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研究了种植在次生常绿阔叶林下的版纳省藤Calamus nambariensis var.xishuangbannaensis、盈江省藤C.nambariensis var.yingjianggensis、多穗白藤C.bonianus和小省藤C.gracilis幼苗叶片的光合特性、叶绿体色素含量、比叶面积(ASLA)、形态解剖特征以及幼苗生物量。结果表明:版纳省藤、盈江省藤和多穗白藤的最大净光合速率(Pmax)显著地大于小省藤的,并且光饱和点(DLSP)与最大净光合速率表现出相同的变化特点;多穗白藤和盈江省藤的光补偿点及暗呼吸速率显著大于版纳省藤和小省藤的(p0.05),并以小省藤的最低;单位面积最大净光合速率高的种,其叶片相对较厚、气孔密度较大、叶片单位面积的叶绿素含量及类胡萝卜素含量也相对较高,但比叶面积则较小;单位面积叶片光合速率与单位面积叶绿素含量成正相关,并随比叶面积的增大而减小;多穗白藤、盈江省藤和版纳省藤对弱光的适应能力较强,生长较快,适宜在次生常绿阔叶林下进行人工种植。  相似文献   

2.
沿单叶省藤径向由外而内选取5种常用的编织条,进行顺纹拉伸试验及性能比较分析,考察不同径向取材位置对顺纹抗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径向取材位置对藤条的顺纹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具有显著影响.顺纹抗拉强度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二层扁平藤皮>半圆藤芯>圆藤芯>头层扁平藤皮>扁平藤芯;拉伸弹性模量平均值由大到小依次为:圆藤芯>半圆藤芯>二层扁平藤皮>扁平藤芯>头层扁平藤皮.径向取材位置由外而内对应的藤条顺纹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值均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3种华南商用藤材的解剖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藤材的解剖结构与藤材性能及其加工利用密切相关.研究藤材的基本解剖特性,对于藤材的归类、开发利用和加工改性等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藤材的商业化取决于以下因素:可及性、直径、节间长度、颜色以及加工特性,这些都基于藤材的基本特性,主要是解剖构造(Walter,1996).商业藤材一般具有以下特征(Walter,1996):1)藤茎的维管束分布均衡,在横截面上,纤维占20%~25%,输导细胞占15%,基本薄壁细胞占30%~35%;2)纤维帽尺寸相等,纤维长度一致,多层结构细胞壁;3)基本薄壁组织细胞小而且壁厚多层.维管束分布密度及纤维成分与输导成分的比例,纹孔、导管孔径的大小,对藤茎的坚韧程度影响都很大,纤维含量可作为藤茎坚硬度的指标,至于韧性还得考虑到纤维细胞的数量与输导组织成分的比例状况,特别是大型导管孔径的大小等,这些都是选择优良品种的主要依据(腰希申等,1998).  相似文献   

4.
云南4种棕榈藤材弯曲性能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云南4种棕榈藤材抗弯、抗压、抗拉性能变异及密度变异进行测量,评价藤材的弯曲性能。结果表明,(1)云南省藤和版纳省藤材质均匀,弯曲性能好,是优良的藤制品用材。钩叶藤和高地钩叶藤沿径向密度和各力学性质差异明显,藤芯脆弱,密度小,但藤皮力学性能好,加工利用中藤芯不宜单独使用,藤皮可作为编织材料,弯曲成型过程中宜整藤使用;(2)与木材和竹材比较,4种棕榈藤材力学性质差异明显: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较低,抗压比例极限应力与强度的比值较小,破坏变形量大,弹性模量小而抗弯强度大,具有独特的柔韧性,具有良好的弯曲性能和工艺性能。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云南热带和南亚热带地区人工林种植结构经营模式,充分发挥热区水、热、土地等资源,提高单位面积林木资源和林下资源的种类、数量和质量,1994年在山桂花人工林下进行了白藤和版纳省藤2个藤种的引种栽培试验。经过多年的试验观测和分析比较,白藤和版纳省藤均能适宜在山桂花人工林下种植。林下种植10 a后即可逐年采收藤条。与单一种植山桂花人工林相比较,可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描述了采自中国云南的省藤属新种斑岭省藤Calamus banlingensis C.Y.Yang,Z.H.Yang et J.Lu。新种与无刺省藤(C.inermis T and.)相近,区别在于藤果较大,近球形,大多数歪斜似鸟头,喙与主轴的夹角约15°;鳞片达20纵列,每列由10-11个鳞片组成。而无刺藤果实较小,椭圆形,鳞片仅18纵列。  相似文献   

7.
白藤茎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藤(Calamus tetradactylus Hance)茎具节与节间,由保护系统、基本系统和维管系统组成。纤维维管束属于闭合性的外韧型,散生于基本组织中,为散生中柱。纤维维管束的分布:茎外缘有一层缺输导束的纤维束及1—2层输导束较不发达的纤维维管束,往内直至中心部的纤维维管束没有明显差别,通常呈大小不等的扇形或菱形。处于茎基段、中段和梢段三部分的纤维维管束,其数量与结构均差别不大。在藤皮(茎的外缘部分)中的纤维维管束粗度较小,密度较大,纤维束与输导束的比例较大而纤维细胞的长宽比则较小,但纤维细胞长度则与藤心部(中间部分)的差异不大。这些结构与藤皮具有较优良的坚韧性有关。茎节部与节间的纤维维管束相比,除茎节最外缘的纤维束数目多1—2层,通入叶鞘部分的纤维维管束体形较大,结构较独特外,没有其他明显的差别;但纤维细胞与孔纹导管分子的长度则很短,这些结构是节部性质比较坚硬而易脆断的解剖特征。多种棕榈科藤本植物的茎,是运铺、建筑、农具、家具和工艺品的编织原材料。这些植物盛产于热带、亚热带;在我国则以广东海南岛和云南西双版纳所产的种类和数量最多。不同种类的藤茎,其质地差异较大,而在同一种类的同一条藤茎中,因其所处的部位不同,质地也有所差异。为了探索不同种类藤茎的结构以及结构与材性的关系,从形态解剖学方面提供分类与鉴别藤茎质地优劣的依据,实属必要。近些年来,作者已着手对国产棕榈科藤本植物茎进行解剖研究,现仅将白藤茎的解剖观察结果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8.
单叶省藤组培苗造林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单叶省藤(CalamussimplicifoliusC F Wei)是我国华南地区的优质商品藤种,其藤茎质量好,为编制家具的优质原料[1~3]。70年代以来的栽培试验表明,它不仅适应性强,而且速生,可广泛栽培于海南、广东、广西、云南和福建等省区,为我国棕榈藤栽培的首选藤种[1]。但野生资源由于长期过度采伐而枯竭,少量试验林未结实或结实甚少,推广栽培因种质资源奇缺而受到严重制约[2]。通过组织培养等生物技术工厂化快繁单叶省藤,是解决扩大栽培种苗问题的最好途径。因而开展了单叶省藤组培和造林技术研究,现将组培苗造林试验结果及其特殊性予以报道。1 …  相似文献   

9.
腰希申  许煌灿 《林业科学》1998,34(3):104-109
对单叶省藤Calamus simplicifoius Wei、白藤C.tetradactylus Hance及黄藤Dae-monorops margaritae(Hane)Bece茎的微观及超微观结构进行了电镜解剖观察,对藤茎中段的表面,表皮,皮层及维管束分布,基本薄壁组织,叶的表面纹饰和气孔都作了详细描述;结果表明,利用藤茎的微观结构特征来分类鉴定藤种及选育良种,改善栽培技术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不同肥料种类及其施肥量对盈江省藤生长的影响,采用L9(34)正交试验设计对其2年生幼林进行连续3年的微生物菌肥与复合肥和磷肥配施试验。结果表明,3年中不同因素的各水平组合间苗木的地径、株高、叶片数和冠幅均呈现极显著的差异(P<0.01)。施用复合肥和磷肥总体呈现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地抑制盈江省藤生长的现象。不同肥料配施试验组合的地径、株高和叶片数均大于对照的相应指标。试验期间,单施微生物菌肥0.3~0.6 g/株即可满足盈江省藤生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乡土用材棕榈藤种半同胞家系的早期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61个单叶省藤家系、31个版纳省藤家系和83个黄藤家系5年生试验林的生长表现,以10%的入选率、不低于1.96的选择强度,初步筛选折算单位面积产量高的单叶省藤家系6个、版纳省藤家系3个和黄藤家系8个,产量比参试家系群体总体平均值分别高111m/667m2、124m/667m2和598m/667m2。研究结果为高产棕榈藤家系早期选择提供依据,有助于高产棕榈藤品系的早日育成。  相似文献   

12.
中国棕榈藤引种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棕榈藤在中国及各省区的天然分布.阐述了海南、云南、广西、广东和台湾等省在过去40年引进纳国内外藤种及其生长情况.探讨了棕榈藤引种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收集的版纳省藤家系进行苗期生长变异的观察,结果发现:家系间根长和芽长及叶片数和最大叶长都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叶片数和最大叶生长与气温关系显著,叶片数和最大叶生长趋势相似,移苗后的2、3个月生长最快,12月至次年的2月生长缓慢;主成分分析选出6个优良家系,其中4个分布在勐腊尚勇地区。  相似文献   

14.
Daemonorops margaritae is among the most important commercial rattan in South China. Its microstructure and basic anatomical characteristics as well as variation were investigated. Results show that: 1)The variation along the height is small, while the variation along the radial direction is significant; 2) The fibre length, fibre ratio and distribution density of the vascular bundles in the cross section decrease from cortex to core, while the fibre width, vessel element length and width, parenchyma ratio,...  相似文献   

15.
利用LI-6400光合仪测定了盈江省藤和小省藤的光合特征参数,探讨了两种棕榈藤光合日变化规律,并结合环境因子分析影响净光合速率(Pn)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盈江省藤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日变化曲线均呈"双峰"型,存在"午休"现象;小省藤Pn值低,波动小,日变化呈"双峰"曲线趋势,Tr日变化曲线呈"单峰"型。(2)小省藤光合"午休"时间是12:00,盈江省藤的光合"午休"时间在下午14:00,比小省藤推迟了2h。(3)盈江省藤Pn日变化与RH呈显著正相关(r=0.820*,P<0.05),RH和Gs下降是导致盈江省藤发生光合"午休"的决定因素。小省藤的光合能力较盈江省藤弱,Pn日变化与各环境因子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研究了种植密度、复合肥、N肥、透光率对1年生高地省藤苗木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4种因素对苗木生长均有极显著影响,其中种植密度是最关键因素,其次为复合肥,影响因素最小的为透光率;筛选出的最佳处理组合为植株密度15 cm×15 cm、透光率50%、不施N肥和复合肥时藤苗生长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棕榈藤的电镜观察Ⅰ.藤基部分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单叶省藤CalamussimplicifoiusWei、白藤C.tetradactylusHance及黄藤Daemonoropsmargaritae(Hance)Becc茎的微观及超微观结构进行了电镜解剖观察,对藤茎中段的表面,表皮,皮层及维管束分布,基本薄壁组织,叶的表面纹饰和气孔都作了详细描述;结果表明,利用藤茎的微观构造特征来分类鉴定藤种及选育良种,改善栽培技术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藤茎的轴向抗拉强度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则谟 《林业科学》1994,30(1):93-95
藤茎的轴向抗拉强度试验蔡则谟(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广州510520)关键词藤茎,轴向抗拉强度大部分商品藤茎加工成藤皮和藤芯,用于编织生活用品及工艺品,因此须有一定的轴向抗拉强度,这方面的研究记载很少,仅见Yudodibroto[’‘、吴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