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邹园艳 《福建茶叶》2016,(5):347-348
我国古典文学的翻译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红楼梦》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其翻译工作更是影响深远。为更好地研究《红楼梦》中对茶文化的翻译,本文首先对《红楼梦》中的茶文化进行了概述,然后通过茶文化视阈下研究《红楼梦》"茶"的英译策略例如对茶名,茶具,茶诗等的翻译。  相似文献   

2.
刘娟  覃芳芳 《福建茶叶》2016,(6):337-338
为了弘扬中国古典文化,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对《红楼梦》译本的推广尤为重要,而翻译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作品原文所要表达的意思,目前两个最有名的的英译本分别是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位译者翻译的。本文通过对茶名称、茶具和烹茶之水三个方面,主要对杨宪益和霍克斯《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关于茶文化词语的翻译效果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郭丹英 《茶叶》2009,35(2):123-125
二00八年十月七号晚上六点整,在芬兰最大的博物馆——埃斯堡当代艺术博物馆里,人声鼎沸,《来自中国的茶、艺术、茶具》展览的开幕式正在进行着。大厅里人头攒动,约七百多名受邀嘉宾的目光都集中在开幕式现场,展览开幕式由埃斯堡博物馆基金会主席赫米女士主持,她说,中国是茶的故乡,中国的茶文化源远流长,中国有着五千年的茶文化发展史。自十七世纪后,中国与欧洲的茶文化交流开始频繁,大量的中国茶叶及茶具输入欧洲,也把茶这种健康的饮料传人芬兰,芬兰人民也喜欢上了饮茶。通过茶这种媒介,中国与芬兰的文化交流不断地加强。  相似文献   

4.
李林蔚 《福建茶叶》2016,(8):359-360
《红楼梦》作为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之作,书中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甚至有人称之为一部百科全书式的书籍。《红楼梦》中对茶的描述也是极为广泛的,作者曹雪芹凭借着自身的经历对茶的种类、茶的烹煮、茶具的精美、茶性的抒发、茶俗的繁多一一作了介绍和阐述,表现出了作者深厚的茶文化情怀和底蕴。当然,这样的一篇宏大巨著在翻译成英语的时候,对它其中茶文化的解读又是另外一番格调,无论是对茶具、茶名的翻译、茶俗茶礼的翻译、茶水、茶用的翻译以及茶诗、茶联的翻译等等都别有一番滋味。  相似文献   

5.
李照明 《福建茶叶》2016,(11):340-341
古典小说《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化发展的高峰,一经问世便引起极大轰动。而一翻开这部名著,读者便可以察觉到茶香飘逸,270多处描写茶,10余处提及咏茶诗词皆反映出清代茶文化的欣欣向荣,在进行翻译时,只有切实表达,才能真正将《红楼梦》中的珍贵文化向世界传播。本文从目的论视角探讨了霍译本《红楼梦》的茶文化翻译,首先对目的论理论的阐释以及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然后探讨了中国与《红楼梦》中的茶文化,最后则从茶名、茶具、茶俗三个方面研究了目的论视角下《红楼梦》霍译本的茶文化翻译策略,本文的研究成果将为优化文学翻译效果提供了良好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具是茶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南通博物苑是中国博物馆事业的发源地,在中国文化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历经一百多年的发展,南通博物苑在本地区通过征集与捐赠,收藏了一批珍贵的茶具文物。本文对南通博物馆苑藏部分茶具珍品的历史发展、制作工艺及文化内涵试作考证,以诠释中国茶具所蕴含的中国传统审美理念和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7.
茶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中西方的文学艺术创作都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以翻译顺应论为基本研究框架,介绍了该理论的形成、发展及构成要素,并从茶名翻译、茶具翻译、茶礼翻译和茶诗翻译等四个方面举例分析了中西方茶文化的顺应性翻译策略及其传达效果,指出译者在翻译时应当坚持"忠实性"原则与"顺应性"原则,立足于原文的深层文化及审美意义,顺应作者的创作意图,采用为目的语读者所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和逻辑方法,对茶文化进行积极有效的传达,促进中西方的文化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8.
吴丽娜  肖桃华 《福建茶叶》2016,(11):356-357
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独具特色。随着茶文化的复兴,很多西方国家居民也开始关注中国茶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各国文化也开始不断融合,茶贸易与茶文化相互促进和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基于功能翻译理论视角下的茶学民歌翻译成为了翻译领域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六口茶》民歌为例,对功能翻译理论下的民歌翻译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周燕 《福建茶叶》2016,(12):354-355
中国的茶文化发展至今有数千年的历史,尤其是茶文化发展到清朝时期已经趋于成熟,《红楼梦》的诞生集合了千年来的茶文化精髓,在书中深刻的描述了相关的茶文化。因此,本文主要研究我国古典文学《红楼梦》中的茶文化翻译,从茶具、茶名、茶水这三个方面进行翻译,深入的探析了《红楼梦》中的茶文化,对我国的茶文化翻译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赵燕燕 《茶叶》2009,35(3):194-194
2009年7月18日上午10时,“茶香千年——陈钢收藏唐宋茶器展”开幕式暨捐赠仪式在中国茶叶博物馆举行,该展览由中国茶叶博物馆、云适堂古代茶具博物馆联合举办。  相似文献   

11.
褚亮 《福建茶叶》2016,(7):312-313
随着我国的综合国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高,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度逐渐增加,为使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让世界友人更好感受中国文化,我国正加大文化走出去的战略步伐。众所周知,外国民众对中国的了解多是源于中国文化,尤其是茶文化,茶是中国的国粹,在全球化的趋势下,更多的外国民众参与到品尝中国茶叶的活动中,对外宣传中国茶文化显得极为必要,外宣翻译体现着我国的对外交流水平,通过外宣翻译将中国的茶艺语言传播到世界的角落,不仅可以让外国民众对我国茶艺产生巨大兴趣,增加我国的外汇收入,同时为传播中国文化奠定基础。外宣翻译看似是一门体面的工作,其实是一项系统、艰巨并富有挑战性的工作,茶艺语言有其独特的特点,在翻译过程中存在一定难度。因此本文试对茶艺语言外宣翻译中的技巧和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周媛媛  詹旺 《福建茶叶》2016,(1):225-226
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位学者对古典小说《红楼梦》翻译中涉及到很多茶、茶具的语言,两个英译本中的有关茶名、茶具和茶水的翻译有不一样的地方,究其原因在哪里?笔者认为是由于他们不同文化背景和对文本的理解不同所造成的,但是在词语翻译中各有千秋,需要我们进一步解读和理解。  相似文献   

13.
刘平 《福建茶叶》2016,(10):305-306
《红楼梦》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百科全书,茶文化在其中得到了细致入微的体现。本文站在跨文化角度,从茶名、茶具、茶俗和茶诗四个方面分析了作品中所蕴含的典型茶文化元素,对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的互补关系进行了阐释,并着重分析了归化与异化对这些茶文化元素跨文化再现的影响,指出译者应当根据具体需求恰当选择翻译策略,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茶文化类电影曾在我国电影史上绽放出夺目的光芒。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不少的优秀茶文化类电影,比如根据老舍原著改编的电影《茶馆》和以茶具紫砂壶为主题的电影《壶王》等。对电影字幕进行翻译将有助于我国优秀电影更好地走出国门,这对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也大有裨益。本文首先就目的论视角下茶文化类电影字幕的英译原则进行简要说明,并对茶文化类电影字幕的特点及翻译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最后就目的论视角下茶文化类电影字幕的英译策略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够对译者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茶文化是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们不仅用茶解渴,还用茶来清洁心灵、体悟生命。中国茶的俄译势必会促进中国茶叶及茶文化在俄罗斯的推广和流行。由于茶是中国文化独有的产物和体现,翻译时应尽量保留原文化的民族色彩。鉴于此,在翻译与中国茶名、用水、茶具等相关的词汇时,应以直译为主,适当采用音译、音译加注或描述性翻译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2010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大事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月 《来自中国的茶、艺术、茶具展》荣获"2009年浙江省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最佳宣传推广奖"。《黑白之美———磁州窑茶具展》荣获"2009年浙江省陈列展览精品评选最佳综合效益奖"。  相似文献   

17.
艾玉 《福建茶叶》2016,(8):40-41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往来日渐频繁,中国茶叶企业对外宣传资料翻译质量也越发受到关注,企业外宣翻译的重点在词汇、语法以及文化内涵的方面,但是从现阶段茶叶企业的外宣翻译情况来看,"胡译乱译"的问题十分严重,关联——顺应翻译模式对克服以上问题十分有效,本文对这些方面的问题进行具体研究。  相似文献   

18.
马云 《福建茶叶》2016,(10):373-374
中国是茶的发源之地,有着上千年的茶文化历史。茶与茶具、茶礼等要素构成茶文化的核心内容,而茶本身又是这核心内容的重点。不同种类的茶,有不同的口感、色泽、香味,茶名则是一种表现茶的不同特点的重要方式,是了解茶的第一途径。因此,在茶文化的翻译过程中,茶名的翻译成功与否是译文读者能否正确地了解茶文化的关键。本文首先对茶名翻译的现存问题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茶名翻译过程中应遵循的原则及正确翻译茶名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任迎春 《福建茶叶》2016,(9):367-368
新时期跨地域的文化交流成为常态,茶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带领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大使命,茶文化的翻译便尤为重要,然而现今却出现了许多问题,本文主要从茶名和茶的背景文化的翻译中出现的误区进行了阐述,并在翻译指导方法、翻译具体方法和翻译术语的统一等问题上提出了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20.
魏蔡连 《福建茶叶》2016,(8):380-381
中国是世界茶文化的发源地,并且经历了470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茶文化更加光彩夺目。在茶叶贸易不断繁荣与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大量的茶叶名称、茶类词汇也随着茶叶一同输入到西方国家中。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研究英语体系中茶语的翻译对中国茶文化普及与茶叶贸易发展都具有非常巨大的现实意义。但是从目前英文茶语翻译的情况来看,由于中英茶文化中存在的差异,导致一部分茶语在翻译中出现变形以及缺失的情况,本文针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