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以长江上游商南县为研究区,利用GIS软件平台建立研究区数字高程模型(DEM),选用水土流失定量监测模型(QRSM),用水土流失地形像元SL因子算法专用软件计算像元坡度与坡长因子值,对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了差错与精度评价,并对地形因子计算过程中水体边界坡度、坡度因子、坡长、坡长因子和凹点、回流问题等关键技术进行了处理。结果表明,15°~25°坡度面积为530.51km2,占总面积的22.93%,25°~45°坡度面积为1 083.32km2,占总面积的46.82%。15°~45°坡度面积合计接近70%,是造成商南县严重水土流失的主要区域,监测结果符合研究区实际现状。该研究将监测模型推广应用到长江流域上游地区,对逐步实现长江流域水土流失的监测预报具有前瞻性,并对其他小流域也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岩溶区小流域土壤流失状况,以桂林寨底地下河流域为研究对象,以研究区土地利用为基础,采用多元数据集成的方法,将地理信息系统、遥感技术与修正的通用土壤流失方程相结合,估算岩溶区小流域土壤流失量。结果表明,流域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515.38 t/(km2.a),属于中度侵蚀,年均土壤流失总量为17 007.74 t,强烈及以上土壤流失面积仅占全流域总面积的10.05%,但土壤流失量却占流域土壤流失总量的79.75%。估算结果为岩溶区小流域水土流失研究和治理提供了重要的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3.
岷江流域土壤侵蚀变化与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995年、2000年遥感土壤侵蚀调查(RS)资料为基础,结合2005年实地调查资料,研究岷江流域土壤侵蚀的演变规律,应用马尔柯夫模型对流域土壤侵蚀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同时探讨岷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分区与对策。结果表明:(1)岷江流域土壤侵蚀现状表现为:侵蚀总面积19 907.7 km2,占幅员面积的43.77%;侵蚀类型以水蚀为主,占侵蚀面积的88.24%;侵蚀等级以中度侵蚀为主,占侵蚀面积的44.07%。与1995年相比,土壤侵蚀面积减少369.6 km2,减少比例为0.81%。计算表明岷江流域2000年土壤侵蚀量为8.94×107t,平均侵蚀模数1 966 t/(km2.a)。(2)应用Markov模型对2005-2025年岷江流域土壤侵蚀面积的预测结果显示:岷江流域土壤侵蚀面积将呈逐年减少趋势。到2025年,土壤侵蚀面积将比2000年减少1 452.87 km2;未来20年内土壤侵蚀量每5 a以3.17×107t的速度减少。(3)岷江流域水土流失治理应在以全流域综合治理为目标,在科学规划基础上,选择优先治理区和重点治理区,以不同类型的治理工程为主要途径,推动岷江流域水土流失的有效治理。  相似文献   

4.
小流域植被覆盖与工程措施因子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通过对长江委丹江治理工程重点项目区西河小流域植被覆盖与工程措施因子(CP)进行遥感监测研究,为丹江流域以及长江上游地区水土流失定量检测、土壤侵蚀综合防治和评价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方法]利用2010年丹江流域商南县西河小流域环境小卫星遥感数据,采用Erdas软件对遥感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影像中各类地物植被覆盖度。利用卜兆宏等水土流失定量遥感监测模型(QRSM模型)植被因子与植被覆盖度关系式算法,即用土壤流失量遥感监测植被因子算式开展计算和分析。[结果]西河小流域北部治理区和南部山区植被覆盖和工程措施因子值相当低;在河道两岸有局部区域出现了植被覆盖与工程措施因子高值区,主要是由于该区域居民房屋建筑和道路建设破坏了植被;中部人口集中的区域,治理程度较低,仅有较少区域出现植被覆盖集中连片高值区。[结论]影响水土流失众多客观自然因素中植被覆盖因子的影响最大,另一方面,人类过度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引起陆地生态系统发生变化,因此研究水土流失应综合考虑地理、自然和经济发展,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5.
水土流失是喀斯特流域主要的生态问题,通过收集贵阳市麦西河流域气象、土地利用、土壤等数据,利用3S的技术方法建立流域土壤侵蚀空间数据库,应用USLE模型构建流域土壤侵蚀评价模型,运用GIS的空间数据处理方法,实现对麦西河流域土壤侵蚀模数的估算。结果表明:麦西河流域年均土壤侵蚀速率为1 230.81t/(hm2.a),侵蚀强度类型以微度和轻度为主;中度以上侵蚀类型主要发生在坡度大于25°,植被覆盖较差的山体位置,尤其是旱地类型;从子流域上看麦乃7号子流域土壤流失较为严重。  相似文献   

6.
高平市位于国家太行山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全市共有水土流失面积807 km2,其中轻度侵蚀124.63 km2,中度侵蚀643.16 km2,强烈侵蚀39.21 km2。多年来,以小流域为单元,坚持综合治理、连续治理、集中治理,先后治理小流域96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38.35 km2,治理度达到54.32%。在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下,传统的小流域治理已不能满足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迫切需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生态清洁小流域新路子。分析了传统小流域治理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的必要性与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7.
采用RUSLE模型系统分析和评价验证三道沟小流域的土壤侵蚀特征。研究表明:①三道沟小流域的土壤侵蚀模数平均值为1802 t/(km^2·a),依据水文资料推算评估的河流淤积结果与该数值保持较好一致性,可见RUSLE模型具有较高可信度;三道沟小流域的年均侵蚀量为43248 t,其中土壤流失量超过容许界限的区域有970 hm^2;从侵蚀强度的层面,轻度、中度侵蚀的面积为714.15 hm^2和120.04 hm^2,占流域总面积的29.76%和5.00%,对流域侵蚀总量的贡献率为62.41%和22.05%。②通过回归分析发现,土壤侵蚀模数在各子流域空间内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为地形因子;水土流失以农村居民点和旱地为主,应作为三道沟小流域重点治理区域。  相似文献   

8.
以宁化县塘家山小流域为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监测塘家山小流域水土流失动态变化、植被自然演替状况、植被覆盖度、林草生长量以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指标。结果表明,2011年度塘家山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1 781hm2,治理程度达70.4%,土壤侵蚀模数由原来的2 656t/km2.a下降到1 500t/km2.a以下,林草覆盖率从49.8%提高到60%,植物措施保存率达85%,水土流失强度逐渐下降,减少泥沙70%以上,与2012年底水土流失现状调查与本底值比较,流域水土流失面积已由2007年治理前的1 486hm2,下降到2012年底的585.50hm2,水土流失减少了900.50hm2,轻度、中度、强度、极强度水土流失面积分别减少了373.25hm2、43.54hm2、425.73hm2、57.98hm2。  相似文献   

9.
赣南脐橙果园水土流失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全面摸清赣南脐橙果园水土流失状况,为政府部门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采取实地调查与统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就赣南脐橙果园水土流失分布、程度展开调查,结果表明:赣南脐橙果园水土流失总面积10.97万hm2,占果园总面积的92%;流失强度其中轻度流失占53.92%,中度流失占33.62%,强度流失占12.46%,以轻度、中度流失为主、且主要发生在3~7a及7a以上的果园,1~3a果园水土流失以强度为主;流失量高达360.20万t,流失区域根据平均侵蚀模数划分了5类,信丰属于平均侵蚀模数最轻区域,崇义县属于侵蚀模数最重区域。  相似文献   

10.
尧峪小流域位于古县县城东部16.4 km处,流域总面积7.94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6.81 km2,占总面积85.77%。以水力侵蚀为主,年均土壤侵蚀模数4 547 t/km2,总体上属中度侵蚀区。根据治理现状与当地实际,以合理利用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为目标,科学规划布局了水土保持措施。据分析,全部规划措施实施后,综合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1.
<正> 梅溪是南安县洪梅镇境内的一条小流域,属晋江二级支流。该流域土地总面积49.6km~2,其中山地2980hm~2,可耕地819hm~2,人均耕地0.02hm~2。过去,由于森林的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据1984年水土流失普查,全镇水土流失面积达2758hm~2,占土地总面积的55.7%,其中强度流失面积735.5hm~2,占26.7%;中度流失面积390hm~2,占14.1%;轻度流失面积1633hm~2。1984年以前,该流域有崩岗9处,侵蚀沟72条;山地植被多为稀疏马尾松林,郁闭度仅为0.2~0.5。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环境恶化,土壤肥力下降,旱涝灾害严重,水利设施淤积报废。  相似文献   

12.
麻家沟小流域位于蒲县黑龙关镇,地貌类型为黄土残塬沟壑区。流域总面积1 266.44 hm2,水土流失面积1 142.93 hm2,占90.25%。水土流失严重,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5 200 t/km2。该流域综合治理属2015-2019年规划实施的水土流失重点小流域治理项目。规划期内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0 km2,其中新修梯田16.74 hm2,栽植乔木林74.18 hm2,封禁治理409.08 hm2,新修小型引水提灌工程1处。据测算,规划措施实施后,治理度可达到70.77%,林草植被覆盖率达到52.94%,每年可减少泥沙1.16万t,增加蓄水10.09万m3,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13.
山东省沂水县下位区的牛场子村,东、南、西三面环山,呈向北开口的簸箕形,自成一个小流域。这个小流域总面积292.4公顷,有山头14座,大沟13条。1979年以前,全村水土流失总面积233.4公顷,占全村山地总面积的80%,其中:剧烈流失面积为70公顷,占流失面积的30%;中度流失面积为133.4公顷,占57%;轻度流失面积为30公顷,占13%。每逢大雨,整个流域山洪翻腾,泥沙俱下。据计算,沙土流失每年平均在2万立方米以上。水土流失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造  相似文献   

14.
南京市2001~2008年水土流失的时空变化与治理成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1~2008年气象资料和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采用"监测水土流失的定量新方法"对南京全市各区县和小流域8年期间水土流失状况进行了定量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1)8年期间南京全市平均轻度以上(包括轻度)水土流失面积为858.5 km2,平均轻度以上水土流失总量为206.4×104 t,全市水土流失主要发生在丘陵山区;(2)南京地区水土流失存在年内和年度变化特征,其侵蚀月份多数发生在4~8月,侵蚀最严重年度为2003年,最轻年度为2001年,最接近8年平均监测年度为2006年;(3)各区县、镇街和小流域8年平均水土流失状况存在差异,就土壤流失总量、轻度以上面积和强度以上面积而言,最严重的是江宁区,其次是六合区,最严重小流域是江宁区百家湖和上坝河小流域;(4)8年来南京全市水土流失控制成效显著,侵蚀模数由中度降为轻度,土壤流失总量、流失面积和急需治理面积均大幅减少;水土保持措施实施和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使南京全市生态环境状况有明显改善;(5)水土流失治理成效分析说明,植被覆盖率增加和水土保持措施对控制水土流失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针对京津水源区生态环境脆弱,水土流失空间分异大,突发性强等问题,选择河北省滦平县西北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利用气候、土壤、地形、土地利用及植被盖度等数据,运用GIS和RUSLE的方法对小流域土壤侵蚀强度及其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流域多年平均侵蚀模数为3 816.835t/(km2.a),属中度侵蚀;潜在侵蚀模数为31 583.150t/(km2.a),是现实侵蚀模数的8.28倍;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零星分布的大坡度坡耕地侵蚀强度最大,其次为高度风化,坡度较大的退化荒草地,退化荒草地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59.38%,侵蚀量占总量的88.48%,是最主要的泥沙来源地;不同坡度土壤侵蚀强度随坡度加大而显著增加,流域坡度>25°的面积约占流域总面积的1/3,侵蚀量约占2/3;不同坡向的土壤侵蚀空间分异也十分明显,表现为正阳坡>半阳坡>半阴坡>正阴坡>平地。  相似文献   

16.
应用ARC/INFO预测芋子沟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的研究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依据实地调查资料及相关图形资料 ,建立了芋子沟小流域地理数据库。在地理信息系统 ARC/ INFO支持下 ,根据通用土壤流失方程式 ( USL E)对数据库实施运算操作 ,预测了芋子沟小流域土壤侵蚀量。结果表明 ,芋子沟小流域年平均输沙模数为 3 893 .3 8t/ km2 ,侵蚀强度属中度 ;占流域面积 2 9.4 8%的坡耕地产沙量占流域总产沙量的 81.98% ,占流域面积 69.5 2 %的其它地类对流域土壤侵蚀量的贡献率仅为 18.0 2 % ,坡耕地年均土壤侵蚀量为 10 82 6.5 4 t/ km2 ,属于极强度侵蚀。坡耕地是芋子沟小流域水土流失的策源地 ,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关键是实现流域内坡耕地的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7.
党家山小流域位于古县东北部的北平镇党家山村南,总面积6.9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5.18 km2,占75.1%。水土流失形式以水力侵蚀为主,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 758 t/km2。截止2012年底,已治理面积223.14 hm2,治理度43.08%。列入国家重点建设工程后,规划新增治理面积274.96 hm2,使累计治理度达到95%以上,水土流失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民收入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8.
波萝赤小流域位于辽宁省北票市北部北四家乡境内,包括王增店一个村,流域总面积24.40 km2,其中水土流失面积12.70 km2。项目区内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为了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北票市实施波萝赤小流域综合防治工程,工程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981 hm2。经过5 a的集中、连续综合治理,建成了完整的水土流失防御体系,流域内经济效益、蓄水保土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得以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9.
<正> 一、流域概况 新庄是山东省沂水县诸葛镇的一条小流域,属淮河流域沂河水系,地处沂蒙山区腹地的跋山水库上游。全流域901户,3116人,总土地面积6.87km~2,其中耕地135.3hm~2,宜林荒山荒滩517hm~2,分布在八座山梁七条沟内。该流域属石灰岩溶蚀区,四面环山,沟壑纵横,海拔220~550m。治理前,这里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流失面积达6.57km~2,其中中度以上侵蚀面积4.62km~2,占总面积的67.2%,年侵蚀深2.9mm,年侵蚀模数3433t/km~2。严重的水土流失造成流域内土地日益贫瘠,致使粮食单产停滞不前,长期徘徊在3000kg/hm~2左右,1984年人均产粮210kg,人均收入314元,个别农户不足200元,群众生活贫困。  相似文献   

20.
丹江鹦鹉沟小流域土壤侵蚀和养分损失定量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小流域土壤侵蚀量和养分损失量的定量研究可为南水北调水源区的生态保护、水土保持和生态补偿提供重要的依据.该文在地理信息技术(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的支持下,应用修正通用土壤流失方程(revised universal soil loss equation,RUSLE)估算了丹江鹦鹉沟流域的土壤侵蚀量和养分损失量,并进行了土壤侵蚀强度分级.结果表明,流域的年均土壤侵蚀模数为3140 t/km2,侵蚀强度为中度.其中强度侵蚀以上的土地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24.1%,侵蚀量为4573.0 t,却占年侵蚀总量的84.8%,其主要是坡度较大的坡耕地,是流域需要重点治理的区域.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侵蚀量差异较大,林地、草地和农地的年均土壤侵蚀模数分别为509.7、1511.8和4606.5 t/km2.林草地年侵蚀量较小,农地土壤侵蚀量占流域总侵蚀量的95.3%.坡度每增加5°,不同土地利用的土壤侵蚀模数增加量比坡长每增加5 m的增加量要大1~2倍.研究区表土流失造成的全氮、全磷和有机质损失量分别为3.81、3.52和101.45 t,其中农地的养分损失量最为严重.流域泥沙中全氮、全磷和有机质的年均流失模数分别为1.01、0.75和38.43 t/(km2×a).该研究可为水源区水土流失和非点源污染治理以及清洁小流域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