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鉴定菌株MN-8属于芽孢杆菌属(Bacillus)。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发现MN-8菌株与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和解淀粉芽孢杆菌(B. amyloliquefaciens)同源性均高于99%。而基于gyrB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该菌株与解淀粉芽孢杆菌同源性最高,为99%。因此确定MN-8菌株为解淀粉芽孢杆菌。在玉米秸秆堆积发酵16 d后木质素降解率可达24%;发酵的6-8 d及10-12 d 两个阶段内,分别出现MnP酶活力及LiP的产酶高峰期,相对应两个阶段内秸秆木质素的降解最为显著;GC/MS分析显示菌株MN-8可将玉米秸秆中木质素降解成4-羟基-3,5二甲氧基苯乙酮等芳香族类化合物及短链脂肪酸类等小分子物质。【结论】高效木质素降解菌解淀粉芽孢杆菌MN-8可以通过断裂木质素单体之间的连接键β-O-4,高效降解秸秆木质素成为小分子芳香族化合物等物质,且其对秸秆木质素的降解依赖于LiP及MnP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乳品来源蜡样芽胞杆菌携带的毒力因子、分子特征及耐药性,对2016—2019年分离自乳品的122株蜡样芽胞杆菌,采用纸片扩散法(K-B纸片法)测定了分离株对氯霉素、庆大霉素等9种抗生素的耐药性,使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检测了菌株携带的毒力因子,同时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检测分离株的分子特征。结果表明,122株蜡样芽胞杆菌均对氯霉素、庆大霉素、阿米卡星敏感;对红霉素、克林霉素和环丙沙星的中介率分别为5.74%、4.92%和0.82%, 9.84%的菌株对复方新诺明具有耐药性,8.20%的菌株对四环素具有耐药性,4.10%的菌株对利福平具有耐药性。122株蜡样芽孢杆菌都检出了蜡样芽孢杆菌的非溶血型肠毒素基因nheA、nheB及肠毒素FM基因entFM;nheC、bceT、cytK、hblA、hblC、hblD、ces和EM1基因的检出率分别为99.18%、37.70%、31.15%、29.51%、24.59%、8.20%、、6.56%和6.56%。122株蜡样芽胞杆菌被分成15簇,未见明显的优势带型。由此可见,2016—2019年收集的蜡样芽胞杆菌乳品分离株携带多种毒力基因,约10%的菌株对复方新诺明、四环素、利福平等具有耐药性,PFGE呈现多种带型,为蜡样芽孢杆菌引起的食源性疾病的预警、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