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传统造景艺术手法,分析海南大学校园绿地景观格局分布特点和造景特色。结果表明,海南大学校园绿地景观特色突出,景观多样性较高,具有明显的异质性;同时造景形式多样,体现出强烈的热带滨海校园风光和浓郁的地域性特征。但同类型绿地斑块之间应该加强内部联系;在植物造景突出校园热带特色的同时,应把握其自然性与人工性的结合。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居住区环境特点和景观需求的基础上,探讨了花卉在景观营造中的功能结合居住区不同类型绿地的环境要求,指出入口区、路旁绿地、公共绿地景观中花卉的应用形式和所起的作用、分析了花卉在居住区景观中运用量少的原因和对策,为花卉在居住区景观中推广提供了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岳阳市公园绿地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指出公园绿地存在类型不丰富,布局不均衡,连接性差,地域特色营造不够,植物多样性不丰富等不足之处,提出加大公园绿地建设与改造,加强“廊道”建设等完善措施,为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闽江口琅岐岛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闽江入海口琅岐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1989、1997和2005年三期遥感图像数据的处理,运用景观格局指标,分析琅岐岛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并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统计数据,探讨引起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变化的驱动因子。结果表明:16a来,琅岐岛的景观以农业景观为主,耕地斑块逐渐破碎化,形状日趋复杂化;园地斑块小、分布比较集中;林地景观面积增加,其最大斑块指数也明显增加;交通景观要素面积较小,2005年仅有33.12hm2,占全岛面积的0.53%;总体景观多样性指数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变化趋势;景观转移矩阵表明,1989~1997年间,林地景观最稳定,园地景观变化较大,1997~2005年间,景观要素之间转化更为频繁;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因素是经济发展、政府政策的影响和人口变化等。  相似文献   

5.
完善生态建设 构建和谐园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生态园林"理念的不断深入,人们对园林绿化的概念、内涵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现在各植物元素的和谐统一。园林物种的多样性是维系城市绿地系统稳定的基础,通过合理筹划和高效利用绿化资源,实现绿化生态效益的最大化。要根据绿地周围的城市景观元素,更多地把绿地景观融入到整个城市环境中,使人工景观与自然景观更加自然地交融在一起,优化植物配置,弘扬城市园林个性,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用可持续发展观建设生态人居城市,构建和谐园林。我们要进行防灾减灾规划研究,加强防灾绿地建设,提升城市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6.
以文献和实例结合的方式简述海口市城市道路绿地建设概况、形成历程及主要特点,探析其绿地景观特色,以期对城市道路绿地建设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7.
玉米冠层结构、光分布和光合作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23,自引:9,他引:23  
玉米冠层结构的研究与光分布的研究相辅相成.叶片是玉米冠层结构中最主要的器官,先人曾利用叶角分布来表示玉米的空间结构.对玉米冠层结构的描述也集中在叶曲线和叶形的描述上.三维重建技术给玉米冠层结构研究带来新的生机,在此基础上,利用投影Z-Buffer算法和Turtle模型也使冠层内光分布研究得到了发展,弥补了指数模型应用假设的不足,克服了G函数应用复杂和繁琐的缺点.这些研究为准确计算光合作用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玉米叶片空间结构和株型的差异使得光在冠层内的分布不同,从而影响了光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杂交水稻》2015,(3):58-65
以4个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为材料,研究了在西昌和雅安2种不同生态条件下栽培密度对水稻氮磷钾营养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西昌点水稻成熟期氮和磷的平均总积累量小于雅安点,钾平均总积累量略高于雅安点;氮、磷、钾的收获指数、稻谷生产效率和干物质生产效率均表现为西昌点明显高于雅安点。随密度增加,水稻氮、磷、钾总积累量增加,不同栽培密度水平下氮素干物质生产效率无显著差异,但氮、磷、钾的收获指数、稻谷生产效率及磷、钾的干物质生产效率均随密度增加呈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9.
解俊 《福建茶叶》2016,(8):299-300
城市现代化的发展,使社会大众对城市景观的需求从物质层面扩展到精神层面。茶文化作为普洱市地域文化中的一大特色,与普洱市城市景观具有着紧密的关联性。本文在对茶文化与城市景观的关联性做出论述的基础上,从公园绿地景观与建筑景观两个方面,对普洱市城市景观与茶文化关联性的具体体现进行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模拟地带性森林植被,使城市景观生态系统以及群落外貌近自然化,不仅可以提高城市园林的生态效益,降低养护管理费用,还可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园林景观.本文在调查海口市城市道路绿地景观植物群落结构与组成的基础上,以景观生态学为指导原则,对如何营造兼具景观功能与生态效益的热带园林植物群落进行了探讨.认为海口市园林群落配置应以热带雨林自然群落的结构和演替为依据,以乡土树种为主、引种为辅,增加城市景观植物的多样性;力争做到“师法自然、高于自然”,构建我国南方特色的热带滨海城市森林景观.  相似文献   

11.
道路绿化作为城市森林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整个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岳阳市的主道路绿地和街头绿地为例,对岳阳市道路绿地系统物种多样性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2.
运用树种叶面积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物种重要值、优势度指数等量化地描述福州市5个区的绿地树种结构特征及其生长与适应性。结果显示,从植被物种可用资源的角度看,福州市的绿地还有很大的潜力,但无论绿地总体面积还是树种数量都达不到与城市发展规模相适应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以南阳市唐河县文峰广场为例,从交通路线、景观效果、排水设施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结合国内外海绵城市相关理论及案例。总结分析现有雨水排除措施的不足,从中心广场、道路、绿地、植物等4个方面提出具体的雨水处理改造设计方案,力求从景观和功能上为周围居民提供一个环境优美、生态适宜的公共活动空间。  相似文献   

14.
苗寨景观具有独特丰富的地域文化特征,是苗族人生活的缩影和民族历史的载体。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贵州苗寨传统景观逐渐被现代景观侵蚀,部分苗寨已经丧失传统特色。以贵州省黔东南州西江苗族村寨景观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苗寨传统景观与城镇现代景观的冲突与矛盾,探讨苗族村寨传统景观和未来城市景观协调发展的方法和途径。研究认为,在对少数民族传统村寨区域进行城市化改造时,需考虑到空间结构的融合、景观肌理的协调和原有文化的传承等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选取广州市有自然驳岸的城市公园进行调研,归纳整理公园耐湿植物种类,分析不同水景中的耐湿植物配置现状,并探讨滨水空间的生态建设。结果显示:调查区域内共记录耐湿植物146种(包括变种、变型和品种),隶属66科107属,其中乔木类有65种、灌木类46种和草本类35种。按照岸线的曲折与否及其形态,把配置模式分为带状式水景、溪流式水景、绿岛式水景和建筑小品旁水景4种类型,分析其配置特点。建议广州公园滨水植物景观应注重生态与美学相结合,注重养护管理方法,达到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6.
邓旭 《热带作物学报》2017,37(4):112-116
风水形势学是风水理论中的“形”与“势”这两个基本概念的实际运用。都市农业设计尺度是指在进行都市农业景观规划时客观农业景观和人的心理经验形成的尺度关系。本文从外部空间理论、人体工程学和静态空间视觉理论方面,对都市农业设计尺度与风水形势学的关系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7.
科学的绿化美化能使城市广场取得较好的景观、生态和游憩效果,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景观建设的有效措施和手段。现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长沙市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类型的城市广场园林植物景观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岳麓区区委区政府、五一广场、和平鸽广场、贺龙体育馆附属广场的植物景观景观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北京城区蔷薇属植物的种类和应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系统总结并分析了当前北京城市绿化中蔷薇属植物应用的情况,为北方地区露地栽植蔷薇属植物在品种资源筛选、配植与利用方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