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乌鲁木齐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具有丰富的草地资源。探寻其草地面积增减的规律和特点,摸清影响其发生变化的驱动因子,掌握不同草地类型面积动态变化,对该地区草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及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和转移矩阵对1990-2020年乌鲁木齐市草地面积时空变化特征进行研究,采用相关性分析法探讨草地面积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30年间乌鲁木齐市:1)草地面积整体呈减少趋势,动态度为-0.31%,草地净减少595.47 km2,主要转出为未利用地;2)不同类型草地面积均发生变化,除了温性草原化荒漠类、温性荒漠草原类和温性荒漠类草地面积呈减少趋势,其他类型均呈增加趋势,面积变化最大的是温性荒漠类草地,净减少787.07 km2,主要发生在中北部,变化最小的是高寒草原草地,净增加0.36 km2,主要发生在南部;3)总播种面积与大多数草地类型面积的关联度最大,关联度系数在0.995~0.998。可见,1990-2020年人为因素是导致乌鲁木齐市草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地下生物量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植被以高寒草原、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草原等类型为主,对这五类天然草地地下生物量及与环境因子关系的分析结果显示,五类草地的地下生物量除山地草原、山地草甸草原和高寒草原无显著差异外,其他各类草地间差异显著(P<0.05),均呈“T”形分布,且随土层深度的加深呈指数形式递减;地下生物量季节变化在高寒草原表现为“W”型变化规律,其他各类草地均呈“N”型变化规律,且随土层深度的加深依次减小;地下净生产量大小依次为山地草甸(546.84 g/m2)>山地草甸草原(410.76 g/m2)>山地草原(358.12 g/m2)>高寒草原(301.33 g/m2)>山地荒漠草原(81.68 g/m2),地下生物量的周转值均在45%以上;五类草地地下生物量与水热因子的关系为负相关关系,但均没有达到显著相关水平(P>0.05)(除山地荒漠草原外), 但在水热条件较好的7-8月份,五类草地地下生物量与水热因子的相关性(正相关或负相关)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而在其他月份,不同类型草地地下生物量对环境因子的响应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3.
祁连山北坡天然草地植被以高寒草原、山地草甸、山地草甸草原、山地草原和山地荒漠草原等类型为主,对这5种天然草地地上生物量观测结果显示,地上生物量在5类草地植物群落间差异显著(P<0.05),其季节动态规律均表现为单峰型,在8月下旬达生物量峰值。5种草地类型地上生物量以山地草甸(100.24 g/m2)最高,其他依次为山地草甸草原(71.24 g/m2)、山地草原(70.20 g/m2)、高寒草原(52.40 g/m2)和山地荒漠草原(20.44 g/m2);用Logistic方程模拟的地上生物量增长曲线表明5类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均未达到其环境最大容纳量。不同草地类型地上生物量与降水量、土壤平均含水量的累加值均呈正相关关系。在各种类型草地中,不同土层含水量对地上生物量的影响均不同,根系主要分布层内的含水量与地上生物量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4.
1饲草料资源生产利用现状 1.1天然草地资源利用现状互助土族自治县位于青海省东部,介于东经101°46′-102°45′,北纬36°30′-37°09′,地处达坂山南麓,有耕地面积105万亩,草地类型从南到北随气候条件和海拔高度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有五个草地类型,分别为山地干草原类、山地荒漠类、高寒草甸类、山地草甸类、附带草甸类。山地干草原类面积18.77万亩,山地荒漠类面积9.89万亩,高寒草甸类面积146.01万亩,山地草甸类面积3.0万亩,  相似文献   

5.
黄土高原中部草地土壤有机碳密度特征及碳储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伟  程积民  陈芙蓉  高阳 《草地学报》2011,19(3):425-431
对黄土高原水平方向的4种主要草地类型(森林草原、典型草原、高寒草甸草原、荒漠草原),分析其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及其碳储量,以期揭示黄土高原中部不同草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初步估算黄土高原中部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结果表明:各草地类型土壤有机碳含量和土壤碳密度均随深度增加而减少,但类型不同其减少程度不同。高寒草甸草原的土壤有机碳含量减少幅度最大,荒漠草原减幅最小;4种类型草地的土壤有机碳密度排序为:高寒草甸草原>典型草原>森林草原>荒漠草原,对于整个土层而言,草地类型间的土壤有机碳密度变异程度不同,典型草原变异系数最大,高寒草甸草原最小;在水平方向上,黄土高原中部有机碳密度分布很不均匀。黄土高原中部天然草地总面积2.02×107hm2,其1 m深度土壤碳储量为1.06 Pg C。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都兰县天然草地资源生产力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青海省都兰县天然草地面积212.65万hm2,有荒漠草原类、山地草原类、高寒草原类、草原化荒漠类、干荒漠类、山地荒漠类、高寒草甸类、山地草甸类、沼泽类、高寒沼泽类、灌丛草甸类、疏林类草地12类。各类草地在全县的分布、面积和生产力各不相同:高寒草原类面积最大,为75.25万hm2,而山地草甸类面积最小,仅为273hm2;高寒沼泽类年生物量最高,平均产可食鲜草10791kg/hm2,高寒草原类年生物量最低,平均产可食鲜草1945kg/hm2。全县可利用草地155.42万hm2,可载畜140.94万个羊单位。  相似文献   

7.
亚洲有草地面积20.78亿hm~2。中国、俄罗斯(亚洲部分)、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是亚洲的4个草地资源大国,它们的草地面积都在1亿hm~2以上。亚洲的天然草地类型繁多,从资源的角度看,主要是热带稀树草原,亚热带荒漠,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草甸,高寒草甸和冻原等。  相似文献   

8.
利用光能利用率模型和MODIS数据对内蒙古天然草原2000-2018年植被生长期草原净初级生产力进行连续动态监测,并在像元尺度利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了近20年植被净初级生产力(NPP)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近20年中,内蒙古天然草原NPP在空间上呈由西向东递增分布规律,年均NPP为198.04 g C·m-2·a-1,潜在草地退化面积16.22万km2,其中重度、较重度面积分别为0.20万和1.11万km2,主要分布于人类活动密集区域,如矿区、建设用地及周边;在草地类型上,温性草原、温性草甸草原、温性荒漠以及温性荒漠草原潜在退化面积分别为5.22万、1.40万、4.04万和2.21万km2。通过分析NPP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表明:近20年,内蒙古草原NPP与降水具有显著相关性,与温度无相关性;温性草甸草原NPP对降水的响应最敏感,温性荒漠草原其次,温性草原对降水响应最低。研究还根据上述结果,围绕草地生态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
大范围草地生长状况遥感监测对研究草地变化动态和草地畜牧业的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利用2010-2013年的草地外业调查数据和EOS Terra MODIS每日地表反射率产品MOD09GA,采用空间分析方法分别计算了生长季(5-9月)草地NDVImax, EVImax, NDVImean和EVImean4种植被指数,探讨了这4种植被指数与草地地上生物量之间的遥感反演模型,分析了青南地区草地生长季多年NDVI平均值空间分布特征;根据所选的最优模型反演了青南牧区近10年(2004-2013年)的草地地上生物量,统计分析了地上生物量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南地区多年NDVI平均值和草地地上生物量总体上均具有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加的空间分布特点。不同草地类型的生物量差异显著。近10年来山地草甸类的生物量最高,达1280 kg DW/hm2;其次为高寒草甸类、温性草原类、温性荒漠类和沼泽类,生物量介于244.9~902.4 kg DW/hm2;高寒草甸草原类、高寒荒漠类和高寒荒漠草原类生物量较小,在65 kg DW/hm2以下。海拔对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影响,在3500 m以上地区的草地生物量随海拔的升高而减小。当海拔介于3500~4000 m,最大生物量达1358.8 kg DW/hm2;海拔介于4000~4500 m,生物量小于920 kg DW/hm2;海拔介于4500~5000 m,生物量为574.2 kg DW/hm2;海拔大于5500 m,生物量仅为94.4 kg DW/hm2。统计分析近10年间的NDVI变化趋势发现,三江源地区的黄河、长江和湄公河三大流域及各行政区的草地植被生长状况以轻度改善和改善为主,总体趋于良好。  相似文献   

10.
甘肃省天然草地20,500万亩,牧区9县天然草地面积11,480万亩,占全省草地总面积的55.98%。甘肃省天然草地可分为高山草原(草甸)草地类,干旱草原草地类,半荒漠(荒漠)草原草地类,湿润草原草地类四个大的类型。而牧区的天然草地仅分布在高山草原(草甸)和半荒漠(荒漠)草原草地类两个类型中。从河西到甘南,牧区天然草地每亩产鲜草量在40.78~233.12公斤之间。总的看,我省(指甘肃,下同)天然草地的改造与扩大难度大,但牧区天然草地的建设,无论从哪一方面讲都要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豫南地区天然草地的特点和利用现状,对豫南草地开展样方和样地调查。结果表明:豫南山区草地面积为8.64×104 hm2,占全省草地面积的16.54%,共有3类25个型,其中,热性灌草丛面积最大,占66.01%,低地草甸和暖性灌草丛次之,分别占18.14%和15.85%;豫南天然草地平均草层高度41.17 cm,平均盖度89.15%,平均产草量为3.96×103 kg/hm2,草地载畜量为2.06×105羊单位。综上,豫南天然草地利用率低,大部分属于未利用或者轻度利用。  相似文献   

12.
亚洲的草地资源及其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亚洲有草地面积20.78亿hm^2。中国、俄罗斯(亚洲部分)、哈萨克斯坦和蒙古国是亚洲的4个草地资源大国,它们的草地面积都在1亿hm^2以上。亚洲的天然草地类型繁多,从资源的角度看,主要是热带稀树草原,亚热带荒漠,温带荒漠,温带草原,温带草甸,高寒草甸和冻原等。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利用MOD17A3 NPP和气象数据对甘肃省天然草原2000—2019年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进行动态监测,并利用趋势分析法和变异系数法研究近20年草地NPP时空变化规律与气候因子的响应。结果表明:近20年,甘肃省草地NPP呈波动上升趋势,增速达4.72 gC·m-2·a-1·(10a)-1,草地NPP分布由东南向西北递减;20年间草地NPP呈显著增加趋势的面积占甘肃省草地的75.70%,主要分布在陇中黄土高原、河西走廊、祁连山地大部以及陇南山地;草地NPP变异系数小于0.15的面积仅占40.31%,以山地草甸、低地草甸和高寒草甸为主,草地NPP整体呈现高波动性;草地NPP与降水量的相关性最高,温性草原NPP对降水量的响应最敏感,温性荒漠草原次之,高寒草原对降水响应最低。综上所述,甘肃省草地NPP呈现增长趋势但稳定性低,对降水量的响应强于气温,生态工程对草地NPP具有促进作用,需长期实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更好地掌握河南省现有天然草地饲草资源特点与利用现状,为未来更好地保护和合理利用当地天然草地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农业农村部制定的《全国草地清查总体工作方案》,从草地类型、草地面积、植被生产力水平、饲草种类和利用现状等5个方面,对全省天然草地资源开展外业调查工作。[结果] ①河南省天然草地共有4类30个型,总面积为52.24×104 hm2,74.04%的天然草地分布于豫南、豫西山区和低山丘陵地区。②河南省天然草地的饲用植物有1 400多种,建群种有41种,优势种有123种,主要伴生种有357种。③河南省天然草地的平均草层高度70.43 cm,平均盖度86.36%,平均产草量为7.02×103 kg/hm2,94.40%的天然草地属于未利用或轻度利用状态。[结论] 河南省天然草地资源丰富,草地类型多样,牧草生产水平高,有极大的开发和利用潜力,需要加大开发和利用力度,进一步挖掘草食畜牧业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海西州天然草地资源现状及动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慧清  李世雄 《草业科学》2010,27(6):153-157
根据2005-2009年对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然草地资源的监测结果发现,目前该州天然草地可划分为高寒草原、温性草原、温性荒漠草原、高寒草甸、低地草甸和高寒草甸草原6类;海西州可利用草地面积不断减少,与2007年相比,2008年和2009年全州可利用草地面积分别减少226.07和169.31万hm2;各类型草地鲜草总产量大幅度降低;草地连年超载过牧,且逐年加重,2005、2007和2009年全州草地分别超载13.97、26.56和33.94万羊单位;草地生态破坏,出现不同程度的沙化、退化现象。分析海西州天然草地资源现状,建议对现有天然草地实施封育保护,加强人工草地建植,调整畜群结构,严格控制放牧强度。  相似文献   

16.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占我国天然草地的40%,研究其温室气体源汇强度及驱动因子具有重要意义。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在西藏纳木错地区开展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的生态系统呼吸、CH4和N2O通量观测,生长季内的观测表明: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呼吸分别为(283.7±14.4) mg·m-2·h-1和(275.7±20.6) mg·m-2·h-1,低于有机质丰富的沼泽化草甸,为(591.6±53.2) mg·m-2·h-1。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均是CH4的汇,其生长季均值分别为(-84.9±7.6) μg·m-2·h-1和(-39.2±4.6) μg·m-2·h-1;而沼泽化草甸是CH4的源其均值为(149.2±34.2) μg·m-2·h-1。高寒草原、高寒草甸和沼泽化草甸均为N2O的源,生长季排放量分别为(7.3±2.8),(3.0±1.1)和(2.2±4.3) μg·m-2·h-1。土壤水分总体控制着高寒草地CH4通量的时空变化,在土壤水分含量约大于30%的沼泽化草甸表现为CH4的排放源,而在土壤水分含量低于30%的高寒草原和草甸表现为CH4的汇;生长季水分含量越高,对CH4的吸收越弱。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天然草地总面积11.8206亿亩(可利用面积9.5386亿亩),占全区总土地面积67.49%,比六十年代减少了7%,分布有草甸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草原化荒漠、荒漠等五类地带性草地和低平地草甸、山地草甸、沼泽等三类非地带性草地类,其中典型草原类分布面积最大,占草地总面积38%。全区可利用草地饲草总贮量666.86亿公斤干草,平均亩产量70公斤。其中可利用饲草贮量409亿公斤。平均亩产量42公斤。年适宜载畜量4429.7万羊单位,与1985年中等年份草地实际载畜量相比,全区草地平均超载15%左右。由于草地长期超负荷放牧,目前,全区退化草地面积达3.7555亿亩,占全区可利用草地面积的39.3%。因此,根据草地产草量,确定草地适宜载畜量,实行以草定畜,严格控制草地超载过牧是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地的一项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18.
青海是我国的主要牧区之一,共有天然草地面积5.47亿亩,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50.46%,有可利用草地面积4.74亿亩,平均亩产青草168.88千克,天然草地载畜量为3625.45万个羊单位。由于青藏高原草地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的特殊性,草地生态环境面临着严重的危机。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将川西北草原红原县瓦切镇划分为11个景观类型,即人工草地,高寒沼泽草地,亚高山疏林草甸,亚高山草甸草地,高寒草甸草地,亚高山灌丛草甸,林地,集镇及工矿用地,水域与沼泽,沙地,高寒荒漠与裸地等。在此基础上,利用GIS技术和分型理论对各个景观格局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川西北高寒草甸草原的主要斑块类型为草地类型,面积共占该区域面积的71.60%;各个景观组分中高寒草甸草地斑块平均面积最大,破碎化程度最低,而人工草地和沙地斑块平均面积最小,散布于该研究区域,受人类干扰较大。该区景观的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型指数为1.1592,景观整体的斑块边界褶皱程度较低。总体趋势是该区域土地利用类型较单调,破碎化程度较低,景观异质性不高。  相似文献   

20.
中国西南地区的草地资源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中国草地资源调查资料(农业部畜牧兽医司,1996)、中国草业统计(2009)和相关文献,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以中国西南地区的天然草地资源、冬闲田资源、林间草地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中国西南地区的草地资源状况。结果表明,1)西南地区天然草地总面积35.58×106 hm2,占该区域土地总面积的32.59%,可利用草地面积29.04×106 hm2,各省可利用草地面积占天然草地面积比例都在70%以上;2)按照以服务畜牧业为主要原则,将天然草地资源划为4个区域:热带湿润灌草丛区、亚热带湿润灌草丛区、亚热带半湿润灌草丛区和高原温带湿润灌丛草甸区;3)西南地区岩溶面积达52.23×106 hm2,占土地面积的29.50%,共有292个岩溶县。石漠化面积达11.11×106 hm2,占岩溶面积的21.27%,有88个石漠化严重县;4)西南地区农闲田可利用面积为961.46×104 hm2,农闲田已利用面积为193.11×104 hm2,占农闲田可利用面积的20.09%。冬闲田种草已利用面积共计118.58×104 hm2,占农闲田可利用面积的12.33%,占农闲田已利用面积的61.40%。5)西南地区灌丛、疏林草地面积合计为1 894.84×104 hm2,占草地面积的29.81%,占可利用草地面积的36.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