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近47年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永晴  李凤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902-9904
[目的]研究近47年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特征。[方法]利用1961~2007年环湖地区5个气象观测站的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候要素资料,分析各气象要素的年、季、年代变化。[结果]近47年来,环湖地区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其中年平均气温以≥0.30℃/10 a的倾向率上升,年平均最低气温比年平均最高气温上升显著;年平均降水量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3.67 mm/10 a,春、秋季降水量的减少趋势明显,而夏、冬季呈增加趋势,但不明显;年日照时数也呈减少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1.79 h/10 a,夏季日照时数的减少趋势最明显,冬季次之,春、秋季节增加不明显。[结论]该研究为环湖地区气象灾害的有效防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囊谦县1961~2013年的逐月气温、降水量以及日照时数等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方法,对囊谦县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3年囊谦县年平均气温、最高平均气温、最低平均气温随时间变化都呈显著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分别为0.38℃、0.34℃、0.48℃/10a,春、夏、秋、冬四季的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增温率分别为0.28℃、0.33℃、0.34℃、0.56℃/10a;降水量整体变化呈显著的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0.605mm/10a;日照时数整体变化趋势不是很显著,变化速率为2.015h/10a。总体而言,囊谦县温度、降水、日照等有升高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基于GIS的新乡市春季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新乡市1971—2014 年8 个气象站点3—5 月逐日温度、降水量和日照时数观测数据,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法、累积距平法和Mann-Kendall 检验法,结合GIS 技术,探讨和分析新乡市春季气候的变化趋势和时空分布特征,以期为当地防灾减灾和气候变化研究工作提供科学参考。结果表明:新乡市春季气温呈上升趋势,平均增幅为0.035℃/a,并且在1998 年发生显著增温突变,北部地区增温幅度高于南部地区;春季降水呈现微弱增多趋势,平均增幅为0.220 mm/a,变化不明显且年际间波动性较大,降水增幅整体上呈“北多南少”趋势;春季日照时数以平均1.216 h/a 的速率呈减少趋势,并且在1984 年发生显著递减突变,北部地区日照时数的减幅明显高于其他地区。全球变暖已造成本地区气候变异性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4.
王峰  王丽静  王凤娇  翟贵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11-17114
利用惠民国家基准站1961~2008年的气象资料,统计分析了惠民县近50年来降水和温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08年惠民县各季节的降水量分配不均匀,降水、温度均以夏季最多(高),雨热同季;洪涝灾害呈明显减少趋势,而旱灾呈加重趋势。1961~2008年,惠民县降水呈明显减少趋势,每10年减少约26.2mm;除春季降水有所增加外,夏秋两季降水量都呈减少趋势,冬季降水量则变化不明显;年降水量的减少主要源于夏季降雨的减少;除冬春两季5、10mm以上降水日数呈增加趋势外,其他均呈下降趋势,冬春两季降水呈增加趋势为降水强度加强所致。1961~2008年,惠民县年、季平均气温、最低气温均呈明显增温趋势,尤其以冬春季增温更为明显;最高气温除夏季有微弱的降温趋势外,总体呈现为增温,以秋、冬季增温明显。所以,这一地区的气候变暖,以夜间增温、冬季增温为主。  相似文献   

5.
利用河北省景县气象局自1970—2020年的气象资料,通过线性趋势拟合法,分析了景县近51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景县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年平均气温以0.431℃/10年的倾向率上升,1997年是增温显著、增幅加速的转折点,冬季回暖势头较为明显。全年平均降水量总体上呈减少态势,气候倾向率为-13.8 mm/10年,夏季、秋季的降雨日数、降水总量均趋于下降,其中夏季下降情况较为突出,达25.3 mm/10年;但冬季、春季降水量却有所上升。年日照时数呈明显下降趋势,倾向率为-80.4 h/10年。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吉林省辽源市1987—2016年气温、降水、日照时数观测资料采取线性回归法对辽源市近30a气候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辽源市近30a平均温度整体呈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0.147℃/10a;春、夏、秋季平均温度均为上升趋势,以春季增温幅度最大,冬季平均气温则呈下降趋势;辽源市近30a平均降水量630.5mm,降水量总体呈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45.476mm/10a,四季平均降水量都呈增加趋势;辽源市近30a日照时数呈逐年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37.545h/10a。  相似文献   

7.
青南高原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选取甘德、河南1981—2017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时数及大风日数资料,利用线性回归法对近37年青南高原气候特点及变化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青南高原近37年平均气温整体呈显著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0.473℃/10年;四季平均气温与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保持一致,且冬季增温最明显。近37年降水量整体呈略微减少趋势,气候倾向率为-9.28 mm/10年。近37年日照时数呈现略微增加趋势,气候倾向率5.756 h/10年;各月日照时数分布均匀;大风日数呈显著下降趋势,气候倾向率-14.886 d/10年;冬春季大风最集中,占年平均大风日数的73.4%。  相似文献   

8.
本研究采用气候倾向率、异常分析法、Spass22统计分析等方法,对清镇市1961 2013年逐月日照时数及日照时数影响因子总云量、低云量、水汽压和降水量、雨日数等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3年的清镇市日照时数年代距平呈明显的减少趋势。总体上,日照时数的月变化呈"M"双峰型,各季日照时数、年日照时数均呈减少趋势。清镇市季、年日照时数各季节均出现不同时次的异常年份。年平均云量、平均水汽压、降水量、雨日数的变化与日照时数的变化呈负相关,平均云量、平均水汽压、降水量、雨日数是影响日照时数变化的可能因素。近53年,清镇市年平均总云量呈减少趋势,分季节看均呈减少趋势,年平均低云量的气候倾向率呈增加趋势,水汽压呈增加的趋势,年降水、年雨日数变化趋势不明显,呈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青海省42个气象站1961—2019年温度和降水资料,采用Miami模型、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青海省温度生产潜力、降水生产潜力及气候生产潜力,分析生产潜力的变化趋势,探讨气候生产潜力对温度和降水的敏感性,并通过ArcGIS空间插值拟合分析青海省作物生育期内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青海省近59年平均气温持续升高,增温2.26℃;降水量呈波动变化有增加趋势但弱于气温升高趋势,以9.1 mm/10年的速率59年间增加了53.7 mm;作物生长发育期内青海省气候生产潜力呈增长趋势,在693.1~891.6 kg/hm2之间变化,平均值为527.8 kg/hm2;空间分布上降水量、降水生产潜力与平均气温、温度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一致,气候生产潜力总体呈现东高西低,由西北向东南递增变化趋势,温度、降水量、气候生产潜力保持增长趋势,温度生产潜力分别是降水、气候生产潜力的1.2、1.5倍,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对气候生产潜力都有正向影响,而降水量是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0.
何临平  赵月兰  张锦泉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9):8288-8290,8292
[目的]分析广河县近45年气候变化特征。[方法]利用广河县1968~2012年气象资料,选取气温、降水、日照时数及蒸发量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相关系数检验法和线性倾向估计法,对广河县近45年的气候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近45年广河县平均气温随时间变化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冬季增温异常显著,春季和夏季接近,秋季最小;降水量总体呈持平略减少趋势,其中春季、秋季和冬季呈增加趋势,但达不到显著性水平,夏季减少趋势较明显,年降水量的减少是由夏季降水量减少造成的;日照时数减少趋势比较平缓,但近10年基本为负距平,减少趋势异常显著,且减少幅度大;蒸发量总体呈明显的下降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基本在负距平范围内波动。[结论]在气温明显升高、降水量正常略少、日照时数缓慢减少的情况下,蒸发量呈明显的减少趋势,干旱指数小幅下降,广河县干湿状况基本稳定,气候暖干化趋势不明显。气候变暖对广河县农业生产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刘自成  杨虓  李浩 《安徽农业科学》2014,(34):12180-12183
利用庆阳市气象局气象资料和陇东学院农林科技学院冬小麦试验田试验资料,分析2003~2010年庆阳市冬小麦生育期的气候变化特点及其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并对该试验区域冬小麦各生育阶段主要气象因素与小麦产量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该区气象因素变化最大的是降水量,其次是日照和积温,其中底墒水的变幅最大,其次是后期降水;对冬小麦生长影响而言,前中期日照不足,前期气温偏高(即暖冬),后期降水过多,气温偏低,以及前期干旱、后期大风雨天气均对小麦生产不利,反之则有利.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近50年苍山冬季的气温变化特征。[方法]选取1961~2010年苍山地面气象观测站冬季气温资料,采用相关性系数、Fisher最优分割法、5年滑动平均等统计分析方法,探讨近50年苍山冬季气温变化特征。[结果]从1961年以来,苍山县冬季平均气温、最低、最高气温均呈波动式缓慢上升趋势;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冬季气温开始明显跃升,正距平出现频率增加了3.5倍。[结论]苍山地区50年来的气候变化趋势与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相一致。  相似文献   

13.
辽宁省大洼县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大洼县1961~2010年的气温、降水、日照等资料,统计分析该县50年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大洼县全年及春、夏、秋、冬季四季平均气温总体呈上升趋势,以冬季增温最为明显;降水全年及春、夏、冬季有增多的趋势,秋季有减少的趋势,夏季降水量增幅最大;全年及四季的日照变化明显呈减少趋势,其中夏季日照时数减少幅度最大。  相似文献   

14.
近49年辽阳市玉米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梅  安娟  陈玉光  徐婷 《安徽农业科学》2011,(17):10439-10441
[目的]分析近49年辽宁省玉米生长季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产量的影响。[方法]利用线性趋势模拟、滑动平均等方法,将标准化后的1961~2009年辽阳市玉米播种期、营养生长期及生殖生长期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资料和玉米单产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近49年玉米生长季各个时期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增温明显;降水在播种期变化不大,在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期呈减少趋势;日照在整个生长季均呈减少趋势。无论在哪个生长时期,气温的升高对玉米产量的增加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降水和日照的减少是造成近4年玉米小幅减产或增产缓慢的原因。[结论]该研究为政府和农业部门领导科学安排指挥农业生产,充分利用温、光、水资源及准确预报玉米产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气候变化对左权核桃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左权县1961~2010年气温、降水量、日照气象资料,分析气候变化对左权核桃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近50年左权县气温年际变化呈上升趋势,冬季增暖尤其明显;降水量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秋季减少最为显著;日照时数年际变化呈下降趋势。各气象因子发生变化最显著时段均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气候变暖,左权核桃种植适宜区域范围扩大,且引发核桃萌芽至开花物候期提前,遭遇低温冻害的几率和强度增加;降水量减少,大大增加了核桃遭受春旱、夏旱的可能性,对核桃正常生长和产量的稳定不利;日照时数减少,光照强度下降,影响核桃的品质和产量。[结论]该研究可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最大程度地减轻气候条件对左权核桃生长发育不利的影响提供决策和服务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山东省泰安农业气象试验站2019-2020与2020-2021年冬小麦分期播种试验实测数据以及同期气象观测资料,分析不同播期气象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于泰科麦31品种小麦,日照时数在冬小麦出苗-开花阶段起重要作用,发育期天数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即在冬小麦出苗后日照越充足,苗情越好;抽穗期后日照条件差,对冬小麦灌浆速率起限制作用。(2)越冬过程的开始主要受日最高气温及其持续时间的影响,越冬期持续时间的长短则受日最低气温及其持续时间的影响。(3)适量的降水对冬小麦灌浆速率起促进作用。(4)各播期处理的冬小麦灌浆过程均符合 Logistic 生长规律,灌浆速率与各气象要素之间关系在不同播期的表现不同。(5)冬小麦千粒重受前期生长状况与越冬期积温、负积温影响,冬小麦越冬期低温持续时间短有利于冬小麦产量的提高;千粒重与日照时数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呼和浩特地区近40年来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年至2001年呼和浩特地区的气象资料,分析了40 a来气温、降水、日照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地区的季节和年平均气温以及最低、最高气温均呈明显上升趋势,且季节温度升高率:冬季>夏季>秋季>春季;降水总体呈下降趋势,下降幅度不是很大,各年际之间呈跳跃性摆动;年平均日照时数总体呈下降趋势且下降幅度很大,各年际之间呈现周期性变化;年潜在蒸散量(ET0)总体呈升高趋势,但季节变化有较大差别。研究结果充分表明,呼和浩特地区气候正在趋于暖干化,日照时数变短,这对本区发展农牧业具有很大的消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利用1986—2015年阜阳市逐日降水、气温、日照资料,分析气候变化趋势,并以当地主要农作物冬小麦为例,分析气候变化对该地区农作物产量的影响,针对其不利影响提出农业领域应对气候变化的策略。结果表明,近30年来阜阳地区热量资源有所增加,但在增温的同时,降水及日照时数却略有下降。降水时期分布不均,特别是拔节孕穗期降水量的多寡是冬小麦产量的限制因子;越冬期≥10℃积温的提高,有助于冬小麦的安全越冬,但也造成虫口密度增加,导致病虫害危害加剧以及杂草蔓延。应从调整种植制度、加强新品种选育、加强农业气象灾害防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来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9.
根据国家有关规范的建筑日照标准,利用潜江市气象站近46年的气候资料,对与建筑标准有关的气温数据、大寒和冬至日日照时数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潜江市处于建筑气候区划Ⅲ气候区,按建筑日照标准,大寒日日照不低于3 h,潜江市日照间距系数为1.287~1.42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