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产后母牛突然发生的急性神经性疾病。以知觉丧失、四肢瘫痪、昏迷、衰竭为特征。多发生于高产奶牛和多胎次奶牛,发病时间多在产后12~72小时,个别病例在产后72小时以后也有发生。1病因  相似文献   

2.
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是成年母牛分娩突然发生的急性以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障碍病。高产奶牛或有继往病史的奶牛易发,通常发生于产后3d内,有时产前1~2d或产后7d也可发病。当尿液偏碱性时,通常可说明分娩奶牛患有低血钙症。  相似文献   

3.
奶牛产期瘫痪的原因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也叫乳热症,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以急性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障碍病。本病多发生在产后48 h以内,特别以高产且为3~6胎的奶牛较易发生,初产奶牛一般不发病。本病多为散发,是奶牛产科常见病,  相似文献   

4.
奶牛生产瘫痪又叫产后瘫痪、产后麻痹、乳热症,中兽医称为"胎风",是母畜产后突然发生的以舌、咽、肠道麻痹,知觉丧失、四肢瘫痪、体温下降及低血钙为特征的严重钙代谢障碍性疾病。本病多见于3~5胎的高产奶牛,通常在产后3 d内发生。笔者在30年的临床工作中,共接治了121例奶牛生产瘫痪病例,均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现将诊治方法介绍如下,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5.
汪志铮 《中国乳业》2010,(10):48-49
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也称乳热症,是母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以急性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障碍病。本病主要发生于产后的高产奶牛,特别是产奶量高的,胎次为3~6胎的最容易发生(美国乳热症的发病率大约为6%),年产量在6000kg以上者发病多,初产奶牛一般不发病。  相似文献   

6.
产后瘫痪又称生产瘫痪,也称乳热病,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急性低血钙为主要特征的一种营养代谢障碍病。此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3-6胎牛发病多,随着年龄增长而发病增多。  相似文献   

7.
<正>1病因分析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疾病,其临床症状以四肢瘫痪、卧地不起、知觉消失、头颈转向一侧为特征。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第3~6胎的高产奶牛,在产后3天内多发,少数在分娩过程中或分娩前数小时发病,初产母牛则几乎不发生此病。一般认为引起生产瘫痪的直接原因是分娩前后血钙浓  相似文献   

8.
产后瘫痪、酮病、胎盘停滞是奶牛最常见的三种代谢病。近些年来,随着奶牛产奶量的不断提高,代谢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代谢病的发生,不但损害了奶牛的健康,而且降低了其生产性能,必须予以重视。 一、产后瘫痪。又名乳热症,多发于产乳性能高的乳牛。从发病的时间看,约有3%的奶牛在分娩前发病,6%在分娩时发病,75%在分娩后1~24小时内发病,12%于分娩后25~48小时内发病,4%在以后的时间内发病。可见,产后瘫痪主要发生在奶牛产后  相似文献   

9.
奶牛产后瘫痪,又称乳热症,突然发生,是以昏迷和瘫痪为特征的低血钙症。多发于3—6胎(5~9岁)的高产奶牛。 1发病情况 2008年10月,临海市大田镇山前村吴某饲养成年奶牛1头,于产后第3d卧地不起。  相似文献   

10.
奶牛乳热病也称产后瘫痪,是奶牛产后突然发生的严重钙代谢障碍性疾病,主要特征为倒地不起、知觉丧失、四肢瘫痪、循环虚脱及精神沉郁和低血钙。多见于5~8岁(3~4胎)以上,在分娩后3 d内的高产奶牛,发病率约占母牛5%~7%,在极个别牛群中可超过60%,其中约有7%~30%的病牛并发酮病、低  相似文献   

11.
醋酮血病是奶牛体内营养物质代谢紊乱所引起的以精神异常、瘤胃代谢紊乱、酮血、酮尿、及酮乳和低血糖症为特征的酮酸中毒症?多见于营养好的3~6月胎的高产奶牛,一般在产后30d左右发病,最迟不超过6周  相似文献   

12.
奶牛产后瘫痪是指母牛产后突然发生的一种急性、机能障碍性疾病,以知觉丧失、四肢瘫痪为主要特征,又称生产瘫痪.一般产后1~3d发病,多发生在6胎次以上的高产奶牛和体质较差的母牛,2~3胎次的中、低产奶牛发病较少.  相似文献   

13.
<正>1病因分析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分娩前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疾病,其临床症状以四肢瘫痪、卧地不起、知觉消失、头颈转向一侧为特征。主要发生于饲养良好、第3~6胎的高产奶牛,在产后3天内多发,少数在分娩过程中或分娩前数小时发病,初产母牛则几乎不发生此病。一般认为引起生产瘫痪的直接原因是分娩前后血钙浓度急剧降低而发生的一种严重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4.
奶牛酮病并发产后瘫痪的诊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奶牛酮病是由于糖、脂代谢障碍致使血液中糖含量减少,酮体含量异常增多,临床上以消化机能障碍(消化型)和神经系统紊乱(神经型)为特征的营养代谢病。产后瘫痪是母畜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严重代谢疾病,其特征是知觉丧失及四肢瘫痪,多发生于饲养良好的高产奶牛。近年来。随着奶牛单产大幅度提高,奶牛酮病和产后瘫痪的发病率逐年上升,如不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会使一批高产奶牛被迫淘汰甚至死亡,给奶业生产带来较大经济损失。2000年,我市某养牛户饲养的1头高产奶牛发生以食欲减退,反刍减少,肌肉震颤,站立不稳,尿液、乳汁等有烂…  相似文献   

15.
奶牛酮病多发生于高产奶牛,主要是奶牛体内的碳水化合物和挥发性脂肪酸代谢异常导致的营养代谢性疾病。试验为更好地防控奶牛酮病,选择阿拉尔市某奶牛场的高产奶牛,利用血酮检测仪对奶牛酮病进行检测,且对奶牛的年龄、胎次、产后时间与酮病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该奶牛场的临床型奶牛酮病总发病率20.95%,其中临床酮病占9.11%、亚临床酮病占11.84%。奶牛酮病在产后30 d内发病率最高,酮病的发生集中于4~9岁、2~4胎。  相似文献   

16.
<正>高产奶牛产后瘫痪即生产瘫痪又称乳热症,是奶牛分娩后突然发生的一种以知觉丧失和四肢瘫痪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1发病情况笔者在包场防疫监督工作中发现,奶牛产后瘫痪的发病率较高,发病年龄多在  相似文献   

17.
酮病是高产奶牛的一种常见病.奶牛酮病是糖和生糖物质缺乏及其代谢障碍,导致体脂大量分解,脂肪酸氧化不全面产生多量酮体的蓄积,临床上则以低血糖、高血脂、酮血、酮尿、酮乳、并由呼气、尿、奶排出似烂苹果气味为特征的疾病.多发生于营养过剩、舍饲缺乏运动的高产牛,尤以3~5胎的高产胎次、产后4~8周的泌乳盛期为甚.  相似文献   

18.
奶牛产后瘫痪是奶牛较常见的一种重要代谢疾病,该病又称乳热、分娩低钙血症,是奶牛常见的产科病之一。临床上以兴奋、痉挛、运动麻痹和感觉丧失等神经症状,体温降低以及低钙血症等为主要特征。该病多发于高产奶牛,尤其是3~5胎的高产奶牛。  相似文献   

19.
奶牛酮病的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奶牛酮病是泌乳牛常见的一种营养性代谢病,常发生在产后3周内,以饲养管理良好,3~6胎次高产奶牛发病率较高,其特征是低血糖和高血酮.酮病可使奶牛产奶量下降,发情延迟,繁殖率降低,以及出现生殖系统疾病和内分泌紊乱等多种疾病,给奶牛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2008年笔者共诊治28例奶牛酮病,经治疗全部痊愈.现将诊断和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主要讲述的是酮病是泌乳母牛在产后几天至几周内发生的一种代谢疾病,也被称为乳牛酮血症,能引起母牛糖和脂肪代谢紊乱.特征是酮血症、酮乳症和低血糖症.高产牛群中,临床性酮病发病率约为4%,亚临床酮病的发病率可达10~30%,甚至更高.该病在世界上许多国家流行,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有报道称,自从20世纪90年代起,酮病已成为影响美国奶牛场最重要的营养代谢病之一,其关注度要高于瘤胃酸中毒和产后瘫痪.在我国随着奶牛业的发展,尤其奶牛产奶量的提高,奶牛酮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应引起国内兽医界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