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缺水是限制印度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的重要因素。尽管人们最大限度地增加灌溉设施,但仍然存在大量的荒地、退化森林和牧场。经过长期的实践,人们已认识到植树造林,增加地面植被覆盖物是防止土地退化的有效生态措施。为此,N.M.Sadguru水和发展基金会(SWDF)在干旱地区的拉贾迪亚(Rajadia)村开展了荒地和农田带植树的社会林业项目。  相似文献   

2.
强旱生灌木——霸王容器育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om SMaxim)是一种生长在青海、新疆、宁夏、甘肃、内蒙等干旱地区的强旱生野生灌木树种,根系发达,具有非常强的耐旱特性,是西北干旱地区植被恢复的优良树种。  相似文献   

3.
山杏     
山杏是亚洲的特有树种,主要分布在北部(北纬30-52度)的干旱地区。在我国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西北地区。耐寒(可达-50℃低温)、抗旱(年降水量在200mm仍生长良好)。种仁为我国重要的出口土特产品,经济价值很高,是一种经济树种。如营造1ha山杏林,5年投资185元,第5年即可收回投资额,经营10年可纯收入7800多元。为北方干旱地区,经营投资少,收益大的种植业。并具有适应性强,可种植在荒山、瘠薄土地上,不与粮谷争地的特点,又能保持水土,对改善干旱地区生态条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正> 据统计,地球上35%的陆地属于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我国干旱和半干旱地区面积565.86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58.6%,其中蒙新干旱地区320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33%;半干旱的黄土高原45.22万平方公里,约占国土面积4.7%。我国干旱地区包括内蒙西部(阴山以北,乌拉山、贺兰山以西)、甘肃河西走廊、青藏高原西北部、青海柴达木盆地和新疆广大地区。半干旱地区包括东北西部、内蒙东部、内蒙南部(鄂尔多斯高原)、陕西、晋南、陇东的黄土高原、宁夏平原、青藏高原大部。  相似文献   

5.
荒漠化是指气候变异和人类活动在内的种种因素造成的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的土 地退化。 所谓土地退化,是指由于使用土地或由于一种营力或数种营力结合致使干旱、半干旱和亚湿润干旱地区灌溉农田、非灌溉农田或草原、牧场、森森和林地的生物或经济生产力下降或丧失,其中包括: (1)风蚀和水蚀使土壤物质流失。  相似文献   

6.
植被遥感研究的新思路——走出传统光谱理论应用的误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遥感中沿用几十年的植被光谱理论提出质疑,阐述了传统植被遥感中存在的误区,提出新的观点及研究思路。第一次提出干旱植被指数(LDVI)和综合植被指数(IVI)的概念,探讨了干旱地区草原植被的信息提取及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该文通过总结宣大(河北段)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和施工经验,提出了一些观点和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法,探索了干旱、半干旱地区高速公路绿化的途径,对今后干旱地区公路绿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具有耐干旱、耐贫瘠的优良品性,在辽西地区恶劣的生态条件下,表现出能够正常生活、并具有一定的生长量,因而成为本地区荒山绿化的主要树种。辽宁省干旱地区造林研究所从成立以来,以科研工作为生产服务为宗旨,对辽西干旱地区油松造林技术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取得一系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干旱地区造林成活率一直是困扰林业工作者的难题。为了有效提高造林成活率,延长造林时间,实现错季造林,提出了实验研究旨在通过对北方干旱地区多种常用树种苗木在不同冷藏温度下,通过低温冷藏,在不同土壤中进行栽培实验,以获得最适宜经过低温冷藏后在适宜时间(有效降雨后)提高造林成活率的组合。  相似文献   

10.
臭椿(Ailanthus altissima)是甘肃重要的乡土树种,它适应性强,繁殖容易,用途广。介绍了臭椿的播种育苗及造林抚育技术。是干旱地区、城市工矿区和多烟尘地区重要的造林绿化树种。  相似文献   

11.
观点     
《中国林业产业》2011,(6):10-10,12
今年的世界防治荒漠化日纪念活动恰逢联合国大会宣布的2011年国际森林年,其目的在于教育全世界的公众了解森林的价值以及丧失森林会带来的巨大社会、经济和环境代价。这一活动对于干旱地区而言尤其重要,因为干旱地区的森林和灌木构成了干旱生态系统的主体。干旱地区森林占地球上热带和亚热带森林的42%。不可持续的土地管理和农业措施,造成了干旱地区森林丧  相似文献   

12.
更正     
<正>2015年第1期第3页刊登的"干旱地区深栽抗旱造林技术试验研究及推广的回顾(上)"更正为"干旱地区杨树等深栽抗旱造林技术试验研究及推广的回顾(上)"。其中摘要中应为:获得90%以上高成活率,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文章主要内容有:也门共和国干旱地区营造防护林的重要性;防护林带的作用;树种选择;林带中树木的生长状况;林带的营造与灌溉技术;林带的管理、疏伐及更新;林带的经济效益;干旱地区开展防护林研究工作的重要性等。作者指出,林带设计中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林带防护作用最大,占地面积最小,林带本身的稳定性又不被削弱。紧密结构(不透风)的林带能有效地减低风速但防护距离小;稀疏结构(允许30%的气流通过)及透风结构(允许40%以上的气流通过)的林带,在背风面减低风速的作用虽不及紧密结构,但防护距  相似文献   

14.
据估计,地球陆地表面有35%以上的地方位于干旱地带。这里“干旱地带”一词,不仅包括干旱地区,而且也包括半干旱地区。一般年雨量少于300毫米的地方,即可认为是干旱地区,包括世界上所有的荒漠,其中最重要的是非洲的撒哈拉和卡拉哈里荒漠;亚洲的阿拉伯、叙利亚、土尔其斯坦、戈壁、伊朗、印度(即塔尔)荒漠;澳大利亚的荒漠;北美的墨西哥和美国西部荒漠;南美阿根廷的恰克和帕他哥尼亚寒冷地区荒漠,以及智利和秘鲁的阿他卡马荒漠。  相似文献   

15.
该文主要定义了干旱地区土地退化的概念,划分了主要土地退化类型,界定了干旱地区的标准,阐述了干旱地区土地退化评价方法,对土地退化评估具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前言最近对干旱地区来说如何防止(预防)牧场或可耕地的荒废问题比治理沙漠更为突出,即沙漠化问题是个较为突出的课题。于是,1977年8月29日至9月9日在肯尼亚的内罗毕召开了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主办的联合国防止沙漠化会议(UNCOD)。参加会议的有95个联合国成员国及联合国粮农  相似文献   

17.
印楝 (Azadirachtaindiceae)属楝科 (Meliaceae)常绿高大乔木(特别干旱地区旱季落叶 ) ,原产印度、缅甸 ,我国无自然分布。树高 10~ 2 0m ,分枝早 ,枝叶密集 ,根系发达 ,萌发力强 ,生长迅速 ,2~ 3a始开花结实 ,结果期 10 0a以上。印楝耐旱、耐热、根深叶茂 ,是联合国粮农组织  相似文献   

18.
总结出爬地柏(Sabina procumbens)全光照喷雾扦插育苗技术要点,包括插床与插穗的制备,采穗时间,水分与施肥管理及病虫害防治等技术,为干旱地区爬地柏的快速繁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干旱地区节水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地区特别是陕北黄土高原干旱地区影响造林成活的主要因子是水分。笔者通过20年的干旱地区造林实践,摸索出节水抗早技术,他的核心是:充分利用雨水、地下水、以保证林木成活、生活所需水分,因此应在整地、栽植、抚育、管理等主要生产环节中要注意集水和水分的充分利用,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20.
干旱地区节水抗旱造林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干旱地区特别是陕北黄土高原干旱地区影响造林成活的主要因子是水分。笔通过20年的干旱地区造林实践,摸索出节水抗旱造林技术,它的核心是:最充分地利用雨水、地下水,以保证林木成活、生长所需水分。因此应在整地、栽植、抚育管理等主要生产环节中要注重集水和水分的充分利用,以提高造林成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