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白夹竹(Phyuostachys niduaria munro)生长快、成材期短,是造纸、竹编和人造纤维的重要原料。广大农村利用荒山荒地适情发展白夹竹生产,是开展多种经营的一个门路。 白夹竹的竹材产量与经营水平和立地条件关系较大,为了提高它的产量和质量,我地进行了白夹竹施肥、抚育和间伐试验。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白夹竹密度调控、施肥、覆盖等竹笋促成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密度控制在800~1000株/667m^2时有利于提高白夹竹可食笋总量和可食率;覆盖有利于毛笋总量和平均毛笋质量增加;施肥能够明显的提高竹笋的产量和竹笋品质,是白夹竹经营中的一项主要措施,年度施肥4次对白夹竹生长发育的促进是长效而显著的。  相似文献   

3.
廖洪标 《绿色科技》2012,(12):190-191
指出了BNP毛竹增产剂是一种新型的毛竹肥料,科技含量高,采用竹腔施肥技术,具有简单方便,经济实用,减轻传统施肥劳动强度,肥效高、肥效长,无污染和残留,能有效保护土壤和竹林的多样性,提高竹林质量和竹林产量产值等优点。特别对于人口密度小的偏远山区,将极大地提高施肥工作效率,能为大力培植优质毛竹资源、促进毛竹速生丰产,提供重要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4.
在湖北省崇阳县进行毛竹林丰产技术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毛竹林施行全垦施肥,刀抚全垦或刀抚除杂,均能收到提高毛竹产量和立竹质量的目的,其中全垦施肥和刀抚全垦有利于毛竹竹鞭孕笋,增产效果极为明显;刀抚除杂投资少,见效快,也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各地可因地制宜地采取适宜措施,改变竹林荒芜低产的状态,促使竹林复壮增产。  相似文献   

5.
生态公益类毛竹林可持续经营及其生态效益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生态公益类毛竹林经营缺乏有效技术支撑现状,通过系统的试验,提出了一套适合生态公益类毛竹林可持续经营的技术措施,即采用适当保留毛竹林下的小树,伐桩施肥为主、沟施为辅的施肥方式,施肥量控制在750 kg.hm-2左右的经营方式,可使富阳市生态公益类毛竹林的新竹产量和林分质量得到明显提高;这种经营方式比单纯追求竹材产量的集约经营方式更有利于减少林地水土流失,更好地保护植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6.
对毛金竹天然林和人工林进行施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方式(竹腔施肥、土壤施肥以及复合施肥)对竹林产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人工林分还是天然林分,施肥措施均能有效提高林分的产量指标,其中复合施肥(竹腔+土壤施肥)效果最好,产量指标明显高于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不同间伐强度对撑绿竹新竹胸径、竹高、产量的影响,在贵州省习水县设置了不间伐(处理A)、中度间伐(处理B)、强度间伐(处理C)3个间伐强度的试验研究,以期为撑绿竹生产中进行合理间伐提供科学依据。经过2008、2009、2010连续3年的间伐试验,结果表明处理C的新竹平均胸径低于处理A和处理B,处理A和处理B的新竹竹高均高于处理C,处理B的新竹产量最高为18.15t/hm2、其次是处理A为15.62t/hm2、处理C最低为10.91t/hm2。撑绿竹林中度间伐有利于新生竹的生长发育和产量提高。  相似文献   

8.
四川省白夹竹分布资源面积5万余公顷,是极宝贵的经济财富,由于近年重利用,轻管护,竹笋败退率极高,控制退笋,提高新竹产量成为提高林农收入,振兴竹林经济的大事,本研究针对这一实际,于1985年至1992年开展了系统观察研究,查清了白夹竹退笋原因,探索出了治理的技术措施,通过试验,应用,白夹竹笋上林率由30%提高到67%以上,经济产值翻两番,目前已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2008年1月中下旬我国南方遭受持续性大范围雨雪冰冻天气袭击,造成毛竹林受灾严重。该试验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各受损程度毛竹林灾后出笋数、笋产量和竹笋地径等因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年度间和施肥处理间出笋数、笋产量和竹笋地径等因子均达到了极显著性差异,以施肥处理4为最佳施肥技术措施,各项因子增幅最大。  相似文献   

10.
施肥与间伐对杉木大径材培育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在遂昌县牛头山、白马山、桂洋、湖山四林场开展间伐与施肥的对比试验,以比较不同培育措施对杉木大径生长量和经济收入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以"间伐施肥"的效果最好,两年杉木大径材平均胸径生长量、蓄积增长量比间伐前都有明显增长。因此,适时间伐和科学施肥是培育杉木大径材的重要经营措施。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刚竹属竹种新造林笋期出笋、成竹、“竹笋~幼竹”高生长特性作了研究,并采用关联度分析法研究了“候”平均气温等气象因素对“竹笋~幼竹”高生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用喷砂处理的竹片作表层材料、芯层用木刨花制成的复合胶合板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复合胶合板具有非常高的强度,生产中可采用先将竹片和木单板胶合成一片,再将其和木刨花一次复合成板的工艺。  相似文献   

13.
不同坡向和坡位毛竹杉木混交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福建省清流国有林场开展不同坡向和坡位毛竹杉木混交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坡向和坡位对毛竹、杉木的生长量具有极显著影响。坡向以阴坡的毛竹、杉木生长量和立竹量最大,毛竹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和立竹量分别达10.9 cm、13.3 m、2160株.hm-2,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平均保存株数、间伐材+立竹蓄积量分别达15.1 cm、11.1 m、285株.hm-2、208.531 m3.hm-2;毛竹、杉木的生长量和立竹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阴坡>半阳坡>阳坡。坡位以下坡的毛竹、杉木生长量最大,毛竹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和立竹量分别达10.7 cm、13.2 m、2152株.hm-2;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高、平均保存株数、间伐材+立竹蓄积量分别达16.6 cm、11.2m、270株.hm-2、209.211 m3.hm-2;毛竹、杉木生长量的高低顺序依次为下坡>中坡>上坡。  相似文献   

14.
竹黄立体装饰板生产工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竹黄立体装饰板系是以竹材加工余料竹黄为主要原料,利用竹黄内侧弧形、表层坚硬、色泽柔和等自然特性,与木质或竹质基材胶合而成的新板。该板个性明鲜,立体感强,价格又比较便宜,有可能开发成为新型的室内装饰材料,本文着重报道了竹黄板的生产工艺和裂纹度、干燥、成板翘曲度等工艺参数以及胶合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5.
在机械抽取的37块毛竹(Phyllostachys Pubescens)林样地(面积为0.06ha)的基础上,分别建立37个Weibull分布模型:并对模型拟合值和实际值进行误差分析及灰色关联分析,其结果表明模型的拟合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竹林害虫综合防治中营林技术作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竹林害虫综合防治中,营林措施有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劈山、松土、垦复、施肥和清理病虫次竹等营林措施,使遭受目标害虫严重为害的残败竹林恢复长势,挽回损失;增强了竹林对害虫的忍受和自控能力;改善了竹林生态环境,破坏了害虫的越冬场所,压低了翌年虫口发生基数;清除了某些害虫的产卵场所和中间寄主,直接压低了虫口。  相似文献   

17.
宁波市周年供笋技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通过竹种搭配,改主产毛竹笋为多品种竹笋的周年供应;其次是采取科学施肥、合理挖笋等技术,使毛竹春季产笋为四季产笋;第三采用反季节栽培等技术,使竹笋供应时间从春季到四季,竹笋品种多样化,竹笋的产量和质量有很大提高,特别是毛竹鞭笋亩产达650kg,毛竹冬笋亩产超过千斤,雷笋亩产达3000kg。  相似文献   

18.
毛竹种源新竹生长地理变异的趋势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收集全国毛竹分布区北带、中带、南带8省16个种源的母竹,在福建建瓯市和华安县进行种源试验.经过5 a连续观测不同种源的发笋成竹数量及新竹胸径、高度等生长指标,应用趋势面分析毛竹种源胸径等性状在经纬2维方向的地理变异,结果表明,毛竹种源的新竹胸径、平均发笋数和新竹数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趋势.  相似文献   

19.
对毛竹材弧形竹片的干燥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干燥温度越高,干缩率越大,弦向平均干缩率大于径向平均干缩率;弦向竹青侧干缩率高于竹黄侧干缩率;当含水率降至5%以下时,干缩率趋于稳定;随着干燥温度的升高,弧形竹片依次产生翘曲、皱缩及开裂等现象。  相似文献   

20.
本文应用回归估计的方法,测定了18株溪滩淡竹,组成9组样本数据,利用胸径与竹高,用材长、枝下高、用材重、表面积、材积、平均厚度之间的关系,建立回归方程,通过F检验和误差限计算,其线性回归关系极为显著,可靠性为99%,估计精度较高,可用于估测林分生长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