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桂蚕H9是广西蚕业技术推广总站选配育成的强健性夏秋用特殊用途家蚕新品种。在省级实验室联合鉴定中,结茧率为97.29%,虫蛹率为95.99%,一茧丝长为849.51m,解舒率为74.09%,净度为91.84分。省级农村联合鉴定中,单张产茧量为31.47kg,一茧丝长为712.0m,解舒率为68.06%,净度为92.26分。与现行品种两广二号相比,结茧率、虫蛹率等强健性方面两者相仿,产量、一茧丝长、净度等主要经济性状均略低。天然黄色茧率100%,且茧色较均匀,是一对强健性天然黄色茧特殊用途蚕品种。2012年6月通过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
为了满足现代蚕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利用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科学研究院家蚕基因资源库引进的丝胶茧品系,采用杂交及系统选育的方法,成功育成5龄熟蚕上蔟只结丝胶茧的家蚕品种桂蚕6号.该品种在省级实验室联合鉴定的成绩是:结茧率92.40%,裸蛹率4.20%,虫蛹生命率94.73%,强健性与对照品种两广二号相仿,营丝胶茧率10...  相似文献   

3.
家蚕品种“桂蚕2号”选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10×7·11"是广西区蚕业技术推广总站育成的强健性春秋用四元杂交蚕品种。实验室联合鉴定结茧率98.26%,虫蛹率95.60%,一茧丝长1111.6m,解舒率76.84%,净度94.38分。农村联合鉴定单张产茧量38.61kg,比对照品种"两广二号"增产10.22%,一茧丝长986.7m,解舒率72.22%,净度93.47分。主要经济性状与对照品种"两广二号"相比,结茧率、虫蛹率等强健性指标没有差异,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增产显著,一茧丝长、净度等均略有提高;繁育性能良好。该品种具有强健、优质、高产、易繁等优点,适合广西亚热带蚕区的春秋兼用。2009年5月18日,广西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通过,定名为"桂蚕2号"。  相似文献   

4.
2016年春季河南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对鲁41×鲁42和优食二号这2对桑蚕新品种进行了实验室鉴定.优食二号的龄期经过较短,虫蛹统一生命率较高;鲁41×鲁42的全茧量、茧层率高,万蚕产茧量和万茧产丝量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5.
为了评价添食壳聚糖对家蚕若干饲养成绩的影响,以家蚕一代杂交种菁松×皓月为试验对象,采用桑叶喷洒壳聚糖溶液的方法,从4龄第2天开始连续添食不同质量浓度的壳聚糖,调查家蚕4龄起蚕死笼率、4龄起蚕结茧率、4龄起蚕虫蛹率、万头收茧量和万头茧层量等。结果表明,4龄第2天开始连续添食壳聚糖,当质量浓度达到1.0 mg/mL时,可以缩短家蚕幼虫的龄期经过、提高4龄起蚕生命率;4龄起蚕虫蛹率比对照提高了1.07个百分点以上,普通茧百分率比对照提高了0.55个百分点以上;茧层率、总收茧量、万头收茧量和万头茧层量等也均优于对照,但是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三眠蚕品种选育的配合力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对8对三眠蚕杂交组合的虫蛹生命率和万蚕收茧量进行了配合力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三眠蚕的虫蛹生命率主要受基因加性遗传效应控制,万蚕收茧量则受基因加性效应和非加性效应的控制。配合力分析结果与实际饲养成绩趋势一致,三×源这对三眠蚕组合性状优良,配合力好,有望培育成优良的高产优质的三眠蚕新品种。  相似文献   

7.
为在本地原蚕区选育和推广优良桑品种,采用生物试验和化学分析的方法,对几个新选育的桑品种进行了叶质鉴定试验。结果表明,新品种Su-T4在5龄蚕生长发育(龄期经过、蚕体重)、虫蛹生命力(结茧率、健蛹率)、茧质成绩(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及制种成绩(产良卵数、卵粒重)等方面都接近或超过了对照品种,是属于叶质特别优良的桑品种。  相似文献   

8.
<正> 日本熊本县蚕业试验场中西等用抗保幼激素处理后诱发的3眠蚕作了大量饲育的试验,对3眠蚕的饲育经过、减蚕率和化蛹率、全茧茧重和茧层率、以及缫丝成绩作了详细调查。试验用蚕种:春蚕期为同荣×红  相似文献   

9.
<正>黄腐酸盐是一种土壤及叶面均可使用的有机物质,前报应用黄腐酸盐在家蚕5龄添食,桑树平均增产效果可达到15%左右。为进一步探讨黄腐酸盐在蚕业上的应用效果,特别是丝茧饲育蚕的虫蛹统一生命率,收茧量、茧丝质的影响,对家蚕结合进行试验,现将试验结果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桂蚕15号是广西壮族自治区蚕业技术推广站育成的春秋用黄绿型桑蚕茧色限性新品种,雌蚕营天然黄茧,雄蚕营绿茧。2020—2021年广西省级实验室鉴定结果显示,该品种结茧率为96.88%,比对照品种“两广二号”高1.70百分点。虫蛹生命率94.40%,比对照高3.31百分点。全茧量为1.412 g,茧层率为20.33%,与对照相仿。万头产茧量13.997 kg,比对照高3.68百分点。万头茧层量为2.842 kg,比对照高3.91百分点。茧丝长876 m,鲜茧出丝率16.10%,比对照高0.34百分点。解舒率72.9%,净度92.2分。农村生产鉴定显示,张种产茧量34.58 kg。比对照高0.47 kg;健蛹率为94.50%,比对照高3.09百分点。  相似文献   

11.
通过简单易行的办法改变蔟中环境,试验调查对蚕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蔟中管理期间适时关闭蔟室门窗能提高蚕茧的上车率、出丝率、解舒、洁净等成绩.  相似文献   

12.
2014年春蚕期对山西省蚕业科学研究院、山东省蚕业研究所及中国农业科学院蚕业研究所选育的4对桑蚕新品种进行了实验室鉴定。结果表明,9801×9802、鲁51×鲁52、HK3及华康一号4对参鉴品种的孵化率、茧层率均高于对照种,死笼率均低于对照种;普通茧重量百分率除HK3外,其它3对均低于对照种;四项经济性状与对照种相比,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选择性状优良的中系、日系材料若干,以杂交育种结合系谱选择为主,辅以对死笼率及产卵量的选择,经过6年11代的选育,初步选育出一对春秋兼用的桑蚕新品种。该品种虫蛹率、万蚕收茧量、万蚕茧层量、万头蚕产丝量、生丝率、解舒率分别高于对照种。茧层率与对照种相仿,茧丝长及净度低于对照种。克蚁制种量高出对照种16.5个百分点。该品种综合经济性状优良,适合在山西省及气候条件相同的中西部蚕区饲养。  相似文献   

14.
家蚕是一种产业化生产的经济昆虫 ,家蚕彩色茧的开发与产业化利用 ,有望为丝绸业带来新的绿色活力.本实验采用色素添食法生产彩色茧 ,研究了添食色素对结茧率和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的影响.结果发现 :添食红色素对结茧率和茧质无显著影响 ,添食橙色2号色素其茧质成绩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5.
按照《北方蚕业科研协作区桑蚕新品种共同鉴定工作细则》要求,山西省蚕桑研究所2009年春对山东省蚕业研究所2对桑蚕品种、陕西省蚕桑丝绸研究所2对桑蚕品种及本所1对桑蚕品种,从虫质、茧质及丝质成绩三个方面进行了实验室鉴定,初步鉴定的结果表明:5对家蚕品种具有上车率高、茧丝长长、解舒好特点,品种其它性状各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用微波水分测定仪确定蚕茧含水率的方法,它是用在1983至1984年春、夏、秋三期饲养的同一品种的家蚕茧进行的。铡定时无需削剖茧壳,因而可以快速试验,不破坏蚕茧。与一般测定茧壳的含水率不同,作者测定的为鲜茧的总含水量。发现微波测定值与鲜茧的总含水量有很好的相关性,当前者减少时,后者则增加。此外,发现总含水量与周围的湿度、茧质等因素也有关。所以这是一种可以快速测定蚕茧含水率的方法,为评定茧质的优劣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
春伐桑园氮磷钾肥比例对种茧育桑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在其它桑园管理措施一致的前提下,改变N、P2O5、K2O肥的施肥比例,并对桑叶质量进行了调查。结果是N:P2O5:K2O=10:5:5的施肥比例,可适当提高4龄起蚕结茧率、虫蛹统一生命率及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显著提高产卵量、良卵率和实用孵化率。综合考虑桑叶的产质量,生产中可推荐采用本施肥比例,种茧育桑园尤为如此,以提高蚕种质量。  相似文献   

18.
柞蚕三个茧质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徐亮  吴艳  孟宪民  黄先敏 《蚕业科学》2005,31(3):354-357
以柞蚕品种9906、H043及其F1、F2、B1、B26个世代类型作材料,对柞蚕茧质的3个主要性状(全茧量、茧层量和茧层率)进行了基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3个性状均不符合简单的加性-显性模型,普遍存在基因互作,使杂种优势表现较为复杂。茧质的3个主要性状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遗传力较低;广义遗传力除全茧量的雌雄个体之间无明显差别之外,茧层量和茧层率的雌雄个体之间则开差较大;茧层量的遗传变异系数最大,而全茧量和茧层率的遗传变异系数则略低。实验还表明新品种9906比H有较多的部分显性等位基因。  相似文献   

19.
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生产中试,探讨了高压静电场处理家蚕卵对幼虫生命力、蚕茧产量及茧丝质量的影响。实验室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的2个加速电压处理组及4个无加速电压处理组对蚕的孵化和生命力均无不良影响,t检验结果显示全茧量、茧层量、蛹体重等指标比对照区均有显著提高,但处理对雌蚕茧层率影响不显著,而雄蚕的茧层率则多数有明显增加。生产中试结果表明,利用最佳处理条件处理蚕卵,张种产茧量比对照平均提高10.86%,茧层量提高15.45%,茧层率和茧层生产效率分别提高5.00%和12.72%,茧丝长和解舒丝长分别增加72.24、76.09 m,解舒率、上车率也均有所提高,光折降低,茧丝纤度略有增加,对茧丝洁净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0.
采用杂交选育和定向选择的育种方法,育成了优质、高效、好养的春秋兼用家蚕新品种川蚕23号。经四川省家蚕品种实验室鉴定和农村生产试养表明,新品种具有体质强健、耐高温多湿、龄期经过短、饲料效率高、茧丝品质优良、产量稳定的特点,已通过四川省家蚕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新品种春季在农村试养鉴定的100 kg桑收茧量9.11 kg,比对照品种871×872提高8.58%;在实验室鉴定的成绩与对照品种菁松×皓月相当,虫蛹率96.20%,解舒率79.86%,鲜茧出丝率17.72%,洁净97.91分。新品种秋季在农村试养鉴定的100 kg桑收茧量7.54 kg,比对照品种洞.庭×碧.波提高3.98%;在实验室鉴定的虫蛹率93.05%,万蚕产茧量18.77 kg,分别比对照品种洞.庭×碧.波提高1.74个百分点、2.46%,一粒茧丝长1 150 m,解舒丝长932 m,解舒率81.04%,洁净94.82分,鲜茧出丝率16.90%,分别比对照品种洞.庭×碧.波提高41 m、83 m、4.50个百分点、3.06分、0.38个百分点。新品种在饲养条件和气候环境较差的蚕区饲养,能显示出良好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