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降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沙江干热河谷是长江上游生态环境最脆弱、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之一。在对攀枝花市2010-2012年降雨观测基础上,结合9个径流小区水土流失量的监测数据,剖析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降雨对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6-10月为降雨集中期,6-8月是强降雨集中期,强降雨累计雨量占全年降雨量的31%~36%;水土流失的发生一般为强降雨所致,本地区降雨侵蚀力因子为336.17(J·cm)/(m2·h);径流系数与降雨强度、坡度、农作物种类、耕作方式有关,坡耕地的径流系数为0.08~0.12,并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大;坡改梯径流系数为0.02~0.04,灌木林(黄连翘)为0.02~0.04,鱼鳞坑为0.08,地膜覆盖(顺坡)为0.28。  相似文献   

2.
西南地区干热河谷生态环境问题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干热河谷是横断山脉地区特殊的地理和气候类型,具有热量充足、干湿季分明、土壤瘠薄、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生态脆弱、社会经济条件差等特点,加之自然和人为的原因,该地区的植被受到严重的破坏,这些特点决定了干热河谷生态恢复和重建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从干热河谷成因、分布、生态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分析其原因,并提出需要解决的生态与环境问题.  相似文献   

3.
公路建设具有涉及地貌类型丰富、土石方开挖量大、建设周期长等特点,会导致地表植被遭到破坏及水土流失.干热河谷具有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因此其公路建设中水土保持具有特殊性.以溪洛渡水电站S307泸盐路南田至坪头段复建公路水土保持植物措施配置为例,结合干热河谷植被恢复技术研究及公路水土流失的特点,从路基、弃渣场、临时工程3个方面探讨干热河谷公路施工中植被恢复的设计,以期为同类型的公路水土保持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金沙江干热河谷植被恢复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金沙江干热河谷是我国典型的生态脆弱区。该区气候炎热干旱,植被退化严重,水土流失强烈,一直是长江上游植被恢复的重点和难点。通过十余年来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典型区——元谋干热河谷的研究。发现岩土性质是决定干热河谷坡地水分条件与植被类型的重要因子,降水入渗能力低加剧了干热河谷的土壤干旱,据此提出不同岩土类型区的植被恢复模式和微水造林技术。并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为干热河谷的植被恢复研究作出了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5.
一、攀枝花市气候条件及芒果生产情况攀枝花市地处干热河谷地区,其气候特点是干湿季分明,降雨量少,全年降雨量只有700多mm。在海拔1400m以下地区,年均温19~22℃,热量充足,光照丰富,昼夜温差大,土地肥沃,土层深厚,是芒果生产的理想适宜地区。  相似文献   

6.
干热河谷农业面源污染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干热河谷光热资源充足,干湿季分明,蒸发量大,适合发展热作、反季节作物和立体农业,但干热河谷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也需要引起足够的关注,特别是防治干热河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的技术和方法。从这个角度出发,以我国干热河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为讨论对象,从种植业和养殖业两方面介绍干热河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现状,分析了干热河谷地区农业面源污染形成的一般性原因和特殊的地方性原因,并针对其污染原因,讨论了各种传统的和新兴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技术研究进展、应用于干热河谷地区的可行性和前景,以期防治干热河谷地区的农业面源污染。  相似文献   

7.
大力发展冬早瓜菜生产,是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杨万乡干热河谷地区调整粮经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杨万乡干热河谷地区冬早瓜菜生产现状、优势条件以及存在的问题,并结合近几年来的实践经验,提出了相应的建议措施,以期为杨万乡干热河谷地区冬早瓜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攀枝花市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由于其特殊的地理条件和自然资源,目前已成为我国同纬度地区最晚熟的优质芒果生产基地.近年来,随着芒果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芒果炭疽病的,发生日趋加重.  相似文献   

9.
印度黄檀引种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云南干热河谷地区进行了印度黄檀的引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印度黄檀在干热河谷地区表现出较强的抗旱能力,生长良好.4年生印度黄檀的平均胸径为4~11 cm,平均树高为5~10 m,保存率达90 %,结实率达97.5 %,和引种地生长情况接近.水分因子是影响印度黄檀在干热河谷地区生长的主要因子.印度黄檀作为干热河谷地区的荒山造林树种,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本文阐述并分析了云南省元谋干热河谷地区台湾青枣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促进元谋干热河谷地区台湾青枣产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元谋干热河谷地区不同造林树种对土壤的改良作用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经过4年多的林木培育,元谋干热河谷地区的土壤有了不同程度的改良,其中,改良作用较大的树种是山毛豆、新银合欢、苏门答腊金合欢,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氮等指标比对照林地提高了1倍。马占相思枯落物量大,营养元素含量多,但不易分解,土壤改良效果不如其它豆科植物;赤桉的枯落物最少,是一个消耗地力的树种,在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的植被恢复和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中应十分重视营造混交林。  相似文献   

12.
大渡河流域水力资源丰富 ,具有水电开发的良好条件 ,但流域水电开发期间水土保持问题值得特别关注。分析了流域水土流失的背景条件和现状 ,提出了流域水电开发期间和开发后水土保持的措施 ,客观地分析流域开发和水土保持的相互影响关系 ,探讨兼顾流域水电开发和水土保持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邓建梅  尹海英  余传波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4):21013+21159-21013,21159
[目的]为研究攀枝花地区干热河谷干季末期植被覆盖对土壤水分的影响。[方法]采用重量法,测定典型植被类型的土壤含水量。[结果]含水量高低顺序依次为林地〉稀树〉灌丛〉草地〉裸地。在10~40 cm土层,含水量变化不大,但总体呈上升趋势,约40cm处存在突变点。50 cm处林地、稀树、灌丛、草地、裸地含水量分别达到9.50%、6.64%、4.89%、3.95%、1.23%。[结论]适当加深植树深度有利于树木存活,草-灌或草-乔的植被恢复方式较好。  相似文献   

14.
基于RS和GIS理论和方法,以干热河谷区云南省元谋县为例,对2008年和2016的Landsat遥感影像进行解译,分析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特征,评估区域生态系统服务静态价值和动态价值,探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原因。结果表明: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面积增长,草地、未利用地和水域面积下降。建设用地转入特征和未利用地转出特征较为明显。2008年和2016年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总静态价值分别为25.98亿元和26.54亿元,总动态价值分别为9.179亿元和16.004亿元。虽然生态系统服务总动态价值仅为同期总静态价值的35.40%和60.30%,但其增长率为74.01%,明显高于总静态价值变化率(2.27%)。土壤形成与保护的单项生态系统服务静态价值最高,2008年和2016年其值分别为4.91亿元和5.03亿元。农业经济发展、城市扩张和人口增长导致耕地、建设用地的扩张和未利用地的减少,水土保持和生态综合治理促进了林地面积的恢复。支付能力和支付意愿的显著提升极大地促进了生态系统服务总动态价值的增长。因此,应强化区域土地利用的空间调控,继续实施水土保持和退耕还林还草等生态治理工作,以维护干热河谷区生态系统功能,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后治理效果。  方法  以山东省蒙阴县张家村小流域为例,以水土保持基础图斑和效果图斑为单元,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无人机、移动终端等技术,通过调查测定和野外复核,对比分析了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治理实施前后土地利用、林草植被覆盖、水土保持措施和水土流失状况变化。  结果  ①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实施后图斑变化数量共339个,变化面积870.60 hm2,变化方向主要为坡耕地/旱梯田转变为果园,其次为坡耕地变转为旱梯田;②基础年林草覆盖率31.13%,评估年林草覆盖率为45.69%,覆盖度均以中高覆盖(60%~75%)为主,林草覆盖提高率为14.56%;③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中,蓄水池保存率最高,为100.00%;谷坊最低,仅为55.56%,其余水土保持措施保存率均在80.00%以上;④评估年较基础年水土流失面积减少了400.39 hm2,水土流失面积消减率23.21%,水土流失治理度为76.78%。  结论  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的实施,明显改善了蒙阴县张家村小流域的生态环境,重点体现为水土流失减少,林草植被覆盖率提高。图5表5参11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地区农田土壤的硝态氮残留及其生态效应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文献资料,分析了黄土高原地区农田土壤残留氮素的形态、数量、分布、影响因素及其生态效应,提出了调控土壤氮素残留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四川攀枝花市为例,基于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土地资源特点及开发利用问题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特色生态农业的途径。在农业生态建设方面,重点是水土流失的治理,建立生物(森林)、工程、土壤三大“水库”配套的综合拦洪保土和蓄水防旱体系;同时,积极发展循环农业和无污染绿色农业。在特色农业建设方面: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烤烟等优势经济作物和蔬菜;按山地环境的垂直变化分带发展芒果、香蕉、石榴、早市枇杷等特优水果;加强草地管理与建设,促进舍饲牧业和草地牧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8.
引黄入晋北干线工程水土保持生物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晋西北黄土高原区水利工程建设中的水土流失问题,基于气候、地貌、区域水土流失特征及工程建设期水土流失成因等要素的系统诊断分析,提出以分类治理、植被结构优化类型和技术措施组装配套为主体的生物措施方案和技术途径。实践证明,这些措施产生了良好的水土保持效果,这一范式的总结为华北地区建设项目水土流失生态治理提供了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等高固氮植物篱间作甘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宁南县应用等高固氮植物篱间作甘蔗模式的试验结果表明 ,金沙江干热河谷坡耕地上沿等高线每隔 6 m培植固氮植物篱 2年后 ,在植物篱之间的作物种植带上种植地膜甘蔗 ,种植期浇灌 l次 ,单位面积产量 12 8t/hm2 ,产值 2 5 6 0 0元 /hm2 ,比传统旱坡地甘蔗分别高 70 .6 7%、 74 .86 % ,甘蔗种植期用水量比传统旱坡地甘蔗下降 2 1.31% ,节约用水 2 14 5 m3 /hm2 。  相似文献   

20.
银胶菊引种试种研究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于1983~1987年在云南、四川亚热带季风干热河谷气候区,江苏温带近海台地气候区,河南、陕西温带内陆河套平原气候区,甘肃内陆黄土高原丘陵沟壑于旱气候区,新疆内陆干旱草原气候区5个不同气候类型区与8个农、林场、科研所合作,开展银胶菊引种试种研究。结果表明:云南、四川干热河谷气候区2个试种点,未出现寒害死亡,但降雨量偏高,在雨季的中、后期,水害死亡严重,需做好防水、保土措施,才能正常生长、产胶;温带近海台地、内陆温带河套平原和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干旱类型区4个试种点,秋季多雨,冬季低温,植株尚未进入休眠期,低温寒害导致严重死亡;内陆干旱草原2个试种点,仅试种1a就自行放弃试种,试种未成功。建议冬前利用温室工厂化育苗,春暖适时定植后,人工灌溉控制植株营养生长和橡胶、树脂积聚,适期促进植株进入越冬休眠状态,提高其抗旱性,实现安全越冬是可能的。经过5a的研究,初步摸清银胶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适应性及在我国的适应范围,并筛选出5个高产银胶菊株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