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件盆景的题名取自柳宗元的诗句——“渔翁夜伴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诗中所写的是一位渔翁的生活情景,他悠然自得地来往于山水之间,汲水炊烟,欸乃行舟,天地和人有声有色,有静有动,有景有情,展现了瑰丽的大自然景色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作者用若干块大小不一,形态殊异的云纹石布成开合式盆景,使其尽可能符合原诗意境,移天换地变成一幅盆景诗卷。作者在盆的左侧用数块较大的石材垒成山岳,地势高峻,壁立千仞,有“拔天通地之势,擎天捧日之姿“。主峰直刺云  相似文献   

2.
<正>“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寄情山水一直是中国文人特殊的文化情结,逃离尘嚣缰锁,徜徉山光水色,寻找山水清音,寄托殷殷情愫。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大地有山水,书画有山水,心中亦有山水,园林水石,最不可无。或取漓江之秀,或取华岳之险,缩泰山于盈尺之中,貌长江于方寸之间,顺乎自然之理,巧夺造化之功,将山水林泉置于盆盎之中,藏参天覆地之意于盈握,去抒写心中的山水情怀,“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万里”“试观烟雨三峰外,都在灵山一掌间”。或峭拔奇峰展壁立千仞之险,或玲珑剔透摹水穴洞天之幽,或山峦连绵状烟波浩渺之秀。每一件山水、水旱盆景作品都是一幅灵动的画,是一首凝固的诗,囿于斗室,细细品鉴一件山水盆景佳作,或可抛开喧嚣琐碎,领悟“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美好。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山水生态城市的内涵、特征及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问题,并以江西省宜春市为研究案例,运用山水生态城市的相关规划理念进行具体分析,为构筑山水生态城市提出了具体目标和建设内容。研究认为,宜春市城市空间结构为“三轴”“三带”模式,“山水生态城市”的建设要与“现代智慧城市”的建设相结合,走出一条绿色低碳、人工智能、历史文化等特色鲜明的城市建设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花木盆景》2022,(2):16-17
<正>中国幅员辽阔,复杂的地貌、数不尽的传说,造就了多姿多彩、变幻无穷的山水文化,中国山水盆景无疑是绚丽多彩的瑰宝。湖北武汉赵德发先生与陈圣先生共同创作的诸多山水盆景长卷就堪称一幅幅精美的山水画卷,从中可以领略大好山河的雄壮与秀丽!赵德发从事山水、水旱盆景创作逾三十年,年轻时与中国盆景艺术大师贺淦荪、冯连生、刘传刚等交流频繁,受益颇多,对山水、树石组合盆景有着深厚的功底。数十年来,在武汉、荆门、常州等地知名盆景园都有赵德发创作的大型山水作品展示,气度雄浑,意韵深远,咫尺盆盎中展现出自然  相似文献   

5.
<正>天造地就的大自然美景孕育出山水诗、山水画、山水盆景等艺术,她们内涵相连,血脉贯通,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山水盆景有悠久的历史和人文背景,有“立体的画,无声的诗”的赞誉,能在方寸之间描摹自然山水,引人入胜,思绪万千,从古代文人雅玩到普及大众的艺术形式,  相似文献   

6.
中国山水盆景在中国盆景中是一大特色,并得到世界盆景界认可。她历史悠久,是从唐代山石盆景中演变过来的。她体现了中国山水画原理,表现了著多名山大川佳景,既有细腻写真的工笔画功底,也有中国画中泼墨大写意的意境。多年来山水盆景大师们为我国山水盆景做出了不懈努力和贡献,制做出一大批佳作,为后人做出了许多优秀样板,是我们学习、提高的楷模。时代在前进,山水盆景艺术要发展,只有一条路,那就是创新。当今山水盆景体现技法要在前辈们成功道路上向立体、深度、意境方向发展,探索出一片具有中国特色的山水盆景新天地。近年来山水盆景发展远不如早期发展速度,希望盆景大师们、前辈们、评委们及各级有关组织和领导们给予山水盆景发展的高度重视,在各级盆景展览评比中给予适当的获奖比例,以资鼓励。让中国山水盆景这朵奇芭开得更艳、更美,为我国的盆景事业再次做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普通的龟纹石,普通的米叶冬青,一经盆景大师的精心构思和妙手点化,便于平淡中出神奇地造就出无边的境界——梁玉庆先生创作的山水盆景《天上人间》宛如一幅空灵而恬静的山水画卷,自然之气息拂面而来,给观者无穷的遐思。正因如此,这件作品在第五届全国盆景评比展览上赢得了众多的肯定,荣获山水盆景类一等奖。  相似文献   

8.
梁莉 《花卉》2022,(18)
柳州是广西第一批公园城市试点建设城市,是一座山水风貌独特的国家园林城市,“自然山水在城中,城在自然山水中”的城市空间格局浑然天成,素有“世界第一大天然盆景”的美誉。本文基于柳州山水格局本底,结合公园城市建设理念,探索并阐述建设山、水、城、人相依共融的山水型公园城市建设的途径。  相似文献   

9.
陈茂良 《花木盆景》2000,(1A):67-67
要使山水盆景把自然景观凝于盆盎之内,盆景作者必须要经过精巧的艺术构思,运用缩山移水之功法,产生“立数寸作干仞之高,横咫尺作百里之回”的艺术效果,才能达到颂扬祖国锦秀河山,激发人们爱国热情的创作目的。  相似文献   

10.
<正>每次盆景展览上,山水盆景总是吸引了许多观众驻足观赏,原因何在?因为山水盆景画意全、意境深,观盆内风光,可颐养心性,感悟自然,三尺盆盎便可纵览泉壑之美,猿啼鸟鸣依稀在耳,湖光山色历历在目,岂不令人流连忘返?这也是世人之所以喜爱山水盆景之本意所在。总的说中国山水盆景以小见大,韵律自然,诗画意浓,扣人心弦,将祖国壮丽山河的旖旎景色缩景入盆,蕴含着诗画之情,有怡情养性之效。中国山水盆景源于自然山水,是祖国大好山河丘壑林泉的艺术再现。要  相似文献   

11.
麦添 《花卉》2014,(6):37-38
岭南盆景艺术,继承了“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文化传统,更明确提出了以“自然”为师的原则,在外型、布局上,不仅以大自然的山川胜景、古木奇株、名式树木之生长型态为师,更在细微枝、干处理上,  相似文献   

12.
<正>韩琦1961年生于安徽涡阳,受老子“道法自然”思想的影响,天性率真,善于观察,勤于动手,从小就对山野田间自然之物具有浓厚兴趣。观自然山形,以泥塑之,又挖来小树小草,将其植于泥山上,玩得不亦乐乎。随年岁增长而志趣愈浓,爬山捡石,并将一块块石头经构想后凿开、分解,又重新组合成微缩的山川,却有真山水之意趣。乐此不疲,玩着玩着,一发不可收拾,竟以此为业,创作盆景、创作山水景观,佳构频出,业界多有赞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明生活的需求有了显著提升,山水盆景作为一种欣赏艺术很受大众欢迎,它主要以大自然的绚丽风光为样本,经过艺术家的精心设计、雕琢、切割等方式,制作出来的艺术欣赏品,具有很高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山水盆景与我国的绘画发展是分不开的,二者皆是千姿百态,富有诗情画意,在一些艺术手法上有一些相同之处,本文对二者进行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4.
张淑霞 《花卉》2020,(24):269-270
苦水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治理的规划布局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保护理念,把生态建设与生产发展结合起来,树立“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综合发展思路,统筹兼顾生态绿化、水利设施、污水处理、农田改造等各类工程。按照“北理水、中改田、南护山”的格局布局山水林田湖草治理项目。  相似文献   

15.
2012年“第六届福建省花卉盆景博览会”期间,笔者有幸于认识了福安市赛江盆景协会会长罗文华先生。并被他用“特殊”材料创作的山水盆景给深深地迷住了。据了解罗文华先生创作的山水盆景的“山”的材料竟是废弃的泡沫!乍看还真难分辨出此“山”的真面目,依此法制作不仅轻便环保、工艺简单、经济实惠而且便于栽种植物、运输抗撞(摔)性强,适于快速组合布景。征得罗会长无私献艺。近期笔者再次专赴福安拜访罗会长并亲身参与体验其制作、创作的全过程,并以图文说明形式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16.
正题名:山川出岫材种:白云石、真柏、迎春规格:盆长150cm山水盆景是大自然美好景物的缩影。韩琦先生擅于以整体山形石创作山水盆景,突出画面整体气势。此景主峰以整体大块白云石搭配小山形石组合,重心偏于一侧,给人以磅礴、巍峨、厚重之感;水岸线曲折蜿蜒,由远及近,渐次开阔,两岸林木多姿,草绿青翠,波光潋滟中,轻舟短棹,顺流而下,饱览沿岸美景。作品画面主次鲜明,轻重相衡,比例得宜,表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河胜景。  相似文献   

17.
山水盆景,是以多种形态的山石、树木、水面、盆和配件等组成的景观。山水盆景的美感不仅在于山石的造型美,还在于各种构成因素的组合美。这种组合美,要比单体山石更具内涵和观赏性,更能表现深邃的意境和创作者的主体审美要求。这种组合也叫立体构成,表现为山水盆景中的各种关系。如何构成这些美妙的关系,达到最佳最美的境界,确是大有学问,有着高下之分和雅俗之别,是值得认真探讨的。美学告诉我们:任何事物总是处在一定的关系之中。“美总是由关系构成的……有的相互加强,有的相互削弱,有的相互调剂“(狄德罗《关于美的根源及其本质的哲学探讨》)。我国春秋时期《国语》  相似文献   

18.
居然 《花木盆景》2000,(3):18-18
盆景,从诞生之日起,就有树桩盆景和山水盆景两大类别;其它形式都是从这两类中派生出来的。山水盆景在历史上一直为文人墨客所重视。白居易、苏东坡、黄山谷等都曾亲手做过山水盆景,并以诗词文章进行歌颂,流传至今,仍脍灸人口。古代许多盆景大师都是制作山水盆景的高手,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80年代至90年代初,山水盆景曾有了长足的发展,无论形式和内容都有可喜的创新,超过了日本、韩国和台湾地区的山水盆景,并曾出口几个国家。  相似文献   

19.
一、历史与现状 山水盆景是中国独特的盆景艺术品种,国外很少有山水盆景。山水盆景早在我国的唐代初年就已有文物可考,唐代章怀太子墓墓道壁画,绘有侍仆平托水盘、内缀山石的“山水盆景”写照,距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20.
天地间     
正石中三色搭配,石下方的深棕色呈现出广袤的大地,上方的淡棕色展露出广阔的天空,妙就妙在石的中间衔接处显现出一条鱼肚白的线条,这条线勾画出一幅意蕴深远的图画,感觉似沙漠之地的早晨,太阳即将升起的一刹那,天地之间展露出的希望之光,这一线鱼肚白给此石增添了生机与憧憬。没有一点城市的污染和嘈杂,给人一种超凡脱俗之感,宛如一个遥远的梦,美丽极了。这正是:"茫茫沙漠显曙光,天籁景色心神旷,天地之间石上现,人间共赏此奇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