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麦套棉田使用Bt杀虫剂防治二代棉铃虫的关键郑彦周,高晓阳,王建怀,杨风琴河南新野县植保植检站473500河南新野县属汉水流域,常年植棉面积近3.33万hm2,且90%以上为麦套棉,如何利用麦套棉田害虫天敌种群多、数量大的优势,1994~1995年累计...  相似文献   

2.
麦套棉田害虫发生特点及综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1992年~1995年,连续四年的系统调查结果,对麦套棉田的害虫及天敌发生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麦套棉田主要害虫的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3.
不同种植方式下转Bt基因棉对昆虫群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运用群落生态学的研究方法,研究了转Bt(Bacilusthuringiensis)基因棉在麦套夏播、麦套春播和单作三种种植条件下对昆虫群落的影响。结果表明,无论何种种植方式的棉田,棉铃虫均不再是主要害虫,而棉叶螨、棉蚜和棉蓟马上升为主要害虫,主要天敌的种类变化不大;三种种植方式以麦套春播棉田昆虫群落的稳定性最好,单作春棉次之,麦套夏棉稳定性最差。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棉田种植制度的改革,棉田生态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对棉田害虫和天敌种群产生了一定影响。一、麦套棉田主要害虫增长动态1.第一代小地老虎、玉米螟发蛾量高于  相似文献   

5.
麦棉套种对棉花虫害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流域棉区,棉田两熟栽培面积占15%以上,其中主要是麦棉两熟制,在种植方式上又以麦棉套种为主。因此直接和间接地对害虫及天敌因素产生了相联系的影响。为了掌握棉田生态环境控制害虫的作用,完善棉花害虫综合防治体系,1985年开始进行了单作与麦棉套种棉田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6.
以直播春棉为对照,田间调查比较棉瓜套种、麦后移栽、棉蒜套作、麦棉套作和育苗移栽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动态影响不同.与直播春棉棉田相比,棉花整个生长季节育苗移栽棉田平均百株棉铃虫落卵量减少,其他棉田均有所增加,棉瓜套种和麦后移栽棉田平均百株棉铃虫幼虫数量增加,其他棉田均有所减少,差异均不显著;除麦后移栽棉田外,其余棉田棉蚜发生量均增加;棉叶螨均有所减少;棉蓟马有所增加;除育苗移栽棉田外,棉叶蝉均有所增加,差异均不显著;绿盲蝽均明显增加.与直播春棉棉田相比,棉花整个生长季节草蛉均有所增加,棉瓜套种和麦后移栽、麦棉套作棉田差异显著,其余均不显著;棉瓜套种和棉蒜套作棉田平均百株龟纹瓢虫量有所增加,其余棉田有所减少,差异均不显著;麦棉套作棉田草间小黑蛛增加,棉瓜套种、麦后移栽、棉蒜套作和育苗移栽棉田草间小黑蛛均减少,育苗移栽棉田小花蝽平均百株增加,其余棉田均有所减少,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因此要根据不同种植模式棉田不同害虫和天敌发生规律进行棉花害虫综合防治.  相似文献   

7.
鄂西北地区棉田草蛉种群动态初报杜复生徐建林湖北省枣阳市植保站441200草蛉属脉翅目全变态肉食性昆虫,幼虫和成虫均可捕食棉蚜,棉蛉虫的卵和低龄幼虫等棉田害虫,是棉田中一类重要的天敌昆虫。在棉铃虫综合治理中,我们对其进行观察及调查,结果如下。1棉田草...  相似文献   

8.
慈抗杂3号棉田靶标与非靶标昆虫的种群变动规律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慈抗杂3号棉田靶标与非靶标害虫和天敌的种群变动规律作了初步探索,结果表明,与常规棉对照相比,抗棉铃虫、红铃虫效果明显,百株棉铃虫幼虫比对照减少86.6%,蕾铃被害率减少85.0%,红铃虫虫花率和青铃为害率分别减少90.18%、73.9%,对玉米螟、斜纹衣蛾及棉花卷叶虫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对棉蚜虫、红蜘蛛等刺吸式害虫无控制作用,甚至有上升趋势;对棉田天敌种群影响不明显。认为在种植慈抗杂3号等抗虫棉时,要谨防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防治时应避免使用强烈的广谱杀虫剂,以保护天敌,同时做好棉田害虫监测,当棉铃虫等鳞翅目害虫发生数量达到防治指标时,可选用复配剂防治。  相似文献   

9.
不同类型棉田棉铃虫及其优势天敌种群动态研究初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比较研究了北方棉区平作和麦套春棉治虫与不治虫共四种类型棉田的棉铃虫及其优势天敌的种群动态。结果表明,二代棉铃虫发生期平作春棉的始卵期较麦套春棉提早3~5d,四代棉铃虫发生期后者的终卵期较前者推迟10~15d;与常规治虫相比,平作春棉和麦套春杯不治虫的百株累计总卵量分别增加了151.4%和160.7%,百株累计总幼虫量则分别增加了205.1%和280.8%。与常规治虫相比,平作春棉不治虫二、三、四代棉铃虫卵及幼虫的平均寄生率分别增加了200.0%、110.0%和675.0%及148.0%、247.5%和8.5%,麦套春棉则增加了36,1%,38.9%和95.8%及64.4%、369.0%和31.6%;无论哪种类型的棉田,棉铃虫优势捕食性天敌的百株累计量均呈逐代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0.
转Bt基因棉对棉田主要捕食性天敌捕食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转Bt基因棉对棉田主要捕食性天敌捕食功能的影响①崔金杰夏敬源中国农科院棉花所河南安阳455112转Bt基因抗虫棉对棉铃虫、棉造桥虫、地老虎等鳞翅目夜蛾科害虫有明显的抗性。但有关棉株是否会通过害虫间接地影响天敌的捕食功能的研究尚无报道,我们于1996年...  相似文献   

11.
麦棉距离对棉田天敌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1998 年定点定期调查,发现玛纳斯河流域麦棉混作区农田各种生态环境中,5 月份以苜蓿田、小麦田天敌数量最多,可达同期棉田天敌数量的5932 和2665 倍;棉田距麦田远近,直接影响棉田天敌的数量。与麦田相邻的棉田天敌数量明显增多,全年平均天敌数量是与麦田相距1000m 棉田天敌数量的222~625倍;6 月份与麦田相邻的棉田益害比为1∶11535。而与麦田相距愈远的棉田天敌数量愈少,益害比亦随之变小。这种差异以棉花蕾期和花期表现特别突出。就不同类群的天敌而言,麦棉距离对瓢虫的影响最大,蜘蛛次之。因此在麦棉混作区,实行害虫综合治理,应尽可能增加小麦的种植面积,提高蓄养天敌的能力,并应尽可能安排麦棉相邻或靠近,以增强天敌控制害虫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由于麦棉套种很好地解决了粮棉争地矛盾,因此,近年来在鲁西南地区发展很快,目前,汶上县麦套棉面积约占棉田面积的85%。在长期麦棉套种生态条件下,棉花害虫的发生为害与纯作棉田相比,有了很大变化,主要害虫得到了控制,次要害虫却有回升1988~1990年我们在省植保总站的指导下,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不同施药水平下麦套春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研究,揭示了(一)麦套春棉田麦收前节肢动物群落的相似性、多样性及稳定性均大于麦收后;(二)过量使用化学农药对棉田节肢动物群落的组成及群落的稳定性都有较大的影响,在棉铃虫大暴发年,单一使用目前常用的生物农药还难于达到控害的目的,合理施药(结合使用生物和高选择性化学农药)对节肢动物群落的影响较常规用药要小,并能较有效的利用自然天敌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聊城地区麦套棉存在的几个问题王光禄(山东聊城地区农科所252058)1983年聊城地区麦套种面积达33.4khm2,占全区棉田面积的10.75%;90年170khm2。占棉田面积的56.05%;94年除涝洼盐碱地留春地植棉外,其它全为麦套棉,占棉田面...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直接观察法,分析比较了直播棉田的节肢动物群落、害虫和天敌亚群落的结构组成及其多样性特征指数,并对其时间动态进行聚类。结果表明,安徽省沿江棉区直播棉田节肢动物群落共有13目43科56种。节肢动物总群落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分别高于害虫亚群落和天敌亚群落,总群落的优势集中性指数和优势度在6月份以后分别低于害虫和天敌亚群落。害虫、天敌亚群落与总群落的多样性特征指数变化趋势较一致。害虫亚群落的优势集中性指数在5月和9月中下旬高于天敌亚群落和总群落。经系统聚类可将该类棉田害虫和天敌亚群落的时间动态分为4个阶段:棉花苗期群落、蕾花期群落、花铃期群落和吐絮期群落;棉花蕾花期是棉田害虫重点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16.
棉田综合防治技术对天敌昆虫消长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96~2000年对镇平县三个村进行棉田害虫综防技术承包过程中,经过系统的观察,找出了一套可行的棉田害虫综合防治技术,与常规化学农药防治对比,增产幅度达54.7%,增产值6255元,天敌昆虫数量增加1~2倍,对害虫的抑制效果达60%以上,有着极高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不同景观条件对棉田生物群落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棉田节肢动物的个体总数、物种数、害虫数和天敌数等种群和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和优势集中性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比较,初步明确了不同景观条件对棉田主要害虫及其天敌种群数量有一定的影响,对棉田昆虫个体总数和天敌种类数有较大的影响,对物种数和害虫种类数没有明显的影响,对棉田昆虫多样性、均匀性和优势集中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山东省汶上县以麦棉套种为主体的两熟制发展很快。1988年全县推广面积达30万亩,占棉田总面积的80%以上。随着种植制度的改革,棉花害虫的发生规律也发生了变化。为了掌握麦套春棉的害虫发生规律,利于防治,减少损失,我们于1986~  相似文献   

19.
不同农事操作对转基因棉田生物群落和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转基因棉田防除杂草、整枝打顶、喷施缩节胺、设置黄板等农事操作对棉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防除杂草、整枝打顶、设置黄板转基因棉田相比,不防除杂草、不整枝打顶、不设置黄板棉田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上升,优势集中性降低,个体数增加(设置黄板棉田降低),物种数、害虫种类和天敌种类增加;与喷施缩节胺棉田相比,不喷施缩节胺棉田生物多样性指数、均匀性指数下降,优势集中性升高,个体数增加,物种数、害虫种类减少,天敌种类数相同。  相似文献   

20.
山东省间作套种棉田病虫害防治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 ,随着转 Bt基因抗虫棉的种植 ,提出了“以防治棉蚜为主 ,注意查治棉叶螨 ,兼治棉铃虫等其它害虫”的间作套种棉田害虫防治新策略。坚持“对二代棉铃虫不喷药防治 ,作物共生期间尽量少用药 ,必须选用高效低毒药”的用药原则。各间作套种棉田病虫害具体防治方法如下 :1 麦棉套种田小麦与棉花间作套种分为麦套春棉和麦套夏棉两种类型 ,麦套春棉小麦与棉花共生期长 ,因此 ,病虫发生为害较麦套夏棉重。小麦病虫害主要有麦蚜、红蜘蛛、锈病、白粉病、丛矮病等。棉花主要病虫害有苗病、棉蚜、棉叶螨 (红蜘蛛 )、地老虎、蓟马、棉铃虫、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