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使用EOF方法,对宁夏全境具有代表性的19个气象观测站的1961~2008年夏季各月降水资料进行了时空分解,得到了夏季各月降水的EOF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系数变化趋势。利用国家气候中心资料室提供的1961~2008年共48年的74类月大气环流指数资料,对大气环流指数与宁夏夏季各月降水量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相关指数因子。利用最优子集回归方法(OSR)从相关因子中筛选出了最能拟合各月降水的4个关键因子,建立了最优子集回归预报方程,对1962~2008年共47年的夏季各月降水距平进行了回报,得出了各观测站夏季各月的历史拟合率。  相似文献   

2.
江浙沪地区夏季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50年江浙沪地区30个气象基准台站的逐日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回归分析、Mann-Kendall(MK)趋势和突变分析、Morlet小波分析、GIS技术和EOF分解技术分析和研究了1961-2010年江浙沪地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江浙沪地区50年来夏季降水量呈现出一个总体上升的趋势,上升幅度8月7月6月;对江浙两省夏季降水量距平进行EOF分解,发现江浙地区降水量距平总体呈现出一致的增加趋势,江苏省降水距平场呈"西北-东南"向分布,浙江省的降水距平场呈"东北-西南"向分布;江浙沪地区降水量和各月降水量均有3年左右的振荡周期,此外还各自存在3~8年不等的振荡周期,16年以上的年代际周期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宁夏年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地处西北内陆的宁夏全境19个气象观测站的年、季降水资料,利用EOF分解方法进行了时空分解,分析了其年、季降水的EOF1和EOF2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系数变化趋势,并利用谱分析方法和M-K方法对年降水资料的EOF1和EOF2时间序列进行了周期分析和突变分析,得出了其主要变化周期和突变时间点。  相似文献   

4.
采用内蒙古自治区101个国家级地面气象站1961~2017年秋季降水观测资料,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和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对内蒙古近57年秋季降水量变化客观的分成3个区域。分析表明,不同时段内各区域降水变化特征不同,中西部与东南部和东北部降水在气候倾向率、年代际及突变特征方面存在差异;利用线性倾向估计、相关分析和滑动平均方法分析了各区域降水趋势变化特征;利用突变点检验方法分析了降水的气候突变特征。  相似文献   

5.
1956—2010年辽宁西部夏季降水的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利用1956—2010年辽宁省西部8个气象观测站6—8月的降水量资料,通过趋势分析、经验正交函数(EOF)分解、曼-肯德尔(Mann-Kendall)法和小波分析等多种统计方法,研究了辽宁西部自1956—2010年夏季降水的特征。结果表明:辽西地区夏季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趋势为从南向北递减,时间分布上呈双峰型;平均夏季降水量呈下降的趋势,并且趋势不显著;夏季降水的分布主要呈南北差异型,降水异常以北少南多的分布特征为主,同时也存在降水异常东西反相的分布特征;降水存在10年尺度的显著震荡周期。  相似文献   

6.
1979—2010年黑龙江省夏季降水异常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黑龙江省27个气象观测站1979—2010年夏季降水的月平均资料,采用趋势分析、EOF分析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黑龙江省30年来夏季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与环流、海温的相关关系及其异常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省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中部地区,东南夏季降水相对较少,且从中部向西北和东南有递减趋势。通过EOF分析,从第一模态可以看出,黑龙江地区基本呈现全区一致变化趋势;而第二模态则表现出黑龙江南北的距平分布呈现反向分布的特征,黑龙江省夏季降水异常与海温有着一定的联系。第一模态表明黑龙江省夏季降水与前期冬季中纬度太平洋呈正相关,与中纬度大西洋呈负相关;第二模态黑龙江省夏季降水南北反向变化与海温的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7.
利用鲁西地区8个台站1962—2015年逐月降水资料,计算了鲁西地区各月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全年及各季节的标准化降水指数,应用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和Arc GIS空间插值方法分析了旱涝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春季SPI呈现增加趋势,其余各季节及全年SPI均呈减少趋势。空间分布,年尺度干旱分布中东部县干旱次数高于西部县;雨涝呈现南北分布,南部县次数高于北部县。季节旱涝分布,春夏干旱多发生在东部及南部县,秋冬干旱集中在西北部县;季节雨涝次数较多发生在南部及东部县。  相似文献   

8.
笔者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法对夏季降水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时空分布规律,探讨雨型分布,并进一步研究我国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1研究内容与方法1.1研究资料北京气象中心整理的1951~2000年我国160个观测站点的月降水量资料。取6~8月降水量的平  相似文献   

9.
姚丽娜  魏建苏  裴海英  周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5):2461-2463,2478
利用江苏海涂区域22个代表站1971~2006年年平均降水资料和年平均气温资料,用EOF展开分析时空变化的差异;再用方差分析、气候趋势系数和线性回归等方法,得到海涂区域降水和温度空间分布的主要形态和特征。结果表明:整个海涂区域年平均气温周期性明显,36年来气温有明显的上升趋势;整个区域降水呈东南向西北递增的分布,高荷载主要位于连云港到盐城的北部区域;一致增加的分布类型的次数增加对海涂区域年平均气温的升高贡献较大,是气温持续上升的主要原因。此外,海涂区域降水和温度在纬向和经向之间也存在分布差异。  相似文献   

10.
辽宁人工增雨试验区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杨旭  高杰  杨青  房彬  赵姝慧  李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095-17096,17151
利用辽宁省1961~2008年5~9月人工增雨作业季节的日降水资料,从48年的降水资料中选出5~9月各月中最长连续降水日数作为基础,以人工增雨试验区平均值作为研究对象。结果表明,人工增雨试验区48年的最长连续降水日数各月的平均变化趋势率5、6月呈上升趋势,增幅分别为0.120和0.123d/10年;7、8、9月的趋势率呈下降趋势,分别为-0.236、-0.034和-0.079d/10年。由此体现出辽宁省在5月的人工增雨作业对于试验区最长连续降水日数的影响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华北地区近30年降水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韩军彩  周顺武  王传辉  岳艳霞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644-19646,19680
利用华北地区43个观测站1979~2008年的逐月降水量资料,采用EOF分解、Morlet小波变换和Mann-Kendall检验等方法,对华北地区近30年的降水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华北地区年和四季降水量空间分布都具有总体一致性的变化特征。年和夏季降水量在80年代中期~90年代中期明显偏多,其他时间偏少;春季降水在90年代年际变化较大;秋季降水80~90年代偏多,21世纪初期之后开始减少;冬季降水在80~90年代降水量偏少,21世纪初之后降水量开始偏多。年和夏季降水量在1997发生突变;春季和秋季降水量突变现象不明显;冬季降水量的突变发生在2000年。小波分析揭示了年和四季降水量的周期演变特征,普遍以3~4年年际变化周期为主。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夏季降水类型初探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为研究我国夏季降水的空间分布类型及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点。[方法]利用经验正交函数分析,对1951~2000年我国160个观测站夏季降水量资料的标准场进行展开,得到我国夏季降水空间分布的不同类型,分析我国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特点。[结果]我国夏季降水主要分布在东部;第一、二、三种EOF模态的空间型特别显著,与其他学者分析我国夏季降水距平百分率分布图得出的我国夏季降水3类雨型比较吻合;我国夏季降水不仅具有比较明显的年际变化,还具有年代际变化。[结论]该研究可为我国夏季降水类型的后续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夏季降水类型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笔者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法对夏季降水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其时空分布规律,探讨雨型分布,并进一步研究我国夏季降水的年际变化和年代际变化,为后续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夏季降水类型初探(英文)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Objective] Study on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patterns and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Method]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patterns were obtained from standard field of summer precipitation data for 160 observation stations in China during 1951-2000 by the utilization of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EOF),and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were analyzed.[Result] The summer precipitation mainly distributes in eastern part of China;The 1st,2nd and 3rd EOF modes of spatial distribution are especially remarkable as well consistent with the results of previous reports about three rainfall patterns from analysis on the percentages of precipitation anomaly of summer.[Conclusion] There exists interannual and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for summer precipitation in China.  相似文献   

15.
利用辽宁省53个气象观测站1960~2009年的气温、降水资料,对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及降水的多年平均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分析温度与降水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辽宁省近50年温度和降水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好的全省一致性气候特征,但也存在着东西、南北间的差异。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表现为明显的增温趋势,最高气温极值出现在辽西,最低气温极值出现在辽东,两者的变化趋势存在非对称性,冬季增温最强,秋季最弱。全省各地年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几乎以相等间距递减分布。对各特征向量进行时间系数分析发现,平均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时间系数年际变化呈总体上升趋势,降水时间系数年际变化呈总体下降的趋势,表明辽宁省气候大体呈暖干变化趋势,即气温升高、降水减少,尤其以20世纪90年代变化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福建省年降水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1961-2010年福建省64个县域气象观测站的降水数据,采用趋势分析、回归分析、EOF分解和REOF分解等方法,分析了福建省年平均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61—2010年,福建省年平均降水量呈增长趋势,趋势系数为0.178,回归系数为2.866mm·a-1.福建省的年降水从空间上主要可分为3个区,1区主要位于闽北和闺中地区,2区主要位于闽南和中南部沿海,3区主要位于闽东地区,其中1区的年降水量最大.  相似文献   

17.
利用了1969~2016年江苏省13个气象基站逐日降水资料对江苏省过去近50年的年降水量进行时空分布特征分析。采用线性回归、经验正交分解(EOF)和小波变换等方法研究了1969~2016年江苏省年降水量的年际变化趋势、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周期性。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江苏省的年降水量呈不显著上升趋势;特别的,EOF将江苏省划分为3种降水类型:全年的空间分布整体一致性、南北反位相和苏中与苏南苏北的反位相;时间上,有24年表现为第一类降水类型,有14年表现为第二类降水类型,有4年表现为第三类降水类型;从周期上来看,近50年江苏省的年降水周期存在28a,15a,9a,4a的周期尺度。  相似文献   

18.
宁夏夏季降水变化及对前期高度场异常的响应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NCEP/NCAR提供的1961~2008年全球100 hPa和500 hPa高度场资料,以及宁夏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宁夏全境19个观测站夏季降水资料,利用EOF分解、相关普查和距平合成方法,分析前期1~5月全球100 hPa和500 hPa高度场与宁夏夏季降水量的相关关系,寻找显著相关区。结果表明:前期100 hPa和500 hPa高度场和宁夏夏季降水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关系,降水偏多年和偏少年对应的高度场距平合成分布具有相反的特点,偏多年的正距平中心对应偏少年的负距平中心,正、负距平的中心位置基本一致,与对应各月的显著相关区具有一定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