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为比较昆虫发育时期免疫防御能力的强弱,对不同发育时期东亚飞蝗体外酚氧化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从东亚飞蝗不同发育时期看,1~5龄蝗蝻及雄成虫25℃时酚氧化酶活性达到峰值,雌成虫30℃时酚氧化酶活性达到峰值,雌虫酶活性高于雄虫;不同温度作用下,1~5龄蝗蝻在15~45℃温度变化中变化规律相似,1龄蝗蝻酶活性最低,2~4龄蝗蝻时期酶活性升高,5龄蝗蝻时酶活性达到峰值,成虫酶活性在30℃和45℃时,雌虫酶活性高于雄虫(P<0.05)。东亚飞蝗不同发育时期、不同温度作用下酚氧化酶活性动态变化显示了其免疫能力的强弱差异。  相似文献   

2.
PLPT对棉铃虫和菜粉蝶2种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分光光度法和同工酶电泳法,测定了无色杆菌毒蛋白(PLPT)对棉铃虫和菜粉蝶血淋巴中酚氧化酶和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无色杆菌毒蛋白感染的棉铃虫和菜粉蝶,3h后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比活力和酯酶活力有明显的变化。各处理中,酚氧化酶比活力变化与对照相比,均有下降,其中以6h后的活力下降最显著;酯酶活力则有所增强,其中以24h后的活力增强最明显。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东亚飞蝗(Locusta mi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不同发育时期体内营养物质变化规律,采用质量法、凯式定氮、氨基酸分析等方法,对东亚飞蝗不同发育时期虫体质量、水分变化、蛋白质及氨基酸动态变化进行测定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东亚飞蝗发育各阶段,水分和体质量增加均极为显著(P<0.01);刚孵化出的1龄幼虫中蛋白质质量分数最高达到87.6%,随着虫体的发育蛋白质质量分数逐渐降低,直至4龄幼虫再次升高,成虫体内蛋白质质量分数较高;氨基酸在东亚飞蝗幼虫发育时期基本呈现"高-低-高"的动态变化趋势,进入成虫时期必需氨基酸质量分数较高,并且雌性虫体内氨基酸质量分数高于雄性虫体.东亚飞蝗在不同发育时期体内蛋白质和氨基酸所呈现的动态变化,说明了在蝗虫发育过程中,为其机体的构建和诸多生理功能的完成提供了物质和能量的储备,以及在发育代谢过程中的重要调控作用及不同时期调控水平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酚氧化酶原基因(PPO1和PPO2)及酚氧化酶在家蚕眠期血淋巴中的变化规律,为深入解析家蚕眠期酚氧化酶的功能及其基因表达特征提供新线索.[方法]以家蚕四龄将眠、四龄眠(头壳刚开裂)0h、四龄眠6 h、四龄眠12 h、四龄眠24 h和五龄起蚕为试验材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其血淋巴PPO1和PPO2基因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的变化规律.[结果]家蚕血淋巴PPO1和PPO2基因在四龄将眠至五龄起蚕不同发育时期均有一定程度的表达,且两者的变化规律一致,表现为四龄将眠最高、五龄起蚕最低,总体上呈先减后增再减的变化趋势.在家蚕四龄将眠至五龄起蚕不同发育时期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整体上也呈先降低后急剧升高再降低的变化趋势,四龄将眠为5.99 U/mg,五龄起蚕为6.02 U/mg,与酚氧化酶原基因表达模式基本一致.[结论]家蚕四龄将眠至五龄起蚕不同发育时期血淋巴酚氧化酶活性变化规律与酚氧化酶原基因(PPO1和PPO2)的转录表达模式基本一致,说明酚氧化酶在家蚕眠期即发挥免疫防御功能,又参与蚕体新旧表皮的更替过程.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小金蝠蛾幼虫血细胞对不同病原菌侵染的细胞免疫响应差异,揭示拟棒束孢病害发生和冬虫夏草菌形成机理的细胞免疫差异。[方法]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小金蝠蛾幼虫感染病原菌后血细胞的数量、形态变化、细胞免疫反应和黑化反应,以L-多巴为底物,采用分光光度法测定感染不同时间后的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活性。[结果]小金蝠蛾幼虫感染冬虫夏草菌的生存曲线无显著差异,血细胞对冬虫夏草菌无明显的集结、包囊、黑化等免疫作用,酚氧化酶活性侵染初期出现降低,然后逐渐恢复至健康幼虫水平;小金蝠蛾幼虫感染粉棒束孢的生存曲线具有显著差异,对感染早期血细胞具有明显的集结、包囊、黑化等免疫响应,酚氧化酶活性初期降低后逐渐升高。[结论]小金蝠蛾幼虫血细胞对病原真菌冬虫夏草菌和粉棒束孢免疫防御响应策略具有显著差异,血细胞对冬虫夏草菌无明显的免疫反应,对粉棒束孢虽然有强烈的免疫反应,但是不能阻止粉棒束孢的快速萌发而导致幼虫短期内死亡。  相似文献   

6.
虫酰肼对甜菜夜蛾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证实虫酰肼是否对甜菜夜蛾(Spodoptera exigua)酚氧化酶活性具有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分别测定虫酰肼对甜菜夜蛾5龄幼虫离体酚氧化酶的作用特点和用虫酰肼浸泡饲料饲喂5龄幼虫后,虫酰肼对幼虫头部、血淋巴及表皮组织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结果】随着虫酰肼浓度增大,酚氧化酶活力呈逐渐下降趋势,虫酰肼对酚氧化酶的抑制中浓度(IC50)为5.43μmol·L-1。虫酰肼对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表现为混合型抑制,游离酶抑制常数(K i)和酶-底物络合物抑制常数(K is)分别为11.223μmol·L-1和34.036μmol·L-1。通过研究金属铜离子和酶液对虫酰肼吸收峰的影响,推测虫酰肼对甜菜夜蛾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不是与该酶活性中心的铜离子结合,而可能是与酚氧化酶蛋白结合发生作用有关。用28.41μmol·L-1和85.23μmol·L-1亚致死剂量浓度的虫酰肼分别处理甜菜夜蛾5龄幼虫24、48和72h后,测定其头部、血淋巴和表皮酚氧化酶的活性。结果表明,随着用虫酰肼处理时间延长,两个剂量的虫酰肼对幼虫头部、血淋巴和表皮酚氧化酶的抑制作用基本呈逐渐增大趋势;处理后相同时间,高剂量的虫酰肼对酚氧化酶活性的抑制率基本上高于低剂量的抑制率;虫酰肼对头部酚氧化酶的抑制率最高,血淋巴次之,表皮最低。【结论】虫酰肼对甜菜夜蛾酚氧化酶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幼虫新表皮形成过程受到阻碍可能与虫酰肼抑制酚氧化酶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东亚飞蝗不同发育时期蛋白质和微量元素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凯式定氮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等方法,对东亚飞蝗不同发育时期虫体蛋白质及5种微量元素动态变化进行了测定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1)1龄蝗蝻中蛋白质含量最高达到87.6 mg/100mg,随着虫体的发育蛋白质含量逐渐降低,至4龄蝗蝻再次升高,成虫体内蛋白质含量较高(71.6~79.3 mg/100mg)。(2)5种微量元素中Fe、Ca和Zn在1龄蝗蝻中含量最高,随着发育的进程逐渐减少,在成虫期再次升高且雌虫含量显著高于雄虫;Mg和Cu在蝗蝻发育时期呈现周期性波动,成虫期雌虫体内Mg元素含量略高于雄虫,雄虫体内Cu元素含量显著高于雌虫。  相似文献   

8.
亳菊试管嫁接苗褐变生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揭示亳菊试管微嫁接过程中组培苗发生褐变的生理机制。[方法]本研究以亳菊外植体为研究材料,使用福林酚法和多酚氧化酶活性测定法,对发生褐变的亳菊微嫁接苗总酚含量、多酚氧化酶活性以及褐变指数进行测定。[结果]亳菊微嫁接苗褐变级数越高,发生褐变的情况越严重,4级褐变率(89.7%)显著高于其他褐变级数;随着褐变级数的增大,亳菊试管微嫁接苗组织内总酚含量降低,多酚氧化酶活性增强,即褐变级数与外植体总酚含量成负相关,与多酚氧化酶活性成正相关。[结论]本研究为提高亳菊试管微嫁接效率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保幼激素类似物苯氧威对仓储害虫黄粉虫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配制3种不同浓度苯氧威,采用点滴法处理黄粉虫,在大肠杆菌刺激前后测定黄粉虫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溶菌酶活性和抗菌活力变化。[结果]当使用E.coli DH5α刺激后,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酚氧化酶、溶菌酶活性及抗菌能力均明显降低。[结论]苯氧威对仓储害虫黄粉虫体液免疫功能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有效控制黄粉虫的危害。  相似文献   

10.
氟化钠对家蚕幼虫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O(对照)、20、40、80和160mg/L氟化钠溶液处理桑叶,分别对5龄家蚕每天添食,测定家蚕血淋巴中酚氧化酶、溶菌酶活性和抗菌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80、160mg/L氟化钠处理组家蚕酚氧化酶活性从处理第1天开始明显降低,5龄内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60mg/L氟化钠处理组家蚕溶菌酶活性和抗菌活性随处理天数的增加逐渐降低,在处理第7天达到最低值。说明氟化钠对家蚕体液免疫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尾藻多糖对南美白对虾免疫调节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马尾藻多糖对南美白对虾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含不同比例(0、0.10%、0.15%和0.20%)马尾藻多糖的虾饲料喂养对虾14 d,测定虾血淋巴液中溶菌酶、超氧化物歧化酶、酚氧化物酶和酸性磷酸酶的活性,计算攻毒感染后不同处理对虾存活率。[结果]含马尾藻多糖0.20%的虾饲料能极显著提高溶菌酶和酚氧化物酶活性,显著提高超氧化物歧化酶、酸性磷酸酶活性和攻毒虾存活率,溶菌酶和酚氧化物酶含量分别达到(0.209±0.076)(、258.800±203.080)U/ml;含马尾藻多糖0.15%的虾饲料能极显著提高酚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显著提高溶菌酶活性和攻毒虾存活率,酚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含量分别达到(321.267±218.406)和(0.453±0.190)U/ml。[结论]马尾藻多糖能显著增强南美白对虾的免疫功能,其加入量为0.20%时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针对枣裂果问题,探讨枣果纤维素酶对裂果发生的影响。[方法]以陕北主栽品种木枣、骏枣和团枣的不同成熟期枣果的果皮和果肉为材料,采用还原糖法(DNS法),通过酶液提取和酶活性测定,分析不同样品中的纤维素酶活性,探讨不同裂果性品种、不同时期以及枣果不同组织中纤维素酶活性的动态变化趋势。[结果]抗裂性木枣不同成熟期纤维素酶活性变化差异显著,其中脆熟期活性最高;极易裂性骏枣不同时期酶活性变化也呈显著差异,裂果后活性明显下降;较易裂性团枣不同时期酶活性变化差异不显著。不同组织间纤维素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相同,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品种间易裂性骏枣纤维素酶活性高于抗裂性木枣和较易裂性团枣。[结论]易发生裂果的脆熟期酶活性高,抗裂性好,而裂果一旦发生会导致酶活性降低,并且裂果现象的发生与组织间的酶活性变化没有关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SOD活性与玉米对玉米大斑病的抗性的关系。[方法]采用菌盘接种法将不同致病性的玉米大斑病菌YC和01-23T接种玉米叶片,并测定被侵染后玉米的SOD活性的动态变化。[结果]接种玉米大斑病菌强毒菌株YC和弱毒菌株01-23T后,在1~5 d内玉米叶片SOD活性表现出明显的阶段性:1~3 d逐渐降低,3~4 d逐渐回升,4~5 d又下降;但在1~4 d内,接种处理的玉米叶片SOD活性均高于未接种处理,第5天才显著降低。病菌致病性不同,引起的玉米叶片SOD活性变化不同,其中弱毒菌株01-23T侵染第1天SOD活性极显著高于强毒菌株YC侵染,但2~3 d时与强毒菌株YC无显著差异。[结论]SOD活性对于玉米的抗病菌初始侵染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发病后抗病菌扩展方面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突变后植株叶片的生理生化变化。[方法]以1份务班和颍花异常的水稻突变体为材料,研究该突变体生长阶段的几个不同时期几种酶活性变化和稻米的氨基酸含量变化。[结果]在条斑颖花突变体生长过程中,分蘖中期SOD的活性高于野生型,在开花前和开花末期的活性又低于野生型;突变体POD活性在3个时期中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开花前期最高,野生型植株POD活性变化趋势与之相反;CAT在突变体的3个生长时期活性呈递减趋势,在分蘖中期活性很高,在野生型中活性变化趋势相反;MDA的活性在3个时期活性变化递增,野生型的活性相对较高;突变体中可溶性糖含量低;总氨基酸含量上升。[结论]突变体性状的表达与SOD、POD、CAT和MDA活性变化有一定关系.这些变化使突变体免于死亡,最终导致米质改变:  相似文献   

15.
不同壳色菲律宾蛤仔免疫机能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不同壳色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免疫能力,对野生斑马蛤(Zb)、珍珠白(Pw)、两道红(Tr)、两道白(Tw)、奶牛蛤(Co)5个不同壳色群体的相关免疫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壳色蛤仔免疫指标表现出较大差异,其中Zb和Pw群体的细胞吞噬能力显著高于Co群体(P<0.05);Tr和Tw群体的溶菌酶(LYZ)活性显著高于其他3个群体(P<0.05);Co群体的酚氧化酶(PO)活性显著高于Tr群体(P<0.05);Pw群体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显著高于Tr和Co群体(P<0.05),Zb群体的SOD活性也显著高于Tr群体(P<0.05);各壳色蛤仔的血细胞总数和亮氨酸氨基肽酶(LAP)活性差异均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6.
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了在盐度5.0,10.0,17.5,25.0,35.0胁迫0,12,24,48,72和96 h,锯缘青蟹血细胞总数(THC)、血细胞吞噬能力及其血清中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酸性磷酸酶(ACP)、过氧化物酶(POD)、酚氧化酶(PO)、溶血素等免疫相关因子的活力变化。结果表明:各梯度盐度胁迫下THC明显下降,其他免疫指标均在12至24 h出现一个峰值变化,而后趋于平稳。在12 h盐度5.0和35.0组吞噬百分比(PP)、吞噬指数(PI)值高于对照组,盐度10.0和25.0组的LZM,PO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除盐度5.0组以外的ACK,APK活力均高于对照组;POD、溶血素活力在盐度10.0和25.0组显示随时间的延续而增高,分别在72和24 h达到最大值,且极显著高于对照组;SOD的变化不显著。说明盐度突变对锯缘青蟹各相关免疫因子均有影响,低浓度短时间的盐度胁迫能引起应激反应,适当提高其免疫力,而大幅度长时间的盐度胁迫可显著影响锯缘青蟹的抗病力。  相似文献   

17.
杜瑛  王子龙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580-9581
[目的]为探讨植物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昼夜节律性。[方法]以Hoagland营养液栽培的抽穗期小麦为材料,在保持光、温恒定条件下,24 h内采用活体法动态测定植株硝酸还原酶活性变化。[结果]小麦NRA在24 h内的变化波动较大,从前一天20:00时开始到第2天上午11:00,酶活性没有显著差异;而14:00酶活性达到最高,且在0.05水平显著高于除11:00以外的其他时间点所测定的酶活性;下午17:00酶活性最低,在0.05水平显著低于除凌晨2:00以外的其他时间点所测定的酶活性。[结论]小麦NRA存在一定程度的自主节律性变化。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转基因过程中发现1个条斑和颖花异常水稻双突变体,该突变体一些叶片细胞结构发生改变,叶绿素含量较野生型的减少,光合作用降低。为探究突变体叶片的生理生化变化以及对米质的影响,笔者就突变体生理生化进行研究,以期更清楚地了解突变体的突变机制,为进一步研究和利用该突变性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将唯一栖息于红树林的两栖动物--海蛙(Rana cancrivora)作为红树林环境质量监测指示物种的可行性。[方法]于2009年7月和8月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码头和红树林核心区(简称红树林)2个不同微生境中采集海蛙,检测分析其肝脏和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乙酰胆碱脂酶(AChE)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同时测量计算其肝体指数、肾体指数和脾体指数,以综合评估海蛙所受环境胁迫大小,并用以评估红树林不同生境质量好坏。[结果]红树林生境中海蛙的肝脏、肾脏和脾脏系数均低于码头,但仅肾脏系数差异显著(P<0.05);该生境中海蛙组织的4种酶活性均高于码头,且SOD和CAT活性均表现出差异显著(P<0.05);同时MDA含量也显著低于码头(P<0.05)。结果表明红树林生境中海蛙的抗氧化酶活性高于码头个体,相应地脂质过氧化程度低,所受环境胁迫程度低于码头。[结论]由于人类干扰和旅游开发等因素使码头生境质量明显低于红树林核心区,而红树林生境中海蛙个体所受环境胁迫小于码头个体,与这2个微生境中的生境质量相一致,表明海蛙可作为红树林环境质量评价的指示物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将唯一栖息于红树林的两栖动物——海蛙(Rana cancrivora)作为红树林环境质量监测指示物种的可行性。[方法]于2009年7月和8月在海南东寨港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码头和红树林核心区(简称红树林)2个不同微生境中采集海蛙,检测分析其肝脏和肌肉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乙酰胆碱脂酶(AChE)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同时测量计算其肝体指数、肾体指数和脾体指数,以综合评估海蛙所受环境胁迫大小,并用以评估红树林不同生境质量好坏。[结果]红树林生境中海蛙的肝脏、肾脏和脾脏系数均低于码头,但仅肾脏系数差异显著(p<0.05);该生境中海蛙组织的4种酶活性均高于码头,且SOD和CAT活性均表现出差异显著(p<0.05);同时MDA含量也显著低于码头(p<0.05)。结果表明红树林生境中海蛙的抗氧化酶活性高于码头个体,相应地脂质过氧化程度低,所受环境胁迫程度低于码头。[结论]由于人类干扰和旅游开发等因素使码头生境质量明显低于红树林核心区,而红树林生境中海蛙个体所受环境胁迫小于码头个体,与这2个微生境中的生境质量相一致,表明海蛙可作为红树林环境质量评价的指示物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