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施氮对杂交苏丹草植株硝态氮累积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2个施氮水平(中氮300 kg/hm2和高氮600 kg/hm2)和2种施肥方式(一次基施和平均3次分施)对皖草2号植株茎杆、叶片硝态氮(NO3-N)累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皖草2号叶片NO3-N含量显著低于茎秆(P<0.05),其第3次收获草(H3)茎杆和叶片中NO3-N含量最高;施氮处理植株茎秆、叶片NO3-N含量均高于对照(N0)。同种施肥方式下,各茬收获草(H1、H2、H3)的NO3-N含量随施氮量增加而升高。所有氮素处理硝酸还原酶(NR)活性均高于对照,且随收获次数的增加NR活性升高。一次性基施处理,鲜干物质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分次施肥处理,鲜干物质产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相同施氮量分次施用(N3和N4)产草量显著高于一次性施用(N1和N2)(P<0.05)。施氮处理粗蛋白产量均显著高于对照(P<0.05),其中N4处理产量最高,达到5218 kg/hm2。随施氮量的增加干物质生产效率、粗蛋白生产效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等降低。干物质生产效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变化情况是相同施氮量分次施肥处理高于一次性基施处理,即:N3>N1,N4>N2,粗蛋白生产效率是高施氮量分次处理高于一次基施处理。  相似文献   

2.
氮素对兰州百合产量、养分累积和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玉红  罗俊杰 《草业学报》2011,20(5):223-230
在大田旱作条件下,通过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施用磷肥(P2O5) 150 kg/hm2、钾肥(K2O) 225 kg/hm2的基础上,不同施氮水平(0,75,150,225 kg/hm2;N0,N75,N150,N225)对兰州百合产量、养分吸收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年、二年、三年生兰州百合产量年增长幅度分别为 (51.69±25.76)%、(110.71±40.85)%、(88.29±21.45)%,增幅最大为第2年,其次是第3年。兰州百合总糖、粗淀粉和水溶性糖总体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粗纤维和粗蛋白含量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呈先升后降再升高的变化趋势,其中施氮条件下百合粗蛋白含量均高于N0,而水溶性糖含量均低于N0。当施氮量为75 kg/hm2时,总糖和粗淀粉含量比N0显著提高(增幅3.3%和5.1%,P<0.05)。当施氮量为 225 kg/hm2时,水溶性糖含量较N0下降显著(降幅6.2%,P<0.05)。当施氮量为 75 kg/hm2时,粗蛋白含量比N0极显著提高(增幅20.3%,P<0.01),而当施氮量为 225 kg/hm2时,比N0提高显著(增幅37.9%,P<0.05)。氮肥施用量是影响兰州百合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在“麦/玉/豆”套作模式下,以玉米杂交种川单418为材料,采用两因素随机区组设计,通过2年试验研究了不同施氮量0,90,180,270,360 kg纯N/hm2,和不同施氮时期即底肥∶拔节肥∶攻苞肥=5∶0∶5,3∶2∶5和5∶2∶3对玉米碳氮代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施氮量低于270 kg纯N/hm2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玉米叶片、茎鞘的氮素和总糖积累以及碳氮代谢关键酶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表现出增加趋势,超过270 kg纯N/hm2时会起抑制作用,2年均以施氮量为270 kg纯N/hm2时表现最优,其次是施氮量为180 kg纯N/hm2,施氮量为180和270 kg纯N/hm2时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各施氮处理叶片C/N从拔节期至乳熟期平均下降速率分别为26%,25%,21%,23%,且当施氮量为270 kg纯N/hm2时茎鞘C/N保持较低水平,叶片乳熟期仍然保持高效合成能力,有利于产量形成。不同氮肥配比对碳氮代谢影响表现为3∶2∶5>5∶0∶5>5∶2∶3,氮肥后移(3∶2∶5)促进叶片和茎鞘糖、氮积累,增强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和蔗糖磷酸合成酶活性,与氮肥前移(5∶2∶3)相比差异显著。因此“麦/玉/豆”模式结合氮肥运筹能够协调并能明显改善玉米碳氮代谢,进而实现周年作物的可持续生产。综合总糖、氮素的积累以及碳氮代谢关键酶的表现,“麦/玉/豆”模式下以施270 kg纯N/hm2,基追比3∶2∶5为最佳氮肥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对盐土和非盐土种植多花黑麦草进行氮肥施用试验,研究施氮对不同土壤条件下多花黑麦草产量及饲用品质的影响,为提高氮肥利用效率、有效改善牧草产量品质提供依据。试验分别在江苏大丰金海农场和南京六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试验基地进行,设置N0(对照)、N1(氮用量100 kg/hm2)、N2(氮用量150 kg/hm2)和N3(氮用量200 kg/hm2)4个处理,分别在多花黑麦草拔节期和初穗期进行刈割,测定牧草产量和饲用品质。结果表明在盐土和非盐土施用氮肥对多花黑麦草饲草品质和产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非盐土条件下不同施氮处理的多花黑麦草产量和饲用品质均高于盐土,其中干物质体外消化率(IVDMD),粗蛋白(CP)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含量非盐土条件下高于盐土,且第1茬高于第2茬;CP含量随着施氮量的上升而升高,而NSC含量随着施氮量的上升而下降;作为NSC主要组分的淀粉在盐土条件下的含量高于非盐土;施氮组的IVDMD高于对照,但不同施氮量间差异不显著;中性洗涤纤维(NDF)含量盐土条件下高于非盐土,第2茬高于第1茬;盐土不同茬次、不同施氮处理的干物质含量(DM)均显著高于非盐土,且第2茬高于第1茬,并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下降;非盐土条件下的牧草产量高于盐土,且第2茬高于第1茬,随着施氮量的上升而升高,N2处理组,即氮素施用量150 kg/hm2的产量最高;但在盐土上施氮,多花黑麦草的产量增加幅度高于非盐土。  相似文献   

5.
为明确氮素运筹对皖草2号和墨西哥玉米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两者茎、叶及整株的Fe、Mn、Cu、Zn元素含量、累积量以及产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皖草2号和墨西哥玉米植株中,Fe的含量最高,且叶片中的Fe含量明显高于茎;皖草2号的Mn、Cu、Zn含量高于或显著高于墨西哥玉米,但Fe含量显著低于墨西哥玉米。不同氮素运筹比较,一次性施肥处理中,2种牧草均以300 kg/hm2(N1)处理的Fe含量最高;而分次施肥处理中,Fe含量有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皖草2号的Mn含量以N1处理最高,Cu、Zn含量以低施氮量处理较高;而墨西哥玉米的Mn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Cu、Zn含量均以底肥一次性施入的含量较高。N1处理的Fe、Mn、Cu、Zn累积量和产量最高,且墨西哥玉米的累积量和产量显著高于皖草2号。不同器官中4种元素的累积量和产量不同,皖草2号叶片中Fe的累积量和产量高于茎,而Mn、Cu、Zn的累积量和产量低于茎;墨西哥玉米叶片中Fe、Mn、Cu、Zn的累积量和产量均显著高于茎。刈割次数对2种牧草吸收4种元素的影响也不同,皖草2号的 Fe、Mn、Zn含量以头茬草最高,而Cu 含量以第3次刈割草的含量最高;墨西哥玉米则以头茬草的Mn、Cu含量和第3次刈割草的Zn含量最高。2种牧草再生草中4种元素的累积速率表现为Fe>Mn>Zn>Cu,且均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墨西哥玉米的降低幅度大于皖草2号。综合分析认为,生产上选择皖草2号牧草类型,采取一次性施入氮肥300 kg/hm2的管理措施,可以获得矿质营养较高的优质牧草,且要重视头茬草的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优质青贮玉米种植的最佳氮肥施用量及最适宜种植密度,提高生产水平及饲草品质,为青贮玉米的实际生产提供数据支撑和技术指导,选择临夏地区主栽的2个青贮玉米品种(S1:铁研53;S2:屯玉168)为试验材料,通过裂区设计,研究3种不同施氮量(A1:0 kg N/hm2;A2:180 kg N/hm2;A3:360 kg N/hm2)和5种不同种植密度(B1:7.5万株/hm2;B2:8.25万株/hm2;B3:9万株/hm2;B4:9.75万株/hm2;B5:10.5万株/hm2)对青贮玉米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同一种植密度下,铁研53的株高、鲜草产量、粗淀粉、粗蛋白质含量与施氮量均呈正相关,中性洗涤纤维含量与施氮量差异不显著,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呈负相关;其中铁研53在施氮量达到180 kg N/hm2以上时,株高和鲜草产量差异不显著。屯玉168的株高、鲜草产量、粗淀粉、粗蛋白质含量与施...  相似文献   

7.
施氮量对百喜草产草量、叶片含氮量及含水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研究施氮量与百喜草(Paspalum notatum Flügge)产量、叶片含氮量和含水量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施氮450kg/hm2百喜草增产最高,增产342.16%,施氮量90kg/hm2处理的每千克氮增产量最高(79.9kg);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片含氮量上升迅速,当施氮高于360kg/hm2,叶片含氮量趋于平缓,出现饱和现象;施氮450kg/hm2,叶片含水量最高(69.5%);百喜草产草量、叶片含氮量和叶片含水量与施氮量间呈极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绿洲灌区,研究了不同灌溉量(常规灌溉327 mm,节水20%灌溉261 mm和节水40%灌溉196 mm)和施氮量 (0,140,221和300 kg N/hm2) 对留茬免耕绿洲农田0~120 cm 土壤水分动态、小麦耗水规律、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灌溉影响灌水前24 h深层(80~120 cm)土壤含水量和灌水后24 h浅层(0~80 cm)土壤含水量,施氮处理对深层(0~120 cm)土壤含水量影响不显著。就全生育期而言,土壤贮水量和植株耗水强度随灌水量增加而增加,不施氮处理的土壤贮水量高于施氮处理,施氮对植株耗水强度影响不显著。当施氮量达到221 kg N/hm2时,春小麦水分利用效率(14.51 kg/hm2·mm)和春小麦籽粒产量(6 365 kg/hm2)达到最大值。春小麦籽粒产量随灌溉量增加而增加,常规灌溉的平均籽粒产量比节水20%灌溉和节水40%灌溉分别增加8.2%和32.2%。不同灌溉之间的水分利用效率相差不显著。  相似文献   

9.
在甘肃省石羊河流域绿洲灌区,研究不同灌溉量和施氮量对留茬免耕春小麦收后0~3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和土壤碳氮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0~140 kg/hm2施氮范围,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增施氮肥均明显增加,当施氮量超过140 kg/hm2时,土壤有机碳随施氮量增加而降低,土壤全氮含量无明显变化。就平均施氮水平而言,土壤全氮和有机碳含量随灌溉量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适量灌溉 (节水20%灌溉) 促进土壤氮和碳的矿化速率,从而增加全氮和有机碳含量,但少量或过量灌溉降低土壤氮和碳的矿化速率,同时增加土壤氮和碳的损失,导致节水20%灌溉的土壤全氮含量(0.9 g/kg)和有机碳含量(14.22 g/kg)最高。就各灌溉水平平均值而言,当施氮达到221 kg/hm2,春小麦籽粒产量(6 365 kg/hm2)达到最大值,春小麦籽粒产量随灌溉量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氮素运筹对皖草2号和墨西哥玉米植株吸收矿质元素的影响,本研究分析了皖草2号和墨西哥玉米植株各器官中的矿质元素含量、累积量以及产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底肥一次性施入300 kg/hm2 (即N1) 处理的皖草2号和墨西哥玉米Ca、Mg、S含量最高,叶片Ca和S含量高于茎,茎Mg含量高于叶片,皖草2号头茬草3种矿质元素含量高于墨西哥玉米;墨西哥玉米单株Ca、Mg、S累积速率和累积量显著高于皖草2号,再生草Ca、Mg、S矿质元素累积速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皖草2号矿质元素产量显著高于墨西哥玉米,前者分次施肥处理各矿质元素产量高于一次性施肥处理。回归分析表明,皖草2号植株中3种矿质元素对生物量的作用顺序为Ca>S>Mg,墨西哥玉米为S>Mg>Ca,随着Ca、Mg、S三种矿质元素含量升高,2种牧草单株生物量有增加趋势。生产上可以采取一次性施入氮肥300 kg/hm2的管理措施,来获取矿质营养较高的牧草。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氮素形态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氮素积累及利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设计,设置不施氮(对照)、单施硝态氮、单施铵态氮以及硝态氮和铵态氮1?1混施4个处理,通过分析添加不同形态氮素对不同茬次紫花苜蓿氮素积累和利用的影响,探索不同形态氮肥在紫花苜蓿生产中的应用方式.结果表明:各处理组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刈割茬次增加,混合施氮处理组的土壤硝态氮含量最高;土壤铵态氮含量在不同茬次及不同处理下都没有显著的变化(P>0.05).生长第1年的紫花苜蓿在混合施氮和单施硝态氮处理组的氮素积累量、氮素吸收效率和氮肥利用率要显著高于单施铵态氮处理组(P<0.05),且在刈割第2茬时达到高峰.研究认为在pH 7.3~8.6的中性偏碱性土壤中,单施硝态氮和混合施氮更有利于提高紫花苜蓿的产量,增强其对氮素的吸收、利用和积累.随着刈割茬次的增加,紫花苜蓿对氮素的依赖增强,建议在第2次刈割后追施硝态氮或混合施氮,以保证其产量和质量,从而提升饲用品质.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氮、磷、钾、锌肥配施对墨西哥玉米草(Zea mexicana)首次刈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磷、钾、锌肥能显著提高墨西哥玉米草首次刈割鲜草和干草(叶片+茎鞘)产量(P<0.05)。与对照相比,施肥处理饲草鲜质量和干质量增幅为7.00%~39.08%和6.02%~37.94%,且氮肥对墨西哥玉米草的增产作用大于磷、钾肥。氮、磷、钾、锌肥也能显著提高墨西哥玉米草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粗灰分的含量和产量(P<0.05),且叶片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含量大于茎鞘;氮、磷、钾、锌肥还显著降低了无氮浸出物含量,茎鞘无氮浸出物含量均高于叶片,但施肥对无氮浸出物产量影响不大。氮肥对墨西哥玉米草营养成分含量提高作用大于磷、钾肥,配施锌肥有助于墨西哥玉米草产量的提高和营养品质的改善。总之,氮、磷、钾和锌肥配施能显著提高墨西哥玉米草产量,并改善其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3.
皖草2号、墨西哥玉米营养价值的调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杂交苏丹草——皖草2号、墨西哥玉米进行不同刈割频度和青贮等调控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刈割频度鲜干物质产量差异极显著,皖草2号和墨西哥玉米鲜物质产量分别刈割三次和两次最高;干物质产量随着刈割次数增加而减少,皖草2号显著高于墨西哥玉米。皖草2号刈割三次粗蛋白质(CP)产量和总能量最高,高于墨西哥玉米,CP含量前者低于后者。两作物第一次收获期的干物质(DM)和CP瘤胃降解率最高,而后再生草降解率逐渐降低,粗纤维降解率逐渐增加,皖草2号略高于墨西哥玉米。青贮后皖草2号头茬草酸洗纤维含量、再生草粗灰分含量和干物质、粗蛋白质、粗纤维降解率均高于青贮前。两种饲用作物营养价值差异是由于其生物学特性的差异所致,调控措施对其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氮肥对无芒雀麦生理特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3年龄无芒雀麦Bromus innermis草地为研究对象,进行草地施氮量对其生理特性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施氮肥影响无芒雀麦叶片的有关生理指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叶片叶绿素含量持续增加;各施肥处理的游离氨基酸极显著地高于对照(P<0.01),可溶性糖则显著地低于对照(P<0.05);在中肥和高肥处理中硝酸还原酶活性极显著高于对照(P<0.01),而硝态氮含量则只有在高肥处理中极显著增加(P<0.01)。  相似文献   

15.
以4个不同耐低氮性玉米品种为材料,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低氮胁迫对玉米苗期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下玉米苗期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干重、单株干重、氮积累量、地上部氮分配比例及叶绿素、可溶性蛋白等指标均显著下降;根冠比、根系氮分配比例、氮素生理效率、可溶性糖、MDA、脯氨酸和POD等均显著升高,根系干重在各氮水平下差异不明显。低氮胁迫下,耐低氮品种株高、叶面积、单株干重、地上部干重、根冠比、氮积累量、地上部氮分配比例、根系氮分配比例和叶绿素、可溶性蛋白、MDA变化幅度低于不耐低氮品种,而氮素生理效率、可溶性糖、脯氨酸和POD变化幅度则大于不耐低氮品种。与不耐低氮品种相比,耐低氮品种通过保持地上部氮分配比例,较高的叶绿素含量和较大叶面积来维持较强的光合生产能力;通过保持较高的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和脯氨酸等有机渗透物质含量和较强的POD活性来降低膜脂过氧化伤害,延缓叶片衰老,从而提高了其对低氮环境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6.
孙明  安渊  王齐  潘磊 《草业科学》2010,27(9):56-63
分析了氮、水分与上海结缕草(Zoysia japonica cv. Shanghai)生长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上海结缕草草坪科学施肥和灌溉提供依据。试验选择干旱胁迫和施氮2个因素,各设置3个水平,结果表明:轻度干旱胁迫+中氮组合处理的草坪品质非常好,草坪密度和地上生物量高于或接近无干旱胁迫+中氮组合处理,且显著好于轻度干旱胁迫的其他处理和重度干旱胁迫的全部处理(P0.05);高氮处理的结缕草株高在同一干旱水平中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P0.05)。在相同干旱胁迫下,施氮后第19天,结缕草叶片的相对电导率、游离脯氨酸含量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呈现升高的趋势;与此相反,施氮后第41天时,则呈现出随施氮量的增加而降低的趋势;随着干旱胁迫程度的增加,叶片丙二醛含量呈现增加的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适度的干旱胁迫和适量的氮肥有助于维持上海结缕草较好的坪用品质。  相似文献   

17.
不同栽培方式下C4牧草在沿海滩涂的生产性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利用杂交狼尾草、高丹草和墨西哥玉米3种不同类型的C4牧草在江苏沿海滩涂进行种植,采取覆膜、起垄、覆膜+起垄等3种栽培方式,从分蘖期到开花期等不同生育期分4次进行取样,分别测定株高、单株叶面积等形态指标,及单株干重和干物质含量等产量性状,并分别测定茎、叶及全株饲用品质(可溶性碳水化合物,粗蛋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干物质体外消化率)。结果表明,覆膜、起垄、覆膜+起垄3种栽培方式均能有效增加牧草产量、改善牧草饲用品质,其中以覆膜+起垄方式改善效果最显著;杂交狼尾草和高丹草在9月3日收割能获得最优的产量和品质,墨西哥玉米则在9月24日收获饲用品质最好、产量最高。墨西哥玉米和高丹草饲草中可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显著高于杂交狼尾草;高丹草和墨西哥玉米植株体内WSC主要集中于茎秆,且两者茎中WSC含量明显高于叶中的含量,而杂交狼尾草茎中的WSC含量稍高于叶片。本研究的结果明确了不同栽培方式下3种C4牧草生产性能的差异,为加快滩涂种草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苜蓿、无芒雀麦混播与单播群落总糖及氮素含量动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二龄苜蓿与无芒雀麦混播与单播群落地上与地下部分总糖及氮素含量季节动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苜蓿地上部分总糖含量呈双峰型,峰值分别出现在结实期和生长末期。无芒雀麦地上部总糖含量呈单峰型,果后营养期地上部总糖含量最高,生长末期地上部总糖含量下降。苜蓿根系总糖含量变化动态呈双峰型,而无芒雀麦呈三峰型。单播无芒雀麦、苜蓿地上部含N量随物候期的推移呈下降趋势;混播草地含N量在9月初降至最低后又上升。苜蓿和无芒雀麦根部含N量动态均呈双峰型,第一个峰值在春季,第二个峰值在秋初。混播增加了无芒雀麦地上和地下部分的N素含量。  相似文献   

19.
旨在探究刈割茬次对杂交构树青贮发酵品质和常规养分价值的影响.选取品种、播种期、生境和管理相同,年刈割3茬的杂交构树作为研究对象,于播种后14个月收获第1茬,此后每间隔35 d左右收获第2、3茬,收获后即进行窖贮.发酵完成后,对第1、2、3茬杂交构树青贮的发酵品质和营养价值进行评价.结果:在青贮发酵品质上,随着杂交构树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