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尽  龚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8):4142-4145
[目的]提高贫瘠土壤的有效氮、磷、钾、有机质含量。[方法]以磷石膏、粉煤灰、污泥等废弃物为原料配制土壤改良剂改良8种贫瘠土壤,分析改良前后土样有效氮、磷、钾、有机质含量及pH值的变化情况。[结果]加入改良剂后,土样的肥力和营养组分含量均有大幅度提高,有效氮、磷、钾含量均达到国家2级土壤标准;所配制改良剂对参数基数较低的土壤改良效果较好,而对参数基数较高的土壤改良效果一般;通过理论计算与参数测试,总结出了土壤参数的模型通式,经反代验证,通式的平均误差系数在0.15以内。[结论]该研究为贫瘠土壤的改良提供了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城市污泥施用对沙地油菜的影响及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京郊沙质土壤贫瘠,植被生长缺乏营养物质等问题,采用盆栽实验研究了污泥添加量对油菜长势及沙质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测定了油菜长势、营养成分的含量以及重金属的有效浓度,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污泥改良沙质土壤方案选取分析模型,确立了最佳污泥添加量。结果表明,适量的污泥可有效改善沙质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和有效磷的含量;且有利于油菜的生长,油菜的发芽率、株高和生物量的增加率分别达到10%、131.55%和58.84%。重金属风险评价结果表明,当污泥浓度低于20%时,土壤处于清洁状态。分析模型评价结果表明3%为污泥的最佳添加量,为今后污泥的资源化利用以及京郊沙质土壤的改良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施用城市生活污泥对土壤肥力长期效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一次施用不同数量城市生活污泥连续5茬种植油菜对褐土性土和石灰性褐土中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城市生活垃圾能够明显提高2种土壤中有机质和速效氮、磷、钾养分的含量,且随施用量增加效应的提高,其效果可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施用等量污泥对于养分相对贫瘠的褐土性土的养分提高量要大于石灰性褐土。  相似文献   

4.
污泥中有机质和N、P等养分含量较高,污泥的土地利用是污泥处置的主要方式之一。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进展,分别从磷组分、磷有效性、磷的累积、迁移和土壤生物学性质方面概括了污泥农用对土壤磷的影响,阐述了污泥与磷肥混施后磷的肥效状况,为污泥的资源化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城市污泥可以改善沙质化土壤结构,提高沙质化土壤理化性质。针对目前土壤沙化和荒漠化的生态问题,结合城市污泥有机质含量、微生物含量高等特性,本文概述了目前城市污泥改良沙质化土壤的研究现状,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活性的影响,以及采用城市污泥进行沙质化土壤修复对种植植物的影响和对生态环境的潜在风险。并对今后开展城市污泥改善沙质化土壤的研究进行展望,以利于更好地促进城市污泥堆肥在沙质化等贫瘠土壤中的应用,实现城市污泥资源化利用的同时还可促进沙化土壤生态可持续发展。城市污泥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微生物等养分同时也富含重金属等有害成分,利用其改良沙质化土壤时,如何选择城市污泥衍生物、如何确定施入量、施入时间等城市污泥施用的相关安全性研究可能会成为未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解磷真菌对生物炭中磷的释放及形态转化的影响,以污泥和水稻秸秆为原料,分别在400℃和700℃下制备得到两种生物炭,然后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一株有解磷能力的黑曲霉,并以生物炭为唯一磷源进行培养,研究黑曲霉存在下生物炭中磷的释放和形态转化。结果表明:黑曲霉的存在使污泥生物炭中磷的释放量从0.73 mg·g~(-1)提高到78.55 mg·g~(-1),使秸秆生物炭中磷的释放量提高了50%以上。热解温度对污泥生物炭中磷的释放具有重要影响,700℃下制备的污泥生物炭释放的磷比400℃下高出46%,但对秸秆生物炭的影响不显著。生物炭直接释放出的磷主要为焦磷酸盐,在黑曲霉的作用下,磷的主要形态由焦磷酸盐转为正磷酸盐。研究表明,黑曲霉能促进生物炭中磷的释放与形态转化,有利于增大生物炭中有效态磷的含量,进而提高生物炭在土壤领域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在对南沙区林业和园林土壤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采用改进的Nemerow综合指数法对广州市南沙区10种不同类型绿地土壤的理化特性和肥力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城市公园、道路绿化带、城市出入口绿化带、立体绿化、街旁绿地、郊野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生态景观林带及河涌绿地土壤综合肥力系数分别为0.97、0.85、0.86、1.41、0.85、1.05、0.92、0.99、0.90、1.18;(2)不同类型绿地土壤限制性因子主要为土壤容重和有效磷含量,其中绿地土壤容重均值1.21~1.43 g/cm3,土壤有效磷含量均值3.68~36.75 mg/kg。南沙区绿地土壤综合肥力处于一般或贫瘠水平,其中,道路绿化带、城市出入口绿化带以及街旁绿地土壤综合肥力处于贫瘠水平,不同类型绿地土壤限制性因子存在差异,其中主要限制性因子为土壤容重和有效磷含量,土壤容重整体偏大、土壤较黏重,土壤有效磷含量较低。为进一步加强南沙区林业和园林表土资源的保护和利用以及绿化景观的可持续性,应根据土壤质量评估数据,有针对性地进行土壤改良,提高绿地土壤肥力水平和改善其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8.
采用室内塑制质反应器培养方法,研究了制浆废液处理的木质素污泥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木质素污泥能有效改良土壤酸性,使达到植物生长发育适宜的pH条件。同时,利用污泥改土能有效抑制酸壤中毒害元素的活性,有利于提高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对促进植物吸收营养元素具有积极作用木质素污泥改土的适宜用量为耕层土壤量的0.25%~0.50%,细度≤0.9mm。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城市污泥堆肥对草甸灰化壤性质的影响.第一组试验中,在作用时效方面,施入城市污泥及其堆肥的土壤,耕层中水解性酸分别降低了5.4%和8.5%,可吸收阳离子总量增加8.5%和7.5%,速效磷含量增加2.93和3.82倍.在作用后效方面,有机堆肥与对照相比,速效磷含量增加了4.46倍.对于城市污泥处理的土壤,速效磷含量只增加2.5倍.第二组试验中,有机堆肥处理,钾含量分别增加39%和50%,土壤石灰处理导致土壤中交换性钾含量分别下降2%和3%.在作用后效方面,与石灰配合施用的处理,土壤交换性钾含量增加52%-86%.对于两组实验,城市污泥和堆肥处理,导致土壤耕层中的重金属总量和有效态含量与对照相比有明显增加.施用城市污泥及其堆肥的不同处理土壤表现为轻度污染.  相似文献   

10.
采用室内塑制质反应器培养方法,研究了制浆废液处理的木质素污泥对酸性土壤的改良效果.结果表明,木质素污泥能有效改良土壤酸性,使达到植物生长发育适宜的pH条件.同时,利用污泥改土能有效抑制酸壤中毒害元素的活性,有利于提高土壤中有效磷的含量,对促进植物吸收营养元素具有积极作用.木质素污泥改土的适宜用量为耕层土壤量的0.25%~0.50%,细度≤0.9mm.  相似文献   

11.
绿肥种植对石灰土脲酶活性与土壤肥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绿肥对石灰土的增肥效应。[方法]取桂林毛村常年种植过紫云英绿肥的冬闲田和自然抛荒农田中的石灰土,测定石灰土的脲酶活性和土壤肥力。[结果]绿肥种植大大提高了石灰土N、P、K的有效态、全氮含量及脲酶活性,但对全磷、全钾的增加不明显。石灰土脲酶活性与石灰土氮磷钾全量、碱解氮、速效钾呈显著相关。石灰土脲酶活性呈垂直分布规律,从耕作层到犁底层下降明显,从犁底层到底土层下降缓慢。石灰土肥力在垂直方向上呈明显的递减规律。石灰土速效钾对脲酶活性的直接作用有较强的负效应,但其间接作用使其与脲酶活性在表观上显示正相关关系。[结论]脲酶活性是表征石灰土肥力水平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邹通  惠秀娟  唐凤德  薛爽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4):12174-12176
[目的]探讨城市生活污泥在沙化林地利用的可行性。[方法]通过室内淋溶模拟试验,研究施用污泥对风沙土养分及重金属含量的影响。[结果]施加污泥模拟淋溶后,风沙土总氮、总磷、速效氮、速效磷在各土层含量显著增加,且0~20 cm土层增幅明显大于20~40、40~60 cm土层;各重金属(Cu、Cr、Pb、Zn)含量在0~20 cm土层增加显著,40~60 cm土层增幅较小。施用污泥淋溶后,风沙土内梅罗指数(0.67)虽低于国家林地土壤质量标准(0.70),短期内未对土壤造成严重污染,但若长期施用污泥,应注意各重金属特别是Cd的累积效应所带来的潜在危害。[结论]城市污泥在沙化林地的短期应用具有较好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针对松嫩平原半干旱区风沙瘠薄农田生态条件下,研究新型保水剂的施用效果。试验结果表明,施入保水剂后,土壤的理化性状明显改善,土壤养分及微生物数量有所增加;新型保水剂对玉米生长、发育、产量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台湾相思耐干旱瘠薄,能够改善土壤条件,且具有一定的材用价值。该文通过调查水源涵养林台湾相思为优势种群落的土壤,研究其土壤的物理性质。结果表明,台湾相思林分中的土壤含水率较低,土壤相对贫瘠,土壤紧实度相对较低,因而该树种适宜种植在干旱荒芜地区。  相似文献   

15.
采用油菜盆栽试验,研究了施用污泥对石灰性生土和熟土有机质、全量和速效养分及重金属铜锌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污泥能够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含量;对生土和熟土全钾的影响都不明显;明显增加了土壤速效氮和速效磷的含量;对熟土速效钾影响不大,但可以明显提高生土速效K的含量;随着污泥施用量的增加,生土和熟土中全铜和锌含量均有所增加,且生土中全铜和全锌含量的增加比熟土更明显,但都远低于国家农田土壤质量控制标准(GB 15618—1995)。  相似文献   

16.
胡椒园土壤养分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海南典型胡椒园0-40cm土层养分的相关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土壤pH和全N属弱变异,其余养分均属高变异;除全N和交换性Ca外,其余养分的中心趋向分布为非标准正态分布;土壤有机质与碱解N、速效K、有效Cu、有效S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交换性Ca呈显著正相关;pH与碱解N、交换性Ca、有效Mn、有效Cu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速效K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以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典型半干旱农牧交错带为例,选择小叶杨纯林、樟子松纯林、柠条纯林、小叶杨+山杏混交林、小叶杨+樟子松混交林和荒草地6种立地类型,对其在风沙土和栗钙土中的土壤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植被条件下的土壤物理性质有明显差异:土壤容重表现为:小叶杨纯林>樟子松纯林>小叶杨+樟子松混交林>小叶杨+山杏混交林>柠条纯林>荒草地;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和有机质含量则表现为:荒草地>柠条纯林>小叶杨+山杏混交林>小叶杨+樟子松混交林>樟子松纯林>小叶杨纯林。在垂直剖面上,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各种生态群落条件下的土壤容重逐渐增加,而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和有机质呈逐渐减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边镯  陈远荣  赖志强  蔡小艳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3):11681-11683
研究了岩溶区荒地及长有非饲料用草的土地上,几种优选牧草种植在改善土壤质量、防止土壤退化、减少水土流失方面的作用,从而找到一条拓宽岩溶区许多地方牧草资源不足的有效途径。2008~2010年,项目组研究了桂牧1号、蟛蜞菊、山毛豆3种优良牧草品种在岩溶区的种植过程。结果表明,桂牧1号有利于土壤盖度的增加,有利于有机质含量的增加,有利于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的增加,对改善土壤质量、防止土壤退化有良好的作用;蟛蜞菊排它性较强,也可以很好地改善土壤;山毛豆改善土壤的效果稍次于前2种。同时,研究了土壤营养元素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磷、有效钾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经相关性分析发现,种植牧草后多种营养元素相关性较高,有机质与全氮、全磷、有效氮、有效钾含量都在0.01水平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