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辣(甜)椒雄性不育系21A,8A,17A的选育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国外引进的长灯笼形甜椒雄性不育系LANES为不育源,通过回交转育,选育出不育性稳定、园艺性状优良的辣椒雄性不育系21A、甜椒雄性不育系8A和17A,花蕾观察表明,21A基本无花粉或仅有少量败育畸形花粉,其遗传属于一对隐性控制的核胞质型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2.
辣(甜)椒雄性不育系21A、8A、17A的选育及鉴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国外引进的长灯笼形甜椒雄性不育系LANES为不育源,通过回交转育,选育出不育性稳定、园艺性扶优良的辣椒雄性不育系21A、甜椒雄性不育系8A和17A。花蕾观察表明,21A基本无花粉或仅有少量败育畸形花粉,其遗传类型属于一对隐性基因控制的核胞质型雄性不育系。  相似文献   

3.
绍糯9714A系绍兴市农科院以滇Ⅰ型不育系7627A作母本,以绍糯9714为轮回父本,经多代回交转育而成,2005年9月通过浙江省科技厅组织的技术鉴定。绍糯9714A属半矮生类型品种,群体不育株率100%,败育花粉率99.95%,以染败为主,米质指标达部颁优质食用稻米二级标准以上。以绍糯9714A所配的粳糯杂交组合米质优、抗病性好,试种示范表现优良,增产显著。  相似文献   

4.
42个甜(辣)椒自交系恢复基因的分布及亲缘关系的RAP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42个甜(辣)椒自交系和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CMST6A与CMSMCA为试材,对其测交后代的育性进行了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育性恢复材料占全部被测材料的31.0%,育性保持材料占66.7%,育性分离材料占2.3%.甜椒CMS育性恢复基因主要存在于尖辣椒中.利用RAPD技术,进一步分析了这些自交系的DNA多态性.从340条随机引物中筛选出扩增效果良好的引物23条,共扩增出133条谱带,其中多态性带111条.UPGMA树状图显示,遗传距离为0.124时可以将42个甜(辣)椒自交系划分为3组,育性恢复辣椒在Ⅰ、Ⅱ和Ⅲ组内均有分布,说明在分子水平上恢复基因在供试辣椒自交系中的分布是随机的.  相似文献   

5.
永A是以金23A为母本,用自育的永占为父本并经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弱感光型早籼不育系。试验表明:永A不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花粉不育度100%;柱头发达,自然条件下柱头外露率89.2%,异交结实率高,易于繁殖制种;可恢复性好,配合力强,弱感光,杂交优势大,杂种一代表现为米质优、产量高、抗性强等优良性状。于2004年10月通过广西科技厅成果鉴定。  相似文献   

6.
根据"复等位基因遗传假说",以具有100%不育株率的大白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3A为不育源,采用定向转育方法,经过杂交、回交、测交、自交和兄妹交将核不育基因向可育自交系206中转育。经过连续3代定向的回交转育(以206为轮回父本),获得了具有206特征性状的青麻叶类型核基因雄性不育系,实现了复等位不育基因与园艺性状的同时转育。  相似文献   

7.
针对生产上综合性状优良的粳稻不育系较少的问题,以不育系花A为BT型细胞质供体,优质常规粳稻申21为轮回父本进行杂交,经连续多代回交育成中熟晚粳不育系申21A。申21A表现不育性稳定,不育株率和花粉败育率均为100%,开花习性好,异交结实率高,株叶形态好,稻米品质优良,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具有较强抗性,于2018年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利用申21A配制出多个优质、抗病、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其中‘申优28’和‘申优42’通过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申21A综合性状好,配合力强,在优质、抗病、高产杂交粳稻新组合选育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以日本铁杆大葱品种中发现的雄性不育株为不育源,用测交—回交及测交父本、轮回父本自交法,筛选出耐抽薹雄性不育系200730A和相应保持系20070873B,不育株率和可育株率均达到99%以上。选育的不育系表现抽薹晚、配合力高、杂种优势明显。200730A雄性不育系与长宝大葱自交系选配的杂交组合农大夏葱1号抽薹晚,产量高,比日本大葱平均增产18.41%,抗病性好,适宜在黄淮海区域种植。  相似文献   

9.
甜椒CMS不育基因ISSR的分子标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运用ISSR技术对甜椒CMST6A及其相应的保持系T6B基因组DNA进行了比较分析,共使用了44条随机引物,其中33条引物在两系之中都获得了扩增产物.在不育系中获得了1条稳定扩增的特异片段ISSR-81400.通过随机抽取群体的不育和可育单株对ISSR引物进行鉴定,初步认为ISSR-81400可能是与甜椒CMS不育基因连锁的分子标记.  相似文献   

10.
辣(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杂种优势利用及其制种技术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自 198 0年开始 ,利用从法国引进的长灯笼形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LANES”为不育源 ,通过回交转育方法 ,于 1984年选育出羊角形辣椒胞质雄性不育系“2 1A”、灯笼形甜椒胞质雄性不育系“8A”和“17A”。至 2 0 0 0年测配6 17个辣 (甜 )椒杂交组合 ,其中F1育性完全恢复的组合为 196个 ,占全部组合数的 31.7%。在这 196个组合中 ,辣 /辣组合 12 7个 ,占 6 4.8% ;甜 /甜组合仅 11个 ,占 5 .6 %。经配合力测定 ,选育出 3个具有优质、抗病、丰产特点的一代杂种 2 1/LS3 (“苏椒 3号A”)、2 1A/LS2 和 8A/LS7(“碧玉”)。辣椒雄性不育系繁种、制种技术研究表明 ,利用大棚繁种 ,不育系∶恢复系为 2∶1,采用人工辅助授粉生产的杂交种子量明显高于露地繁种。应用辣椒雄性不育系繁制一代杂交种子 ,比常规去雄繁种节省工本 5 0 % ,且纯度达到 10 0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