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现在举行茶文化活动,泡茶、饮茶演示,有称“茶艺”、“茶礼”、“条仪”,当然也有沿用传统名词叫“茶道”的。近读名家谈“茶道”的文章,说“茶道是日语词汇”。这话不准确,似乎今日国人用“茶道”一词成了外来语了。其实“茶道”一词是地道“国产品”。“茶道”一词始见于唐代陆羽的好友释皎然《饮茶歌消崔石使君》诗句:“孰知茶道全尔其,唯有丹丘得如此”。还有唐·封演《封氏闻见记·饮茶》,记述“楚人陆鸿渐为茶论,说茶之功效,并煎茶、炙茶之法,道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笼统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藏一副。有常伯熏者,又因鸿…  相似文献   

2.
一、“茶艺”本义茶艺 ,就是人类种茶、制茶、用茶的方法与程式。所谓“艺” ,其义主要有六 :(一 )种植。《说文》作“” ,或作“” ,种也。《诗经·小雅·楚茨》 :“我黍稷。”《茶经·一之源》 :“凡艺而不实 ,植而罕茂。”(二 )才能 ,技艺。《论语·雍也》 :“求也艺。”朱熹《注》 :“艺 ,多才能。”(三 )艺术。《后汉书·伏湛传》 :“永和元年(136) ,诏……校定中书《五经》、诸子百家、艺术。”(四 )准则 ,限度。《左传》有“陈之艺极 ,引之仪表”语 ,艺 ,准也。《国语》有“贪欲无艺”语 ,艺 ,极也 ,引申为法度、限度。(五 )艺…  相似文献   

3.
品茗杂说     
秦威 《福建茶叶》2000,(4):48-49
1 茶之精神古今中外的茶人对茶都一些十分独到的认识 ,形成的别具特色的茶之理念 ,或称之为茶礼、或称之为茶道。唐朝的陆羽写了一本《茶经》 ,书中提到了茶的精神 :精、俭。“精”是专精 ;“俭”是简约。唐朝时喝“煮茶” ,用风炉来煮水。陆羽在风炉上铸了六个字“伊公羹、陆氏茶”。伊尹是商汤时代的宰相 ,他本是以做羹汤的道理 ,建议治国之道 ,伊尹用鼎的功夫将国家治理得很好 ;陆羽希望通过泡茶 ,对社会有帮助。宋代的徽宗皇帝痴迷于茶 ,以“国不可一日无君 ,君不可一日无茶”之说传世 ,宋徽宗著有《大观茶论》 ,序中写道 :“茶之为物 …  相似文献   

4.
(一 )南朝时饮茶典故中子鸾子尚兄弟颠倒陆羽《茶经·七之事》中的前目上有南北朝时南朝“新安王子鸾 ,鸾弟豫章王子尚”字样 ,后面的全文是 :“《宋录》 :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 ,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茶茗 ,子尚味之曰 :此甘露也 ,何言茶茗 ?”有人想把此典故人物说得通俗些 ,写成“新安人王子鸾、豫章人王子尚”兄弟如何赞美茶。文章加了个“人”字 ,便成姓王的了”。恰与笔者同姓 ,我知古之饮茶王氏 ,汉有王褒 ,南北朝时有王肃 ,未见还有这两位王姓饮茶名士 ,待查看他们的生平。检南朝·梁·沈约《宋书》 ,唐初李延寿《南史》 ,…  相似文献   

5.
成语“三茶六礼”语见清·李渔《蜃中楼·姻阻》:“他又不曾有三茶六礼,行到我家来。”成语大意是说,经过“三茶”和“六礼”的习俗结婚的。指古代婚姻各种仪式的总称。比喻明媒正娶。古代我国习俗,娶妻多用茶为聘礼,所以女子受聘称为受茶。“三茶”包括:一茶为“订婚择日敬甜茶”。甜茶一般是用茶叶沏泡的茶水,加上冰糖或金桔等冲泡而成。凡是男方首次到女方提亲时,男家要备礼前往,女家将礼品置于神明灵案前。当男家客人入座后,女儿要捧甜茶上厅,按辈份、年龄高低、先男后女依次敬甜茶。客人则赠予“红包”,谓“压茶杯”。这一…  相似文献   

6.
一现在一些茶事、茶文化活动,常有“茶人”、“爱茶人”的称谓,有自称有他称。此两名词由来已久,溯本追源都出于唐代。“茶人”名词是陆羽所创,他在《茶经·二之具》说“”(即茶篮)时有“茶人负以采茶也”句,就是说陆羽称茶叶生产者为“茶人”。而“爱茶人”名词是白居易所创,他作《山泉煎茶有怀》诗云:“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尘。无由持一碗,寄与爱茶人”。白氏一生为官、丰产诗人,他创造“爱茶人”一词是在以名泉烹饮佳茗时引发的。白氏爱茶是他官务之余的生活享受,即业余爱好。两名词的对象是有区别的。二“茶人”、“爱茶人…  相似文献   

7.
巩志 《福建茶叶》2000,(4):47-48
中国茶文化确实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它的开始出现就不同凡响。茶一开始 ,就为有眼光的政治家或统治者所赏识 ,他们提出“以茶养廉” ,对抗“奢侈腐败”之风。当代茶圣吴觉农在《四川茶史话 前言》援引“商书·酒诰》说 :商的统治阶级沉溺在酒里 ,腥秽上冲 ,连天都发怒了。周文王和武王则与商纣恰恰相反 ,由于他们的建国方针是勤俭建国 ,所以严禁饮酒”。公元前 10 66年 ,周武王在“伐纣会盟”时 ,有南方八个小国 ,将部落子民为药用的茶 ,作为礼品 ,献给武王 ,“以茶代酒” ,于是武王用茶设宴 ,以茶代酒招待各路诸侯 ,部落酋长。这种以茶…  相似文献   

8.
原文: 一、种茶宜择山高向阳之地,有黑土砂砾者种之,其味清远兼有岩骨花香之胜。 诠释: 俗话:“高山出好茶,平地产好茶。”明·熊明遇《岕茶记》也述:“茶产平地,受土所多,故其质浊。”宋子安北苑《东溪试茶录》:“茶宜高山之阴,而喜日阳之早”。唐·陆羽《茶经》记载:“上者生烂石(有光彩的砂砾土),中者生砂壤,下者生黄土”。这些都说明  相似文献   

9.
邢湘臣 《茶报》2004,(3):46-46
自古至今盛名不衰的“碧螺春”茶。清代词人李菁客盛赞日:“谁摘碧天色?点入小龙团.太湖万顷云水,渲染几经年。……龙井洁、武夷润、齐山鲜,瓷瓯银碗同涤,三美一齐兼”。在古人心目中,“碧螺春”茶兼有三美,在西湖龙井、武夷岩茶之上。由此可想品位之高,故今被列为我国十大名茶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一、前 言 中国工夫茶流行于潮汕、台湾、闽南和武夷山等地区。其中以潮州工夫茶(也称潮汕工夫茶)最具特色,堪称中国茶道的“活化石”。据《清朝野史大观·清代述异·卷十二》载:“中国讲求烹茶,以闽之汀、漳、泉三府,粤之潮州府功夫茶为最。”潮州位于韩江下游,气候炎热。潮州人饮茶量之大,烹茗技法之精,久负盛名。 翁辉东在其《潮州茶经──工夫茶》中认为,潮州工夫茶从择茶到冲泡全过程“求精、求工”,由此体味工夫茶的“味之腴,食秀美,芳香溢齿颊,甘泽润喉物,神明凌霄汉,思想驰古今”的“三昧”境界。潮州工夫茶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饮茶说音乐     
饮茶时伴以音乐,无疑是一种高雅的精神享受。古人在论及茶之所宜时也认为:“茶宜净室,宜古曲”。明人许次纾在《茶疏》中就提出了“听歌拍板、鼓琴看画、茂林修竹、清幽寺观”等二十多个适宜于饮茶的优雅环境和事宜。  相似文献   

12.
潮州工夫茶艺定式,较早的文字记载是清代俞蛟《梦厂杂著·潮嘉风月·工夫茶》,及至民国翁辉东撰《潮州茶经·工夫茶》(1957),则以详尽著称。后之介绍文字,未见有超越其窠臼者。兹特摘要引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巩志 《中国茶叶》2008,30(7):33-34
茶,钟山川之灵禀,集天地之风露,含英咀华,吐香韫玉。宋徽宗《大观茶论》:“夫建茶擅瓯闽之秀气,臻山川之灵禀。”茶为草木之灵芽,本是大自然之杰作,是上天赐予人类的最佳饮料。古代史料中,茶的名称很多。一般认为唐代中期(约公元8世纪)以前的“茶”写成“荼”(读作“ú”)。据查,“荼”字最早见于《诗经》,在《诗经·邶风·谷风》中记载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  相似文献   

14.
茶多糖对小鼠血糖、血脂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6,自引:5,他引:36  
周杰  丁建平 《茶叶科学》1997,17(1):75-79
研究了从粗老茶中提取的茶多糖对小鼠血糖、血脂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腹腔注射50mg/kg·bw茶多糖有明显降低血糖的作用(P<0.01);对血清胆固醇和血清甘油三酯影响不大,但有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效果;每天连续口服25mg/kg·bw茶多糖,有增强免疫功能的作用。急性毒性试验表明,24h内腹腔注射总量1.0g/kg·bw,未发现小鼠对茶多糖有中毒反应  相似文献   

15.
藏茶情缘     
藏茶,一种孕育于四川雅安雨极高山的全发酵茶。其貌不扬却是藏族同胞赖以生存的生命之茶。“宁可三日无粮,不可一日无茶”是藏族生活的真实写照,表达了藏族人民对藏茶的珍爱和依赖。藏茶是三百多万藏族同胞不可或缺的生活饮品,又称为民生之茶。  相似文献   

16.
研究陆羽《茶经》的片断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陆羽《茶经》宗旨,在于“古为今用”,历史唯物论者,要以悬古垂今。今日,茶业科学较之唐朝,腾飞千里。唐时认识不清或认识错误的研究解释,而今一目了然。就无须花大量时间再去推敲。要推陈出新,就要择其与科学较有意义的问题,加以研究或讨论,不能就字论字,如《茶经·一之源》研究。 1、“一之源”从字义看,是茶之起源。其实并不在此。首先言茶树性状和栽培方法;其次言茶之来源及其异名,茶叶品质与土壤关系;再次言鲜叶性状和采制关系及其饮茶与卫生;最后还提及产地不同品质有上下之别。这节要研究的主要问题有二:一是茶叶品质与土壤和鲜叶性状的关系;二是饮茶与卫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二)采摘方面 从陆羽《茶经》来看,唐代采茶要求在天气晴朗的清晨“凌露采焉”,所选采对象是“中枝颖拔者”,此外并无更多的要求。而宋代贡焙中,则更进一步提出“凡采茶必以晨兴,不以日出,日上露唏,为阳所薄,则使芽之膏腴出耗于内,茶及受水而不鲜明,故常以早为最。凡断芽必以甲不以指,以甲则速断不柔,以指则多温易损”(宋·宋子安《东溪试茶录》)。为防茶汁蒸发,采摘时间上明确了要在日出之前,这是继承了《茶经》所说的“凌露采焉”的方法,并特别提出了“以甲不以指”的采摘手法,这对保证鲜叶的品质有重要作用。 为较长时间地保持芽叶的鲜洁度,更有“茶工多以新汲水自随,得芽则投诸水”(宋·赵佶《大观茶论》)之说。鲜叶采下后,要经过挑选,剔去“乌蒂”(红梗)“白合”(鳞片),进而“再四清洗,取令洁净,然后入甑”(宋·赵汝励《北苑别录》)。在净化芽叶的同时,还要进行分级处理,取其中最嫩者如雀舌、鹰爪,名为小芽,其次一芽一叶者为中芽等等。另有一种水芽者,“盖将已拣熟芽再剔去,只取其心一缕,用珍器贮清泉渍之,光明莹洁,若银线然”(《宣和北苑贡茶录》),故又称之为“银线水芽”。宋人熊蕃曾评论当时的芽叶之精:“郡人黄儒撰《品茶要录》,极称当时灵芽之富,渭使陆羽数子见之,必爽然自失。蕃亦谓使  相似文献   

18.
茶叶之所以具有纵贯数千年,横跨五大洲的生命力,除了脍炙人口的风味外,就是以其祛病健身的功效折服人类的。茶叶不但在古代被誉为“万病之药”(唐·陈藏器:《本草拾遗》),而且据陈宗懋教授介绍,美国医学基金会主席J.H.Weisburger指出茶的有效成分“茶多酚将是21世纪对人类健康产生巨大效果的化合物”。茶叶的神奇功效在现代自由基医学的理论研究中得到了科学的答案。因此,茶在未来世纪中,可以:一、开发成特色天然药物和功能性食品《自由基医学》研究新发现的致病因子是某些外因(环境污染、射线、毒物等)和内因(遗传、精神…  相似文献   

19.
《茶世界》2006,(5)
星城长沙,气象万千;百里茶廊,茶叶飘香。中国茶界精英,咸集星沙,借“第二届中国湖南·星沙茶文化节”之东风,以“绿色·健康·和谐”为主题,共商中国茶业百年大计,欣欣然发表《中国茶业星沙宣言》。一茶叶,得山川之灵气,积日月之精华,溶泉水而获得高雅的生命属性。人与茶融,茶与诗合,茶禅一味,成就了“以天人合一”为哲学基础的中国茶文化。人的生命,是世界上一切美的荟萃;而健康之美,才是人类生命之美最本质的内涵。现代科学研究证明,茶叶有“三抗(”抗癌、抗氧化、抗衰老“)三降(”降血压、降血脂、降血糖)三消(”消炎、消毒、消臭)之效。…  相似文献   

20.
石伟昌 《中国茶叶》2013,(11):30-30
新建茶同,茶苗质量是关键,移栽时茶苗的质量更关系到茶同中茶苗的成活率、生长势、管理成本等。“茶苗县内预约育”是贵州黎平县近年采取的一种确保新建茶园年所用茶苗质量的一种探索方式,就是新建茶同生产县根据自己来年新建茶同的目标,与育茶苗商签订预约协议培育茶苗,来年再根据茶苗市场行情进行市场价采购的一种方式。黎平县自2008年实行“茶苗县内预约育”以来,取得了一定成效,得到茶农和茶业管理部门等认可,现已在贵州许多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