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岩溶地貌景观系统形成时间长、形成机理复杂,且一旦破坏很难恢复再生,往往呈现“环境容量低、承载力低和自然灾害承受力低”的特点。分析了青山省级地质公园岩溶地貌成因(包括水的溶蚀、地质地貌和构造)和景观类型(包括地表岩溶形态和地下洞穴系统),对影响岩溶地貌的相关因素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对策(科学规划旅游资源和加强岩溶洞穴景观的保护),旨在为该地质公园岩溶地貌景观持续有效地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1自然地理条件1.1地理地质册亨县处于贵州西南部地区,总面积约为2598平方公里,地理区位条件优越。册亨县地貌较为复杂地貌发育的阶段性较明显,侵蚀常态地貌广泛分布,岩溶地貌发育较强烈,第四纪沉积不发育。在贵州省地貌区划中,册亨县属于"黔南山原,中低山峡谷盆坝区",根据全县地貌区域的差异分为西北部岩溶低中山峰丛山地地貌区,中部低山侵蚀山地地貌区和南、北盘江下游  相似文献   

3.
曹建文  梁彬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273-15276,15285
轮南古潜山在经历了中奥陶世至早石炭世沉积间断后,于中石炭世又再度接受沉积。依据地震构造解释,区域构造背景分析,研究了轮古7井以东地区奥陶系可溶蚀地层及可溶蚀区域分布范围,依据印模法和残厚法,通过对研究区古风化壳上下地层对应关系的分析,以石炭系区域标志层——双峰灰岩底至奥陶系潜山面填平补齐沉积厚度,运用印模法和残厚法,恢复该区前石炭纪古岩溶地貌,从而进行古地貌识别。划分了岩溶高地、岩溶缓坡地和岩溶峰丛谷地等地貌单元,为下一步的储层预测工作提供目标备选区域。  相似文献   

4.
周鑫  王心源 《安徽农学通报》2007,13(8):66-67,173
岩性和构造控制了巢湖市北山地区的地貌格局和碳酸盐岩山地岩溶地貌发育.研究表明:该区岩溶演化具有长期性、多代性和继承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西双版纳横跨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和贡山-腾冲两个褶皱系,主要旅游地质资源划分为安麻山变质岩地貌和曼典瀑布景观、翠云溶洞群和大中河瀑布及天生桥岩溶地貌景观、勐遮冰川地貌和曼洪花岗岩瀑布地貌景观、勐满地热泉水景观、勐远和易武溶洞群岩溶生态地貌景观五大片区.西双版纳目前旅游重点开发依旧是少数民族异域风情、宗教人文古迹和动植物资源,地质遗迹资源现已经开发有翠云和勐远溶洞、勐满温泉等个别片区内部分景观.笔者在调查西双版纳旅游地质资源的现状,分析其区域特征的基础上,探讨了当地旅游地质资源的特色及旅游地质资源的开发问题.  相似文献   

6.
陆冠尧 《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822-9823,9830
[目的]研究粤北岩溶山区的自然环境。[方法]通过收集粤北岩溶山区地貌、气候、土壤和植被资料,结合野外实地调查,对粤北岩溶山区的自然环境进行综合分析。[结果]粤北岩溶山区岩溶地貌广布;大部分属于中亚热带气候,雨热同期,降水充沛;石灰岩有大面积连片分布,溶蚀面积大;植被类型主要有高山草甸、亚高山矮林、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杉木林、针叶混交林、经济林、喜钙原生阔叶林、山地草坡群落和灌木藤本群落,石灰岩植被有典型的石灰岩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石灰岩灌丛和石灰岩丘陵山地草坡。[结论]该研究为粤北岩溶山区自然环境的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神农架     
正神农架位于湖北省西部边陲,自然资源、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神农架林区山峦叠翠,沟壑纵横,河谷深切,山坡陡峻,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根据区内地貌形态特征和成因类型,可分为构造溶蚀地貌、溶  相似文献   

8.
采用样地调查、标本采集等手段,对贵州云台山桑科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云台山桑科(Moraceae)植物在地势起伏大、地貌类型多、岩溶地貌发育的喀斯特山地较集中分布,共有桑科植物5属21种及变种。对该地区桑科植物属、种进行详细区系研究,发现该区拥有丰富的桑科植物种质资源,区系中地理成分有北温带及亚热带两种分布类型。该地区桑科种类丰富,多型性突出,具有独特的喀斯特山地植物特色,与邻近地区桑科植物分布区系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湖南省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内地质遗迹众多,岩溶景观发育成熟,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充分利用本区特色,运用模型、图片、标本、影视、虚拟体验等多种多媒体手段建成了全新的极具地区特色的岩溶科学殿堂,向参观者深入浅出地展示了地球-地质地貌-岩溶景观-森林湿地。从酒埠江国家地质公园博物馆布展思路与户内科普方法进行总结,推广科普经验。  相似文献   

10.
岩溶山区不同地貌形态的土地利用变化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促进岩溶山区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方法】基于麻江县1992年和2012年土地利用数据,利用ArcGIS软件,比较分析了低山丘陵、中山峡谷、岩溶槽谷3种地貌形态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结果】1各地貌类型区的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数量变化较大,而水域和未利用地变化较小,其中以低山丘陵的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与中山峡谷的耕地数量变动最为突出;2低山丘陵以林地与草地的相互转化及耕地转为建设用地为主,中山峡谷以耕地、林地、草地的相互转化为主,岩溶槽谷以耕地和林地的相互转化为主;3耕地、林地和草地之间的相互转化多分布在各地貌区坡度较大地带,耕地转为建设用地多分布在地势低缓处。【结论】岩溶山区复杂的地貌形态特征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突出,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和城镇化发展是其重要驱动力。  相似文献   

11.
菌根桑能与石漠化地区贫瘠、干旱等主要生态障碍相耦合,有利于减轻贫瘠干旱胁迫,成为喀斯特石漠化生态治理的一种新的有效措施。在综述丛枝菌根真菌的结构、生理生态功能的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石漠化恢复过程中菌根桑的可利用性以及在调查桑树根系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影响丛枝菌根真菌多样性的关键因子、筛选优良抗性菌株、丛枝菌根真菌与喀斯特石漠化地区桑树的共生机制等几个方面开展前期研究工作,旨在从全新的角度探讨菌根桑对喀斯特生境的适应对策以及为岩溶生态系统退化与恢复机理奠定基础,从而保证菌根桑在石漠化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单洋天  单海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1):5810-5812
以岩溶地区流域水资源为对象,分析了主要岩溶含水岩组,岩溶流域水资源的数量、质量等我国西南岩溶地区流域水资源概况以及与岩溶地区流域水资源有关的生态环境,岩溶地区水资源产业,岩溶分布与社会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西南喀斯特典型生态系统土壤特征与植被适应性恢复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西南喀斯特区域是特殊地质背景制约的脆弱生态带。论文以西南喀斯特地区典型生态系统不同退化/恢复阶段物质循环与植被恢复响应为主线,研究生态系统中的水分和养分过程,包括坡面降雨-入渗-产流-土壤水分再分布过程、土壤水分养分空间分异特征、微生物种群结构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初步揭示了"地下过程为主、地表过程为辅"的水土物质迁移规律与峰丛坡地土壤水分养分状况高于洼地的趋势;通过不同演替阶段、石漠化程度植被生态系统监测,初步揭示植被生态适应性与植物多样性的时空格局,提出发展草食畜牧业、构建农牧复合生态系统的替代型喀斯特区域生态重建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以曲靖市阿岗水库为背景,分析了岩溶地区岩溶分布,结合钻探、物探及连通实验等手段,论述了岩溶地区岩溶的发育规律。坝址区以碳酸盐岩为主,区内岩溶发育,断裂构造十分发育,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通过对多年勘察资料的分析,结合区域岩溶发育情况,着重论述坝址区的岩溶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5.
对泰安市岩溶水保护分区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泰安地处北方石灰岩地区,是一个以岩溶地下水为主要供水水源的城市。近年来已有大面积岩溶水污染。根据其富水规律、目前岩溶水遭受污染的情况以及地质、水文地质的综合分析,对岩溶水进行了保护分区,并提出各级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陈志兵  潘晓东  唐建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2):18292-18293,18308
结合贵州重点岩溶流域乌江下游段水文地质调查,分析该区域的地下水赋存和运移特征,探讨岩溶地貌、构造运动及地层岩性对其的影响,并划分出该区的集中富水地段和缺水地段,从而为当地岩溶地区地下找水、岩溶打井等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7.
龙从霞  左太安  苏维词  游泳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4):19848-19851
在阐述毕节喀斯特山区脆弱性的基础上,分析了3S技术在毕节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应用,主要包括生态环境数据调查、生态环境动态监测、生态环境数据管理、生态环境3D模拟与分析、生态环境预警分析以及生态环境信息传播6个方面的应用。同时对3S技术在喀斯特山区生态环境治理中的应用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利用同位素实验室ICP-OES,分析杉木河流域内的19个岩石样品的Ca2+,Mg2+等元素特征,结合研究区喀斯特峡谷形态类型及分布特征,分析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对喀斯特峡谷形态与分布的影响,结果发现:研究区不同地层的地球化学特征大概分为3种类型.杉木河上游各支流河段以单循环谷为主,以灰质白云岩为主的高台组∈2g,发育喀斯特V型谷;以石灰岩、白云质石灰岩为主的炉山组∈3l和清虚洞组∈1q,发育喀斯特箱型谷.杉木河主河道中下游以喀斯特双循环谷为主,喀斯特峡谷套箱型谷(上部V形谷套下部箱型谷)发育在上部灰质白云岩、下部白云质灰岩地层,喀斯特峡谷套嶂谷发育在上部灰质白云岩、下部砂岩河段.由此可知,发育不同峡谷类型的地层,具有不同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喀斯特双循环谷上下不同峡谷形态,取决于上下岩层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性质.  相似文献   

19.
贵州省岩溶地区水资源利用与石漠化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贵州省是西南岩溶区的中心,岩溶区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61.9%。由于岩溶山区本身的脆弱性和人为作用,导致土地贫瘠、水源缺乏,水土流失严重,石漠化现象日益加剧。为了尽快推进贵州岩溶区石漠化的综合治理,首先要加强岩溶地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以治水为龙头,因地制宜,开展以岩溶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以促进贵州省的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20.
霍斯佳  范文静  孙克勤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9):17995-17998
简述了武隆喀斯特独特的自然景观概况,并将其与世界自然遗产中其他著名喀斯特地区进行对比,分析了其独特的景观特征和重要的地学研究价值,同时还指出了重庆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存在的问题,认为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因素主要在于缺乏专业的管理人才,世界遗产地过度开发,地质灾害频发以及由人为因素构成的威胁,并在研究与调查的基础上提出相关保护对策,强调重点在于可持续发展与特色创新,遗产数字化建设和高端旅游开发,以期对推进世界遗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