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在明光市测土配方施肥和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的基础上,运用GIS建立明光市耕地资源数据库。针对明光市三大耕地类型区(平原潮土耕地类型区、稻田耕地类型区、山地丘陵耕地类型区)特点,分别建立其耕地地力评价指标体系。在GIS的支持下,利用系统聚类方法、层次分析法、模糊评价等数学方法和数学模型成功地实现了耕地地力自动化、定量化评价。评价获取了明光市各耕地地力等级面积及其分布信息,经实地调查分析符合当地实际,表明运用该技术方法对耕地地力评价的可行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
根据洛阳市种植小麦各类型区的立地条件、障碍因素、土壤特性、耕层养分和相关农业技术等综合指数的变化规律,评价出洛阳市耕地地力的高度适宜区、适宜区、勉强适宜区、不适宜区等,总结出了适宜性种植区的耕地特点,提出了优化小麦生产布局及耕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根据《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规范》及《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规范》的要求,通过现场调查、采样、化验,依据《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技术规程》和《通州区耕地地力评价技术规程》,对通州区耕地地力进行评价和等级划分,建立了本区县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及数据库等,分析了耕地资源存在的问题,对种植业布局进行了合理规划,为通州区农业结构调整、耕地地力建设、都市农业发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基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利用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和耕地评价技术成果,根据洛阳市种植小麦不同类型区的立地条件、土壤特性、耕层养分、障碍因素及相关农业技术等综合指数的变化规律,将洛阳市小麦按适宜性评价划分为高度适宜区、适宜区、勉强适宜区和不适宜区4级,并结合小麦生物学特性及气候特点,提出洛阳市小麦种植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河南省耕地地力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为参照标准 ,根据河南省实际 ,将全省划分为豫东、北平原潮土耕地类型区 ,豫南湖积平原砂姜黑土耕地类型区 ,豫西、北山地丘陵褐土、红粘土耕地类型区 ,豫南低山、丘陵黄褐土耕地类型区 ,豫南稻田耕地类型区等五个耕地类型区。在此基础上 ,以土种为单元 ,采用限制因素法和综合归纳法 ,对耕地地力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和评比 ,评价河南省各土种耕地地力等级。评价结果为 :一等耕地 1 0 .5 5万hm2 ;二等耕地 1 0 3.85万hm2 ;三等耕地 1 37.1 3万hm2 ;四等到十等为中低产田 ,共 5 5 6.60万hm2 ,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 68.88%。  相似文献   

6.
广德县在分析耕地地力评价为主并综合多种因素全面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以南部低山、北部丘陵、盆缘岗地、广德盆地4个类型区进行种植业生产布局,促进农业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适应市场实施品质战略,实现由山区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的角色转换。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耕地类型区划分及地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本研究基于农业部“全国耕地类型区、耕地地力等级划分”标准,通过NOAA气象卫星图像分析,将山东省耕地划分为2个耕地类型区和4个亚区。以耕地土壤类型——土种划分评价单元,以产量为引导,归并建立了山东省耕地地力等级系统。采用定性定量结合方法确定评价指标,建立了不同耕地类型区地力评价指标体系。评价结果表明,山东省高、中、低等级的耕地面积比例各占1/3左右,进一步提高耕地的生产能力仍然有一定的潜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的广德县耕地水稻种植适宜性定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聂文芳 《安徽农学通报》2010,16(21):148-150
以广德县第二次土壤普查及"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相关数据为基础,利用GIS技术对广德县耕地开展水稻种植适宜性评价工作,以了解广德县耕地水稻种植适宜性状况。其评价结果为: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种植水稻的耕地面积分别为20600hm^2、33500 hm^2、15036 hm^2和5864 hm^2,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27.5%、44.7%、20.0%和7.8%。  相似文献   

9.
小麦是安徽省明光市种植面积最大的农作物,2020年明光市小麦种植面积高达601.33km2,比上年增加了0.53%,主要得力于该市重视小麦病虫草害防控问题,积极采用绿色防控技术解决小麦病虫草害,促使小麦能够健康生长。基于此,本文从明光市的耕地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着手,对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特点进行分析,并据此展开对小麦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小麦是安徽省明光市种植面积最大的作物,积极应对影响小麦高产的不利因素,对粮食生产和安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主要从明光市的耕地条件、气候条件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及对策及建议等方面来研究中部地区小麦高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富裕县耕地地力评价与种植业布局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耕地地力进行调查,了解富裕县耕地的养分状况,根据调查结果提出种植业布局,如玉米、大豆、水稻、青贮等,以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正明光市位于安徽省东北部边缘,居江淮分水岭北侧,是国家商品粮和小杂粮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长期以来,明光市的种植结构主要为水稻、小麦、花生等作物,近年来,受到气候变化、种植条件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明光市的小麦赤霉病发病频率逐年增加,尤其是近10年来先后2次大规模爆发赤霉病,对小麦生产造成了极大影响。为此,全市必须要建立科学合理的防控体系,才能确保小麦产业健康、稳定发展。1明光市小麦赤霉病流行原因  相似文献   

13.
一、基本情况 全县总面积190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3万公顷,总人口75万,人均耕地近0.2公顷,是一个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大县。种植主要农作物有小麦、花生、大麦、水稻、玉米、大豆、西瓜等,小麦、花生是我县种植业的优势。我县被国家认定为花生种植面积第一大县、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县和油料生产百强县。2004年被国家农业部授予产粮大县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4.
如东县耕地地力评价与种植业结构调整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5~2008年通过对如东县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查清了耕地土壤的养分现状、地力等级与限制因素,结合当前种植业结构布局的现状,提出了五级耕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措施,制定出如东县今后种植业结构调整的原则、方向、对策与措施,从而为指导农田因土种植、科学施肥以及政府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5.
吴清英  童倩倩  孙长青  李莉婕  黎瑞君 《农技服务》2013,(11):1243+1245-1243,1245
黔西县具有独特的自然资源禀赋、区位条件,适宜多种作物生长,但是种植业发展尚未形成合理的区域化格局。因此,笔者结合《黔西县特色农业发展规划》等相关文件以及相关调查统计数据,在GIS支持下,对黔西县耕地进行种植业布局规划,共划分为5个种植业分区:小麦、烤烟规划区,小麦、马铃薯规划区,水稻、油菜规划区,马铃薯规划区,蔬菜规划区。  相似文献   

16.
岳书平  闫业超  张树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418-16423
参照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驱动力-状态-响应(DSR)模型等可持续发展评价理论与方法,提出了压力-状态-恢复力概念模型,运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指标的筛选,构建中国东北样带不同类型区生态可持续性定量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引入"隶属函数"的概念来描述指标差异的中间过渡,利用层次分析(AHP)与信息熵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级指标的权重,建立NECT不同类型区生态可持续性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相似文献   

17.
正目前,安徽省明光市农作物种植方式较为传统,管理方式粗放,农作物种植方式不科学,导致当地耕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影响农业收益。为有效解决农业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努力营造有利于农业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推动明光市农业现代化转型,需加大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应用,推动明光市种植业的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现代化发展及农民增产增收。  相似文献   

18.
利用耕地地力评价的成果,对济源市耕地小麦种植适宜性等级进行划分,结果表明,高度适宜、适宜、勉强适宜和不适宜的耕地面积分别为25.13万、22.86万、33.44万和1.93万亩,分别占耕地总面积的30.15%、27.42%、40.12%和2.32%。根据划分的适宜性等级,对今后的耕地资源利用及小麦种植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江西省耕地地力等级评价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采用归纳法和专家经验法,在全国耕地类型区框架下,立足于基础地力,将江西省耕地划分为4个类型亚区;通过土种资料整理和补充调查,对土种原始资料进行了修正,确定基础地力评价要素,建立了江西省土种数据库和江西省耕地地力等级评价体系。应用数值评价方法,将江西省耕地地力以土种为评价单元进行了等级划分和面积确定,摸清了我省耕地基础地力状况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耕地基础地力评价及可持续利用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全国第2次土壤普查及实地补充调查资料,以工种的粮食产量水平为引导,采用数理统计结合经验归纳方法,将福建省耕地分为南方稻田耕地类型区和南方旱耕地类型区进行全省耕地基础地力评价。结果表明,福建省耕地总体质量不高,高产耕地面积422737hm^2,主要分布于漳州、龙岩和三明市,中低产耕地面积958803hm^2,主要分布于南平、宁德、泉州和福州市,分别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30.6%和69.4%,全省耕地主要存在冷、酸、瘦、旱、粘等障碍因子。论文还提出了在可持续发展条件下提高耕地基础地力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