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良的牧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介绍了宁夏回族自治区西吉县种植紫花苜蓿的概况,探讨了如何进一步促进当地紫花苜蓿种植业做大做强的问题,以期推动紫花苜蓿种植的产业化.  相似文献   

2.
李林虎 《甘肃农业》2005,(12):232-232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一种优良豆科牧草,更适于黄土高原地区种植,营养丰富、产量高,适应能力强,适口性好,是黄土高原地区的当家牧草,在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紫花苜蓿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市场的青睐,发展前景广阔。紫花苜蓿的生态适应能力特强,在很多地区均可种植。为了拓宽紫花苜蓿的发展区域,作者对紫花苜蓿的特性作以总结,为紫花苜蓿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紫花苜蓿的特征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紫花苜蓿是世界上广泛种植的一种优良豆科牧草,更适于黄土高原地区种植.营养丰富、产量高,适应能力强,适口性好,是黄土高原地区的当家牧草,在农牧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目前,紫花苜蓿越来越多地受到国内外市场的青睐,发展前景广阔。紫花苜蓿的生态适应能力特强,在很多地区均可种植。为了拓宽紫花苜蓿的发展区域,作者对紫花苜蓿的特性作以总结,为紫花苜蓿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紫花苜蓿是一种优质牧草,在较为恶劣的情况下也可以生长。在沙荒地开发种植紫花苜蓿,可以在治理沙漠环境的同时为畜牧业提供有力的支持。本文结合地方实际情况,介绍了沙区沙荒地紫花苜蓿种植技术,供种植户参考。  相似文献   

5.
紫花苜蓿--"牧草之王"开发前景看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紫花苜蓿(M.sativaL.)有“牧草之王”的美称,是世界上广为栽培的优良牧草之一,在中国具有2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也是陇东农民喜爱种植的优良牧草。陇东中南部地区素有种紫花苜蓿养畜和轮作倒茬的习惯,5~8年更新一次。紫花苜蓿在饲料作物中的地位是任何作物都不可比拟的,而人们忽  相似文献   

6.
为比较青枣单种和青枣行间种植2种牧草的效益,在种植当年的青枣园行间,种植黑麦草和紫花苜蓿,设置青枣单种、青枣+黑麦草、青枣+紫花苜蓿、青枣+黑麦草/紫花苜蓿4个种植模式,观测研究4个种植模式单位面积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青枣+紫花苜蓿和青枣+紫花苜蓿/黑麦草种植模式下,牧草产量和经济效益显著高于青枣+黑麦草种植模式(p0.05);青枣+紫花苜蓿、青枣+紫花苜蓿/黑麦草种植模式牧草产量分别比青枣+黑麦草种植模式高8 373.60、9 280.55 kg/hm~2,分别增加效益20 934.00、23 201.50元/hm~2,其中效益增幅为93.73%和103.88%。青枣+黑麦草、青枣+紫花苜蓿、青枣+紫花苜蓿/黑麦草的效益分别比青枣单种高22 335.25、43 269.25和45 536.75元/hm~2,且每公顷可节约80~94个人工,节约除杂费8 000~9 400元。本研究为区域果园间种牧草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北京顺义区—位农村妇女一个人种植120亩牧草,竟超过了丈夫在外上班的收入,一跃成为家里的顶梁柱。这位妇女名叫陈金华,是北京市顺义区大孙各庄镇大田庄村人。近年来,顺义区大力进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引进推广了“紫花苜蓿”优质牧草品种。陈金华得知这一消息后,及时了解牧草种植的常识,当年就试着种了30亩。在她的精心管理下,第1年效益不错,第2年又扩种了90亩牧草,  相似文献   

8.
国内外誊为牧草之王的紫花苜蓿是一种高产质佳、抗逆性强、地上地下生物量大、适宜种植地域广、各国在种、养业中广泛种植利用的多年优良豆科牧草。我国牧草工作者经几十年努力,培育出适于我国不同自然地域种养业中利用效果好的公农1号、2号;肇东苜蓿;草原1号、2号;晋南苜蓿和新疆大叶等多种紫花苜蓿,经多年在各地生产验证和国家鉴定验收,确定为我国优良紫花苜蓿品种。以产量和品质列为各品种紫花苜蓿之首的公农1号紫花苜蓿(吉林省农科院畜牧所育成)为例,该  相似文献   

9.
正紫花苜蓿俗称苜蓿,是一种多年生豆科牧草,品种多,适种范围广,因其干物质含量高、适口性好、营养价值丰富,有着广阔的栽培前景和利用价值,被誉为"牧草之王",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栽培牧草,在我国各地区种植广泛。考虑冀南平原地区的气候、生态、农业资源等特点,紫花苜蓿的种植及贮存技术要点如下:一、选种我国现有苜蓿品种40多种,选种需要考虑  相似文献   

10.
紫花苜蓿是"牧草之王",对农牧业结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发展畜牧业的首选牧草之一。河西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水资源严重短缺,已经阻碍了农牧业发展,选择浅埋式滴灌方式种植紫花苜蓿意义重大。2018—2019年通过在河西地区开展浅埋式滴灌种植紫花苜蓿试验,对其生长环境条件、水肥用量、栽培措施、加工利用等技术进行了总结,以期为当地紫花苜蓿种植、生产和加工利用提供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1.
玉米与不同植物间作对田间氨挥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农作物种植模式角度出发,研究玉米与不同作物间作条件下农田土壤氨挥发特征。【方法】采用田间通气法,2008—2009两年设置大田试验,研究玉米与大豆、黑麦草、苜蓿以及花生间作对田间土壤NH3挥发的影响。【结果】两年的试验结果初步显示,在玉米各个生育时期玉米‖黑麦草和玉米‖大豆模式的田间NH3挥发多数高于玉米单作(对照)处理,而玉米‖花生和玉米‖苜蓿模式在玉米各个时期的NH3挥发基本都低于对照模式;整个玉米季,玉米‖花生和玉米‖苜蓿模式的田间NH3挥发总量低于玉米单作模式,分别可减少6.77—17.42 kg?hm-2、1.53—23.63 kg?hm-2。【结论】在玉米生产中通过引入适宜的植物与其间作对于降低田间NH3挥发量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国内外10个紫花苜蓿品种生产性能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试验研究了国内外10个紫花苜蓿品种的主要生产性能。结果表明,国外苜蓿品种在我国河南地区普遍生长良好,生产性能一般优于我国地方品种,在10个苜蓿品种中,以78的生产性能最好,其次是赛特、意大利苜蓿、MHA1、内蒙古苜蓿和78-1,这些品种可以在我国河南地区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3.
为探究磷肥种类及施用量调控紫花苜蓿抗寒性及糖类物质变化的机制,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为材料,采用二因素(磷肥种类和施肥量)随机区组试验设计,设置分别施用重过磷酸钙和磷酸二铵0、100、200、300和400 kg·hm-2(以P2O5计),于越冬前期将不同处理的根颈收获后分别进行冷藏(4℃)和冷冻(-20℃)处理,对低...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两种溶剂浸提探究苦荞各部分化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苦荞[Fagopyrum tataricum(L.)Gaertn.]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和刚萌发的种子为试验材料,分别用蒸馏水和甲醇(φ=10%)浸提,通过培养皿滤纸法生物检测,探究其对油菜和苜蓿的化感作用,比较苦荞不同部位化感效应的差异性,并且比较了苦荞的2种溶剂浸提液对油菜和苜蓿化感效应的异同。结果表明,苦荞各部分浸提液对油菜和苜蓿的根长均表现出抑制作用,且随质量浓度增加抑制作用加强;对苗高生长总体上表现为低质量浓度促进,质量浓度过高会因根生长受到影响而抑制苗高;对油菜和苜蓿萌发率总体上无显著影响。苦荞各部分浸提液对油菜和苜蓿总体化感效应强度表现为地上部分>种子>地下部分。2种溶剂的浸提液对油菜的化感效应基本一致,而在苜蓿上的表现有差别,使用甲醇(φ=10%)提取苦荞得到的浸提液对苜蓿的化感效应强于用蒸馏水浸提的化感效应。  相似文献   

15.
为了对新引进的苜蓿种质亲缘关系进行鉴定,采用起始密码子多态性(SCo T)标记对19份国内外苜蓿种质的分子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4个SCo T引物在供试苜蓿材料中共获得有效扩增条带78个,其中多态性条带72个,多态性条带百分比为92.31%;SCo T引物的有效等位基因数、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Shannon’s信息指数和多态性信息含量平均分别为1.53、0.31、0.46和0.31;供试苜蓿材料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385~0.846,平均为0.657,表明供试苜蓿材料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均表明,供试材料可被划分为2大类,第1类群包括的苜蓿种质数达到16个,占到所有供试苜蓿种质总数的84.21%,第2类群包含的苜蓿种质数只有3个。综合分析表明,新引进的19份苜蓿种质具有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其在未来苜蓿育种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覆膜种植对甘南高寒区苜蓿生长和杂草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甘南高寒区缺乏适宜的苜蓿栽培和苜蓿草地杂草防除技术,严重影响了该区域苜蓿和草地畜牧业的发展。研究不同覆膜种植方式对甘南高寒区种植当年苜蓿和杂草生长的影响,为建立优质苜蓿草地提供依据。【方法】在甘肃省夏河高寒草地,比较垄沟覆膜、平膜、垄沟和普通种植方式对苜蓿和杂草生长的影响。【结果】普通种植和垄沟种植下的苜蓿株高分别为14.4和19.1 cm,显著低于垄沟覆膜和平膜种植(P<0.05)。垄沟覆膜下的苜蓿一级分枝数为7.7个,显著高于平膜(5.2个)、垄沟(4.8个)和普通种植(4.5个,P<0.05)。垄沟覆膜和平膜种植的苜蓿主茎粗分别为2.70 mm和2.50 mm,两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垄沟和普通种植(P<0.05)。垄沟覆膜下的苜蓿根颈粗为6.19 mm,显著高于平膜种植(5.29 mm)(P<0.05);平膜种植下的苜蓿根颈粗显著高于垄沟种植(3.99 mm),垄沟种植下的苜蓿根颈粗显著高于普通种植(2.80 mm)(P<0.05)。垄沟覆膜种植下的苜蓿根颈入土深度为2.73 cm,显著高于平膜种植(2.24 cm)(P<0.05)。与普通种植和垄沟种植相比,垄沟覆膜种植苜蓿根颈入土深度分别提高了56.0%和29.4%。垄沟覆膜种植下的苜蓿干草产量为1 503.2 kg·hm-2,显著高于平膜种植(1 089.6 kg·hm-2)、垄沟种植(317.6 kg·hm-2)和普通种植(224.4 kg·hm-2)(P<0.05)。高寒区垄沟覆膜和平膜种植下0-10、10-20、20-30、30-40和0-40 cm土层的苜蓿根体积、根表面积和根生物量均显著高于垄沟种植和普通种植(P<0.05);除30-40 cm土层外,垄沟种植均显著高于普通种植(P<0.05)。供试苜蓿人工草地种植的第一年,共发现21种杂草,主要以香薷、乳浆大戟、节裂角茴香和藜等一年生杂草为主。垄沟和普通种植下的杂草物种数最多,分别为14.3和13.3种,二者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均显著高于平膜(9.7种)和垄沟覆膜种植(9.3种);后二者间也无显著差异(P>0.05)。杂草总密度最高的是垄沟种植,为272.3株/m2,高于普通种植(241.7株/m2);二者显著高于平膜(74.0株/m2)和垄沟覆膜种植(86.0株/m2)(P<0.05)。杂草地上部分生物量干重最高的是垄沟覆膜种植,为186.8 g·m-2;其次为平膜处理(157.7 g·m-2)、垄沟(88.5 g·m-2)和普通种植(79.0 g·m-2)。【结论】利用黑色地膜进行的垄沟覆膜和平膜处理提高了甘南高寒区苜蓿种植当年的株高、主茎粗、根颈粗、根颈入土深度和干草产量,显著提高了苜蓿的根系生物量、根表面积和根体积,提高了优势杂草的生物量和株高,极大降低了杂草物种类和密度。  相似文献   

17.
宁南旱作农区是中国经济比较落后,生态环境十分恶劣的地区.西部大开发以来,该区苜蓿人工草地建设取得显著成就,如何在干旱条件下提高苜蓿产草量,成为该区生态经济农业研究的战略课题.根据不同的施肥模式试验,研究探讨了该地区苜蓿高产施肥技术措施,针对宁南地区的农业生态条件,提出适宜该区苜蓿高产施肥技术措施与施肥方案,常年降水不足400mm的宁南旱作农业区,在一定的施肥水平下仍然可以实现高效草地生态经济农业.生态经济农业(Ecological economy Agriculture):简言之就是"产业化的生态农业",是农业生态学、区域经济学和生态经济学理论在农业上的应用,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生态农业,是基于生态农业基础之上的新经济时代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组织形式,其完善了生态农业理论界面的不足,将生态农业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实现了有机结合,解决了农民组织化程度低、小农经济难以与大市场对接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王彬  张振伟 《北京农业》2012,(27):73-74
通过60d饲养试验来评价饲喂不同添加量的苜蓿对中卫山羊增重效果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组Ⅱ平均日增重比对照组和试验组Ⅰ分别提高0.76%和14.84%,但差异均不显著(p>0.05);经济效益比对照组和试验组Ⅰ分别提高0.63倍和0.47倍。综上可得,25.00%苜蓿添加量对中卫山羊羯羊增重效果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9.
紫花苜蓿的栽培及综合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紫花苜蓿的综合栽培技术,分析了在晋北地区发展紫花苜蓿存在的问题,探讨了紫花苜蓿的营养特征及其作为饲料的营养价值,明确了紫花苜蓿是晋西北退耕还林的适宜草种。  相似文献   

20.
研究苜蓿中华根瘤菌共生3个耐盐性高的紫花苜蓿品种,以选育适宜在内蒙古盐渍土地区大量种植的紫花苜蓿品种。以内蒙古地区常见的3个紫花苜蓿品种(中苜1号、金皇后、阿尔冈金)为试验材料,利用不同浓度NaCl溶液(0、50、150 mmol/L)模拟盐害环境,对3个紫花苜蓿品种接种苜蓿中华根瘤菌,测定紫花苜蓿品种的地上部分鲜质量、根鲜质量、根瘤数、有效根瘤数、丙二醛(MDA)质量摩尔浓度、可溶性糖质量分数6项指标,依据隶属函数法进行耐盐性综合评价。当盐浓度达到50 mmol/L时,3个紫花苜蓿品种中金皇后与苜蓿中华根瘤菌共生耐盐效果最好,相比于不接种地上部分鲜质量增加6.14 g,MDA质量摩尔浓度低至0.91mmol/g,可溶性糖质量分数高达21.65 mg/g,在3个紫花苜蓿品种中膜脂过氧化程度最低,渗透调节能力最强。当盐浓度达到150 mmol/L时,接种苜蓿中华根瘤菌对3个紫花苜蓿品种影响微弱。耐盐性强弱依次为金皇后(接种RM)、中苜1号(接种RM)、阿尔冈金(接种RM)、中苜1号(未接种RM)、金皇后(未接种RM)、阿尔冈金(未接种RM)。不同盐浓度(0、50、150 mmol/L)对3个紫花苜蓿品种生长均有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随盐浓度升高而增强。在轻度盐害(50 mmol/L)环境下,接种苜蓿中华根瘤菌有效缓解盐对紫花苜蓿的伤害,其中金皇后耐盐性最强。当重度盐害(150 mmol/L)发生时,接种苜蓿中华根瘤菌对紫花苜蓿作用效果不明显甚至不起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